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语文课反思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tingzh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背景
   那天是一个夏天下午的课,我刚走进教室,看到教室里学生已经趴在课桌上一大片了。我开始讲授现代诗歌《夜》时,我注意到虽然学生齐刷刷在 位置上端坐着,但他们的眼神有点散漫冷淡,甚至还带有困倦的情绪。我立刻意识到原先设定的教学环节有了纰漏,显得枯燥呆板,便果断改变原先的教学计划,一改老师的讲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因为这首诗歌内容浅显,我要求他们先自由朗读说说夜的特点,接着就让学生改写诗歌。下面是改写诗歌的一些精彩片断,足以印证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使学习甚至是文学写作变得不再是枯燥、艰辛的事。
   二、教学过程
   师:现在我们请同学来说说你笔下的夜。
   生1:夜晚,望着这城市里被灯光渲染得五颜六色的天幕,     有星星,也没有明月。比起这绚丽华贵的天幕,我还是留恋那个小县城里帆布一般质朴的天空,没有华贵的颜色,却有最可爱的星星,最纯净的明月,还有那个在夜晚陪我看星星的人。
   生 2:夜,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儿声响,只有风还在调皮地嬉戏。透过薄薄的云层,月光洒在了道路上,替代了那万家烟火。在窗内,那一盏盏明灯,一闪一闪的,慢慢地熄灭。……
   生 3:星星就像俏皮的小毛孩,一般让人喜爱。他们有的跑到了很远的地方,好像在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使人只能看到朦胧的影子,有的像个害羞的小姑娘,躲在云后面,不想让大家看清她的真面目;有的又像个顽皮的小孩子,在眨着眼睛,偷偷的扮个好笑形的鬼脸给我们看。月亮也很有意思。有时像把镰刀,有时像只小船,有时像半个大西瓜,有时又变得滚圆滚圆的了。
   掌声雷动,在轻松的氛围中,枯燥的诗歌解析变为富有想象力的诗歌创作,使诗歌教学变得富有情趣,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而且乐此不疲。并且我及时用精炼的语言独特点评每个发言者作品。有一个平时表现一般的学生在每天一记中写到:“虽然我不喜欢作文,但这节诗歌作文课我非常喜欢,因为它让我感觉到学习是轻松愉快的 。我不仅学会了欣赏、创作诗歌,而且还让我第一次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作品,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掌声,我喜欢这样的课堂。”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有欢乐。尊重学生属于自己的体验,让他们走进自己的世界,在活动中引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保护学生的探究热情,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多么有益啊!
   三、教学反思
   1、教师对于课堂上偶发事件的处理,应该讲究一些方法方式,若处理不当则会影响教学效果。看到学生都在打瞌睡,如果教师是非常严厉的把学生叫醒,或自顾自的进行教学,那样无法保证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不能使他们很好地掌握知识。
   2、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要求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课程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所以,我们应该注重在教学设计中体现新的课堂教学理念,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3、这节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看来,在今后的教学中不能总是认为下午的课不好上,只要方法得当,下午的课也一样的精彩。在教学形式上,根据课堂的情况,根据特定的教学情境,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善于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及时改变教学策略。在不影响教学目标完成的前提下,利用灵活和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因为调节而重新焕发生命力。
   4、心理学里讲人都有需要,最浅层次的是生存需要、物质需要,高层次的有自我满足的精神需要,现在的学生物质需要很容易就能满足,所以他们会有更强烈的精神需要,有探究的需要,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学生的合理需求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而这些需要的满足,离不开一定的教育环境和教师适当的引导方法。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予以肯定,以充分激发他们的潜能,促使他们不断地追求和自我完善。陶行知先生曾深刻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在课堂中,我遇到学生的困倦没有置之不理,也没有义正言辞的大段说教,而是尊重学生的真实情感,充分激发学生的情绪体验和知识积累,一旦时机成熟即让它们喷涌而出!在课堂中,我真正体会到了相信学生,解放学生所带来的教学快乐,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其他文献
一、力戒生硬模仿,坚持反映生活。   写作是什么?写作就是反映生活。课文都是反映生活的。就是小说虚构情节,也有生活原型。因此可以说,写作的内容只能来源于生活,而不是来源于书本。如果硬要从书本或范文中寻找写什么和怎么写,必然不知如何写好,因为脱离生活就失去了衡量优劣的标准。可是实际写作时都是模仿成风,不知反映生活,只知寻章摘句。老师指导写作也只是教学生怎么模仿,没有或很少教学生如何反映生活,教开头
期刊
怎样才能让语文课堂活色生香,让学生真正做主呢?我的做法是:巧用“四步解疑”教学法,激趣语文课堂,让学习语文成为学生自觉自发的行为,让语文课成为学生每天的渴望和需要。“四步解疑”教学法即:自学质疑、合作激疑、探究析疑和过关解疑。   第一步:自学质疑   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在“世界著名大学校长论坛”说:“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
期刊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多媒体教学技术成为中学语文课堂上的新宠。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影像、声音和视频等于一体,从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调节自身视、听、读、写、做的创造性的、集成性的学习环境。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就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谈几点个人观点。   一、创设教学情境,让课堂“动”起来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注
期刊
反思,是教学科研的起点,也是教师自我提高的内部推动力。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反思是教师提高自己业务技能的一个重要途径。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指出,积累教学中的经验为教师的学习奠定基础,以基础理论学习为垫脚石,突出有目标、有针对的合理的研究思路,再深入到学生的认知领域结合教课实际情况,不断地总结和反思。教师在反思实践中确立反思意识,掌握一定的反思方法,逐渐形成教学反思的习惯从而改进教学,既是实现教师
期刊
一、师应学会放手,相信学生能学   心理学家罗杰斯主张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任务是促进学习者学习和成长,为学习者提供适当的环境,激发学习的动机,从而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应学会放手,相信学生会学。语文的学习重点抓住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自主预习,自主阅读,自主感知,自主感悟,自主赏析,自主总结。   在学习《愚公移山》这课时,我充分利用好这个大好机会让学生大显身手。
期刊
扩展阅读,我觉得关键是确定好阅读基点与扩展方向。对于阅读基点肯定是以课内的精读篇目为主,扩展阅读的方向应根据阅读的目的、层次、基础等因素进行略读。扩展的方法,我尝试了以下几种:   一、以节选的文章为基点,向整篇或整部著作扩展   这种做法的目的是通过对著作全貌的了解来加深对节选的文章的深刻理解。    例如:在阅读《在烈火和暴雨下》时,学生一定会被作者精彩的环境描写所吸引,但同时学生也会思
期刊
单元教学是以单元为基本单位,组织教材和教学的一种整体教学。如洪宗礼先生主编的苏教版教材,每册六个单元(九年级下册五个),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组织读写听说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那么,语文教师该如何实施单元教学呢?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采用以下策略:   一、精心设计整体教学计划,努力做到“四个一”。   语文教师进行单元教学设计,要有整体思路,努力做到“四个一”:依托一个标准(《全日
期刊
农村小学留守孩子多。留守老人带着留守孩子,只要孩子冻不着饿不着就行,至于学习辅导,自身文化素质就低的他们,根本就是既无心也无能为力。这种情况下,一旦出现后进生,就完全只能依赖老师,语文当然也不列外,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些经验方法,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尊重后进生,增强学习动力   学生智商差,但不代表情商差。但是凡人,都渴望被尊重。后进生因学习原因,更易被老师同学歧视,因而更渴
期刊
一、注意观察,升华生活体验。   生活中一些个人化的情感体验,生活细节,更能感动人、震撼人。下面是我在新课改论文中看到的一篇文章,其中剪裁了一个生活细节,很感人,又饱含人生哲理。这样的细节应引导学生去捕捉,去描写。   走在父亲的身后   记得小时候,父亲常常把我举在肩头,无论春夏还是秋冬。我喜欢坐在父亲的肩头,让他带着我在热闹的街市中行走。每当秋冬起风时,父亲会双手将我从肩头放下,然后用稍
期刊
《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讲述的是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及其同伴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这是一篇震撼人心、情感性很强的文章,但文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生离死别的痛苦学生没有生活体验,而且文章值得推敲的句段很多,人物的心理变化较复杂。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人物丰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