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内贸易的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q6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国家的统计资料表明,产业内贸易水平与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越高,人们的消费需求就越趋向多样化,对产品的差别化和专业化程度要求越高,导致产业内贸易比重不断增高。
  从量上看,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增长都非常快,但技术含量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贸易结构水平依然较低。总体盈利水平低,核心竞争力弱。
  从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看:
  
  一、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
  
  贸易竞争力指数(TCI指数——Trade Competition Index)是通过对一个国家某类产品进出口额的计算,表明该国是某类产品的净出口国,还是净进口国,以及净进口或净出口的相对规模。我们用TCI指数来衡量高新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它是指一个国家某类产品的贸易差额与该国该类产品的贸易总额之比,计算公式为:
  TCI=(xi-Mi)/(Xi-Mi)
  其中xi表示某国类产品的出口总额,Mi是某类产品的进口总额,指数为正时表示本类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指数为负,则表明竞争力较弱。目前我国在海关统计上将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按技术构成划分为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生命科学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航空航天技术、光电技术、生物技术、材料技术以及其他技术九个类别的产品。根据我国高新技术产品1999—2005年进出口数据,按照TCI指数计算公式计算这九大类别和全部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见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总体上,我国全部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从1999—2003年均为负值,但逐年得到改善,贸易竞争力逐步提高。2004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出现了历史性的突破,终于扭转了逆差局面,全部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由负数转为正数,达到了0.012,并在2005年继续上升为0.049。这充分表明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取得了实效,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竞争力从整体上出现了实质性的提升。从组成高新技术产品的产品分类来看,占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80%以上份额的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几年来均为正值,由1999年的0.073提高到2005年的0.492,表明该类产品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而电子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航空航天技术和材料技术产品的TCI指数仍为负数,且国际竞争力水平较低。其余技术类别的产品虽然TCI指数已转为正数,但国际竞争力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我国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
  
  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产品国际竞争力形成的基础,作为国际分工深化和国际竞争格局变化的结果,产业内贸易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国产业参与国际贸易的方式及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可以作为产业国际竞争力和产品国际竞争力的衡量指标之一。产业内贸易(IIT,In-tra-Industry Trade)是指某一时期内一国同时出口和进口属于同一产业的商品,它是相对于产业间贸易而言的。在当代国际经济活动中,这种贸易现象已经相当普遍,已成为推动国际分工,促进新兴产业形成的重要因素。目前,世界上大约有1/4的工业品贸易是以产业内贸易的形式出现,其贸易格局开始呈现从产业间贸易逐步转向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趋势。国际上通用的G—L公式来计算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即Grubel和Lloyd)1975(提出的测量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公式),以测定其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水平。
  IITi= 1-(Xi-Mi)/(Xi+Mi)
  其中,xi和Mi分别表示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产业i的出口额和进口额。当没有产业内贸易时,为0;当进出口完全是产业内贸易时,为1。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大小与产业内贸易的重要性程度相一致,即该指数与产业内贸易变化关系表现为正相关。指数越接近1,说明在生产专业化方面的相互依赖程度越,产业内分工程度越高,产业内贸易越发达,一定程度上表明产业国际竞争力和产品国际竞争力较强(见表2)。
  


  从表中我们看出,1999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为0.793,到2004年已达0.987,呈逐年增大的趋势,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较高,这表明从总体上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具有产业内分工的特征。从组成高新技术产品的产品分类来看,各分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发展不平衡,计算机与通信、生命科学、光电、生物技术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较高,而电子、计算机集成制造、航空航天等产业内贸易指数较低。
  高新技术产业之所以具有较高的产业内贸易指数,首先是因为,高新技术产品具有异质性。技术越发展,导致同种产品的系列化不断发展。其次,高新技术产品市场是不完全竞争市场,具有规模经济的特征。第三,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专业分工协作精细,存在大量的产业内分工和公司内分工。产业内分工一般包括三个环节的分工,一是技术环节的分工,如专门进行研究与开发,设计等;二是生产加工环节的分工,如专门进行加工装配等;三是营销环节的分工,如进行批发及零售、品牌管理及售后服务等。在全球高新技术产业分工体系中,发达国家牢牢把握住研发、营销环节,控制核心技术和市场资源,而把一些加工制造环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从总体上看之所以较高,其主要的原因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加强了对引进外资的产业引导,大量的跨国公司向我国制造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直接投资,加快产业转移,在高新技术产业内形成了与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水平型分工,许多企业还参与到跨国公司的内部分工中。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虽然参与了国际高新技术产业分工,但在分工层次结构上仅处于加工制造环节,故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方式以加工贸易为主,包括进料加工、来料加工和来件组装。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比重由1993年的70.2%2:升到2005年的90%以上。
  而正是由于我国在全球高新技术产业链分工中处于生产制造环节,这也使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和创新产品少,缺乏品牌竞争力。出口的主要高新技术产品是贴牌生产的,有大量的低端产品和中间产品。2003年我国出口规模最大的15种高技术产品中,有8类以上是中间产品,2004年扩大到9类。高新技术产品在我国国内的加工链较短,相应地加工增值环节少,增加值率较低,加工装配模式决定了在对外贸易中只能赚取微薄的加工组装费,而高利润部分被拥有核心技术、掌握市场资源的跨国公司赚取,高新技术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盈利能力较差。
  从上述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TCI)和产业内贸易指数(IIT)的分析来看,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总体上呈逐年提升的发展趋势。但是在高新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中,仍然处于一个较为被动的地位,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其他文献
始于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波及全球的金融动荡,金融环境遭到破坏,堪称百年一遇。此次债务金融危机的核心问题是危害债务的蔓延,从美国个人住房贷款的偿还困难到欧洲主权债
扎根理论研究法在国内外管理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多的重现。面对管理学者在运用这一相对较新的质化研究方法时所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本文分析了扎根理论研究法在适用研究问题、资料
创意产业在我国一些城市正在蓬勃兴起,但对该类型产业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组织生态理论将生物学基本原理应用到对产业成长、企业行为的分析中。运用组织生态理论分析创意产
本文通过研究上世纪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及新世纪的产业转移趋势,从政策上对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加以引导,以利于优化我国产业结构和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经济机制设计理论研究如何找到一套需要最少信息且可执行的经济机制且使得人们自利行为的结果正是所需的社会目标。该理论由赫雏茨于1960年开创,并在1972年后由于激励相容概念
国际外包已经成为国际产品内专业化分工的新趋势。而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企业主要是以外包承接方的身份参与这一国际分工网络的。那么在承接外包过程中,我国企业是否能够提高其
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目前的金融危机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提供了契机。本文利用GG—LL模型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本收益,并提出了具体的路径选择。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为了适应更为激烈的全球竞争,跨国公司一改过去仅将R&D集中在母国或少数专业市场的做法,开始加大对外R&D的投资力度,在全球范围内组建自己的R8LD网络,出现了
ZnO是一种多功能材料,目前处于世界范围的研究热潮中。为了拓展和改善ZnO的应用,采用中频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MF-PCVD)制备了ZnO薄膜,并研究了衬底温度对晶型和成膜速率的影响
将粉末状壳聚糖制备成一定浓度的溶液,采用包埋法将厌氧污泥固定化。本文详细讨论了壳聚糖固定化厌氧污泥微球制备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以壳聚糖为载体的固定化厌氧污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