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能够在掌握相关历史知识的前提下,能够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进一步理解历史、评价历史和感受历史,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而从“学以致用”的观点来看,所有学科又都是为现实所服务的,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也是如此,应当要加强历史教学和现实的联系,来使大纲学科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并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联系;现实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中,往往是紧贴教学大纲和书本内容,但是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渗透及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这种方式已经带有一定的不合理性,而且一味地帶领学生着眼课本,也容易使学生逐渐失去对历史学科的主动求知欲和主动探索能力,实际运用能力自然也无从谈起。因此,就需要教师采取灵活的方式,在历史教学和现实之间寻找到融合交界,从而提升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兴趣,并提升对历史的思考能力和运用能力。
一、 要加强时事热点的导入
高中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和思考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并且求知欲和好奇心也在这个时候表现得比较明显,对于身边的或外界的一些热点往往会比较关注。但是,高中阶段又是学生课业压力最为繁重的阶段,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课业学习方面,接触和了解外部信息的机会相对较少。这样,既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开阔学生的眼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舒缓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也能够通过和历史课本的融汇,来增强学生对历史课本的解读能力和思考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在讲解美国政治体制的时候,就可以结合2016年引起全世界关注的美国大选,通过对特朗普竞选过程、竞选结果、当选总统后的职能等方面的介绍,来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思考,比如为什么要这样选举?这种选举方式延续了多久?美国总统能够实行哪些职能?由此,带领学生回到课本去寻找答案,从而增强学生对美国政体的了解。为什么美元会对全球经济有这么大影响?接着带领学生从课堂内容中来寻找答案。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因为历史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延续性,所以很多历史上发生的事件都能够在今天找到传袭下来的痕迹,但是如果只是单纯地讲历史,因为存在一定的时代距离和背景距离,所以在学习中往往不能够主动进行探索,也不能够深入掌握有关要点。但是如果能通过当下发生的一些时事热点,来引导学生对其渊源、产生的背景进行思考,那么学生掌握书本知识的效果将大大增强。
二、 紧密联系现实,提升学生的高尚情操
当下,学习历史还有一个重要目的,那就是通过学习历史,来进一步了解我们国家的国情,促进民族精神在学生身上的培植,增强学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并且结合近几年的历史考卷命题特点也能够发现,其中对于学生民族精神和民族担当意识的考查也越来越明显。所以,应该根据当下历史教育和历史命题的趋势,不断通过历史教学,来引导学生关注我们国家的国情、国际地位、国家发展以及自身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担当等情况。
比如,在讲述洋务运动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对洋务运动中几个问题的强调,如洋务运动中向西方学习了哪些内容?这些学习成就对推动我国近代化有什么积极作用?并和学生一起寻找出正确答案,从而启发学生树立起积极向先进文化学习并报效祖国的品格。再比如,在讲述解放战争、改革开放这些章节的时候,就要重点突出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依靠自身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精神及高度的治国理政能力带领全国人民一步步站起来并走向了富裕,从而增强学生对于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拥护和对党组织的向往。
而对于学生树立高尚情操的引导和启发是一方面,还要注重对学生历史责任感、担当感等方面的考查,这也可以通过历史课堂来实现,比如在将到历史事件的时候,可以引申到当下某一有联系的事件,进而对学生进行发问,看学生如何从国家、民族及自身的角度来评价事件。
三、 聚焦时事热点,增强复习备考的针对性
从目前历史考试的卷面内容中可以发现,现在历史考试也越来越注重和时事热点的联系,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考前复习指导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带领学生对当下发生的一些时事热点进行关注,并且从其历史联系、历史背景等角度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从而增强学生对时事热点的历史角度分析能力。比如关于每年春季的两会,都会产生一些重大决策,这往往有可能成为历史考试中的引题内容,所以可以就此设计一些有关的问题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这两个会议各有哪些参会主体组成?等。再比如,每年国际上都会召开一些重大的国际间合作会议或者商洽会议,这些会议参会主体之间往往存在着一些意识形态方面的共性,历史考试中有可能会就此出一些关于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或者冷战之后世界格局的变化等问题,所以历史老师可以就此设计一些备考问题。
将历史教学和现实相结合,能够增强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掌握,同时也能够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的应试能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结合,一定要是科学的、合理的、自然的,不能够过分的刻意或者牵强附会,更不能把历史课上成时政课,所以在对历史教学和现实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过程中,要掌握一个度,即中心依然是历史,时事热点只能是一种促进教学效果的辅助手段,而不能占用过多的课堂资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叶小兵.论中学历史教学模式[J].课程·教材·教法,2004(7):55-59.
[3]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96.
作者简介:
陈川,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中学。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联系;现实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中,往往是紧贴教学大纲和书本内容,但是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渗透及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这种方式已经带有一定的不合理性,而且一味地帶领学生着眼课本,也容易使学生逐渐失去对历史学科的主动求知欲和主动探索能力,实际运用能力自然也无从谈起。因此,就需要教师采取灵活的方式,在历史教学和现实之间寻找到融合交界,从而提升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兴趣,并提升对历史的思考能力和运用能力。
一、 要加强时事热点的导入
高中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和思考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并且求知欲和好奇心也在这个时候表现得比较明显,对于身边的或外界的一些热点往往会比较关注。但是,高中阶段又是学生课业压力最为繁重的阶段,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课业学习方面,接触和了解外部信息的机会相对较少。这样,既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开阔学生的眼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舒缓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也能够通过和历史课本的融汇,来增强学生对历史课本的解读能力和思考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在讲解美国政治体制的时候,就可以结合2016年引起全世界关注的美国大选,通过对特朗普竞选过程、竞选结果、当选总统后的职能等方面的介绍,来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思考,比如为什么要这样选举?这种选举方式延续了多久?美国总统能够实行哪些职能?由此,带领学生回到课本去寻找答案,从而增强学生对美国政体的了解。为什么美元会对全球经济有这么大影响?接着带领学生从课堂内容中来寻找答案。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因为历史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延续性,所以很多历史上发生的事件都能够在今天找到传袭下来的痕迹,但是如果只是单纯地讲历史,因为存在一定的时代距离和背景距离,所以在学习中往往不能够主动进行探索,也不能够深入掌握有关要点。但是如果能通过当下发生的一些时事热点,来引导学生对其渊源、产生的背景进行思考,那么学生掌握书本知识的效果将大大增强。
二、 紧密联系现实,提升学生的高尚情操
当下,学习历史还有一个重要目的,那就是通过学习历史,来进一步了解我们国家的国情,促进民族精神在学生身上的培植,增强学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并且结合近几年的历史考卷命题特点也能够发现,其中对于学生民族精神和民族担当意识的考查也越来越明显。所以,应该根据当下历史教育和历史命题的趋势,不断通过历史教学,来引导学生关注我们国家的国情、国际地位、国家发展以及自身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担当等情况。
比如,在讲述洋务运动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对洋务运动中几个问题的强调,如洋务运动中向西方学习了哪些内容?这些学习成就对推动我国近代化有什么积极作用?并和学生一起寻找出正确答案,从而启发学生树立起积极向先进文化学习并报效祖国的品格。再比如,在讲述解放战争、改革开放这些章节的时候,就要重点突出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依靠自身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精神及高度的治国理政能力带领全国人民一步步站起来并走向了富裕,从而增强学生对于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拥护和对党组织的向往。
而对于学生树立高尚情操的引导和启发是一方面,还要注重对学生历史责任感、担当感等方面的考查,这也可以通过历史课堂来实现,比如在将到历史事件的时候,可以引申到当下某一有联系的事件,进而对学生进行发问,看学生如何从国家、民族及自身的角度来评价事件。
三、 聚焦时事热点,增强复习备考的针对性
从目前历史考试的卷面内容中可以发现,现在历史考试也越来越注重和时事热点的联系,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考前复习指导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带领学生对当下发生的一些时事热点进行关注,并且从其历史联系、历史背景等角度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从而增强学生对时事热点的历史角度分析能力。比如关于每年春季的两会,都会产生一些重大决策,这往往有可能成为历史考试中的引题内容,所以可以就此设计一些有关的问题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这两个会议各有哪些参会主体组成?等。再比如,每年国际上都会召开一些重大的国际间合作会议或者商洽会议,这些会议参会主体之间往往存在着一些意识形态方面的共性,历史考试中有可能会就此出一些关于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或者冷战之后世界格局的变化等问题,所以历史老师可以就此设计一些备考问题。
将历史教学和现实相结合,能够增强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掌握,同时也能够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的应试能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结合,一定要是科学的、合理的、自然的,不能够过分的刻意或者牵强附会,更不能把历史课上成时政课,所以在对历史教学和现实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过程中,要掌握一个度,即中心依然是历史,时事热点只能是一种促进教学效果的辅助手段,而不能占用过多的课堂资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叶小兵.论中学历史教学模式[J].课程·教材·教法,2004(7):55-59.
[3]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96.
作者简介:
陈川,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