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比观察结石性肾绞痛患者分别应用酮咯酸氨丁三醇和地佐辛治疗的镇痛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00例结石性肾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酮咯酸氨丁三醇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地佐辛治疗),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以及口述评分法(VRS)对比评价两组患者在用药后15min、30min、1h、3h、5h后的镇痛效果,同时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不同时点上的VRS评分以及VAS评分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出现心动过速、胃肠道不适、肢体麻木以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8%)明显对于对照组(24%),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石性肾绞痛患者应用酮咯酸氨丁三醇和地佐辛治疗均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但酮咯酸氨丁三醇的不良反应较轻,安全性更高,且价格经济实惠,是一种有效、安全、经济的镇痛治疗方案,更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结石性肾绞痛;酮咯酸氨丁三醇;地佐辛;镇痛效果;对比分析
急性结石性肾绞痛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外科疾病,该病往往起病较急,患者表现出剧烈的疼痛症状,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1]。紧急、快速、有效镇痛是临床处理该种疾病的主要措施,目前临床应用的镇痛药物具有多种,如何选择一种起效较快、镇痛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较轻的镇痛药物是广大临床医师思考的重点[2]。据相关文献研究报道[3],酮咯酸氨丁三醇以及地佐辛注射液治疗结石性肾绞痛的临床效果显著,起效较快。为进一步研究最为理想的镇痛药物,本文对我院收治的300例结石性肾绞痛患者分别应用酮咯酸氨丁三醇以及地佐辛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300例结石性肾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由于剧烈腰腹痛来院就诊,均经常规尿液检查、泌尿系彩超检查确诊为结石性肾绞痛。入选病例均无药物过敏史或者药物药物禁忌症,且并未发现有明显的头晕、恶心及呕吐症状。现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观察组中男70例,女80例;患者年龄介于16-61岁,平均(41.9±3.9)岁;病程最短30min,最长达4h;体重介于42-75kg;其中单纯单侧肾结石32例(左侧14例,右侧18例),双侧肾结石8例,单侧输尿管结石83例(左侧35例,右侧48例),双侧输尿管结石21例,多发结石者6例。对照组中男71例,女79例;患者年龄介于17-62岁,平均(42.1±3.8)岁;病程最短40min,最长达3.9h;体重介于41-77kg;其中单纯单侧肾结石33例(左侧14例,右侧19例),双侧肾结石9例,单侧输尿管结石81例(左侧34例,右侧47例),双侧输尿管结石20例,多发结石者7例。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方面(包括年龄、性别、病程、体重以及病情等)对比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肌肉注射30mg予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商品名为科多,由永信药品工业有限公司生产,制药规格:1ml:30mg)。
1.2.2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地佐辛注射液治疗,肌肉注射5mg地佐辛注射液(商品名为加罗宁,由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
1.3 观察指标
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以及口述评分法(VRS)对比评价两组患者在用药后15min、30min、1h、3h、5h后的镇痛效果。同时应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心动过速、胃肠道不适、肢体麻木、恶心呕吐及头晕等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软件SPSS11.5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用(X±S)表示,使用t对其进行检验,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两组患者在不同时点上的VRS、VAS评分情况。两组患者在不同时点上的VRS评分以及VAS评分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在不同时点上的VRS、VAS评分情况(X±S)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出现心动过速、胃肠道不适、肢体麻木以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8%)明显对于对照组(24%),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3.讨 论
临床急诊科处理急性结石性肾绞痛的关键是镇痛解痉,尽可能减轻疾病对患者带来的痛苦,临床较为常用,也是最有效的镇痛治疗药物为阿片类麻醉镇痛药物以及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其中麻醉镇痛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减少疼痛;而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肾脏内疼痛递质物质(如前列腺素等)合成,减少局部炎症反应以及水肿症状,减少由于输尿管平滑肌过度兴奋,增加蠕动,使输尿管内部压力降低,从而导致镇痛效果[4]。酮咯酸氨丁三醇属于异丁芬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和一般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一样具有抗炎、镇痛的作用,同时可作用于输尿管平滑肌,使其松弛,有效缓解输尿管痉挛症状。王宁华等经过大量的动物实验研究证明,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的镇痛效果显著,且无抗焦虑及镇静作用。地佐辛注射液属于一种阿片类麻醉性镇痛药物,镇痛作用强度较大,镇痛作用的同时也会具有安定、催眠及镇静的作用,极易导致呼吸抑制、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且依赖性较强。黄宗谋等对200例结石性肾绞痛患者应用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的耐受性明显高于地佐辛,不良反应发生率偏低。本组通过对比应用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以及地佐辛注射液治疗急性结石性肾绞痛患者,结果两组患者镇痛效果相当,但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产生的心动过速、胃肠道不适、肢体麻木以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較少,对患者而言安全性更高。与黄宗谋等研究报道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结石性肾绞痛患者应用酮咯酸氨丁三醇和地佐辛治疗均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但酮咯酸氨丁三醇的不良反应较轻,安全性更高,且价格经济实惠,是一种有效、安全、经济的镇痛治疗方案,更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伟,梁建波.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治疗输尿管结石并前列腺增生的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20):3798-3799.
[2]安瑞华.肾绞痛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2,36(5):14-16.
[3]西钊,叶章群.肾绞痛诊断和治疗新概念[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2,22(5):321-327.
[4]刘文强.非甾体抗炎药的研究进展及其合理使用[J].西南国防医药,2012,18(3):460-461.
关键词:结石性肾绞痛;酮咯酸氨丁三醇;地佐辛;镇痛效果;对比分析
急性结石性肾绞痛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外科疾病,该病往往起病较急,患者表现出剧烈的疼痛症状,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1]。紧急、快速、有效镇痛是临床处理该种疾病的主要措施,目前临床应用的镇痛药物具有多种,如何选择一种起效较快、镇痛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较轻的镇痛药物是广大临床医师思考的重点[2]。据相关文献研究报道[3],酮咯酸氨丁三醇以及地佐辛注射液治疗结石性肾绞痛的临床效果显著,起效较快。为进一步研究最为理想的镇痛药物,本文对我院收治的300例结石性肾绞痛患者分别应用酮咯酸氨丁三醇以及地佐辛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300例结石性肾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由于剧烈腰腹痛来院就诊,均经常规尿液检查、泌尿系彩超检查确诊为结石性肾绞痛。入选病例均无药物过敏史或者药物药物禁忌症,且并未发现有明显的头晕、恶心及呕吐症状。现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观察组中男70例,女80例;患者年龄介于16-61岁,平均(41.9±3.9)岁;病程最短30min,最长达4h;体重介于42-75kg;其中单纯单侧肾结石32例(左侧14例,右侧18例),双侧肾结石8例,单侧输尿管结石83例(左侧35例,右侧48例),双侧输尿管结石21例,多发结石者6例。对照组中男71例,女79例;患者年龄介于17-62岁,平均(42.1±3.8)岁;病程最短40min,最长达3.9h;体重介于41-77kg;其中单纯单侧肾结石33例(左侧14例,右侧19例),双侧肾结石9例,单侧输尿管结石81例(左侧34例,右侧47例),双侧输尿管结石20例,多发结石者7例。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方面(包括年龄、性别、病程、体重以及病情等)对比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肌肉注射30mg予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商品名为科多,由永信药品工业有限公司生产,制药规格:1ml:30mg)。
1.2.2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地佐辛注射液治疗,肌肉注射5mg地佐辛注射液(商品名为加罗宁,由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
1.3 观察指标
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以及口述评分法(VRS)对比评价两组患者在用药后15min、30min、1h、3h、5h后的镇痛效果。同时应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心动过速、胃肠道不适、肢体麻木、恶心呕吐及头晕等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软件SPSS11.5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用(X±S)表示,使用t对其进行检验,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两组患者在不同时点上的VRS、VAS评分情况。两组患者在不同时点上的VRS评分以及VAS评分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在不同时点上的VRS、VAS评分情况(X±S)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出现心动过速、胃肠道不适、肢体麻木以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8%)明显对于对照组(24%),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3.讨 论
临床急诊科处理急性结石性肾绞痛的关键是镇痛解痉,尽可能减轻疾病对患者带来的痛苦,临床较为常用,也是最有效的镇痛治疗药物为阿片类麻醉镇痛药物以及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其中麻醉镇痛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减少疼痛;而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肾脏内疼痛递质物质(如前列腺素等)合成,减少局部炎症反应以及水肿症状,减少由于输尿管平滑肌过度兴奋,增加蠕动,使输尿管内部压力降低,从而导致镇痛效果[4]。酮咯酸氨丁三醇属于异丁芬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和一般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一样具有抗炎、镇痛的作用,同时可作用于输尿管平滑肌,使其松弛,有效缓解输尿管痉挛症状。王宁华等经过大量的动物实验研究证明,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的镇痛效果显著,且无抗焦虑及镇静作用。地佐辛注射液属于一种阿片类麻醉性镇痛药物,镇痛作用强度较大,镇痛作用的同时也会具有安定、催眠及镇静的作用,极易导致呼吸抑制、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且依赖性较强。黄宗谋等对200例结石性肾绞痛患者应用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的耐受性明显高于地佐辛,不良反应发生率偏低。本组通过对比应用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以及地佐辛注射液治疗急性结石性肾绞痛患者,结果两组患者镇痛效果相当,但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产生的心动过速、胃肠道不适、肢体麻木以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較少,对患者而言安全性更高。与黄宗谋等研究报道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结石性肾绞痛患者应用酮咯酸氨丁三醇和地佐辛治疗均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但酮咯酸氨丁三醇的不良反应较轻,安全性更高,且价格经济实惠,是一种有效、安全、经济的镇痛治疗方案,更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伟,梁建波.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治疗输尿管结石并前列腺增生的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20):3798-3799.
[2]安瑞华.肾绞痛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2,36(5):14-16.
[3]西钊,叶章群.肾绞痛诊断和治疗新概念[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2,22(5):321-327.
[4]刘文强.非甾体抗炎药的研究进展及其合理使用[J].西南国防医药,2012,18(3):460-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