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复分解反应是初中化学中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复分解反应涉及到酸碱盐的性质及相互转化规律的应用,是促进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重要一环。经过多年的教学尝试,我运用了以下教學策略:
关键词:复分解反应;教学有效性;学习方法指导
复分解反应是初中化学的一类重要反应,是初中化学的四个基本的化学反应类型之一。
涉及到酸、碱、盐的性质及相互转化规律的应用,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基础。同时它也是学习中的一个重难点,也是中考化学的一个热点,广泛应用于推断、实验、实验探究、除杂、物质共存和离子间共存等多类习题类型。在教学中,如何使自己的教学变得更高效?
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研究,结合学生实际,多角度从认知上对学生进行辩证施教,探索出了一些让学生吃得透、用得好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突破教学难点,由易到难,注重教学的有效性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对复分解反应这样定义:“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新化合物的反应”。多年来,所教学生在运用这个概念书写复分解反应方程时都出现了问题,他们误认为像CO2+2NaOH===Na2CO3+H2O也是复分解反应方程式,理解比较模糊,我在教学时巧妙地注释了概念中的关键词,将概念中“相互交换成分”改换为“相互交换离子成分”,从而使学生对复分解反应的认知变得更加清楚明晰。这一改,使对复分解反应的理解需要具备三个要件:①反应物、生成物均为化合物;②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离子成分;③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正交换,价不变),界定了复分解反应离子本质。CO2+2NaOH===Na2CO3+H2O这类非金属氧化物与可溶性碱的反应,不存在离子之间的相互交换,因而也就能很容易确定了它们不是复分解反应了。
二、探索复分解反应的适用范围,从宏观上认识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涉及到酸、碱、盐性质的应用,这部分知识应用极其复杂。帮助学生理清复分解反应的应用范围,寻找反应规律至关重要。教学中对学生从宏观上进行引领,结合酸、碱、盐的通性,找到了复分解反应的反应基本运用范围:(1)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2)碱和酸(或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3)酸与盐(或盐和酸)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4)碱和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5)盐与盐反应生成另外两种新盐的反应等,均属于复分解反应的应用范围,这样学生思路就豁然开朗,运用变得得心应手。
三、找准方法,使复分解反应方程式书写变得简单
复分解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经常让学生很头疼,很多学生都怕书写复分解反应,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主要是他们不得要领、缺乏有效的书写方法。教学中,通过和学生的共同探讨,巧借数学中“两内项的积等于两外项的积”的应用原理或学生互换位置等方式来理解书写复分解反应方程式,同学们一下子开窍了。比如在书写硫酸钠溶液和硝酸钡溶液反应时,只要写出两种反应物的化学式,学生就先标出反应物中各元素或根的化合价,利用两内项的积等于两外项的积,按照相互交换离子成分的方式,采用Na2SO4 + Ba(NO3)2 == BaSO4↓+2NaNO3的形式,依据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发生改变的原则书写,反应物中由两外项的离子按正价左负价右的方式写出一种生成物的化学式,再把两内项的粒子之间结合成另一种生成物,轻松地写出两种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四、抓住特色离子,寻找书写复分解反应的最佳途径
复分解反应的教学,重点要解决书写和应用的问题,首先是辨识和书写。认识复分解反应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疑问,酸碱盐之间的反应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吗?学生学习化学很长时间都没有找到很好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喜欢在讲解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时着重强调,复分解反应中某些反应,比如酸和盐、碱和盐、盐和盐等的反应,学生在书写时只关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中对生成物的要求,很多学生写出一些不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另外,学生在判断两种反应物能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时也经常出现问题。
比如,硝酸钾和氯化钠之间能不能反应呢?学生没有去分析,不问条件去写出一些不能发生反应的自编的反应方程式,它们根本不知道为什么不能反应呢。其实 复分解反应不仅需要达到生成物的条件,对某些物质之间的反应,对反应物的状态也有要求,比如酸与盐的反应,要求盐首先要溶于酸;盐和碱、盐和盐的反应首先要求的是反应物必须溶于水。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可以通过掌握特色离子反应,利用某些特色离子之间能不能共存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若两种由离子构成的反应物之间有不能共存的离子存在,则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比如硝酸钾与氯化钠混合,由于硝酸钾中的K+和NO3-,与氯化钠中的Na+和Cl-四种离子间能共存,因此,硝酸钾和氯化钠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反观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时,硫酸铜溶液理解出的特色离子Cu2+和氢氧化钠溶液理解出中的特色离子OH-之间不能共存,它们却能顺利地发生复分解反应。
关注特色离子书写复分解反应,我在教学中将某些不能共存的离子建了一个网络: 利用网络图组织教学,相邻的离子之间不能共存。但在应用时需要对部分离子的属性注釋,我把金属钡离子(Ba2+)注释为可溶性的碱[Ba(OH)2]和可溶性钡盐溶液[BaCl2、Ba(NO3)2],OH-代表可溶性碱溶液,H+代表酸,酸根注释为稀酸或可溶性盐溶液,如SO42-注释为稀H2SO4和K2SO4、CuSO4、Na2SO4等可溶性盐溶液,同学们应用起来非常方便,也能更多更好地书写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利用特色离子中离子间的网络关系组织教学复习,比如判断下列离子在PH=12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K+、Na+、Cl-、NO3-;B.K+、H+、SO42-、Cl-;C.Na+、NH4+、NO3-、SO42-;D.Ca2+、Cu+、Cl-、NO3-的习题时。同学们认为PH=12的溶液呈碱性,引进了OH-,于是他们把OH-放在各个选项中,很快得出B组中H+与OH-不能共存,C组中NH4+与OH-不能共存,D组中特色离子Cu2+与OH-不能共存,得出了答案为A;抓住特色离子,还能很快地判断物质间发生的反应,比如在做习题Fe、CuO、MgCl2、Ca(OH)2和稀H2SO4五种物质在常温下发生的反应有多少个时,学生通过抓住五种物质中的特色离子Cu2+、Mg2+、OH-、H+(酸)结合酸、碱、盐的通性,很快得出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只有4个,学生们脸上露出得意的微笑。
(作者单位:遵义市第五十四中学)
关键词:复分解反应;教学有效性;学习方法指导
复分解反应是初中化学的一类重要反应,是初中化学的四个基本的化学反应类型之一。
涉及到酸、碱、盐的性质及相互转化规律的应用,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基础。同时它也是学习中的一个重难点,也是中考化学的一个热点,广泛应用于推断、实验、实验探究、除杂、物质共存和离子间共存等多类习题类型。在教学中,如何使自己的教学变得更高效?
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研究,结合学生实际,多角度从认知上对学生进行辩证施教,探索出了一些让学生吃得透、用得好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突破教学难点,由易到难,注重教学的有效性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对复分解反应这样定义:“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新化合物的反应”。多年来,所教学生在运用这个概念书写复分解反应方程时都出现了问题,他们误认为像CO2+2NaOH===Na2CO3+H2O也是复分解反应方程式,理解比较模糊,我在教学时巧妙地注释了概念中的关键词,将概念中“相互交换成分”改换为“相互交换离子成分”,从而使学生对复分解反应的认知变得更加清楚明晰。这一改,使对复分解反应的理解需要具备三个要件:①反应物、生成物均为化合物;②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离子成分;③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正交换,价不变),界定了复分解反应离子本质。CO2+2NaOH===Na2CO3+H2O这类非金属氧化物与可溶性碱的反应,不存在离子之间的相互交换,因而也就能很容易确定了它们不是复分解反应了。
二、探索复分解反应的适用范围,从宏观上认识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涉及到酸、碱、盐性质的应用,这部分知识应用极其复杂。帮助学生理清复分解反应的应用范围,寻找反应规律至关重要。教学中对学生从宏观上进行引领,结合酸、碱、盐的通性,找到了复分解反应的反应基本运用范围:(1)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2)碱和酸(或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3)酸与盐(或盐和酸)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4)碱和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5)盐与盐反应生成另外两种新盐的反应等,均属于复分解反应的应用范围,这样学生思路就豁然开朗,运用变得得心应手。
三、找准方法,使复分解反应方程式书写变得简单
复分解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经常让学生很头疼,很多学生都怕书写复分解反应,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主要是他们不得要领、缺乏有效的书写方法。教学中,通过和学生的共同探讨,巧借数学中“两内项的积等于两外项的积”的应用原理或学生互换位置等方式来理解书写复分解反应方程式,同学们一下子开窍了。比如在书写硫酸钠溶液和硝酸钡溶液反应时,只要写出两种反应物的化学式,学生就先标出反应物中各元素或根的化合价,利用两内项的积等于两外项的积,按照相互交换离子成分的方式,采用Na2SO4 + Ba(NO3)2 == BaSO4↓+2NaNO3的形式,依据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发生改变的原则书写,反应物中由两外项的离子按正价左负价右的方式写出一种生成物的化学式,再把两内项的粒子之间结合成另一种生成物,轻松地写出两种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四、抓住特色离子,寻找书写复分解反应的最佳途径
复分解反应的教学,重点要解决书写和应用的问题,首先是辨识和书写。认识复分解反应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疑问,酸碱盐之间的反应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吗?学生学习化学很长时间都没有找到很好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喜欢在讲解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时着重强调,复分解反应中某些反应,比如酸和盐、碱和盐、盐和盐等的反应,学生在书写时只关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中对生成物的要求,很多学生写出一些不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另外,学生在判断两种反应物能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时也经常出现问题。
比如,硝酸钾和氯化钠之间能不能反应呢?学生没有去分析,不问条件去写出一些不能发生反应的自编的反应方程式,它们根本不知道为什么不能反应呢。其实 复分解反应不仅需要达到生成物的条件,对某些物质之间的反应,对反应物的状态也有要求,比如酸与盐的反应,要求盐首先要溶于酸;盐和碱、盐和盐的反应首先要求的是反应物必须溶于水。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可以通过掌握特色离子反应,利用某些特色离子之间能不能共存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若两种由离子构成的反应物之间有不能共存的离子存在,则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比如硝酸钾与氯化钠混合,由于硝酸钾中的K+和NO3-,与氯化钠中的Na+和Cl-四种离子间能共存,因此,硝酸钾和氯化钠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反观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时,硫酸铜溶液理解出的特色离子Cu2+和氢氧化钠溶液理解出中的特色离子OH-之间不能共存,它们却能顺利地发生复分解反应。
关注特色离子书写复分解反应,我在教学中将某些不能共存的离子建了一个网络: 利用网络图组织教学,相邻的离子之间不能共存。但在应用时需要对部分离子的属性注釋,我把金属钡离子(Ba2+)注释为可溶性的碱[Ba(OH)2]和可溶性钡盐溶液[BaCl2、Ba(NO3)2],OH-代表可溶性碱溶液,H+代表酸,酸根注释为稀酸或可溶性盐溶液,如SO42-注释为稀H2SO4和K2SO4、CuSO4、Na2SO4等可溶性盐溶液,同学们应用起来非常方便,也能更多更好地书写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利用特色离子中离子间的网络关系组织教学复习,比如判断下列离子在PH=12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K+、Na+、Cl-、NO3-;B.K+、H+、SO42-、Cl-;C.Na+、NH4+、NO3-、SO42-;D.Ca2+、Cu+、Cl-、NO3-的习题时。同学们认为PH=12的溶液呈碱性,引进了OH-,于是他们把OH-放在各个选项中,很快得出B组中H+与OH-不能共存,C组中NH4+与OH-不能共存,D组中特色离子Cu2+与OH-不能共存,得出了答案为A;抓住特色离子,还能很快地判断物质间发生的反应,比如在做习题Fe、CuO、MgCl2、Ca(OH)2和稀H2SO4五种物质在常温下发生的反应有多少个时,学生通过抓住五种物质中的特色离子Cu2+、Mg2+、OH-、H+(酸)结合酸、碱、盐的通性,很快得出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只有4个,学生们脸上露出得意的微笑。
(作者单位:遵义市第五十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