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法在手术室护理安全与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方法:选择54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分别接受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PDCA循环管理法管理。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可改善手术室护理质量及安全水平。
【关键词】PDCA循环管理法;手术室护理安全;质量改进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 2019) 04-0169-01
前言:近年来,手术治疗的普及使得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面对手术患者及患者家属的高标准要求,如何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及护理安全水平是手术室护理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PDCA循环管理法的引入有助于减少手术室护理中的安全隐患[1]。因此,分析PDCA循环管理法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手术室护理安全及质量改进工作中推行PDCA循环管理法的时间为分组依据,分别白推行前(2016年10月-2017年3月)、推行后(2018年5月-2018年10月)这两个时段,各抽取27例手术患者纳入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男16例,女11例;年龄(46.1±2.9)岁。观察组男15例,女12例;年龄(45.8±3.O)岁。差异不显著。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观察组以PDCA循环管理法管理:(1)计划。手术室护理人员组成循环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共同以小组讨论方法,结合手术室护理实际,分析手术室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常见并发症及影响护理质量的因素。根据分析结果确定手术室护理管理方案。(2)实施。按照计划阶段制定的护理方案实施手术室护理管理。具体包含:切口感染预防管理:保障手术室无菌环境,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控制手术时间;术后动态监测患者的切口皮肤变化。压疮预防管理:术前评估手术患者的压疮发生风险;手术患者人室后,合理选用减压垫、软垫等改善手术患者易受压部位的受压状况,并配合医师做好手术配合,以控制手术时长;术后及时辅助手术患者调整体位,避免同一体位持续时间超出2小时,并注意检查患者各处皮肤状态。手术室环境管理:严格按照手术室管理制度,维持手术室环境质量,做好消毒隔离及无菌区、污染区的分离等工作。(3)检查。于循环管理小组带领下,按照每月1次的频率,带领小组成员共同分析手术室护理管理方案的落实状况及对手术室护理安全、质量改进要求的支持,确定其中存在的不足,与其他护理人員以头脑风暴法等,确定不足的纠正方案。(4)处置。针对检查环节发现的新问题,运用适宜的护理管理措施进行干预,以促进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提高。
1.3 观察指标
对比患者的手术室护理安全水平差异;分析患者的护理质量。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21.0软件统计。P<0.05: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手术室护理安全水平
对照组3例切口感染,2例压疮,观察组仅1例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
2.2 护理质量
对照组手术室环境管理( 8.31±0.59)分、消毒隔离(8.24±0.62)分、手术配合( 8.06±0.65)分,均较观察组偏低(P<0.05)。
3 讨论
手术室护理管理的重要性体现为:当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时,患者的手术安全、术后康复状况均难以得到保障。常规护理管理方法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效果尚可。
PDCA循环管理法是一种依据护理实际,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评估解决效果整合成一个闭合循环的护理管理方法[2]。相对于常规护理管理而言,PDCA循环管理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优势体现为:①改善患者的手术安全状况。引入PDCA循环管理法后,循环管理小组可针对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流程中的各个环节、细节等,确定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不足,纠正其中的安全隐患,抑制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证实: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70%,低于对照组18.52%(P<0.05)。②持续提升护理质量。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变化,其对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的要求逐渐升高。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法进行护理,护理人员多结合既往护理经验为手术患者制定护理方案,其护理质量整体偏低。而引入PDCA循环管理法后,这一方法的闭环式改进护理方案特征,可逐步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本研究证实:观察组手术室环境管理质量( 9.25±0.52)分、消毒隔离质量(9.28±0.57)分、手术配合质量( 9.11±0.64)分,均较对照组偏高(P<0.05)。此外,这种护理管理方法还有助于改善手术患者的术后康复状况,帮助患者尽快恢复。
综上所述,宜于手术室护理安全与质量改进中,引入PDCA循环管理法,以提升手术患者的护理安全,改善其预后。
参考文献
[1]彭菊,胡庆洁,王晓君手术室护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的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8,39(15):1848-1850
[2]何春艳,刘红,向文娟,等PDCA循环管理法在手术室护理安全与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6):106-108
【关键词】PDCA循环管理法;手术室护理安全;质量改进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 2019) 04-0169-01
前言:近年来,手术治疗的普及使得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面对手术患者及患者家属的高标准要求,如何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及护理安全水平是手术室护理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PDCA循环管理法的引入有助于减少手术室护理中的安全隐患[1]。因此,分析PDCA循环管理法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手术室护理安全及质量改进工作中推行PDCA循环管理法的时间为分组依据,分别白推行前(2016年10月-2017年3月)、推行后(2018年5月-2018年10月)这两个时段,各抽取27例手术患者纳入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男16例,女11例;年龄(46.1±2.9)岁。观察组男15例,女12例;年龄(45.8±3.O)岁。差异不显著。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观察组以PDCA循环管理法管理:(1)计划。手术室护理人员组成循环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共同以小组讨论方法,结合手术室护理实际,分析手术室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常见并发症及影响护理质量的因素。根据分析结果确定手术室护理管理方案。(2)实施。按照计划阶段制定的护理方案实施手术室护理管理。具体包含:切口感染预防管理:保障手术室无菌环境,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控制手术时间;术后动态监测患者的切口皮肤变化。压疮预防管理:术前评估手术患者的压疮发生风险;手术患者人室后,合理选用减压垫、软垫等改善手术患者易受压部位的受压状况,并配合医师做好手术配合,以控制手术时长;术后及时辅助手术患者调整体位,避免同一体位持续时间超出2小时,并注意检查患者各处皮肤状态。手术室环境管理:严格按照手术室管理制度,维持手术室环境质量,做好消毒隔离及无菌区、污染区的分离等工作。(3)检查。于循环管理小组带领下,按照每月1次的频率,带领小组成员共同分析手术室护理管理方案的落实状况及对手术室护理安全、质量改进要求的支持,确定其中存在的不足,与其他护理人員以头脑风暴法等,确定不足的纠正方案。(4)处置。针对检查环节发现的新问题,运用适宜的护理管理措施进行干预,以促进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提高。
1.3 观察指标
对比患者的手术室护理安全水平差异;分析患者的护理质量。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21.0软件统计。P<0.05: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手术室护理安全水平
对照组3例切口感染,2例压疮,观察组仅1例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
2.2 护理质量
对照组手术室环境管理( 8.31±0.59)分、消毒隔离(8.24±0.62)分、手术配合( 8.06±0.65)分,均较观察组偏低(P<0.05)。
3 讨论
手术室护理管理的重要性体现为:当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时,患者的手术安全、术后康复状况均难以得到保障。常规护理管理方法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效果尚可。
PDCA循环管理法是一种依据护理实际,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评估解决效果整合成一个闭合循环的护理管理方法[2]。相对于常规护理管理而言,PDCA循环管理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优势体现为:①改善患者的手术安全状况。引入PDCA循环管理法后,循环管理小组可针对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流程中的各个环节、细节等,确定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不足,纠正其中的安全隐患,抑制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证实: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70%,低于对照组18.52%(P<0.05)。②持续提升护理质量。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变化,其对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的要求逐渐升高。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法进行护理,护理人员多结合既往护理经验为手术患者制定护理方案,其护理质量整体偏低。而引入PDCA循环管理法后,这一方法的闭环式改进护理方案特征,可逐步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本研究证实:观察组手术室环境管理质量( 9.25±0.52)分、消毒隔离质量(9.28±0.57)分、手术配合质量( 9.11±0.64)分,均较对照组偏高(P<0.05)。此外,这种护理管理方法还有助于改善手术患者的术后康复状况,帮助患者尽快恢复。
综上所述,宜于手术室护理安全与质量改进中,引入PDCA循环管理法,以提升手术患者的护理安全,改善其预后。
参考文献
[1]彭菊,胡庆洁,王晓君手术室护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的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8,39(15):1848-1850
[2]何春艳,刘红,向文娟,等PDCA循环管理法在手术室护理安全与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6):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