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f9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如果从小就打好基础,培养起对语文的兴趣和爱好,将会对其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产生非常有利的帮助和推动。如何让小学生喜欢语文,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效率的基础工作。小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以及其对知识理解的水平有限,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会出现局限性和差异。所以,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需要在课文讲授、解答习题和技能的训练中,创设符合小学生生理及心理特点的教学模式,采用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在课堂上产生兴趣和积极的思维,并自主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一、有效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提问是触发学生思维的引言,是激发学生觉悟的契机,是教学检测的手段。提问的质量制约着教学进程能否推进,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要运用好提问,应当注意这样几点。
  提问要难易适度。提问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不可过浅,以免走过场;又不可过难,以防学生茫然失措,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应把大的、难的问题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小问题,以减小每次提问的难度,减小提问之间的坡度,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
  提问要有启发性。提问要促进学生思考,要减少或避免走过场的应答式提问——简单地问“对不对”、“好不好”这种应答式的提问,思维的含量很少,表面热闹,价值不大,而这样的提问在教师实际课堂教学中大有存在。
  提问要有计划性。一堂课要提问几个问题,对于所提问题的切入角度都要进行精心的构思。先问什么,后问什么,教师要胸有成竹,精心策划。提问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步步深入。教师思路明晰,也对学生思维起着潜在的导向作用。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
  兴趣是成功的先导。实践证明,成功的 教学所需要的 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避免对大脑的单调的刺激所造成的抑制状态,教师必须在搞好基础训练的同时,改变课堂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1.优化课堂环境。要打破课堂上中上等学生“一统天下”的局面,要为差生的发言,留有“一席之地”。 为此,要求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差生回答不理想也要让他把话说完,给予耐心的指导。另外,要将差生安排到 学习的最佳位置上,并将好学生与差生混排在一起,使好学生成为角色榜样,对差生产生间接影响。这是因为,只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使学生学习减少干扰,提高注意力,而只有在课堂上有成功的体验,才能在全班同学面前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2.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提高学习兴趣。教育的现代化首要标志就是教育手段的现代化。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学软件和多媒体教学演示,设置动静结合、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使课堂成学生想象的天地,创造的源头,益智的场所,陶冶情感的时空,这既有利于对形象的理解,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突破重难点,提高效率。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学生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三、让德育教育充满语文课堂培養学生高尚情操
  要想人敬我,我必先敬人。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和思想感情,也同样有人格尊严。只有在平等的人格面前,无论老师还是学生,才会有要求被尊重的心理。教师的教育应建立在民主、平等、友善的基础上,以说理疏导、循循善诱的方法,促使学生学业的进步和思想品德的提高。教师在教会学生去尊重别人的同时,还要让他们理解体会来自别人的特别是家人的关爱。
  语文教科书中的很多课文都是围绕人性的真、善、美展开的。我在语文课上特地讲一些卧薪尝胆、愚公移山、凿壁偷光的故事,讲一些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韩愈的“业精于勤,荒于嬉”。学生在学课文的同时,既丰富了文化知识,有升华了精神境界,从中汲取了思想营养,有助于培养高尚情操。可谓是一举多得。
  四、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是实现有效课堂的重要条件
  在课堂教学中全面参与和有效参与是教学效果的保证,而课堂教学若离开了全面性和有效性这两方面,那么课堂教学将沉闷、呆板、毫无活力。
  1.全面参与。全面参与要求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制定有层次的学习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组织学生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参与带来的成功与满足,都有所发展。
  2.有效参与。要实现学生主体有效的参与,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伴随学生的积极体验,这是一种对学习的浓厚兴趣,是一种积极参与的意识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课堂中,教师要把自由支配的时间还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探求,深入钻研,充分讨论,使他们思维得到启迪,智力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语文核心素养下,新课标高度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古诗词教学应重视学生在学习鉴赏中的独特感受和情感体验,可以通过组织课前活动、吟咏诗歌韵律、引导群文阅读、丰富实践活动这几个途径,让学生获得自身的情感体验,从而有效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 古诗词教学;情感体验;核心素养;群文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
期刊
安代舞起源于蒙古族传统宗教萨满教,是蒙古族集体舞蹈的活化石,是一种在科尔沁草原广为流传的原生态舞蹈,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渊源,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传承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内蒙古
摘 要 小学学习教育工作中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教育应该作为重点,小学阶段的思维教学正处于最为关键的时间段,对于小学教育来说,教育工作中更应该重视思维教育而不只是简单的应付考试的对于习题的解题教育,小学数学教育中对于逻辑思维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学生后期在数学方面的学习探索。怎样在小学教育特别是小学六年级阶段的数学教育工作中加强逻辑思维培养是现在的小学教育中必须关注的重点。  关键词 小学教育;六年级数学教
有效导入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的学识、智慧、口才等综合能力的体现。思想品德课就其内容而言,它拥有较多的是理论和抽象的概括,如何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
清朝初期为了加强对漠南东部蒙古各部的管理,始建盟旗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一方面达到了对漠南东部蒙古分而治之的目的,另一方面强化了对漠南东部蒙古的监督力度,对清王朝北部边
婚姻在某种意义上与地域是没有关系的,是相互独立的两个概念。随着人类社会由地域内婚制转向地域外婚制以后,婚姻与地域结合起来。文章通过对西部G村的婚姻圈的调查与研究,发现
摘 要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特有的语言,用来表达其内容。数学语言作为一种表达科学思想的通用语言,有其特殊性,它精巧、简明、方便,是数学思维的最佳载体,它不仅为数学本身,也为其它学科的数学应用提供了简捷的表达方式。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4-0223-01  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
本文以史诗《格萨尔》的几个文本为研究对象,以史诗所蕴藏的授记思想为研究个例,分析了授记思想在史诗中的不同类型,即本尊神授记、梦境授记和幻变授记。同时指出了研究授记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