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进行交流与沟通。在语文学习中,作文最能体现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文本(即课文)作范例,教给学生语言表达的方法和技巧,这也是现在教育界有识之士提出的“简简单单教语文”。文章将从语言的积累、仿写入手、续写训练这三方面,详细论述如何用迁移法为小学生的作文起步引路。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文本 作文 迁移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三年级语文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就是作文起步。学生刚接触作文时,往往不知如何下笔,不知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为了让学生走稳这重要的一步,让学生利用文本,从读写迁移入手,为作文引路。如何进行读写的迁移,笔者尝试从以下方面入手:
1 语言的积累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学生是写不好作文的。因此,在开学之初,我就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集词本,并自行设计封面,取一个喜欢的名字,有的取名为“拾贝篮”,有的取名为“采花集”,有的取名为“聚宝盆”……精致的本子,好听的名字,引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他们都迫不及待地想往上写点什么。于是,先引导学生随时将课文中学过的好词佳句分类记在集词本上,如果在说话或写话中能恰当用上这些词语就给予及时的表扬。得到肯定的认可后学生都显得很兴奋,激发了他们积累和运用的乐趣。但仅仅从课本中积累还远远不够,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我开始让学生进行读的迁移,由课内到课外,用在语文课上学到的方法去进行课外阅读,读书、读报纸、杂志,从阅读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不动笔墨不读书”,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让学生每读一篇文章都要从中挑选好词佳句抄在集词本上,随时抽查,表扬书读得多,读得好的同学,为说和写打下良好的基础。
2 仿写入手
作文向来是学生的难点,写作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光靠每一个单元的习作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平时应随时随地给学生提供写的训练,而语文课本就是最好的范本,很适合让学生进行写的迁移。我经常根据所学的课文,让学生进行片段仿写。如写一小段对话,写人物的外貌,写一段场景,写与课文结构相同的一段话,用几句话把课文的意思概括一下,笔答课后的某个问答题,续写故事等等的小练笔训练。每次小练笔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降低难度。这样的读写结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2.1 段的仿写
写好了段就为篇的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且写段对刚接触作文的学生来说也比较容易。教师需要精心地选择用来作为仿写的段,既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要便于模仿。
如:鄂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7课《大地巨人》,是一首生动活泼的赞美诗,把大地比作一位和蔼宽厚的巨人:丘陵是他起伏的胸肌,小草是他的绒衣,太阳是他手中的红气球……学生读课文后非常感兴趣,不由自主地问:“大地上还有很多东西呀,我也可以像他这样说。”于是,我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启发道:“老师相信你们也是小诗人。现在请你们仿照课文的2、3、4节诗的写法,也来写写大地巨人吧!”学生兴致极高,纷纷拿出小本写了起来:“高高的群山,是大地巨人挺直的鼻梁;弯弯曲曲的河流,是大地巨人的血液。”“下雨了,那是大地巨人在伤心流泪;打雷了,那是大地巨人在发怒呢!”“太阳是大地巨人的眼睛,高兴时他就睁开眼,把温暖的光洒向四面八方;生气时他就闭上眼,让世界变成一片漆黑”……多么丰富的想象力呀!在这样的读写训练中,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了发展,语文能力自会提高。
学了《卢沟桥的狮子》一课,我让学生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和“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的排比句式写一段话,有的学生写课间活动丰富多彩,有的写天上的云彩变化多端,有的刻画班上同学的性格特点……人人都觉得有话可说,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一种表达方法。第13课《守信》课后有一道题是:“宋庆龄等了小珍一天,小珍也没有来。你是怎样看待这件事?”这道题的回答既可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可让学生进行小练笔。因此,我要求学生不能只是简单地回答一句话,而要按照从一开始对宋庆龄行为的不理解,到对宋庆龄行为的理解,最后到对宋庆龄诚实守信高尚品格的佩服这一过程,把自己的内心活动写下来,让学生学会人物的心理刻画。
2.2 篇的仿写
刚开始成篇时,学生往往主次不分,前后颠倒,为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构段方式,我就选取选择结构清晰的文章让学生进行模仿。如《罗马速写》就是一篇条理很清楚的美文,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罗马这座名城的特点:遗址多,雕塑多,喷泉多。全文运用总分的表现手法,层次很清晰,特别适合刚开始学习写作的三年级学生仿写。于是,课后我布置学生以《武汉速写》为题进行仿写。有学生写道:“武汉这座城市很特别,桥多,古迹多,湖多,小吃也多。武汉的桥多是因为武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武汉被称为江城,长江、汉江把武汉分成了三个镇:汉口、汉阳、武昌,为了方便三镇的人们来往交流,长江、汉江上已架起好几座大桥,其他的小桥更是多得数不清。武汉的古迹更是遍布三镇,归元寺、古琴台、黄鹤楼等中外闻名,尤其是黄鹤楼,凡是到武汉来游览的人如果没看黄鹤楼,就好像到了北京没游长城,到了西安没看兵马俑一样……”这样的仿写,不但让学生学到了文中的表达方法,而且联系生活实际,促使学生去了解自己生活的城市,丰富了阅历,培养了学生观察和归纳综合的能力,使学生学以致用,把语文学活。学了《山茶花》一课,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方法,从颜色、形状、味道等方面描写自己熟悉的一种植物。
3 续写训练
续写就是从原文出发,对原文作延伸。续写要求学生能准确把握原文,理解原文的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对学生的要求较高,但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如:学了《青蛙和蛇》后,让学生续写第二天小蛇遇到青蛙会怎么说,怎么做?学了《黑眼睛的大红鱼》后让学生续写“黑眼睛的大红鱼”后来又遇到了什么样事?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写出了许多有趣的童话故事,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兴趣。
总之,只要老师用心去教,用心去体会,课文中这样的范例比比皆是,这样的读写迁移不是比单纯的所谓作文训练更行之有效吗?因此,用文本为学生搭建作文之路不失为一条捷径。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像于永正先生说的那样:“不能把学生教死,要少做题,多读书。要让孩子读出灵性来,读出悟性来,写出童真来。”这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于永正.于永正文集.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
[2] 鄂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六册).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3] 新编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4]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5] 赵庚新. 数学课堂教学中促进有效迁移的对策研究.中学数学杂志,2002(7).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文本 作文 迁移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三年级语文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就是作文起步。学生刚接触作文时,往往不知如何下笔,不知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为了让学生走稳这重要的一步,让学生利用文本,从读写迁移入手,为作文引路。如何进行读写的迁移,笔者尝试从以下方面入手:
1 语言的积累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学生是写不好作文的。因此,在开学之初,我就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集词本,并自行设计封面,取一个喜欢的名字,有的取名为“拾贝篮”,有的取名为“采花集”,有的取名为“聚宝盆”……精致的本子,好听的名字,引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他们都迫不及待地想往上写点什么。于是,先引导学生随时将课文中学过的好词佳句分类记在集词本上,如果在说话或写话中能恰当用上这些词语就给予及时的表扬。得到肯定的认可后学生都显得很兴奋,激发了他们积累和运用的乐趣。但仅仅从课本中积累还远远不够,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我开始让学生进行读的迁移,由课内到课外,用在语文课上学到的方法去进行课外阅读,读书、读报纸、杂志,从阅读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不动笔墨不读书”,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让学生每读一篇文章都要从中挑选好词佳句抄在集词本上,随时抽查,表扬书读得多,读得好的同学,为说和写打下良好的基础。
2 仿写入手
作文向来是学生的难点,写作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光靠每一个单元的习作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平时应随时随地给学生提供写的训练,而语文课本就是最好的范本,很适合让学生进行写的迁移。我经常根据所学的课文,让学生进行片段仿写。如写一小段对话,写人物的外貌,写一段场景,写与课文结构相同的一段话,用几句话把课文的意思概括一下,笔答课后的某个问答题,续写故事等等的小练笔训练。每次小练笔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降低难度。这样的读写结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2.1 段的仿写
写好了段就为篇的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且写段对刚接触作文的学生来说也比较容易。教师需要精心地选择用来作为仿写的段,既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要便于模仿。
如:鄂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7课《大地巨人》,是一首生动活泼的赞美诗,把大地比作一位和蔼宽厚的巨人:丘陵是他起伏的胸肌,小草是他的绒衣,太阳是他手中的红气球……学生读课文后非常感兴趣,不由自主地问:“大地上还有很多东西呀,我也可以像他这样说。”于是,我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启发道:“老师相信你们也是小诗人。现在请你们仿照课文的2、3、4节诗的写法,也来写写大地巨人吧!”学生兴致极高,纷纷拿出小本写了起来:“高高的群山,是大地巨人挺直的鼻梁;弯弯曲曲的河流,是大地巨人的血液。”“下雨了,那是大地巨人在伤心流泪;打雷了,那是大地巨人在发怒呢!”“太阳是大地巨人的眼睛,高兴时他就睁开眼,把温暖的光洒向四面八方;生气时他就闭上眼,让世界变成一片漆黑”……多么丰富的想象力呀!在这样的读写训练中,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了发展,语文能力自会提高。
学了《卢沟桥的狮子》一课,我让学生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和“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的排比句式写一段话,有的学生写课间活动丰富多彩,有的写天上的云彩变化多端,有的刻画班上同学的性格特点……人人都觉得有话可说,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一种表达方法。第13课《守信》课后有一道题是:“宋庆龄等了小珍一天,小珍也没有来。你是怎样看待这件事?”这道题的回答既可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可让学生进行小练笔。因此,我要求学生不能只是简单地回答一句话,而要按照从一开始对宋庆龄行为的不理解,到对宋庆龄行为的理解,最后到对宋庆龄诚实守信高尚品格的佩服这一过程,把自己的内心活动写下来,让学生学会人物的心理刻画。
2.2 篇的仿写
刚开始成篇时,学生往往主次不分,前后颠倒,为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构段方式,我就选取选择结构清晰的文章让学生进行模仿。如《罗马速写》就是一篇条理很清楚的美文,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罗马这座名城的特点:遗址多,雕塑多,喷泉多。全文运用总分的表现手法,层次很清晰,特别适合刚开始学习写作的三年级学生仿写。于是,课后我布置学生以《武汉速写》为题进行仿写。有学生写道:“武汉这座城市很特别,桥多,古迹多,湖多,小吃也多。武汉的桥多是因为武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武汉被称为江城,长江、汉江把武汉分成了三个镇:汉口、汉阳、武昌,为了方便三镇的人们来往交流,长江、汉江上已架起好几座大桥,其他的小桥更是多得数不清。武汉的古迹更是遍布三镇,归元寺、古琴台、黄鹤楼等中外闻名,尤其是黄鹤楼,凡是到武汉来游览的人如果没看黄鹤楼,就好像到了北京没游长城,到了西安没看兵马俑一样……”这样的仿写,不但让学生学到了文中的表达方法,而且联系生活实际,促使学生去了解自己生活的城市,丰富了阅历,培养了学生观察和归纳综合的能力,使学生学以致用,把语文学活。学了《山茶花》一课,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方法,从颜色、形状、味道等方面描写自己熟悉的一种植物。
3 续写训练
续写就是从原文出发,对原文作延伸。续写要求学生能准确把握原文,理解原文的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对学生的要求较高,但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如:学了《青蛙和蛇》后,让学生续写第二天小蛇遇到青蛙会怎么说,怎么做?学了《黑眼睛的大红鱼》后让学生续写“黑眼睛的大红鱼”后来又遇到了什么样事?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写出了许多有趣的童话故事,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兴趣。
总之,只要老师用心去教,用心去体会,课文中这样的范例比比皆是,这样的读写迁移不是比单纯的所谓作文训练更行之有效吗?因此,用文本为学生搭建作文之路不失为一条捷径。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像于永正先生说的那样:“不能把学生教死,要少做题,多读书。要让孩子读出灵性来,读出悟性来,写出童真来。”这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于永正.于永正文集.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
[2] 鄂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六册).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3] 新编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4]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5] 赵庚新. 数学课堂教学中促进有效迁移的对策研究.中学数学杂志,2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