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以来,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及其对传统银行业的冲击已经成为了当下最热门的话题。其中以BAT(百度、阿里和腾讯)三家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它们将互联网平台资源与金融产品或服务进行整合,创新除了包括P2P小额信贷业务、移动支付、余额宝等众多新型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及产品,这些业务模式及产品一经推出便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比如:2013年6月份支付宝与天弘基金合作推出的新产品,但仅用8个月的时间余额宝用户数就突破了8,100万,根据天弘基金发布的最新数据测算,余额宝规模或已经突破5,000亿元,其规模已经相当于一家国内中型银行的总资产规模。由此可见,互联网金融既通过互联网特色的用户体验优势迎合了广大客户要求简单便利金融服务的需求,也凭借互联网本身强大的媒介影响力改变着客户的传统金融行为和资金流转方式。
确实,互联网金融不仅加速推进了传统银行业的转型与变革,而且还深刻影响着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从2014年初公布的1月份人民币存款数据可以发现,当期人民币存款减少9,402亿元,同比更是少增2.05万亿。在存款数据大幅减少的背后,确实引发了社会思考和传统商业银行的忧虑,未来商业银行的存在的必要性在哪?而其发展的路又在何方?
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事物正在改变着时代的发展,之所以蓬勃发展并快速的壮大,有其社会发展的必然性。首先是金融生态环境的悄然变化,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经济的不断蓬勃发展,特别是电子商务快速崛起,互联网企业意识到可以将互联网流量和金融发展结合起来,通过做支付、融资中介使流量变现,渐渐创新出诸多新的金融业态;其次是传统金融机构服务弱势群体方面的明显不足,这也正是形成我们常说的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阻碍社会发展的步伐,这便是今天在金融生态环境的变化下,孕育出了互联网金融这一新的物种。
通过对业内相应商业模式、商业现象进行深度剖析,我们可以将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大概分为六种模式:第三方支付、P2P网贷、大数据金融、众筹、信息化金融机构、互联网门户。其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余额宝、P2P、阿里和苏宁小贷,第三方支付,供应链融资等模式百花齐放。而我们也可以发现近几年中国内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的快速发展和创新为传统金融机构及新兴金融机构带来了巨大机遇与挑战。
首先,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作为金融中介的职能角色的挑战。传统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绝对核心,一直充当着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金融服务的基本职能,近几十年来维持了健康和稳定运行。然而随着近年在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之下,商业银行这一中介职能已经慢慢受到了来自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平台等互联网金融企业给它们带来的挑战,并感受到这种冲击已经给它们形成生存发展的巨大压力。
我们知道商业银在市场经济中对资源的配置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具有无可厚非的推动作用,但也为它们带来庞大的交易成本,包括现在无数分支机构的固定资产投入、贷款信息的收集、银行和客户的签约、客户信用等级的评价、贷后的风险管理投入以及坏账处理成本等。我们知道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中,资金供求双方运行基本通过互联网或者移动通信网络来完成交易信息互换,并能实现多方对多方的同时交易,而对客户的信用等级评价以及风险管理的监控也能通过对大量的交易数据进行系统分析来完成,从而大大降低交易双方在信息收集的成本、借贷双方信用等级的评价成本、双边签约成本以及贷后的风险管理成本等,与传统商业银行实体网点模式相比具有极大的优势。正是依靠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可以降低信息获取成本和交易成本,在市场中分流了商业银行融资中介服务的需求,能够使交易双方进行更充分的信息沟通、更透明的交易过程,更市场化交易定价,更能实现风险控制和信任评级的数据化,极大的降低交易信息不对称的现状;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改变的传统的支付渠道,尤其是面对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领域,截至2013年7月份央行前后向250家企业颁发了第三方支付业务牌照,包括腾讯、阿里巴巴、百度和盛大等互联网行业巨头。我们可以发现,第三方支付业务范围不仅涵盖移动电话与固定电话支付、商业银行卡支付、货币的汇兑、预付卡发行的受理、互联网支付等,其所提供服务由单纯的支付、结算甚至可以渗透至为整个产业链提供行业解决方案。根据互联网研究机构艾瑞咨询的数据统计,2013年,中国市场的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达到17.2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达到38.7%,而随着第三方支付业态的逐步稳定发展,在现有市场发展的格局下,第三方支付将进入稳定增长时期,预计未来三年其交易规模将会保持35%左右的快速增长,而以物理网点和网银为主要渠道的传统商业银行支付将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给它们现有的商业模式带来巨大的挑战,而其作为金融支付中介的地位业会受到动摇。
其次,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传统的商业模式带来具有革命性的威胁。按照德鲁克的观点:“未来企业之间的竞争是商业模式的竞争。”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今时代,对传统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对部分产业已经带来了颠覆性的威胁,当今各领域全面进入“互联网+”的大时代无疑是指德鲁克眼中的“未来的到来。我们已经在社会发展的潮流中已经感受到互联网企业带来种种匪夷所思而且令人叹为惊人的创新商业模式,这些创新的业务模式及服务对传统商业银行形成巨大的挑战和生存压力。在“互联网+”的金融模式下,金融服务的目标客户发生了改变,而这些客户的消费习惯以及消费模式的越发具有个性化,其社会价值的需求和服务模式也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这些种种的业务和服务模式的创新都使得传统商业银行在价值创造方式和价值实现方式均被互联网金融服务彻底地颠覆。
根据市场统计数据分析,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国内商业银行在业务经营规模和资产规模均实现了持续快速稳定的增长,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尽管商业银行近年在资产总额和负债总额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0%左右,但其发展模式和盈利方式基本上还主要靠传统的“重投入轻效益、重数量轻质量、重规模轻结构、重速度轻管理”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存贷款业务的利差收入依然是构成商业银行目前主要的收入来源,且短期内难有较大的改善。相关统计资料显示,2011年我国商业银行业非利息收入占比尽管有一定比例的上升,但该业务仅占全部收入比重的19.3%。
在互联网应用日趋成熟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的市场参与者更为大众化和高覆盖率,客户在追求高效方服务的基本诉求之外,还提出了多样化、差异化和个性化服务,而商业银行的基因在商业模式中对相关客户诉求的功能是缺失的,这就使得传统商业银行在互联网时代下其金融中介服务的职能和专业化分工开始被淡化。“互联网+”的金融服务模式具有信息获取方便、快捷交易途径、高效率的资金配置以及相对低的交易成本等种种优势,均已经对传统商业银行服务模式产生全面而持续性的冲击。
我们相信随着互联网金融在业务服务体系的规范和政策监管的日趋成熟下,必将导致商业银行作为核心的金融中介角色逐渐被边缘化,而现有社会的融资格局也将重构,互联网金融将进一步挑战传统的金融中介理论,并改变传统商业银行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方式。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尽管国内商业银行具有成熟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稳健的风险防控体系,但互联网在各领域中应用的推广和升级,互联网金融的快速渗透将进一步加速我国金融改革的步伐,改造传统金融格局的趋势已不可逆转,必将迫使传统商业银行业需要更快的进行自身调整和改变,以更好的应对即将发生的“互联网+”新常态带来的整体金融体系变革。(作者单位:1.南开大学研究生院;2.达晨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确实,互联网金融不仅加速推进了传统银行业的转型与变革,而且还深刻影响着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从2014年初公布的1月份人民币存款数据可以发现,当期人民币存款减少9,402亿元,同比更是少增2.05万亿。在存款数据大幅减少的背后,确实引发了社会思考和传统商业银行的忧虑,未来商业银行的存在的必要性在哪?而其发展的路又在何方?
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事物正在改变着时代的发展,之所以蓬勃发展并快速的壮大,有其社会发展的必然性。首先是金融生态环境的悄然变化,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经济的不断蓬勃发展,特别是电子商务快速崛起,互联网企业意识到可以将互联网流量和金融发展结合起来,通过做支付、融资中介使流量变现,渐渐创新出诸多新的金融业态;其次是传统金融机构服务弱势群体方面的明显不足,这也正是形成我们常说的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阻碍社会发展的步伐,这便是今天在金融生态环境的变化下,孕育出了互联网金融这一新的物种。
通过对业内相应商业模式、商业现象进行深度剖析,我们可以将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大概分为六种模式:第三方支付、P2P网贷、大数据金融、众筹、信息化金融机构、互联网门户。其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余额宝、P2P、阿里和苏宁小贷,第三方支付,供应链融资等模式百花齐放。而我们也可以发现近几年中国内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的快速发展和创新为传统金融机构及新兴金融机构带来了巨大机遇与挑战。
首先,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作为金融中介的职能角色的挑战。传统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绝对核心,一直充当着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金融服务的基本职能,近几十年来维持了健康和稳定运行。然而随着近年在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之下,商业银行这一中介职能已经慢慢受到了来自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平台等互联网金融企业给它们带来的挑战,并感受到这种冲击已经给它们形成生存发展的巨大压力。
我们知道商业银在市场经济中对资源的配置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具有无可厚非的推动作用,但也为它们带来庞大的交易成本,包括现在无数分支机构的固定资产投入、贷款信息的收集、银行和客户的签约、客户信用等级的评价、贷后的风险管理投入以及坏账处理成本等。我们知道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中,资金供求双方运行基本通过互联网或者移动通信网络来完成交易信息互换,并能实现多方对多方的同时交易,而对客户的信用等级评价以及风险管理的监控也能通过对大量的交易数据进行系统分析来完成,从而大大降低交易双方在信息收集的成本、借贷双方信用等级的评价成本、双边签约成本以及贷后的风险管理成本等,与传统商业银行实体网点模式相比具有极大的优势。正是依靠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可以降低信息获取成本和交易成本,在市场中分流了商业银行融资中介服务的需求,能够使交易双方进行更充分的信息沟通、更透明的交易过程,更市场化交易定价,更能实现风险控制和信任评级的数据化,极大的降低交易信息不对称的现状;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改变的传统的支付渠道,尤其是面对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领域,截至2013年7月份央行前后向250家企业颁发了第三方支付业务牌照,包括腾讯、阿里巴巴、百度和盛大等互联网行业巨头。我们可以发现,第三方支付业务范围不仅涵盖移动电话与固定电话支付、商业银行卡支付、货币的汇兑、预付卡发行的受理、互联网支付等,其所提供服务由单纯的支付、结算甚至可以渗透至为整个产业链提供行业解决方案。根据互联网研究机构艾瑞咨询的数据统计,2013年,中国市场的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达到17.2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达到38.7%,而随着第三方支付业态的逐步稳定发展,在现有市场发展的格局下,第三方支付将进入稳定增长时期,预计未来三年其交易规模将会保持35%左右的快速增长,而以物理网点和网银为主要渠道的传统商业银行支付将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给它们现有的商业模式带来巨大的挑战,而其作为金融支付中介的地位业会受到动摇。
其次,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传统的商业模式带来具有革命性的威胁。按照德鲁克的观点:“未来企业之间的竞争是商业模式的竞争。”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今时代,对传统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对部分产业已经带来了颠覆性的威胁,当今各领域全面进入“互联网+”的大时代无疑是指德鲁克眼中的“未来的到来。我们已经在社会发展的潮流中已经感受到互联网企业带来种种匪夷所思而且令人叹为惊人的创新商业模式,这些创新的业务模式及服务对传统商业银行形成巨大的挑战和生存压力。在“互联网+”的金融模式下,金融服务的目标客户发生了改变,而这些客户的消费习惯以及消费模式的越发具有个性化,其社会价值的需求和服务模式也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这些种种的业务和服务模式的创新都使得传统商业银行在价值创造方式和价值实现方式均被互联网金融服务彻底地颠覆。
根据市场统计数据分析,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国内商业银行在业务经营规模和资产规模均实现了持续快速稳定的增长,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尽管商业银行近年在资产总额和负债总额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0%左右,但其发展模式和盈利方式基本上还主要靠传统的“重投入轻效益、重数量轻质量、重规模轻结构、重速度轻管理”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存贷款业务的利差收入依然是构成商业银行目前主要的收入来源,且短期内难有较大的改善。相关统计资料显示,2011年我国商业银行业非利息收入占比尽管有一定比例的上升,但该业务仅占全部收入比重的19.3%。
在互联网应用日趋成熟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的市场参与者更为大众化和高覆盖率,客户在追求高效方服务的基本诉求之外,还提出了多样化、差异化和个性化服务,而商业银行的基因在商业模式中对相关客户诉求的功能是缺失的,这就使得传统商业银行在互联网时代下其金融中介服务的职能和专业化分工开始被淡化。“互联网+”的金融服务模式具有信息获取方便、快捷交易途径、高效率的资金配置以及相对低的交易成本等种种优势,均已经对传统商业银行服务模式产生全面而持续性的冲击。
我们相信随着互联网金融在业务服务体系的规范和政策监管的日趋成熟下,必将导致商业银行作为核心的金融中介角色逐渐被边缘化,而现有社会的融资格局也将重构,互联网金融将进一步挑战传统的金融中介理论,并改变传统商业银行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方式。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尽管国内商业银行具有成熟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稳健的风险防控体系,但互联网在各领域中应用的推广和升级,互联网金融的快速渗透将进一步加速我国金融改革的步伐,改造传统金融格局的趋势已不可逆转,必将迫使传统商业银行业需要更快的进行自身调整和改变,以更好的应对即将发生的“互联网+”新常态带来的整体金融体系变革。(作者单位:1.南开大学研究生院;2.达晨创业投资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