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3月,一直以“免费”、“快捷”著称的腾讯微信开始对支付零钱到银行卡收取手续费。在宣布这一消息时,为了减少舆论误读和质疑冲击,微信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解释,从累计1000元的免费额度,到0.1%的费率,主要意图就是说明此举“对个人用户影响很小”。
但对于已经习惯了微信使用的用户而言,收费还是带来了一些震撼,毕竟,微信的崛起和普及阶段,就是以“免费”面目示人,并因此赢得了亿万用户的青睐。而今,当大家都已经习惯使用微信的时候,又突然决定进行收费,多少有点“请君入瓮”、“关门打狗”、“店大欺客”的“阴谋论”意味。
果然,微信的示范效应很快传导到了支付宝。6个月后,支付宝也宣布将对提现进行收费。这次,支付宝违背自己当初“免费”初衷的说辞更为直接和坦白,他们解释的理由就是“因综合经营成本上升”,不光费率向微信看齐,还“大方”地将基础免费额度标注为两万。一时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的名言又一次得到了证明。
如果说支付宝的“综合经营成本上升较快”说法是为了减轻成本压力的“无奈之举”,微信当初解释自己的初衷也“并不是追求营收之举,而是用于支付银行手续费。”似乎,他们面临的压力里面,有现实中银行方面的重要因素。虽然银行方面对于他们的说法没有给予回应,但各种回避收费的秘笈也开始在互联网流传。仿佛印证了网友们“苦中作乐”、“办法总比困难多”的乐观精神。
有观察家认为,目前,微信、支付宝所应用的范围极为广泛,不仅是购物、餐饮等方面,即便在住酒店、打车和城市生活缴费等领域,也都实现了随时随地付款,已然如此方便,为何偏偏要提现呢?因此,仅就提现进行收费,并且,费率很低的话,对人们生活确实“影响有限”。
因此,很多人并不担忧两家影响人们生活的互联网大佬此次提现收费,而是担心这成为一种可能和趋势。就是一旦收费后,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就会得寸进尺,进而将收费扩大到更多服务领域,毕竟,两家企业所服务的对象已经以数亿计,一旦不断强调收费的“过硬理由”(比如,成本上升、不堪重负等),就会成为一种思维和服务方式,到那时,两家民营的“垄断企业”才真正是“与民争利”的梦魇,给普通百姓带来痛苦的感受。
这一切,会发生吗?至少大多数微信、支付宝的使用者目前的答案是“不会”。但回望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就会发现,以“免费”吸引亿万用户,当他们真正适应了互联网资讯、互联网娱乐、互联网生活之后,再进行收费,已经成为一种战略发展模式和服务方式,还在音乐、视频、游戏等领域,已经屡试不爽,很多人对于收费已经从不习惯到逐渐习惯,这样的市场培育过程,也影响了消费模式和消费心理,成为一种社会和时代现象。
事实上,在互联网服务和企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人们也在积极地探讨着“线上”对“线下”的影响,人们发现,由于网络购物和支付的快捷,很多实体店受到了影响,不得不选择关门和转型。而以微信和支付宝为标志的互联网金融的崛起,也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实体银行的利益和收入,由于现实中,银行尚属于可以影响决策和监管的重要企业,如何平衡互联网支付免费和现实中银行服务收费之间的差异,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微信和支付宝给出的收费理由,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银行的身影,换句话说,这些互联网大佬们没能说出口的潜台词,是现实中银行给予的压力。按照正常思维,只有互联网收费越来越高、越来越广泛,对于现实银行业的冲击就会逐渐减少,反之,则是银行难以承受的互联网金融一统天下的未来。因此,在互联网提现收费的背后,还是可以看到现实中改革的难度和利益的纠葛。
虽然有观察家认为,免费不会成为一个行业永远的状态,随着服务的广泛和平台的壮大,必然会带来运营成本的上升。此时,免费就是一个难以维系下去的“童话”和“传说”,收费才是消费服务的常态,当然,前提是合理和有度。互联网企业不断强调“收费有理”的现实,究竟意味着一个行业的“成熟”,还是一种“饮鸩止渴”、“利益导向为主”的盲目行为,目前,难以给出答案和定论。但对于成长中的互联网服务而言,快捷、方便、免费依然是其吸引亿万用户的最重要的理由。因此,微信、支付宝都需要“各自珍重”、“一路走好”。
但对于已经习惯了微信使用的用户而言,收费还是带来了一些震撼,毕竟,微信的崛起和普及阶段,就是以“免费”面目示人,并因此赢得了亿万用户的青睐。而今,当大家都已经习惯使用微信的时候,又突然决定进行收费,多少有点“请君入瓮”、“关门打狗”、“店大欺客”的“阴谋论”意味。
果然,微信的示范效应很快传导到了支付宝。6个月后,支付宝也宣布将对提现进行收费。这次,支付宝违背自己当初“免费”初衷的说辞更为直接和坦白,他们解释的理由就是“因综合经营成本上升”,不光费率向微信看齐,还“大方”地将基础免费额度标注为两万。一时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的名言又一次得到了证明。
如果说支付宝的“综合经营成本上升较快”说法是为了减轻成本压力的“无奈之举”,微信当初解释自己的初衷也“并不是追求营收之举,而是用于支付银行手续费。”似乎,他们面临的压力里面,有现实中银行方面的重要因素。虽然银行方面对于他们的说法没有给予回应,但各种回避收费的秘笈也开始在互联网流传。仿佛印证了网友们“苦中作乐”、“办法总比困难多”的乐观精神。
有观察家认为,目前,微信、支付宝所应用的范围极为广泛,不仅是购物、餐饮等方面,即便在住酒店、打车和城市生活缴费等领域,也都实现了随时随地付款,已然如此方便,为何偏偏要提现呢?因此,仅就提现进行收费,并且,费率很低的话,对人们生活确实“影响有限”。
因此,很多人并不担忧两家影响人们生活的互联网大佬此次提现收费,而是担心这成为一种可能和趋势。就是一旦收费后,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就会得寸进尺,进而将收费扩大到更多服务领域,毕竟,两家企业所服务的对象已经以数亿计,一旦不断强调收费的“过硬理由”(比如,成本上升、不堪重负等),就会成为一种思维和服务方式,到那时,两家民营的“垄断企业”才真正是“与民争利”的梦魇,给普通百姓带来痛苦的感受。
这一切,会发生吗?至少大多数微信、支付宝的使用者目前的答案是“不会”。但回望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就会发现,以“免费”吸引亿万用户,当他们真正适应了互联网资讯、互联网娱乐、互联网生活之后,再进行收费,已经成为一种战略发展模式和服务方式,还在音乐、视频、游戏等领域,已经屡试不爽,很多人对于收费已经从不习惯到逐渐习惯,这样的市场培育过程,也影响了消费模式和消费心理,成为一种社会和时代现象。
事实上,在互联网服务和企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人们也在积极地探讨着“线上”对“线下”的影响,人们发现,由于网络购物和支付的快捷,很多实体店受到了影响,不得不选择关门和转型。而以微信和支付宝为标志的互联网金融的崛起,也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实体银行的利益和收入,由于现实中,银行尚属于可以影响决策和监管的重要企业,如何平衡互联网支付免费和现实中银行服务收费之间的差异,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微信和支付宝给出的收费理由,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银行的身影,换句话说,这些互联网大佬们没能说出口的潜台词,是现实中银行给予的压力。按照正常思维,只有互联网收费越来越高、越来越广泛,对于现实银行业的冲击就会逐渐减少,反之,则是银行难以承受的互联网金融一统天下的未来。因此,在互联网提现收费的背后,还是可以看到现实中改革的难度和利益的纠葛。
虽然有观察家认为,免费不会成为一个行业永远的状态,随着服务的广泛和平台的壮大,必然会带来运营成本的上升。此时,免费就是一个难以维系下去的“童话”和“传说”,收费才是消费服务的常态,当然,前提是合理和有度。互联网企业不断强调“收费有理”的现实,究竟意味着一个行业的“成熟”,还是一种“饮鸩止渴”、“利益导向为主”的盲目行为,目前,难以给出答案和定论。但对于成长中的互联网服务而言,快捷、方便、免费依然是其吸引亿万用户的最重要的理由。因此,微信、支付宝都需要“各自珍重”、“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