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新的工程,是企业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内在需求,也是促进企业得以健康和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企业如何把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有效,通过运用技术手段保障生产经营活动安全高效?一些企业在积极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文章正是针对这一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展开研究的。
关键词:中央企业;风险管理;信息化
风险管理信息化是指如何在一个有风险的环境里,事先设计实行一系列流程,继而在实际工作中,严格依照这些流程执行,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对企业可能发生各种风险进行及时的预警,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我国在理论上对风险管理信息化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企业在实践中开展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时间也比较短,但是这并不妨碍其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正如企业风险管理的发展,同样是在学术上和实践中同时发展,相互借鉴;风险管理信息化也随着实际工作的进展持续发展。因此,风险管理信息化研究是一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研究。
一、 企业风险管理概述
美国学者威雷特认为,风险是一种关于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的客观现象。简单的说,风险就是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风险管理的进行了研究。美国许布纳博士在1930年美国管理协会发起的一项保险问题会议上首次提出风险管理的概念。从风险因素角度来看,风险管理指那些针对风险因素展开的各种管理活动,以及将不同风险因素整合而进行的全面管理活动。从管理风险的工具和方法来看,风险管理则可分为内部控制活动和风险产品交易活动。其中,内部控制活动主要使用管理制度、组织结构、审计稽核等工具和方法;而风险产品交易活动则主要是运用风险计量、衍生品对冲、风险定价补偿等方法。从盈利管理的角度来看,风险管理则包括风险定价、经济资本配置、风险调整资本回报、风险调整业绩考核等活动。我国学者将风险管理看作是为通过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管控,以最小的代价把风险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少的管理活动。
本文认为,企业风险管理是结合企业长远发展战略,通过对多种要素的控制将管理流程化,目的是识别那些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潜在风险,把风险降低到最小化,帮助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企业风险管理应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为研究对象,通过将信息技术融入到风险管理中,准确分析和预测企业目前和将来可能遇到的所有潜在风险,并及时、有效地控制那些不利因素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为企业发展创造机会。
二、 全面风险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1. 政府监管部门要求。国资委发布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和其他部门发布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文件及配套指引,提出企业应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建立科学有效的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健全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国资委制定的“十二五”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目标中,风险管控能力是做强、做优、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的核心指标和要素之一。2012年,国资委开展管理提升活动,全面风险管理被列为十三个重点专题内容之一,要求企业通过管理提升活动,把风险管理打造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实现政府监管部门所提上述目标和要求,风险管理信息化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和途径,就格外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
2. 国际环境要求。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企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面临的各类风险不断涌现。从世界上许多国家发生的金融危机,到大量银行倒闭等事件,都说明了风险的发生不是孤立的,是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的。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主权债务危机蔓延、地缘政治更趋复杂、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持续升温、国际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全球经济复苏趋缓,下行风险加大。我们必须始终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信息化体系,克服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升应对各种内外部风险的能力和水平,保障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3. 公司内在发展需求。目前,一些中央企业开启了新的伟大航程,不断加大走出国门的步伐,国际化经营份额比例日益增长,面对的各种风险也急剧增加,加强全面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就尤其重要。这就要求企业应优化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架构,明确各层面风险管理职责分工,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机制,上下衔接、有序运行,推进风险管理信息化融入公司经营管理的各领域、各环节,实现风险管理常态化。通过加强全面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有效防范控制各类风险,抓住发展机遇,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可靠性保障。
三、 全面风险管理信息化现状分析
一些中央企业在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已经做到理念超前、程序规范、技术先进、运行效果良好,成功有效预测并化解了大量的企业风险。这些企业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比较健全,从董事会开始自上到下清晰界定风险管理职责,如董事会对风险管理的整体有效性负责,风险管理部门负责风险管理政策制定和日常执行情况的监控,各业务单元设置风险管理负责人,为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企业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融入到风险管理工作之中,不断提高风险管理信息化水平,实现风险管理方法由定性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转变,企业风险管控能力和水平不断得到加强。尽管部分企业在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按照政府相关监管部门管理提升要求,企业的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之处。一是风险管理网络体系尚未形成,相关部门及部分企业的风险管理职能尚不明确,不利于全面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二是风险管理信息化制度体系不够完备。风险信息收集、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监控预警、监督评价与改进等制度、办法及工作标准还没有完全形成。三是风险管理信息化专业化水平不高,信息化技术运用不充分,量化评估工作应用较少,风险信息的传递和共享机制等方面有待完善。四是风险管理信息化的监督评价与改进机制尚未建立,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难以保证。
关键词:中央企业;风险管理;信息化
风险管理信息化是指如何在一个有风险的环境里,事先设计实行一系列流程,继而在实际工作中,严格依照这些流程执行,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对企业可能发生各种风险进行及时的预警,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我国在理论上对风险管理信息化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企业在实践中开展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时间也比较短,但是这并不妨碍其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正如企业风险管理的发展,同样是在学术上和实践中同时发展,相互借鉴;风险管理信息化也随着实际工作的进展持续发展。因此,风险管理信息化研究是一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研究。
一、 企业风险管理概述
美国学者威雷特认为,风险是一种关于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的客观现象。简单的说,风险就是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风险管理的进行了研究。美国许布纳博士在1930年美国管理协会发起的一项保险问题会议上首次提出风险管理的概念。从风险因素角度来看,风险管理指那些针对风险因素展开的各种管理活动,以及将不同风险因素整合而进行的全面管理活动。从管理风险的工具和方法来看,风险管理则可分为内部控制活动和风险产品交易活动。其中,内部控制活动主要使用管理制度、组织结构、审计稽核等工具和方法;而风险产品交易活动则主要是运用风险计量、衍生品对冲、风险定价补偿等方法。从盈利管理的角度来看,风险管理则包括风险定价、经济资本配置、风险调整资本回报、风险调整业绩考核等活动。我国学者将风险管理看作是为通过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管控,以最小的代价把风险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少的管理活动。
本文认为,企业风险管理是结合企业长远发展战略,通过对多种要素的控制将管理流程化,目的是识别那些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潜在风险,把风险降低到最小化,帮助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企业风险管理应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为研究对象,通过将信息技术融入到风险管理中,准确分析和预测企业目前和将来可能遇到的所有潜在风险,并及时、有效地控制那些不利因素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为企业发展创造机会。
二、 全面风险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1. 政府监管部门要求。国资委发布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和其他部门发布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文件及配套指引,提出企业应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建立科学有效的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健全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国资委制定的“十二五”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目标中,风险管控能力是做强、做优、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的核心指标和要素之一。2012年,国资委开展管理提升活动,全面风险管理被列为十三个重点专题内容之一,要求企业通过管理提升活动,把风险管理打造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实现政府监管部门所提上述目标和要求,风险管理信息化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和途径,就格外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
2. 国际环境要求。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企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面临的各类风险不断涌现。从世界上许多国家发生的金融危机,到大量银行倒闭等事件,都说明了风险的发生不是孤立的,是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的。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主权债务危机蔓延、地缘政治更趋复杂、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持续升温、国际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全球经济复苏趋缓,下行风险加大。我们必须始终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信息化体系,克服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升应对各种内外部风险的能力和水平,保障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3. 公司内在发展需求。目前,一些中央企业开启了新的伟大航程,不断加大走出国门的步伐,国际化经营份额比例日益增长,面对的各种风险也急剧增加,加强全面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就尤其重要。这就要求企业应优化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架构,明确各层面风险管理职责分工,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机制,上下衔接、有序运行,推进风险管理信息化融入公司经营管理的各领域、各环节,实现风险管理常态化。通过加强全面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有效防范控制各类风险,抓住发展机遇,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可靠性保障。
三、 全面风险管理信息化现状分析
一些中央企业在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已经做到理念超前、程序规范、技术先进、运行效果良好,成功有效预测并化解了大量的企业风险。这些企业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比较健全,从董事会开始自上到下清晰界定风险管理职责,如董事会对风险管理的整体有效性负责,风险管理部门负责风险管理政策制定和日常执行情况的监控,各业务单元设置风险管理负责人,为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企业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融入到风险管理工作之中,不断提高风险管理信息化水平,实现风险管理方法由定性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转变,企业风险管控能力和水平不断得到加强。尽管部分企业在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按照政府相关监管部门管理提升要求,企业的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之处。一是风险管理网络体系尚未形成,相关部门及部分企业的风险管理职能尚不明确,不利于全面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二是风险管理信息化制度体系不够完备。风险信息收集、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监控预警、监督评价与改进等制度、办法及工作标准还没有完全形成。三是风险管理信息化专业化水平不高,信息化技术运用不充分,量化评估工作应用较少,风险信息的传递和共享机制等方面有待完善。四是风险管理信息化的监督评价与改进机制尚未建立,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难以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