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普通本科院校专业综合性实践课程探究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ue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應用型高等教育改革是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热点问题,综合性实践课程设置与实施是应用型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也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凝聚特色的突破口。以北京联合大学工业设计专业为例,探究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专业综合性实践课程相关问题,即搭建什么样的课程?如何搭建这类课程?这类课程教学如何开展?
  关键词: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综合性实践课程;工业设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指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应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
  应用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是北京市属普通本科院校发展着力点
  1.北京市属普通本科院校逐渐定位于走应用型办学道路
  21世纪初期,全国范围众多院校开始进行应用型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北京市在探索应用型高等教育方面起步较早,有声音、有成绩、有亮点。2007年,北京市确定了“十一五”期间市属高校发展规模空间布局和办学定位,根据各高校学科基础、专业优势和办学特色,按照“金字塔”结构进行了划分,明确提出将位于首都高等教育“金字塔”中间层的北京工商大学等12所市属高校定位于应用型大学。2016年,北京联合大学科学谋划 “十三五”规划,坚持以提高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水平为核心,以服务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和市民生活需求为使命,综合历史基础、办学优势、现实条件、未来发展等多方面因素,明确了“建设城市型、应用型大学”的目标定位,并强调“城市型、应用型不是一种新的大学类型,不是对大学应用型的修正,而是对应用型发展模式在传承基础上更深入地探究和拓展,丰富了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内涵”[1]。
  2.部分市属普通本科院校进行应用型本科课程改革
  北京地区市属普通高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上形成了共识,在实践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一些大力度尝试,在综合性实践课程实践探索方面有一定成果。北京联合大学自1978年建立分校时就明确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在之后近四十年办学历程中始终坚持应用型高等教育办学方向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2006年,北京联合大学研究团队在实践探索基础上进行理论提升,提出了“学科—应用”双平台、双支撑模式。改革本科实践教学、创新综合性实践课程是重要内容,有一批本科专业和课程在实践教学改革上都在不同程度上有了亮点、形成了特色,近50%的本科专业在培养计划中设置了综合性集中实践,综合性集中实践均在8周以上。[2] 2011年,学校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要提高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含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门数应占有实验课程总门数的60%以上,鼓励开发建设实务专题课程、综合性课程等,鼓励开设实践类选修课程。”[3] 2013年,学校依据《教育部2012年普通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有关要求,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对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优化调整,构建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相互衔接、补充促进的实践教学体系,确保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并探索不同学科专业实践教学有效的实施办法。[4]
  关于综合性实践课程内涵的探讨
  综合性实践课程是综合性实践教学开展的重要支撑,它是基于综合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培养的一种实践课程类型,课程目标指向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必备的专业综合应用能力。惠恭健(2016)等学者进行了明确阐述:综合实践课程是针对专业应用领域的特定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学习者以群体协作方式确定选题,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形成问题解决的方案。[5]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综合性实践课程有如下内涵特征:课程设计主体上,综合性实践课程方案需要通过产学结合途径,由学校教学专家和企业技术专家共同开发设计;课程教学目标上,综合性课程要以提高学生专业综合实践能力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为出发点;课程教学环境上,要力争在真实生产环境或仿真实践教学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内容上,要具备反映企业主流技术的典型综合性实践教学项目和相关教学方案;课程教学资源上,要开发相应综合性课程教材、实践指导书等系列传统教学资源,以及微课、慕课(MOOCs)等系列线上教学资源;课程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上,以基于问题、企业、项目的教学方式为主导,引入来自行业企业的真实项目,强调“教、学、做”合一。
  北京联合大学工业设计专业综合性实践课程体系
  1.工业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根据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以及学校办学定位,学校制定了《普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原则意见》,其中明确了学校层面的普通本科人才培养总目标:培养术德兼修、手脑并用、知行合一,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工作作风实,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学校总体培养目标定位下,工业设计专业进一步聚焦本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工业设计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工业产品设计、服务与交互设计、产品包装与展示设计等领域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工业设计专业综合性实践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架构的出发点是人才培养目标,直接指向人才培养规格,即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具体要求。工业设计是典型的复合型专业,涉及工学、艺术学两大学科知识体系。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架构不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导进行构建,而是以工业设计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工业设计企业要求毕业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并且在学校教育阶段经历工业设计实战。基于以上认识,明确架构专业课程体系,并特别强调实践教学主线贯穿人才培养始终,突出专业综合性实践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的地位。   目前执行的“北京联合大学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4版)”,是在学院实行完全学分制本科教学管理整体框架下设计的。为遵循完全学分制下学生选课和学习特征,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了的三大类课程:专业必修课程、拓展类专业选修课程、升学类/就业类专业选修课程,这三大类课程与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共同构成工业设计专业课程链条。依据当前工业设计领域人才需求分析专业发展趋势,规划了三个专业拓展方向:产品设计、服务与交互设计、包装与展示设计,拓展类专业选修课程依据此三个方向开发设置。
  工业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并非独立于理论课程之外,而是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践教学分为基础实践、课内综合实践和课外综合实践三个模块,其中,课内综合实践和课外综合实践共同构成该专业综合实践教学环节。课内综合实践课程分布在专业必修课程、拓展类专业选修课程和就业类专业选修课程中,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也是课内综合实践课程的体现形式(如图1所示)。①
  1.基于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调整综合实践课程学时学分
  完全学分制能够有效激发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有助于实现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2014年,工业设计专业所在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强化“分类指导、分层培养、因材施教、突出特色”的人才培养理念,整体先行进行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试点。“北京联合大学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4版)”依据完全学分制有关要求进行修订,加大了实践教学环节所占学时学分比例,调整了综合性实践课程结构、学时和学分,强调综合性实践课程,着重提升学生专业综合应用能力。工业设计专业毕业学分为160学分,其中:专业拓展类综合性实践课程最低选修学分为16学分,这类课程或者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式开展教学,或者以集中实践教学形式开展教学,以学时或者教学周为单位进行折算;专题设计类综合性实践课程最低选修学分为4学分,这类课程以教学周为单位进行折算,开展4周的集中综合性实践课程教学;毕业设计12学分和毕业实习4学分,分别以16周和8周的集中实践教学形式开展;科技立项和设计竞赛按照学院关于创新学分核定方法进行折合计入总学分。
  2.基于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和实施,强化课内课外综合实践课程
  课内综合实践课程包括: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专业必修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和专题设计,以及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对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要求都很强,要求学生能够把学到理论知识变成具体的产品实物,能够实现设计创新实质化转变。课内综合实践课程教学贯彻产学合作,从案例到毕业设计题目都强调引入行业、企业真实项目,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要完成企业设计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使学生在校即有工业设计项目实战经历,打开拓宽学生专业视野的通道。
  课外综合实践课程包括:设计竞赛和科技立项。设计竞赛是提高和检验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特别是由企业发起的设计竞赛,大多根据企业自身的真实设计需求或产品研发方向命题,注重方案在企业可行性评价。学生参加这类竞赛必须在企业各种实际约束条件下进行设计,竞赛过程中获得实际或接近实际设计任务的锻炼,并积累设计经验。科技立项是培养提升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另一个课外形式,源于学校团委为本科生设立的每学年一次的校外科技立项,经专家组评审给予不同等级的立项资助。科技立项的选题来源于学生接触的实际问题和社会需求,调动了学生投入科研创新的积极性,已经成为训练学生专业设计与研究能力的重要平台。
  3.基于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改革,推行综合实践课程导师制
  项目教学模式突出以项目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项目引入课程教学,给学生创造建构知识、获得能力、潜入素养的平台,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调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学生在综合性实践课程学习阶段进入若干个项目,每个项目或独立或参组,完成一个从构思创意、信息整合、元素表达、模型实现的全过程。每个项目包含了多门课程综合知识运用,训练专业综合实践能力,蕴含素养养成,学生不仅获得知识、能力和素养,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导师制和项目驱动教学相辅相成,是工业设计专业综合性实践课程实践探索的关键点之一。项目教学开展需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真实设计项目,在实施过程能否实现教学目标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导师的指导。在完全学分制下为每位学生配备了专业指导教师,导师指导贯穿学生学习始终,除进行学业规划、选课指导、就业指导外,导师很重要的任务是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课程学习,承担学生开展项目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的角色,共同确立项目实施方案,引导学生建立对问题的解决思路,师生共同探讨解决路径和方法。进入不同专业拓展方向的专题设计环节,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全面完成中小型专题设计,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真实科研课题和设计项目,让学生充分获得工业设计实战经验。在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中,每名学生的导师相对稳定,但过程中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基本保证了师生之间比较稳定的指导和被指导关系。
  本文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北京市属高校综合性实践课程设置现状调研”(项目编号:11YB103)的研究成果
  注释:
  ①产品设计、服务与交互、包装与展示三类专业拓展课程为选修模块,所列课程均为完全学分制背景下给学生选修提供的引導性、建设性课程,拓展课程多采取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开展;专题设计为就业选修课程,考研学生则选修另外升学选修课程(略),专题设计以集中实践方式开展教学。
  参考文献:
  [1] 韩宪洲. 谈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1):1-5 .
  [2] 梁燕. 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及内涵分析[J]. 北京教育(高教版),2010(10):31-33 .
  [3] 北京联合大学关于制订2011版普通本科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
  [4] 北京联合大学关于制订2013版普通本科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
  [5] 惠恭健,陈明选,马志强. 对高校本科综合实践课程的思考[J].江苏高教,2016(6):85-86.
  (作者单位:梁燕,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许翰锐,北京联合大学)
  [责任编辑:翟 迪]
其他文献
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博士生和硕士生规模稳定增长  北京作为我国研究生教育发达地区之一,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和质量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2015年,北京普通高校和科研机构共有在学研究生28.39万人。到2019年,在学研究生达到36.06万人。5年间,研究生培养规模扩大了7.67万人,累计增长了27.05%。  博士生和硕士生规模均呈稳步增长趋势。2019年共招收研究生12.39 万人,比2015
摘 要:北京高等教育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教育部和北京市相关战略部署,经过近年来的不断探索,逐步构建起“三核联动、三重推进”的发展建设体系。北京市以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等教学要素体系建设为核心基础,以促进高校分类发展、完善卓越人才培养等教学综合改革为重点内容,以推动高校结对共建、强化自主性联盟建设等高校协作发展为关键抓手,各级联动、互为补充,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高等教
建设优秀生源基地的原则    1.统筹规划  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办学属性、办学层次、发展规划等因素,结合考生近年来志愿填报情况、中学录取人数,以及相关录取数据等综合分析,科学地选择一批适合建立优秀生源基地的中学。为了确保质量,应该统筹规划,每年有重点地考察一批、建设一批,不宜一次性大批量设立。  2.三方有利  生源基地建设要坚持高校有利、中学有利、学生有利原则,达成共识,共同发展。也就是说,在围
蜘蛛和糖果店  [韩]刘永昭/著 [韩]韩智慧/绘 林春颖/译
摘 要:培养和建设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的优秀年轻干部队伍,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工程,是高校的政治责任,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客观需要。北京工业大学党委坚持“四突出、四优化”的优秀年轻干部培养机制,通过突出政治标准,优化考察方式;突出选种育苗,优化干部储备;突出岗位历练,优化成长路径;突出顶层谋划,优化制度机制,着力建设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优秀年轻干部队伍,努力提升高校优秀年
           
摘 要:新时代对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秉持我党党建研究一贯的优良传统基础上,结合当前实际,应大胆创新研究方法,探索科学发展新路。案例研究法是人文社会科学常用研究法之一,与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研究的发展诉求具有高度的内在一致性。以该方法的引入为例说明党建研究科学化的重大意义,不仅拓宽研究思路,而且也增强研究结果对实践行动的指导性。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建研究;科学化  党建
特约记者:赫丽萍  王旭东,汉族,1967年10月出生于江苏南通,中共党员,教育学博士,教授。1989年7月本科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1992年7月硕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6月获北京大学博士学位。曾任北京语言大学党委办公室秘书、高教研究室副主任、学生处处长,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专职委员,北京物资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校长等职,现任北京舞蹈学院党委书记。研究领域为教育学原理、教育社会学、高等教
一期本科生公寓项目,面积共110,157平方米,由七栋高度24米到32米的建筑组成,可容納11,700名本科生入住。此次本科生入住学生公寓1号楼~7号楼(4人间),留学生入住留学生公寓(1人间)。各公寓由宿舍、卫生间、淋浴间、盥洗室、活动室、会客室等组成,共建有2,982间宿舍。  学生公寓大多呈凹字形,周围配备绿化设施,还有石桌供学生休息交流。局部下沉的内庭院为自行车停放及学生活动提供了场地,公
摘 要:中国音乐学院旨在积极探索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等音乐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和途径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构建“双学位”联合培养、“本硕直通车”联合培养、“外培”计划交叉培养、外籍专家进课堂、“互联网 ”教育等多种协同培养路径,为新时代国际高等音乐人才的培养拓宽思路。  关键词:教育国际化;音乐人才;培养模式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教育国际化是高校与世界高等教育接轨的必经之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