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蓝印花布研究综述

来源 :锦绣·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ccessfully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蓝印花布是江苏南通地区的民间传统工艺品,其取色天然,蓝白辉映,纹饰多样且寓意丰满,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随着近年来人们对“非遗”的关注度逐渐提高,南通蓝印花布的相关研究也日益增加。本文以国内公开出版和发表的学术论著为线索,从论著的文献综述、课题论证、研究路径方法和研究价值等环节入手,总结和归纳南通蓝印花布的发展历史、制作工艺、文化艺术特色以及产业现状,展望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蓝印花布;传统染织;综述;非遗
  一、南通蓝印花布的起源与发展
  传统纺织印染技艺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南通蓝印花布的诞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漫长的演变与发展。对于这门古老手工艺的起源与发展历史的阐述,在期刊及学位论文中常有提及,但大部分仅在论文引言或第一章节中做简单介绍,并无大篇幅详细论述。国内以此为研究主题的学术论文仅见李斌、李强等人的《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起源和发展研究》以及黄琦的《南通蓝印花布的历史与传承》两篇。前者对南通蓝印花布的染料和浸染技艺进行了溯源。后者从地理环境、人文资源、民俗风情等方面阐述了南通蓝印花布产业的发展历程。在吴元新与吴灵姝所著的《南通蓝印花布》一书中,对于南通蓝印花布的起源与发展,也做了详细阐述。
  (一)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的起源
  織物的印染技艺,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考工记》中记载:“画缋之事,杂五色。”此时已有用颜料或染液在服饰上绘画装饰的技术,这种被称作“画缋”的工艺,就是直接印花的雏形。此后,传统印花技艺逐步发展,秦汉时期出现了“以凸纹木版戳印与手绘相结合的方式在纺织品上印花”1的“印花敷彩”工艺。同时,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中极为重要的防染技术,在这一时期虽未大范围普及,但在部分地区也已出现。在此之后,绞缬、夹缬、蜡缬逐渐替代了“印花敷彩”,成为印染工艺的主流。但到宋朝,由于夹缬被用于制作宫中服饰,缬版印花工艺在民间被禁用,由此催生出了蓝印花布制作中的另一重要技艺——桐油纸刻花技艺。并且,蓝印花布以黄豆粉、石灰和米糠为主料的防染剂也在此时出现了。至此,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已然成形。
  (二)蓝染的起源
  蓝染工艺在我国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古代思想家荀子在其论说文《劝学》中写道:“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这便是对蓝靛染料工艺中,“蓝草”色素染色转化过程的描述。在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也有蓝染工艺的记载:“七月中作坑……候如强粥,还出瓮中,蓝淀成矣。”3这是世界上对于蓝淀工艺最早的记载。至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总结阐述了五种可做染料的蓝草,其中就包括用于制作蓝印花布的“蓼蓝草”。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有对蓼蓝草的记载:“蓝水、染布水,皆取蓝及石灰能杀虫解毒之义。”4可见用于制作蓝印花布的染料,除了染色之外,还具有一定的要用价值。这也是为什么蓝印花布又被称作“药斑布”的原因。
  二、南通蓝印花布的制作工艺
  吴灵姝等人所著的《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一书,详细介绍了南通蓝印花布的印染工具、制作工艺、工艺特色、核心技艺等多方面的内容。书中指出:“蓝印花布制作工具大多是百姓身边常见的材料,就地取材、制作便利。”5主要工具有:刻刀、花版、筛子、刮刀、调缸棒、竹片等等。南通蓝印花布的传统制作流程工序繁多,大致可分为十个步骤:1.挑选坯布2.布料脱浆3.调制染液4.裱纸5.画样、刻版6.上桐油7.刮浆8.染色9.晾晒、固色10.刮灰、清洗。区别于机械量产的蓝印花布,手工制作工序多,耗时长,同时也对手艺人的技术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布料脱浆、刮浆时,要求布匹的湿度要均匀,“散花”接版要准确。调配染料时,染液的酸碱度需要根据天气的变化而变化。除此之外,在具体的制作过程中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细节。这些都需要手艺人长年累月积累制作经验。也正因为如此,传统手工制作出的蓝印花布成色典雅,纹饰多变,还具有草本芬芳,这些都是机械量产所不能比拟的。
  学术论文中,除类似的对制作工艺的阐述外,也有一些拓展性的研究。例如:葛培、陈红的《互联网视域下非遗APP游戏传播方式的思考——以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为例》一文。作者认为,当下是“互联网+”的时代,“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也应当与时俱进。以APP游戏技术为媒介,拓宽南通蓝印花布技艺的传播途径,运用现代化的手段来保护传统技艺,能够更好地迎合当代年轻人的生活习惯与日常爱好。
  三、南通蓝印花布的文化艺术特征
  (一)色彩内涵
  南通先民勤劳质朴的性格,使其对同样单纯朴素的蓝白配色青睐有加。南通蓝印花布所用染料“蓼蓝”原先是一味中药,其中所含靛蓝成分,具有使布匹染色的功能。并且,由于染料的药性,染出来的蓝布抑菌防蛀,有草本芬芳,且色泽明丽,不易褪色,蓝白相间,典雅大方。
  陆燕的《南通蓝印花布的色彩隐喻》一文,从蓝印花布染料的制作材料和工艺入手,在《齐民要术》、《诗经》等古籍中探寻蓝印花布色彩形成的原因。又结合地域特征、地方风俗以及历史文化,阐明蓝印花布的色彩隐喻。薛淑静的《解析南通蓝印花布的色彩内涵》一文,则将研究重点放在了蓝白两色中的“蓝”上。从中国古代社会学、哲学层面阐释了“蓝”在古代封建阶级中的平民阶层象征意义,以及“蓝”所包含的古代哲学思想。
  蓝印花布的“蓝”是生命与希望的象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蓝色属于“五色”中的“青”,对应“五方”中的东、“五行”中的“木”、“五时”中的“春”。日出东方,象征希望,春为万物之始,木又象征生命力。因此,靛蓝之色虽不如明黄、朱红等艳丽,但素净之中同样饱含着对生命的敬仰和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希望,是生命的希望之色。同时,蓝白之色还蕴含着传统道家思想的人生观。道家提倡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艺术上追求拙朴意境。南通蓝印花布正是“既雕既琢,复归于朴”6的体现,蓝白之色为海天之色,蓝色染色之材取自草本,白色布料是平民日用的棉布。从质朴的材料到质朴的成色,南通蓝印花布的朴素典雅,充分体现了道家的哲学思想。   (二)纹饰特征
  南通蓝印花布有别于其他印染工艺的最主要特点是,纹饰采用断点式图案,追求线断形不断的艺术特色。通过点、线、面的巧妙排列组合,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选择适当的题材,构成了灵巧生动,虚实相生的装饰纹样。例如,服装类的产品多以几何纹、花草纹装饰;床上用品装饰花鸟鱼虫纹样;纯裝饰性的产品中所用纹样则更为丰富,各类题材都有运用,可谓是变化万千。于瑾涛在《蓝印花布的纹样造型与色彩特征》一文中,将南通蓝印花布的纹饰归为三大类:具象纹样、抽象纹样以及综合纹样,并且指出:“南通蓝印花布具象纹样能够直观地表现出所刻画的内容,但由于受到传统手工艺技术的限制,纹样装饰必须要进行一些艺术加工,使得形象更加符合美的造型法则。”7无论是什么题材,南通蓝印花布的纹饰造型都遵循着形式美的法则。在二维平面的空间中,只运用蓝白两色塑造形象,必须充分运用对称、均衡、齐一、对比、比例、节律等手法来打破单调沉闷。南通蓝衣画布纹饰以几何为骨架,花鸟鱼虫、人物为内容,利用上下对称、左右对称、四方连续、旋转对称等构图方式,以断点、短线、小块面的组合营造出一种动静结合的氛围,在典雅素净之中增添了一丝灵动之气。
  (三)题材寓意
  南通蓝印花布的装饰元素十分广泛,人物、动物、植物、文字以及几何图形,都是其常用的装饰图案。在梁晓琴、王安霞的《南通蓝印花布纹样艺术的文化内涵》一文中提到,蓝印花布的主要受众是普通百姓,因此它的装饰题材都是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内容,装饰纹样的主题都带有吉祥寓意。常见的题材例如:帐檐用布上常用“喜鹊登梅”题材,梅花在冬末初春时盛开,在民间被视为春天的使者,而喜鹊在民间传说中是牛郎织女相会的使者,因此喜鹊登梅寓意喜事、好运的到来;床单被套用布常见“麒麟送子”题材,童子手持莲花、如意,骑在麒麟上,麒麟为仁义之灵兽,是吉祥的象征,民间传说行善积德的人家,求拜麒麟可生儿得子。除此之外,三阳开泰、流云百福、平安如意等主题也是南通蓝印花布装饰纹样中的常见题材。这些题材都源自于百姓的日常生活,或是常见事物的谐音,或是美好的神话传说,南通先民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在这些题材中得以充分体现。
  四、南通蓝印花布的产业现状
  蓝印花布是古代农业文明的产物,它迎合了农耕时期底层百姓的审美和实用需求。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工艺产量少,成本高,且费时费力,加之社会审美的转变,传统南通蓝印花布产业受到冲击。但即便是在当前市场萎缩的情况下,南通也仍然有少数手艺人在坚守初心,坚持以传统的方式生产制作,保留其文化与艺术底蕴,传承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
  陈可璇在《南通蓝印花布产业发展困境的经济学分析——以南通蓝艺公司为例》一文中提到,南通蓝印花布艺术馆的衍生品牌“蓝艺”,虽然已经将传统蓝印花布产业化、商品化,但“由于过分执着于手工缝制、绣花、染印,未进行较有效的科技革新,因而生产经营规模较小,无法达到规模经济。收益较低成为了南通蓝印花布产业发展的瓶颈。”8尹欣的《南通蓝印花布古法印染工艺的现状与新生》一文中也提到,传统制作工艺繁琐,生产率低,再加上现代市场的萎缩,南通蓝印花布的传承面临困境。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在发展中继承,在继承中发展。南通蓝印花布的制作工艺,可以适当融合机械制造,以简化工序流程。例如,在电脑中设计花样,使用机器刻版,以此缩短制作时间,减少耗费的人力等。
  为了适应现代市场产品需求量大的特点,南通本土的许多商家开始转变生产模式,使用机械生产代替人工手作,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得产品价格更加亲民。甚至还有商家将店铺开进了轻纺批发市场,以低廉的价格薄利多销,谋求生路。但是,纯机械化的批量生产也使得蓝印花布丧失了艺术与文化内涵,失去了草木香气的蓝印花布正逐渐被廉价纺织品同化。南通蓝印花布产业的未来发展,如何在机械与手工之间谋求平衡是关键,保留传统的工序,融合现代科技成果,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同时还要日益进取,与时俱进,创新产品种类,逐步拓宽市场,使产品更多元,产业层次更丰富,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当下,各级政府都出台了对于“非遗”的保护政策。南通蓝印花布也应当把握机遇,利用好新媒体的传播广度,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提高产品知名度,在打造南通本土“非遗”品牌的同时,走出南通,走向全国。
  总结
  对于南通蓝印花布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快,涉及范围广。这与其自身的文化与艺术魅力密切相关。作为第一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技艺,南通蓝印花布具有巨大的文化和经济价值。在进一步做好学术研究的同时,也要推进生产性保护。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审美、现代生产相结合,运用现代化的推广手段,使南通蓝印花布产业化、品牌化,使这门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艺在新时代重获生机。
  参考文献
  [1]吴元新、吴灵姝:《南通蓝印花布》,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1.12.
  [2]吴灵姝、吴元新、倪沈键:《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08.
  [3]于瑾涛:《蓝印花布的纹样造型与色彩特征》,载《大舞台》,2014(09):238-239.
  [4]陈可璇:《南通蓝印花布产业发展困境的经济学分析》,载《科学时代》,2012.19.
  [5]葛培、陈红:《互联网视域下非遗APP游戏传播方式的思考——以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为例》[J].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2019(3):33-36.
  [6]陆燕:《南通蓝印花布的色彩隐喻》[J].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4, 27(004):30-32.
  作者简介:
  作者一:范军妮(1997.08—),女,汉族,籍贯:江苏南通人,湖北美术学院,19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艺术理论类专业,研究方向:文化遗产研究
  作者二:曾知燕(1997.3.21—),女,汉族,籍贯:四川泸州人,湖北美术学院美术学系,19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艺术学理论专业,研究方向:文化遗产研究。
  ( 湖北美术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0 )
其他文献
毛泽东同志是中国人民衷心爱戴的伟大领袖,他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还是杰出的诗人政治家。他从少年时代起及在后来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中不间断创作的宛若耀眼星辉的大量格律诗词,不仅生动地记录了他以其更高境界对古典格律诗推动大规模创新实践的活动轨迹,还高度艺术化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逐步壮大,并引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追求民族独立、砸碎千年锁链彻底站起来的“天翻地覆慨而慷”这一宏大场景。  毛泽东同
期刊
摘要:马克思哲学分析与解决的 总问题,是资本占有劳动和无产阶级的解放。马克思哲学在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形成了大众形态、政治形态与学术形态三种形态。但是,马克思哲学在马克思以后的发展史当中,却呈现出了不同的演变与命运。马克思哲学的这三种基本形态在当前中国的命运可以概括为:大众形态得到了倡导,但是还没完全实现;政治形态突出,但是需要进一步的得到学理支持与大众认同。当代中国马克思哲学研究的健康发
期刊
“灯已阑珊月色寒,舞儿往往夜深还。只应不尽婆娑意,更向街心弄影看。”  皮影戏在我国是一种历史悠久、流传区域广泛的民间戏曲艺术。其年代之久远、种类之繁多、造型之精美以至世界公认无出其右者。中国影戏经过长期的发展,已形成了完整的艺术体系、鲜明的民族特色,并取得了高度的美学成就,本文也将着重从造型美学的角度来探讨皮影艺术的重要价值,希望未来有更多人喜爱并保护这一我国文化艺术的“活历史”。  从历史而言
期刊
一粒种子 总要发芽  一朵花 总要绽放  我 就是这朵花的种子  生于故里 长于故里  而成 只为远方  牛古河畔流淌少儿志  书画飘香谱写通渭脊梁  两乡明月怎知学子心  十八年的厚育  恩重情浓 太匆匆  戈壁很空旷  仿佛太阳可以升起在任何一个方向  瀚海阑干捧着我的热望  开出的花叫做梦想  有风来自四面八方  我能在这里找到海洋  远方很远  步履不停  起风了  ——张彦龙  我在想一
期刊
摘 要:本文通過對字韻書和各部傳世文獻進行考察,對Robert.S.Bauer的《Modern Cantonese Phonology》中的兩類三個粵語詞彙本字進行了糾正和補闕:1、當作“罯”而非“罨”。2、當作“爇”而非“鈉”。3、牙當作“暱牙”。  关键词:《Modern Cantonese Phonology》;粵語詞彙;本字  Robert.S.Bauer的《Modern Cantones
期刊
摘要:舞蹈道具是舞蹈艺术的形式要素之一,尤其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且具有多重功能。《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将其定义为:“为舞蹈表演而制作的用具,是构成舞蹈艺术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 。”其中点明了道具与舞蹈表演的关系,并强调了其对舞蹈艺术形象的塑造功能。而在传统民族民间舞蹈中,道具有着更为广泛的意义。  关键词:舞蹈道具;民族民间舞蹈  一.民族民间舞蹈中的道具  我国民族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信息保护工作有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在当前的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受到了来自网络环境的挑战。由于我国法律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因此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公民个人信息进行有效的法律保护。本文主要围绕大数据时代下公民个人信息的理论概述、目前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完善公民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有效措施,从而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的理论参
期刊
摘要:在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新媒体短视频对传统电视民生新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不仅导致受众用户的流失,还严重制約了电视民生新闻的未来发展。为了改善当前发展现状,减缓新媒体短视频对电视民生新闻的冲击与影响,本文主要就新媒体短视频对电视民生新闻的巨大冲击进行分析,针对性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关键词:新媒体;短视频;电视民生新闻;应对措施  引言:  新媒体的盛行与普及应用拓宽了人们获取与传播信
期刊
摘要:《祖列依哈睁开了眼睛》讲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农业集体化时期,被剥夺全部家产并驱逐流放的富农分子祖列依哈的艰难生命历程,她与流放之路遇到的杀夫凶手伊格纳托夫以及各种特殊移民们一起,在西伯利亚荒原开辟出另一番新天地。在建设新家园的伟大事业中麻木的人们渐渐意识觉醒,精神复活,在这里睁开双眼,沐浴新时代的曙光。颠沛流离的人生苦旅使主人公一步步破壳重生,从封建保守的“女仆”成长为独立自主的“女人”,从
期刊
摘要:服装,一直被当做“时尚”的重要元素。不管是在西方国家当中,还是中国当中,西装、旗袍等服装均给人一种和生活联系不紧密的感觉。但在中国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妇女被人工编织成锦、棉、麻等制成“衣服”,少数民族的衣服光彩夺目,光彩照人。创新的少数民族服饰属于基于实用性和琐碎性的“工艺美术”范畴,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这种情况下,本文进行分析少数民族服装的文化特征之后,确定其发展的方向,并且将其和“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