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获得知识的动力,学习兴趣的高低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提高学习兴趣才能在新课程下增强学生对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开发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学习兴趣 生物课堂 培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好功课的前提,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内在兴趣。所以在课堂上,只有引起学生产生兴趣时,学生才会有学习的主动性、才能激起积极的思维活动,真正开动脑筋去探索、研究新知识。只有学生对生物学有了兴趣,入了迷,就会以惊人的勤奋和毅力去努力学习。因此,培养学生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呢?根据初中学生好奇、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学习从兴趣出发的特点,又因为生物学本身独具的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等特点,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努力。
第一、巧设质疑,诱发兴 趣
渴望了解生物的各种生命现象及活动,揭开生命运动的本质、规律,这是学生们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依据所教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富有趣味,含有质疑性的问题,在课堂上巧妙地造成悬念,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上《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这一课程时,我先和学生们讨论在自然界中的各式各样的漂亮的蝴蝶,然后提问:“同学们知道蝴蝶是什么发育来的吗?”从而提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当学生知道蝴蝶是由毛毛虫发育来时,这就更进一步地提高了学生了解多资多彩的自然界的兴趣了。在《种子和果实的形成》中,我先介绍了大千世界中百花种种、果实繁多,然后设问:“为什么一朵桃花能变成一个又大又甜的桃子?”“为什么果实都结在开花的部位?”从而诱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在《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这节内容中,先介绍一些动植物的亲子代的相似特点和不同特点后,提出“为什么它们会相似呢?”,从而引出遗传的原理;提出“为什么它们又有一些不同的特点呢?”,从而引出变异的原理。让学生有一定的悬念和思考,进而引起学生的兴趣。
第二、学以致用,激励兴趣
要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让学生运用学习过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尝尝学习的甜头是非常必要的。兴趣有赖于成功,学习上,当学生克服了种种困难,突破一道道难关后,获得了某种生物学知识,并且能够运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心理就有一种成功的喜悦,越学越有劲,否则,如果学生学习没有获得知识,或者是获得错误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作用,那么他就容易对学习生物学失去兴趣。因此,生物学的知识和实践能连在一起的话就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如,学生学习了《植物的生殖》时,他们可以运用其中的知识来解答为什么人们可以用一小块马铃薯的块茎进行繁殖,知道了为什么无心插柳柳成荫,还能够进行对葡萄或仙人掌的嫁接实践活动。在学习了植物需要的有机物之后,学生就可以初步判断有些植物叶子发黄、矮小、茎部柔软的原因;学习了《用药与急救》之后,到药店能分清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并知道它们的区别;还认识了人工呼吸和血管出血的处理方法。学习了《青春期》这节内容时,学生会知道青春期的一些特征,和自己的特征相比较,让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们产生共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遗精”和“月经”是人的正常的生理现象,并且懂得如何去护理和对待。学习的知识能够应用到生活中,能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第三、设置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中考复习阶段进行一定量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但习题的精选、问题的设置要有引导性,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最好能够有再生成进一步问题。像这样的问题可以是选择题、简答题、视图题、实验分析题等,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做到这个题,分析出题的路线在哪,考查了那些知识。这样学生通过某一问题的解决使复习的内容“牵一发而动全身”,回顾了所学的知识和提高了解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获得了成功感,增强了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例如:
在学习动物的行为时,有这样一个例子“螳螂在生殖季节,雌螳螂将与自己交配后的雄螳螂吃掉,以补充孕育后代所需的营养物质,这种螳螂的什么行为?”由于大部分同学不能准确区分“竞争、捕食、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学生的答案不统一,此时教师可再舉例阐明这些概念,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解决问题,通过点拨会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兴趣得到激发。
第四、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兴趣
生物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现代物质文明的提高都离不开生物科学作出的贡献。例如,讲完“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后提问:“为什么大树底下好乘凉?”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后得出结论:①植物的蒸腾作用吸收热量,故树下温度较低;②植物的光合作用放出氧气,故树下空气新鲜;③树叶能阻滞尘埃,过滤空气,故树下空气清洁。又如,在“动物的个体发肓”一课,学生对个体发肓的起点不是很清楚,有人说是婴儿,有人说是胎儿,因学生对自已是怎么来的从小就充满疑问,这时可以给学生介绍试管婴儿的知识,这样很自然地就让学生明白其实从受精卵的形成开始就已经意味着一个小生命的开始了,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同时也对这部分知识不再困惑了。
第五、 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兴趣
在教学中,对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可组织成立兴趣小组,以他们为骨干力量,开展广泛的课外活动,如故事会、讲座、竞赛、课外实验、野外实习、开展研究性课题等等。在课外实验中,不仅要根据本地实际完成课本上的选做实验,还应进行实验设计。如自行设计实验证明光合作用有淀粉产生、有氧气释放;设计实验证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在开展研究性课题时,可找一些和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课题,如“经常饮用纯净水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家庭居室的绿色效应”等等。
课外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以上几点都是根据中学生求知欲望强烈,富有好奇心,喜接触实际,爱动脑动手,他们不满足表象,凡事喜欢问个究竟的心理特点而提出的,这些心理特征构成了学生对学习兴趣的基础,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以上的四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当然,还有许多方法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这就需要我们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进行多方面观察和研究了。作为生物教师,我们应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学习兴趣 生物课堂 培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好功课的前提,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内在兴趣。所以在课堂上,只有引起学生产生兴趣时,学生才会有学习的主动性、才能激起积极的思维活动,真正开动脑筋去探索、研究新知识。只有学生对生物学有了兴趣,入了迷,就会以惊人的勤奋和毅力去努力学习。因此,培养学生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呢?根据初中学生好奇、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学习从兴趣出发的特点,又因为生物学本身独具的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等特点,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努力。
第一、巧设质疑,诱发兴 趣
渴望了解生物的各种生命现象及活动,揭开生命运动的本质、规律,这是学生们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依据所教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富有趣味,含有质疑性的问题,在课堂上巧妙地造成悬念,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上《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这一课程时,我先和学生们讨论在自然界中的各式各样的漂亮的蝴蝶,然后提问:“同学们知道蝴蝶是什么发育来的吗?”从而提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当学生知道蝴蝶是由毛毛虫发育来时,这就更进一步地提高了学生了解多资多彩的自然界的兴趣了。在《种子和果实的形成》中,我先介绍了大千世界中百花种种、果实繁多,然后设问:“为什么一朵桃花能变成一个又大又甜的桃子?”“为什么果实都结在开花的部位?”从而诱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在《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这节内容中,先介绍一些动植物的亲子代的相似特点和不同特点后,提出“为什么它们会相似呢?”,从而引出遗传的原理;提出“为什么它们又有一些不同的特点呢?”,从而引出变异的原理。让学生有一定的悬念和思考,进而引起学生的兴趣。
第二、学以致用,激励兴趣
要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让学生运用学习过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尝尝学习的甜头是非常必要的。兴趣有赖于成功,学习上,当学生克服了种种困难,突破一道道难关后,获得了某种生物学知识,并且能够运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心理就有一种成功的喜悦,越学越有劲,否则,如果学生学习没有获得知识,或者是获得错误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作用,那么他就容易对学习生物学失去兴趣。因此,生物学的知识和实践能连在一起的话就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如,学生学习了《植物的生殖》时,他们可以运用其中的知识来解答为什么人们可以用一小块马铃薯的块茎进行繁殖,知道了为什么无心插柳柳成荫,还能够进行对葡萄或仙人掌的嫁接实践活动。在学习了植物需要的有机物之后,学生就可以初步判断有些植物叶子发黄、矮小、茎部柔软的原因;学习了《用药与急救》之后,到药店能分清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并知道它们的区别;还认识了人工呼吸和血管出血的处理方法。学习了《青春期》这节内容时,学生会知道青春期的一些特征,和自己的特征相比较,让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们产生共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遗精”和“月经”是人的正常的生理现象,并且懂得如何去护理和对待。学习的知识能够应用到生活中,能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第三、设置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中考复习阶段进行一定量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但习题的精选、问题的设置要有引导性,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最好能够有再生成进一步问题。像这样的问题可以是选择题、简答题、视图题、实验分析题等,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做到这个题,分析出题的路线在哪,考查了那些知识。这样学生通过某一问题的解决使复习的内容“牵一发而动全身”,回顾了所学的知识和提高了解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获得了成功感,增强了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例如:
在学习动物的行为时,有这样一个例子“螳螂在生殖季节,雌螳螂将与自己交配后的雄螳螂吃掉,以补充孕育后代所需的营养物质,这种螳螂的什么行为?”由于大部分同学不能准确区分“竞争、捕食、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学生的答案不统一,此时教师可再舉例阐明这些概念,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解决问题,通过点拨会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兴趣得到激发。
第四、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兴趣
生物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现代物质文明的提高都离不开生物科学作出的贡献。例如,讲完“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后提问:“为什么大树底下好乘凉?”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后得出结论:①植物的蒸腾作用吸收热量,故树下温度较低;②植物的光合作用放出氧气,故树下空气新鲜;③树叶能阻滞尘埃,过滤空气,故树下空气清洁。又如,在“动物的个体发肓”一课,学生对个体发肓的起点不是很清楚,有人说是婴儿,有人说是胎儿,因学生对自已是怎么来的从小就充满疑问,这时可以给学生介绍试管婴儿的知识,这样很自然地就让学生明白其实从受精卵的形成开始就已经意味着一个小生命的开始了,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同时也对这部分知识不再困惑了。
第五、 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兴趣
在教学中,对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可组织成立兴趣小组,以他们为骨干力量,开展广泛的课外活动,如故事会、讲座、竞赛、课外实验、野外实习、开展研究性课题等等。在课外实验中,不仅要根据本地实际完成课本上的选做实验,还应进行实验设计。如自行设计实验证明光合作用有淀粉产生、有氧气释放;设计实验证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在开展研究性课题时,可找一些和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课题,如“经常饮用纯净水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家庭居室的绿色效应”等等。
课外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以上几点都是根据中学生求知欲望强烈,富有好奇心,喜接触实际,爱动脑动手,他们不满足表象,凡事喜欢问个究竟的心理特点而提出的,这些心理特征构成了学生对学习兴趣的基础,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以上的四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当然,还有许多方法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这就需要我们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进行多方面观察和研究了。作为生物教师,我们应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