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广州的上层人士来说,生活在广州,舞台大,观众多,人生的戏剧演出,可以使你乐不可支;对于广州的下层人士来讲,生活在广州,空间大,场所多,人生自可得到生存的地盘。
广州是一座不好述说的城市。
在中国的大都市中,广州没有绝对显示自己特点的标记。说大,大不过北京、上海。说新,新不过深圳、大连。说“古老”,古老不过西安、南京。说精巧,精巧不过苏州、杭州。当然,说感觉,她跟所有的中国大都市一样,自我感觉绝对是一流的。
就是在这种氛围中体验广州,获得了关于广州的个人记忆。
城:仓促的崛起
广州有今天的地位,实在是出自偶然。
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广州不过是中国城市体系中一个不引起人特别关注的“地级市”而已。
这个时候的广州,其实是一座不起眼的城市。
从上世纪50年代70年代,与广州比邻的超级都市香港迅速发展,已经彻底取代了有“东方巴黎”美誉的上海,成为“中国”这块土地的城市代表。但广州市民在一碟咸鱼、一碗白粥的日子里,幻想着共产主义的实现。
80年代初期,“一个老人来到南海边,他画了一个圈……”,中国城市的现代命运由此发生了重大的转折。但直到80年代中期,广州的现代化步伐还远远落后于奇迹般发展的深圳。这给广州人一种压抑感。
90年代的到来,是广州真正崛起的时标。那个时候,广州市民钱是有了。咸鱼白粥远离人们的日常生活了,市民以自己能够在全国率先吃上“黄金宴”而无比骄傲。可是与近在咫尺的深圳大气的城市规划相比,广州人还是颇感气馁。
广州城市发展“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十年一大变”的战略策略安排,才有效地改变了城市形象。深圳人开始觉得广州是个大都市了。一原来的京、津、沪老三极格局悄悄地演变为京、沪、穗的新三极格局。广州人以往对自己城市飞跃发展的闷骚型喜悦,一下子跃上心头,连到其他城市说话的声音都不由自主地大了起来。生活在广州这座城市的幸福感真是溢于言表。
然而,广州的崛起毕竟来得太快。广州市民、甚至广州官方,对于广州急速成长为与北京、上海鼎足而三的超级都会,实在还缺乏心理准备。软件实在是跟不上趟。一些问题是中国大都市共有的问题——规划混乱,随时变化;高楼林立,污水横流;光亮派建筑光彩照人,楼下垃圾乱堆等等。城市的仓促崛起,使得必要的匹配关系还无法解决。
事:变幻的映象
广州市民以为的大事,从来就不是中国人以为的政治事件。这座城市里触动市民敏感神经的,总是那些实在的事情。此起彼伏的市民维权行动,就很好代表了这座城市有事生非的行事逻辑。一座贯穿城市的大桥过桥费究竟该不该收,一般城市的居民似乎没有精神来计较这些事情。可是在广州,就是一个摩托车司机,也和政府有关部门认真上了。他为此跟政府有关部门上了法庭。虽然政府没有任何意外地赢得了官司,但是,自此这座桥究竟该不该收费则成了一个“城市问题”。终于,省市政府决定过桥不用收费了。这简直是市民公共参与的中国奇迹。恐怕在内地这事有些匪夷所思。这给了广州市民干预城市公共事务以巨大的鼓励。市民积极介入听证一类的事情中间,显示了广州市民在个人事务之外对于公共事务的热心肠。
城市规划设计不是小事儿。广州政府与广州市民在这上面达成少有的一致。城标建筑不是专家设计就可以了事的,也不是城市长官说话就算数的。在城市发展的历史记忆中,天河新城的设计建设就是因为长官意志决定,现在已经显示出不尴不尬的情景。因此,今天广州市民对于城市重要建筑的设计建设,表现出其他城市罕见的关注。上网投票这样的事情,市民有着极大的热情。
广州这座城市的文化含量有些不足。这事儿让近两届省市政府官员着急,也让广州人的文化感觉出不来。首先大家一起忙建设文化馆场。音乐厅、博物馆、图书馆都是全国一流的。就是会议中心也建设成为了国际水准。这与一流的机场、一流的火车站、一流的地铁可以匹配了。但是,出入的人员素质似乎还不相称。为此,近几年广州市政府与省政府配合,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仅仅9个月,广州兴建起容纳十所大学的大学城。大学城进驻了数万大学生。这座城市的人口素质结构大大改善。当四号地铁从大学城贯穿而过的时候,兴奋的市民在地铁上观看壮观的大学城的景象,你真是不能不认可广州市民的天真、幸福。当年改革开放风暴初起,市民宁愿摆地摊赚点小钱养家糊口的状况一去不复返了。广州市民开始在乎城市的文化教育水平。
广州市民对于政治事务的冷淡有点为人们公认。但是,这座城市却办出了很好的报纸杂志。市民味道极其浓厚的《广州日报》,南方报业集团旗下的众多报刊……就是广州活力的象征。
人:无思的众生
这座城市到处是忙碌着的市民身影。老市民都是些小市民。他们对自己的城市和自己的生活都充满了快意的感觉。之所以说他们是小市民,就是因为他们自以为是这座城市的上等居民。对于随改革开放洪流卷入城市的新市民,他们有种不言自明的优越感。他们将新市民中的男性叫做“捞仔”,女性叫做“捞妹”,就鲜明地表现出那种久居这座城市,因为熟悉这座城市的志得意满。他们没有多少思想,甚至没有多少想法。他们觉得这座城市就是属于他们的。哪怕他们居住在年久失修的两层破屋子里,领取着政府的救济金,他们这种满足感和优越感也丝毫不被动摇。
说广州人的幸福感,大多就是从他们那里得来的数据,做出的判断。确实,这座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城市,给了市民感恩城市的无数理由:广州的节奏似乎较快,但是“食在广州”的饮食文化给了市民缓解紧张生活的开阔空间。当老市民给新市民示范性地行为的时候,这种悠闲的生活实在具有莫名的吸引力:他们安闲地坐在餐馆的桌旁,品尝各种广味儿美食,吃完饭后,将一根牙签塞入口中,任由舌头左右上下地反转,那简直活脱脱地给人一种神仙般自在地生活的感觉。
有了这种悠闲的生活,广州市民就可以忍受某些生活的失意与怨恨。惬意的日常生活具有消解组织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满的功能,这已经是一个人们熟知的现代景象。广州市民对于恋爱婚姻的现实选择,甚至就是在两口子又吵又闹的情况下,一般也不会诉诸散伙或离婚。在广州,婚姻是比较稳定的。夫妻协调双方关系的方式也显示出广州的独特性。对此,口头文学的描述就形象地说明了一切,说到老公有外遇了怎么办的问题,“东北女人忙抡刀,上海女人忙上吊,广东女人忙煲汤”,实在是有点绘声绘色。男人在这种情况下还是愿意回到老婆的温柔乡的。
新市民到了广州也自有找寻幸福的路子。虽然人生地不熟,新市民难以在广州找到自由自在的感觉,他们还得为自己到这个城市来谋生存的状况付出心力与体力。但是,广州这座城市除开语言令初来乍到的新市民有点流落国外的情绪,广州的排外明显是不强烈的。老市民尽管有优越感,但生存的压力使他们显摆自己的这种优越感的场所与机会都不会太多。新市民就此有一个自娱自乐的独立空间。在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的饭馆里尽情吃喝的嚎叫声中,他们有一种在自己家里的骄纵感觉。这自然胜过农村里贫乏的物质生活,胜过农村里几乎荡然无存的精神生活。
新老广州市民绝对不假扮深沉。思想好像是多余的。逛商店、下馆子、泡酒吧、去KTV、爬爬海拔仅仅几百米的白云山,生于斯、死于斯,何感之有?
不思量自快乐,这就是广州人的生活哲学,也是广州人的快乐根基。广州可以容忍北方化的媒体,兴许仅仅是因为它带来了不菲的市场收益?!至于操作思想,那就是北方人的事情。芸芸众生,不求日常之外的高深,确实有其自然而然的理由。但是,这总还是给人一丝丝遗憾。
广州是一座不好述说的城市。
在中国的大都市中,广州没有绝对显示自己特点的标记。说大,大不过北京、上海。说新,新不过深圳、大连。说“古老”,古老不过西安、南京。说精巧,精巧不过苏州、杭州。当然,说感觉,她跟所有的中国大都市一样,自我感觉绝对是一流的。
就是在这种氛围中体验广州,获得了关于广州的个人记忆。
城:仓促的崛起
广州有今天的地位,实在是出自偶然。
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广州不过是中国城市体系中一个不引起人特别关注的“地级市”而已。
这个时候的广州,其实是一座不起眼的城市。
从上世纪50年代70年代,与广州比邻的超级都市香港迅速发展,已经彻底取代了有“东方巴黎”美誉的上海,成为“中国”这块土地的城市代表。但广州市民在一碟咸鱼、一碗白粥的日子里,幻想着共产主义的实现。
80年代初期,“一个老人来到南海边,他画了一个圈……”,中国城市的现代命运由此发生了重大的转折。但直到80年代中期,广州的现代化步伐还远远落后于奇迹般发展的深圳。这给广州人一种压抑感。
90年代的到来,是广州真正崛起的时标。那个时候,广州市民钱是有了。咸鱼白粥远离人们的日常生活了,市民以自己能够在全国率先吃上“黄金宴”而无比骄傲。可是与近在咫尺的深圳大气的城市规划相比,广州人还是颇感气馁。
广州城市发展“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十年一大变”的战略策略安排,才有效地改变了城市形象。深圳人开始觉得广州是个大都市了。一原来的京、津、沪老三极格局悄悄地演变为京、沪、穗的新三极格局。广州人以往对自己城市飞跃发展的闷骚型喜悦,一下子跃上心头,连到其他城市说话的声音都不由自主地大了起来。生活在广州这座城市的幸福感真是溢于言表。
然而,广州的崛起毕竟来得太快。广州市民、甚至广州官方,对于广州急速成长为与北京、上海鼎足而三的超级都会,实在还缺乏心理准备。软件实在是跟不上趟。一些问题是中国大都市共有的问题——规划混乱,随时变化;高楼林立,污水横流;光亮派建筑光彩照人,楼下垃圾乱堆等等。城市的仓促崛起,使得必要的匹配关系还无法解决。
事:变幻的映象
广州市民以为的大事,从来就不是中国人以为的政治事件。这座城市里触动市民敏感神经的,总是那些实在的事情。此起彼伏的市民维权行动,就很好代表了这座城市有事生非的行事逻辑。一座贯穿城市的大桥过桥费究竟该不该收,一般城市的居民似乎没有精神来计较这些事情。可是在广州,就是一个摩托车司机,也和政府有关部门认真上了。他为此跟政府有关部门上了法庭。虽然政府没有任何意外地赢得了官司,但是,自此这座桥究竟该不该收费则成了一个“城市问题”。终于,省市政府决定过桥不用收费了。这简直是市民公共参与的中国奇迹。恐怕在内地这事有些匪夷所思。这给了广州市民干预城市公共事务以巨大的鼓励。市民积极介入听证一类的事情中间,显示了广州市民在个人事务之外对于公共事务的热心肠。
城市规划设计不是小事儿。广州政府与广州市民在这上面达成少有的一致。城标建筑不是专家设计就可以了事的,也不是城市长官说话就算数的。在城市发展的历史记忆中,天河新城的设计建设就是因为长官意志决定,现在已经显示出不尴不尬的情景。因此,今天广州市民对于城市重要建筑的设计建设,表现出其他城市罕见的关注。上网投票这样的事情,市民有着极大的热情。
广州这座城市的文化含量有些不足。这事儿让近两届省市政府官员着急,也让广州人的文化感觉出不来。首先大家一起忙建设文化馆场。音乐厅、博物馆、图书馆都是全国一流的。就是会议中心也建设成为了国际水准。这与一流的机场、一流的火车站、一流的地铁可以匹配了。但是,出入的人员素质似乎还不相称。为此,近几年广州市政府与省政府配合,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仅仅9个月,广州兴建起容纳十所大学的大学城。大学城进驻了数万大学生。这座城市的人口素质结构大大改善。当四号地铁从大学城贯穿而过的时候,兴奋的市民在地铁上观看壮观的大学城的景象,你真是不能不认可广州市民的天真、幸福。当年改革开放风暴初起,市民宁愿摆地摊赚点小钱养家糊口的状况一去不复返了。广州市民开始在乎城市的文化教育水平。
广州市民对于政治事务的冷淡有点为人们公认。但是,这座城市却办出了很好的报纸杂志。市民味道极其浓厚的《广州日报》,南方报业集团旗下的众多报刊……就是广州活力的象征。
人:无思的众生
这座城市到处是忙碌着的市民身影。老市民都是些小市民。他们对自己的城市和自己的生活都充满了快意的感觉。之所以说他们是小市民,就是因为他们自以为是这座城市的上等居民。对于随改革开放洪流卷入城市的新市民,他们有种不言自明的优越感。他们将新市民中的男性叫做“捞仔”,女性叫做“捞妹”,就鲜明地表现出那种久居这座城市,因为熟悉这座城市的志得意满。他们没有多少思想,甚至没有多少想法。他们觉得这座城市就是属于他们的。哪怕他们居住在年久失修的两层破屋子里,领取着政府的救济金,他们这种满足感和优越感也丝毫不被动摇。
说广州人的幸福感,大多就是从他们那里得来的数据,做出的判断。确实,这座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城市,给了市民感恩城市的无数理由:广州的节奏似乎较快,但是“食在广州”的饮食文化给了市民缓解紧张生活的开阔空间。当老市民给新市民示范性地行为的时候,这种悠闲的生活实在具有莫名的吸引力:他们安闲地坐在餐馆的桌旁,品尝各种广味儿美食,吃完饭后,将一根牙签塞入口中,任由舌头左右上下地反转,那简直活脱脱地给人一种神仙般自在地生活的感觉。
有了这种悠闲的生活,广州市民就可以忍受某些生活的失意与怨恨。惬意的日常生活具有消解组织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满的功能,这已经是一个人们熟知的现代景象。广州市民对于恋爱婚姻的现实选择,甚至就是在两口子又吵又闹的情况下,一般也不会诉诸散伙或离婚。在广州,婚姻是比较稳定的。夫妻协调双方关系的方式也显示出广州的独特性。对此,口头文学的描述就形象地说明了一切,说到老公有外遇了怎么办的问题,“东北女人忙抡刀,上海女人忙上吊,广东女人忙煲汤”,实在是有点绘声绘色。男人在这种情况下还是愿意回到老婆的温柔乡的。
新市民到了广州也自有找寻幸福的路子。虽然人生地不熟,新市民难以在广州找到自由自在的感觉,他们还得为自己到这个城市来谋生存的状况付出心力与体力。但是,广州这座城市除开语言令初来乍到的新市民有点流落国外的情绪,广州的排外明显是不强烈的。老市民尽管有优越感,但生存的压力使他们显摆自己的这种优越感的场所与机会都不会太多。新市民就此有一个自娱自乐的独立空间。在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的饭馆里尽情吃喝的嚎叫声中,他们有一种在自己家里的骄纵感觉。这自然胜过农村里贫乏的物质生活,胜过农村里几乎荡然无存的精神生活。
新老广州市民绝对不假扮深沉。思想好像是多余的。逛商店、下馆子、泡酒吧、去KTV、爬爬海拔仅仅几百米的白云山,生于斯、死于斯,何感之有?
不思量自快乐,这就是广州人的生活哲学,也是广州人的快乐根基。广州可以容忍北方化的媒体,兴许仅仅是因为它带来了不菲的市场收益?!至于操作思想,那就是北方人的事情。芸芸众生,不求日常之外的高深,确实有其自然而然的理由。但是,这总还是给人一丝丝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