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松本高原位于日本及日本最大岛屿本州岛的中部,地处日本内陆,海拔较高,盛产大米、蔬菜、水果,是日本典型的农业区域。农历新年刚过,寒意尚浓,《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在松本农协有关人员的陪同下,驱车实地考察了此地的农村。
农户收入略高城市
除了没有多少高楼大厦以外,南松本小镇的建筑设施并不显得落伍。道路很平坦,交通路牌清晰齐备,和东京并无二致。即使乡间的公路,也和东京市区的道路一般平整,虽然略显狭窄,但是可以会车,甚至可以直达田间地头。
岩垂清人正在种温室芹菜。他在这一片农田的塑料大棚有16个,每个100米长,8行,每行大约半米左右。
岩垂清人今年53岁,高中毕业,是专业农户,家庭全年收入差不多有700万日元,是当地农户的平均水平,比当地城市家庭约600万日元的年收入水平要略高一点。
岩垂清人的住房甚至可以用豪宅来形容。和一般的农户不同,他的家门庭高大,装饰一新,俨如中国传统中名门望族的大门。
大门看上去防卫森严,但实际上仅仅起到一个装饰的作用,从左边绕开大门就可以进入庭院。从正门看,掩映在松树后面的住房立呈眼前。房子有两层,中间是一个夹层,既有传统的简约,又有现代的考究,和庭院组合在一起,显出浓郁的和式建筑风格。
住宅装备也比较现代化,空调、彩电、洗衣机、电冰箱、音响等电器一应俱全,电力、自来水安装到户,燃气使用液化气罐也非常方便。各种用途的汽车如卡车、微型车、轿车等就有五辆,另外还有拖拉机、农药播洒机等农业机械。除了住宅,岩垂清人还有一个长十米左右两层楼的杂物楼。
在距岩垂清人没多远的地方,我们采访了山田铉二。山田也正在大棚内和互助伙伴一起种芹菜。
山田的家古色古香,没有大门的庭院显得更加开阔,白玉兰的石碑立在院子中央,和院子里的残雪、两棵大松树、大小不一的石头以及若干花盆一起,将整个庭院装点得颇有情趣与品位。
说话间,一辆白色的面包车驶来,停在山田家门口,当地托老所的工作人员送山田的母亲回家来了。车停稳后,托老所的护士打开汽车后车厢,放下一种特制的滑梯,把端坐在残疾人专用的轮椅中的老人推下来,慢慢地护送到家中。山田说,母亲已经90岁了,虽然和自己住在一起,但是白天没有人照顾,老人也颇感寂寞,为了更好照料母亲,山田把她送到了托老所,白天去晚上回。
山田說,日本老年人生活是比较幸福的,在日本农村,政府强制进行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这里的人都强制性地加入全民健康医疗保险和全民养老金保险。他说,自己已经60岁了,交满了国民年金(养老金),再过五年,他就能领养老金了。以前交养老金每个月差不多要交两万日元,到领养老金时每个月可以领六万多日元。
山田也是专业农产,年收入也在700万日元左右。除了乘用车,还有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卡车等农机。
离开山田家,沿途看了一些农户的住房,从住房外观来看,这些农户的差距并不大。
农民被称为农业生产者
我们继续驱车西行。不久,一排排别墅似的住房映现在眼前。这个住宅群规模很大,从南到北约有两三公里,密度很大。
是日本政府鼓励农村集中居住吗?陪同的松本农协的细田拓郎告诉我,那是市民的住房,因为有一个很明显的标志:这些住房没有庭院,或者庭院非常小,而日本农民的庭院一般都比较大。细田说,其实也很难分清楚哪些是农民的,哪些是市民的,因为两者区别本身就不是很大。
细田带记者分别参观了南松本小镇的超市和村中的超市,镇的学校和村中的学校,二者差别实在不大。如果硬要找出一点不同的话,可能是村超市的面积比镇中的略微小了一点,村超市晚上关门时间是晚上九点,而镇超市的关门时间是晚上十点。
细田带记者参观了一个农产品直销市场,这是有生产者直接参加的农作物直销市场。看地址标牌可以知道,对于农民,这里的称呼是农业生产者。
在日本,中央政府下面是都道府县,都道府县下面就是市町村。市相对来讲,人口较多,对一些公共设施也都有比较高的规定,但是从行政级别上,市町村是平级的。细田说,农民和市民在松本市都叫市民,而在附近的行政村则都叫村民,哪怕你是行政村的国家公务员,你也是村民,其行政首脑则是村长。
市和村有多大的差距?我们开车驶出南松本,来到附近的山形村。山形村人口只有8000多人,但是它和20多万人口的松本市在日本的行政序列中属于同一个行政级别。山形村虽小,但儿童中心、学校、影剧院、健身馆、综合的商业中心等一应俱全。到达山形村村公所(村行政中心)时,已经是傍晚时分,村公所华灯初放,给这栋两层楼的建筑物增加了几分透明感。建筑虽然不高,但每一栋都很有现代色彩,和南松本车站附近的建筑相比不仅毫不逊色,甚至略胜一筹。
村和市的差距并不是很大,因此很多市町村合并以后,马上就由村变成了市。比如说去年新成立的新松本就是由老松本市与奈川村、安昙村、梓川村、四贺村合并而来。合并成一个新的松本,村民就叫市民了。从村民到市民,换了一个名称,但对于生活的影响其实是有限的。合并是由村民自己决定的,山形村虽然距离老松本市很近,但是并不愿意加入,因此现在还是山形村。
在松本高原,确实分不清楚哪里是城市,哪里是乡村。只有当大片大片的农田出现时,你才知道到了农村。而到了农村,要分清楚哪处是农家又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出身农家的细田说,可能传统意义上的农村现在只存在于非常偏僻的日本山村。
兼业是日本农户的普遍形态
夜幕降临,松本高原的农村显得格外寂静。这一方面是因为,农村与城市相比地广人稀,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当前的日本农村很少有年轻人的身影。
岩垂清人说,他有三个孩子,都已长大在外面工作,一个在外地当了职员,还有两个在松本市打工。他说,现在年轻人宁可到城市打工,也不愿意留在农村干农活,只是偶尔帮帮忙。现在农村的年轻人都喜欢往城市跑,留在农村的很多都是中老年人了,而留下来的也有很多并不完全务农,更多的从事其他职业。
松本高原农协专务董事望月直道证实了这一说法。他说,由于日本农村基本上实现了农机现代化,劳动强度大幅降低,劳动时间也大大减少了,农村劳动力以多种形式转移到了城市,有的是举家迁移,有的是采取兼业的形式,有的则是就近打工。现在的日本农村,真正的专业农业户很少,农产兼业的很多,兼业是日本农产的普遍形态。他举例说,目前老松本市农家总数有6000来户,其中专业农产只有650来户,只占15%左右。
松本市农政课课长辅佐寺泽健向记 者提供了一个更大的背景。他说,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日本经济腾飞,当时松本市兴建了大久保、西南、临空三个工业园区,带动了松本市经济起飞,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变,第二、三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就近解决了松本及周边地区农村劳动力的安置、转移。
寺泽键说,伴随着松本市工业化和城市化这一进程,松本市农产减少非常明显,农户数成递减趋势,如1965年有9295户,1975年有8686户,1985年8092户,1990年7167户,2000年就只有6163户了。同时在现有的农产中,专业务农的农产呈现递减趋势下,兼业农家在上升。由于农村青年劳动力过多地转移,导致了日本农村老龄化非常突出、农村后继无人的问题。
政府农业支出是农业税收的83倍
在松本高原采访,当地农民生活的富足与当地政府行政办公条件的相对窘迫所形成的鲜明对比,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松本市管理20多万人口,却只有两栋五层楼的办公楼,全市服务与管理的各个部门都集中于此。其中农政课与工商课等四五个部门都挤在五楼一个楼层实行大平面开放办公,每个人的办公空间仅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台便携式电脑,公共空间只有过道,在办公区域内的来客接待室也仅有四张椅子和一个短桌,显得非常简朴。
但是,对办公条件精打细算的松本市政府农业支出却是农业税收的83倍。寺泽健介绍说,在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日本政府发挥了主导作用,政府对农业、农村、农民实行了高度的倾斜政策。比如,松本市2005年共支出8225420万日元,农林水产支出277209万日元,这还不含教育费中涉农支出。而2005年收入税金3373359万日元,农林水产来的税金只有3340.5万日元。
寺泽健说,对于农村的自来水管供应、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日本一般都由政府投入资金,分国家、县、市三级投入,比如道路建设是松本市重点出资,国家重点扶持,长野县配套投入。
对于一些基础设施,比如自来水管道、道路以及义务制教育阶段的学校,政府投资又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变化,有的是松本市里出大头,有的是国家出大头。另外有些市政基础设施还通过明确投资受益体制,鼓励民间投资,比如电力则由实力雄厚的日本中部电力公司投资,公共交通、医院、电影院等则由民间投资,谁投资谁受益。
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政府在全国农村强制实施农民全体加入国民健康保险和国民养老金保险,此举对于防止城乡差距过大,确保日本农民生活安定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此外,全国统一的义务制教育使农村和城市没有拉开太大的差距。而日本的户籍制度对于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到城市也没有过多的限制。这些措施的出台与实施都是由日本政府主导的。
农协的力量
日本农村农协网络之庞大,触角在农村延伸之深入,让记者颇感惊奇。采访中,记者多次看到松本高原的农协在各个地方的支所,比如山形支所、芳川支所、世贺支所等,农协的影子几乎无处不在。
日本农协全称为“日本农业协同组合”,其前身为1900年建立的“产业组合”,重组于1947年。战后,于1947年颁布的《农协法》,规定重建后的日本农协以“提高农业生产力,提高农民的社会经济地位,实现国民经济的发展”为目的,是法制化的由农民自主的合作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
在南松本采访山田铉二时,正好碰到松本高原农协世贺支所的技术员酒井芳明在塑料大棚内对山田进行温室种植技术指导。山田说,冬季塑料大棚的暖风机和芹菜的营养黑土都是由松本高原农协的人帮助买来的,统一购买不用农产操心,而且价格也比较公道。此外,还有很多的生产资料也由农协统一代购,买来以后农协的人经常要过来进行生产指导,收获以后还要帮助销售。
松本高原的基层农协往往依附于蔬菜仓库旁边,或在农产品直销市场中间,或在村公所附近。这样的布局,一方面便于依托市场、仓库以及办理金融业务等农民日常生活必需型业务,与农产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则便于深入农家推出技术指导、市场调查、统一代购代销等提高型的业务,使分散的农户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由于各个农协都有众多的会员,代表农民的利益,反映农民的呼声,因此在日本政党选举中农协有时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对于日本政府一些统筹城乡发展的涉农政策的出台和落实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为农民提供各种服务是农协的基本职能。
松本高原农协的专务董事望月直道说,农协一般在年初制定计划,年底向会员公布一年实绩。他们要千方百计确保业绩的增长,帮助农民发展农村经济,这样才能在和其他农协组织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吸引更多的会员加入,而避免现有的会员退出。农协既要向会员提供生产技术指导,帮助扩大销售,攻克生产中的技术难关,统一购买生产生活资料等,另外還提供一些金融服务。特别是一些靠单个农民比较难做的事情,比如对一些农产品种植前景进行市场调查等,是农协的重点业务。
中国如何借鉴日本农村经验
在城乡统筹建设发展方面,中国能否充分借鉴日本经验?在借鉴过程中,又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带着这一问题,记者辗转找到了从事中日农业比较研究长达18年的日本国际农林水产研究中心的钱小平博士。
钱小平认为,中国目前的农业形态与日本六七十年代颇为相似,比如同样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精耕农业,整个社会步入了工业化、城市化的门槛边上,社会经济结构出现了一定的转型,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下降,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非常迅速,户籍制度出现一定的松动迹象。这些都是中国解决农村问题非常好的背景基础和有利因素,也是中国可以发挥后发优势大胆借鉴日本经验的基础,但是同时中国本身的一些具体国情,使得中国在借鉴日本经验时要格外注意。
中国目前的工业化、城市化和日本当年的工业化、城市化有一点不同的是,日本当年的工业化主要由本国工业发展推动,中国的工业化外资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日本城市化过程中,由于经济顺利转型,加之没有户籍限制方面的管理,农村劳动力自主转移速度很快,中国城市化内在驱动力是否足够强大,还有待检验。
钱小平指出,中国目前已经初步具备解决城市农村巨大差距的基本条件,日本的先行经验可以借鉴,但是具体的措施方法如何与中国具体的国情相结合,需要三思而后行。她认为,中国解决城市农村差距的问题已经提上日程,到了需要政府做出决断的时候了。
“日本政府上世纪60年代平衡了社会各界矛盾之后推出了一系列扶农政策,影响深远。当初也是有诸多顾虑的,但最终仍以巨大的政治勇气,推动了农村事业改革和城乡统筹发展。”钱小平最后强调。
农户收入略高城市
除了没有多少高楼大厦以外,南松本小镇的建筑设施并不显得落伍。道路很平坦,交通路牌清晰齐备,和东京并无二致。即使乡间的公路,也和东京市区的道路一般平整,虽然略显狭窄,但是可以会车,甚至可以直达田间地头。
岩垂清人正在种温室芹菜。他在这一片农田的塑料大棚有16个,每个100米长,8行,每行大约半米左右。
岩垂清人今年53岁,高中毕业,是专业农户,家庭全年收入差不多有700万日元,是当地农户的平均水平,比当地城市家庭约600万日元的年收入水平要略高一点。
岩垂清人的住房甚至可以用豪宅来形容。和一般的农户不同,他的家门庭高大,装饰一新,俨如中国传统中名门望族的大门。
大门看上去防卫森严,但实际上仅仅起到一个装饰的作用,从左边绕开大门就可以进入庭院。从正门看,掩映在松树后面的住房立呈眼前。房子有两层,中间是一个夹层,既有传统的简约,又有现代的考究,和庭院组合在一起,显出浓郁的和式建筑风格。
住宅装备也比较现代化,空调、彩电、洗衣机、电冰箱、音响等电器一应俱全,电力、自来水安装到户,燃气使用液化气罐也非常方便。各种用途的汽车如卡车、微型车、轿车等就有五辆,另外还有拖拉机、农药播洒机等农业机械。除了住宅,岩垂清人还有一个长十米左右两层楼的杂物楼。
在距岩垂清人没多远的地方,我们采访了山田铉二。山田也正在大棚内和互助伙伴一起种芹菜。
山田的家古色古香,没有大门的庭院显得更加开阔,白玉兰的石碑立在院子中央,和院子里的残雪、两棵大松树、大小不一的石头以及若干花盆一起,将整个庭院装点得颇有情趣与品位。
说话间,一辆白色的面包车驶来,停在山田家门口,当地托老所的工作人员送山田的母亲回家来了。车停稳后,托老所的护士打开汽车后车厢,放下一种特制的滑梯,把端坐在残疾人专用的轮椅中的老人推下来,慢慢地护送到家中。山田说,母亲已经90岁了,虽然和自己住在一起,但是白天没有人照顾,老人也颇感寂寞,为了更好照料母亲,山田把她送到了托老所,白天去晚上回。
山田說,日本老年人生活是比较幸福的,在日本农村,政府强制进行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这里的人都强制性地加入全民健康医疗保险和全民养老金保险。他说,自己已经60岁了,交满了国民年金(养老金),再过五年,他就能领养老金了。以前交养老金每个月差不多要交两万日元,到领养老金时每个月可以领六万多日元。
山田也是专业农产,年收入也在700万日元左右。除了乘用车,还有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卡车等农机。
离开山田家,沿途看了一些农户的住房,从住房外观来看,这些农户的差距并不大。
农民被称为农业生产者
我们继续驱车西行。不久,一排排别墅似的住房映现在眼前。这个住宅群规模很大,从南到北约有两三公里,密度很大。
是日本政府鼓励农村集中居住吗?陪同的松本农协的细田拓郎告诉我,那是市民的住房,因为有一个很明显的标志:这些住房没有庭院,或者庭院非常小,而日本农民的庭院一般都比较大。细田说,其实也很难分清楚哪些是农民的,哪些是市民的,因为两者区别本身就不是很大。
细田带记者分别参观了南松本小镇的超市和村中的超市,镇的学校和村中的学校,二者差别实在不大。如果硬要找出一点不同的话,可能是村超市的面积比镇中的略微小了一点,村超市晚上关门时间是晚上九点,而镇超市的关门时间是晚上十点。
细田带记者参观了一个农产品直销市场,这是有生产者直接参加的农作物直销市场。看地址标牌可以知道,对于农民,这里的称呼是农业生产者。
在日本,中央政府下面是都道府县,都道府县下面就是市町村。市相对来讲,人口较多,对一些公共设施也都有比较高的规定,但是从行政级别上,市町村是平级的。细田说,农民和市民在松本市都叫市民,而在附近的行政村则都叫村民,哪怕你是行政村的国家公务员,你也是村民,其行政首脑则是村长。
市和村有多大的差距?我们开车驶出南松本,来到附近的山形村。山形村人口只有8000多人,但是它和20多万人口的松本市在日本的行政序列中属于同一个行政级别。山形村虽小,但儿童中心、学校、影剧院、健身馆、综合的商业中心等一应俱全。到达山形村村公所(村行政中心)时,已经是傍晚时分,村公所华灯初放,给这栋两层楼的建筑物增加了几分透明感。建筑虽然不高,但每一栋都很有现代色彩,和南松本车站附近的建筑相比不仅毫不逊色,甚至略胜一筹。
村和市的差距并不是很大,因此很多市町村合并以后,马上就由村变成了市。比如说去年新成立的新松本就是由老松本市与奈川村、安昙村、梓川村、四贺村合并而来。合并成一个新的松本,村民就叫市民了。从村民到市民,换了一个名称,但对于生活的影响其实是有限的。合并是由村民自己决定的,山形村虽然距离老松本市很近,但是并不愿意加入,因此现在还是山形村。
在松本高原,确实分不清楚哪里是城市,哪里是乡村。只有当大片大片的农田出现时,你才知道到了农村。而到了农村,要分清楚哪处是农家又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出身农家的细田说,可能传统意义上的农村现在只存在于非常偏僻的日本山村。
兼业是日本农户的普遍形态
夜幕降临,松本高原的农村显得格外寂静。这一方面是因为,农村与城市相比地广人稀,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当前的日本农村很少有年轻人的身影。
岩垂清人说,他有三个孩子,都已长大在外面工作,一个在外地当了职员,还有两个在松本市打工。他说,现在年轻人宁可到城市打工,也不愿意留在农村干农活,只是偶尔帮帮忙。现在农村的年轻人都喜欢往城市跑,留在农村的很多都是中老年人了,而留下来的也有很多并不完全务农,更多的从事其他职业。
松本高原农协专务董事望月直道证实了这一说法。他说,由于日本农村基本上实现了农机现代化,劳动强度大幅降低,劳动时间也大大减少了,农村劳动力以多种形式转移到了城市,有的是举家迁移,有的是采取兼业的形式,有的则是就近打工。现在的日本农村,真正的专业农业户很少,农产兼业的很多,兼业是日本农产的普遍形态。他举例说,目前老松本市农家总数有6000来户,其中专业农产只有650来户,只占15%左右。
松本市农政课课长辅佐寺泽健向记 者提供了一个更大的背景。他说,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日本经济腾飞,当时松本市兴建了大久保、西南、临空三个工业园区,带动了松本市经济起飞,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变,第二、三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就近解决了松本及周边地区农村劳动力的安置、转移。
寺泽键说,伴随着松本市工业化和城市化这一进程,松本市农产减少非常明显,农户数成递减趋势,如1965年有9295户,1975年有8686户,1985年8092户,1990年7167户,2000年就只有6163户了。同时在现有的农产中,专业务农的农产呈现递减趋势下,兼业农家在上升。由于农村青年劳动力过多地转移,导致了日本农村老龄化非常突出、农村后继无人的问题。
政府农业支出是农业税收的83倍
在松本高原采访,当地农民生活的富足与当地政府行政办公条件的相对窘迫所形成的鲜明对比,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松本市管理20多万人口,却只有两栋五层楼的办公楼,全市服务与管理的各个部门都集中于此。其中农政课与工商课等四五个部门都挤在五楼一个楼层实行大平面开放办公,每个人的办公空间仅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台便携式电脑,公共空间只有过道,在办公区域内的来客接待室也仅有四张椅子和一个短桌,显得非常简朴。
但是,对办公条件精打细算的松本市政府农业支出却是农业税收的83倍。寺泽健介绍说,在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日本政府发挥了主导作用,政府对农业、农村、农民实行了高度的倾斜政策。比如,松本市2005年共支出8225420万日元,农林水产支出277209万日元,这还不含教育费中涉农支出。而2005年收入税金3373359万日元,农林水产来的税金只有3340.5万日元。
寺泽健说,对于农村的自来水管供应、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日本一般都由政府投入资金,分国家、县、市三级投入,比如道路建设是松本市重点出资,国家重点扶持,长野县配套投入。
对于一些基础设施,比如自来水管道、道路以及义务制教育阶段的学校,政府投资又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变化,有的是松本市里出大头,有的是国家出大头。另外有些市政基础设施还通过明确投资受益体制,鼓励民间投资,比如电力则由实力雄厚的日本中部电力公司投资,公共交通、医院、电影院等则由民间投资,谁投资谁受益。
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政府在全国农村强制实施农民全体加入国民健康保险和国民养老金保险,此举对于防止城乡差距过大,确保日本农民生活安定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此外,全国统一的义务制教育使农村和城市没有拉开太大的差距。而日本的户籍制度对于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到城市也没有过多的限制。这些措施的出台与实施都是由日本政府主导的。
农协的力量
日本农村农协网络之庞大,触角在农村延伸之深入,让记者颇感惊奇。采访中,记者多次看到松本高原的农协在各个地方的支所,比如山形支所、芳川支所、世贺支所等,农协的影子几乎无处不在。
日本农协全称为“日本农业协同组合”,其前身为1900年建立的“产业组合”,重组于1947年。战后,于1947年颁布的《农协法》,规定重建后的日本农协以“提高农业生产力,提高农民的社会经济地位,实现国民经济的发展”为目的,是法制化的由农民自主的合作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
在南松本采访山田铉二时,正好碰到松本高原农协世贺支所的技术员酒井芳明在塑料大棚内对山田进行温室种植技术指导。山田说,冬季塑料大棚的暖风机和芹菜的营养黑土都是由松本高原农协的人帮助买来的,统一购买不用农产操心,而且价格也比较公道。此外,还有很多的生产资料也由农协统一代购,买来以后农协的人经常要过来进行生产指导,收获以后还要帮助销售。
松本高原的基层农协往往依附于蔬菜仓库旁边,或在农产品直销市场中间,或在村公所附近。这样的布局,一方面便于依托市场、仓库以及办理金融业务等农民日常生活必需型业务,与农产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则便于深入农家推出技术指导、市场调查、统一代购代销等提高型的业务,使分散的农户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由于各个农协都有众多的会员,代表农民的利益,反映农民的呼声,因此在日本政党选举中农协有时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对于日本政府一些统筹城乡发展的涉农政策的出台和落实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为农民提供各种服务是农协的基本职能。
松本高原农协的专务董事望月直道说,农协一般在年初制定计划,年底向会员公布一年实绩。他们要千方百计确保业绩的增长,帮助农民发展农村经济,这样才能在和其他农协组织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吸引更多的会员加入,而避免现有的会员退出。农协既要向会员提供生产技术指导,帮助扩大销售,攻克生产中的技术难关,统一购买生产生活资料等,另外還提供一些金融服务。特别是一些靠单个农民比较难做的事情,比如对一些农产品种植前景进行市场调查等,是农协的重点业务。
中国如何借鉴日本农村经验
在城乡统筹建设发展方面,中国能否充分借鉴日本经验?在借鉴过程中,又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带着这一问题,记者辗转找到了从事中日农业比较研究长达18年的日本国际农林水产研究中心的钱小平博士。
钱小平认为,中国目前的农业形态与日本六七十年代颇为相似,比如同样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精耕农业,整个社会步入了工业化、城市化的门槛边上,社会经济结构出现了一定的转型,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下降,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非常迅速,户籍制度出现一定的松动迹象。这些都是中国解决农村问题非常好的背景基础和有利因素,也是中国可以发挥后发优势大胆借鉴日本经验的基础,但是同时中国本身的一些具体国情,使得中国在借鉴日本经验时要格外注意。
中国目前的工业化、城市化和日本当年的工业化、城市化有一点不同的是,日本当年的工业化主要由本国工业发展推动,中国的工业化外资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日本城市化过程中,由于经济顺利转型,加之没有户籍限制方面的管理,农村劳动力自主转移速度很快,中国城市化内在驱动力是否足够强大,还有待检验。
钱小平指出,中国目前已经初步具备解决城市农村巨大差距的基本条件,日本的先行经验可以借鉴,但是具体的措施方法如何与中国具体的国情相结合,需要三思而后行。她认为,中国解决城市农村差距的问题已经提上日程,到了需要政府做出决断的时候了。
“日本政府上世纪60年代平衡了社会各界矛盾之后推出了一系列扶农政策,影响深远。当初也是有诸多顾虑的,但最终仍以巨大的政治勇气,推动了农村事业改革和城乡统筹发展。”钱小平最后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