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的学校课程教学的形式,它符合当今世界课程改革发展趋势,又能满足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需求,根据《数学新课标》要求:学科知识的教学应当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体会知识的获取过程,感受一下知识的价值。
【关键词】数学;教学;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的学校课程教学的形式,它符合当今世界课程改革发展趋势,又能满足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需求,根据《数学新课标》要求:学科知识的教学应当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体会知识的获取过程,感受一下知识的价值。从而发展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随着新课程新理念深入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接受,那么为何小组合作学习能为多数学校采用呢?原因是小组合作探究方式有许多优点,值得采用。但要取得预期效果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更新观念,发展小组合作探究方式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
教师在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方式时,必须更新观念,发挥小组合作探究方式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功能。如我在上七年级数学下册中“游戏公平吗?”一课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把班中36人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一张记录卡,一组一枚硬币。由组长进行组内分工,掷币50次,做好记录,以此直观了解硬币正、反面朝上的频率。同学们参与热情高涨,相互协作。最后由两人把6个组的数据累积整理,再用折线统计图把数据结果反映出来。直观的说明试验次数多时,正面或反面出现的概率趋向于0.5。这样的合作学习,同学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学到不仅仅是概率的数学知识,更多的我想是学习数学的兴趣、合作的乐趣、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等,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更好的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统一于教学过程中,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2 提高认识,充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中实现“资源共享”
小组合作探究奖习中需要“资源共享”。这里说的“资源共享”是指小组内各成员对学习环境、学习用具、学习资料和学习成果等学习资源的共享,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小组成员私有的学习资源(学习用具和学习资料)能自觉地拿出来给大家共享;二是小组成员共同拥有的学习资源不被少数成员私有占据。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过程中,只有保证“资源共享”,才能保证小组全部成员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进行了分工合作。可见,“资源共享”是小组内各成员合作学习的前提,是组织指导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教师必须注意的问题。可是,有些学校的一些组织指导教师,他们只知道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却没有认识到“资源共享”的重要性,对这个问题没有引起重视,结果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让小组组长(或少数组员)私有占据了学习资源,并因而受到了老师的特别关注,而小组的其他成员却无事可做,被冷落在一边,很不公平。让小组组长(或少数组员)在活动中私有占据了学习资源,显然是违背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资源共享”的原则,是不该发生的事情,问题的出现,说明指导教师还没有真正理解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的根本目的,或是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监督和有效的指导作用。指导教师只要提高认识,加强对各学习小组的监督和指导作用,问题不难解决。
3 加强引导、协调,避免学生借口探究学习去组建不学习的活动小组
其它学科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方式一般都有相对固定的探究课题和探究环境,甚至连学习小组的组建都是老师安排的,比较容易管理,综合实践活动课就不一样了。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自主性原则,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习小组的建立,学习课题的选择,都强调要是尊重学生意愿,教师最好不要强行安排。学生学习小组的自愿组建,探究课题的自主选择,显然也为兴趣相同、性情相似的学生在一起玩提供借口。许多组织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都有同感,有些贪玩学生组成的活动小组很不好管理,他们组成小组的目的不是为了探究学习,也不是为了锻炼自己的,他们的活动不是指向指定的活动目标,而是贪玩不学习。为此,组织指导教师一定要加强管理。同样,我引导学生做掷硬币试验时,后排的几个学生在拿硬币转转玩,比谁转的时间长些。当时我看到了真的很生气,但几年来的经验告诉我应该怎么做。我向他们几个重述了学习课题的目的、意义,结果他们认真纠正了自己的行为,及时交上了试验50次的掷币试验数据。得到正确的结论,当然除此,老师还要帮助他们找到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探究课题和探究方法。只要学生找到了适于自己探究学习的课题和探究方法,他们自然就会自觉主动的去探究学习了。对于那些去玩些不利于他们心身发展的事情的不良活动小组,最好的办法是解散他们这个小组,并把这些组员分散到其它的小组中学习。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我在教概率内容、统计计算、象形统计图等课时多次采用这种教学形式。我想小组合作探究不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专利,各个学科的教学也应适时提倡并采用。实施中只要处理好上述几个问题,就能收到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数学;教学;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的学校课程教学的形式,它符合当今世界课程改革发展趋势,又能满足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需求,根据《数学新课标》要求:学科知识的教学应当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体会知识的获取过程,感受一下知识的价值。从而发展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随着新课程新理念深入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接受,那么为何小组合作学习能为多数学校采用呢?原因是小组合作探究方式有许多优点,值得采用。但要取得预期效果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更新观念,发展小组合作探究方式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
教师在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方式时,必须更新观念,发挥小组合作探究方式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功能。如我在上七年级数学下册中“游戏公平吗?”一课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把班中36人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一张记录卡,一组一枚硬币。由组长进行组内分工,掷币50次,做好记录,以此直观了解硬币正、反面朝上的频率。同学们参与热情高涨,相互协作。最后由两人把6个组的数据累积整理,再用折线统计图把数据结果反映出来。直观的说明试验次数多时,正面或反面出现的概率趋向于0.5。这样的合作学习,同学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学到不仅仅是概率的数学知识,更多的我想是学习数学的兴趣、合作的乐趣、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等,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更好的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统一于教学过程中,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2 提高认识,充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中实现“资源共享”
小组合作探究奖习中需要“资源共享”。这里说的“资源共享”是指小组内各成员对学习环境、学习用具、学习资料和学习成果等学习资源的共享,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小组成员私有的学习资源(学习用具和学习资料)能自觉地拿出来给大家共享;二是小组成员共同拥有的学习资源不被少数成员私有占据。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过程中,只有保证“资源共享”,才能保证小组全部成员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进行了分工合作。可见,“资源共享”是小组内各成员合作学习的前提,是组织指导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教师必须注意的问题。可是,有些学校的一些组织指导教师,他们只知道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却没有认识到“资源共享”的重要性,对这个问题没有引起重视,结果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让小组组长(或少数组员)私有占据了学习资源,并因而受到了老师的特别关注,而小组的其他成员却无事可做,被冷落在一边,很不公平。让小组组长(或少数组员)在活动中私有占据了学习资源,显然是违背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资源共享”的原则,是不该发生的事情,问题的出现,说明指导教师还没有真正理解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的根本目的,或是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监督和有效的指导作用。指导教师只要提高认识,加强对各学习小组的监督和指导作用,问题不难解决。
3 加强引导、协调,避免学生借口探究学习去组建不学习的活动小组
其它学科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方式一般都有相对固定的探究课题和探究环境,甚至连学习小组的组建都是老师安排的,比较容易管理,综合实践活动课就不一样了。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自主性原则,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习小组的建立,学习课题的选择,都强调要是尊重学生意愿,教师最好不要强行安排。学生学习小组的自愿组建,探究课题的自主选择,显然也为兴趣相同、性情相似的学生在一起玩提供借口。许多组织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都有同感,有些贪玩学生组成的活动小组很不好管理,他们组成小组的目的不是为了探究学习,也不是为了锻炼自己的,他们的活动不是指向指定的活动目标,而是贪玩不学习。为此,组织指导教师一定要加强管理。同样,我引导学生做掷硬币试验时,后排的几个学生在拿硬币转转玩,比谁转的时间长些。当时我看到了真的很生气,但几年来的经验告诉我应该怎么做。我向他们几个重述了学习课题的目的、意义,结果他们认真纠正了自己的行为,及时交上了试验50次的掷币试验数据。得到正确的结论,当然除此,老师还要帮助他们找到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探究课题和探究方法。只要学生找到了适于自己探究学习的课题和探究方法,他们自然就会自觉主动的去探究学习了。对于那些去玩些不利于他们心身发展的事情的不良活动小组,最好的办法是解散他们这个小组,并把这些组员分散到其它的小组中学习。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我在教概率内容、统计计算、象形统计图等课时多次采用这种教学形式。我想小组合作探究不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专利,各个学科的教学也应适时提倡并采用。实施中只要处理好上述几个问题,就能收到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