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小衔接问题是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分析幼儿进入小学后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不适应现象来加强人们对幼小衔接的认识,探讨怎样使幼儿更顺利的实现由学前向小学过渡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幼小衔接;教育;儿童发展;内在规律
幼小衔接问题便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并作为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但是时至今日,幼小衔接仍然是一个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孩子不能很好适应小学生活、学习的现象有增无减。为什么幼小衔接工作开展了这么多年还没有能很好的解决问题呢?这需要我们作更深层次的思考。
幼小衔接不应是简单地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增加一个过渡环节;幼小衔接不是谁靠谁,而是幼儿园和小学都要靠儿童的发展规律。让幼儿延长课时,像小学生一样长时间保持坐姿,这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让幼儿盲目超前学习小学课本内容,这也不是奠基阶段的核心内容。如果幼小衔接工作的结果是使幼儿园越来越小学化或者是使小学教育幼儿园化,这都是不科学的,是不利于儿童的终身发展的。
为适应儿童在此时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促进其健康成长,幼儿园和小学都要是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即不能一味地要求儿童适应小学生活,而要强调让教育适应儿童的发展:
1、尊重儿童发展的年龄特点
目前,幼儿园小学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的一个重要根源便是过分强调微观的幼小衔接。有的小学在招收新生时就进行摸底测验,内容包括识字、计算等,并以此为依据决定是否接受新生入学或给新生编班。一些家长迫于压力,就要求幼儿园对孩子进行汉语拼音、识字、计算以及英语等教学。而幼儿园为了争得生源,也就盲目顺应家长的要求,在幼儿园过早地进行超容量的拼音、识字、计算等的教学。这样剥夺了幼儿大量的自由活动时间和游戏时间。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2、强化儿童发展的内在联系
不少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如在幼儿园大班,课桌的摆放形式有所改变,课节时间延长,游戏时间、活动数量减少,或是组织幼儿到小学参观一下或请小学生回园介绍一下小学生活。而儿童的适应能力、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等内在因素往往被忽略了。我们不应仅仅是停留在有没有学过某种知识,或是已经学了多少关知识,而是应该找到知识联系的内在衔接点。
3、突出儿童生理成长的价值
儿童生理成长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突出智能和心理方面的衔接,如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独立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等,而忽视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教育。如幼儿在家乱吃零食、挑食,造成一些孩子营养不均衡或营养不良。有的孩子在家过长时间看电视,在幼儿园不注重体育锻炼;有的孩子肥胖,有的孩子瘦弱。
要真正解决幼儿园与小学衔接问题,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当前,我们应对处于衔接年龄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作进一步的探索。
1、进行系列幼小衔接活动,提高对幼小衔接的认识
(1)组织教师方面的会议和学习活动
首先组织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座谈会。让小学教师对幼儿园教师培养的孩子作出分析、评价,及给予一些有效的改进措施,以使大班的“幼小衔接”工作受到更多的启示。老师还要更新观念,经常阅读“幼小衔接”的有关文章。
(2)组织家长方面座谈、咨询活动
根据家长的需要开展有关幼儿小衔接的系列讲座或咨询活动。大班还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家长小组的教学开放日活动,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在生活、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2、采取有效措施使幼小两阶段更好地衔接
(1)时间上的互相靠拢
在幼儿园大班,按规定集体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注重动静交替,注重游戏,注重幼儿活动与参与。而小学上课时间规定是四十分钟,与幼儿园相比较静多动少,并且要求遵守严格的课堂纪律。因此,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下子要坐四十分钟,对很多一年级小学生来讲,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许多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在这时变成美丽的泡影,心里开始失望。为了使这种情况得到缓解,幼儿园在集体活动时间的安排上做了适当延长,大班下学期集体活动时间安排在三十分钟左右,让小朋友在心理上、时间概念上有好的准备。这种时间上的靠拢非常有效。
(2)学习习惯和常规要求上互相衔接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幼儿掌握正确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坐姿、写姿、握笔姿势是学校多年来一直强调的事情,可以组织大班年级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的比赛。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在常规上有要求。日常生中,老师尽少使用在小、中班时对幼儿常用物质奖励法,注重激励幼儿发自内心的对事物的专注和兴趣,培养幼儿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3)生活能力上的重点培养
幼儿园大班应加强生活能力的培养。如:整理書包,管理自己的物品,准时上幼儿园,按时入睡,在自由活动时会结伴玩耍,听指令完成任务或听老师口头通知带指定物品等,使用权幼儿在自理能力、时间概念、任务意识、责任感、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交往能力、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减少初上小学时丢三拉四,东拉西扯的现象,逐渐学会管理自己,进入小学后能开始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的生活。
(4)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家长的文化素质也参差不齐,这给我们江苏的教育带来一定的难度。所以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一方面要求教师注意语言的规范、优美、丰富多彩,另一方面要求教师鼓励幼儿多作普通话交往,还要提倡家庭里多用普通话交谈。
(5)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活动的主要形式包括自由阅读和老师指导下的阅读活动两种。这两种活动,使小朋友既有自由选择阅读内容的机会,又能得到老师的引导,在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中,阅读方法、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这些能力又直接、有力地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
通过以上的这些活动,为幼儿进入小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会使其能很快适应小学的生活。在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探索更多的方法,让孩子能更好的过渡这个成长的转折点、困难点。
参考文献:
[1]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 迟佳鸣,李庆云. 黑龙江科学. 2016(24)
关键词:幼小衔接;教育;儿童发展;内在规律
幼小衔接问题便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并作为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但是时至今日,幼小衔接仍然是一个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孩子不能很好适应小学生活、学习的现象有增无减。为什么幼小衔接工作开展了这么多年还没有能很好的解决问题呢?这需要我们作更深层次的思考。
幼小衔接不应是简单地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增加一个过渡环节;幼小衔接不是谁靠谁,而是幼儿园和小学都要靠儿童的发展规律。让幼儿延长课时,像小学生一样长时间保持坐姿,这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让幼儿盲目超前学习小学课本内容,这也不是奠基阶段的核心内容。如果幼小衔接工作的结果是使幼儿园越来越小学化或者是使小学教育幼儿园化,这都是不科学的,是不利于儿童的终身发展的。
为适应儿童在此时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促进其健康成长,幼儿园和小学都要是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即不能一味地要求儿童适应小学生活,而要强调让教育适应儿童的发展:
1、尊重儿童发展的年龄特点
目前,幼儿园小学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的一个重要根源便是过分强调微观的幼小衔接。有的小学在招收新生时就进行摸底测验,内容包括识字、计算等,并以此为依据决定是否接受新生入学或给新生编班。一些家长迫于压力,就要求幼儿园对孩子进行汉语拼音、识字、计算以及英语等教学。而幼儿园为了争得生源,也就盲目顺应家长的要求,在幼儿园过早地进行超容量的拼音、识字、计算等的教学。这样剥夺了幼儿大量的自由活动时间和游戏时间。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2、强化儿童发展的内在联系
不少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如在幼儿园大班,课桌的摆放形式有所改变,课节时间延长,游戏时间、活动数量减少,或是组织幼儿到小学参观一下或请小学生回园介绍一下小学生活。而儿童的适应能力、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等内在因素往往被忽略了。我们不应仅仅是停留在有没有学过某种知识,或是已经学了多少关知识,而是应该找到知识联系的内在衔接点。
3、突出儿童生理成长的价值
儿童生理成长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突出智能和心理方面的衔接,如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独立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等,而忽视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教育。如幼儿在家乱吃零食、挑食,造成一些孩子营养不均衡或营养不良。有的孩子在家过长时间看电视,在幼儿园不注重体育锻炼;有的孩子肥胖,有的孩子瘦弱。
要真正解决幼儿园与小学衔接问题,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当前,我们应对处于衔接年龄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作进一步的探索。
1、进行系列幼小衔接活动,提高对幼小衔接的认识
(1)组织教师方面的会议和学习活动
首先组织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座谈会。让小学教师对幼儿园教师培养的孩子作出分析、评价,及给予一些有效的改进措施,以使大班的“幼小衔接”工作受到更多的启示。老师还要更新观念,经常阅读“幼小衔接”的有关文章。
(2)组织家长方面座谈、咨询活动
根据家长的需要开展有关幼儿小衔接的系列讲座或咨询活动。大班还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家长小组的教学开放日活动,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在生活、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2、采取有效措施使幼小两阶段更好地衔接
(1)时间上的互相靠拢
在幼儿园大班,按规定集体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注重动静交替,注重游戏,注重幼儿活动与参与。而小学上课时间规定是四十分钟,与幼儿园相比较静多动少,并且要求遵守严格的课堂纪律。因此,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下子要坐四十分钟,对很多一年级小学生来讲,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许多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在这时变成美丽的泡影,心里开始失望。为了使这种情况得到缓解,幼儿园在集体活动时间的安排上做了适当延长,大班下学期集体活动时间安排在三十分钟左右,让小朋友在心理上、时间概念上有好的准备。这种时间上的靠拢非常有效。
(2)学习习惯和常规要求上互相衔接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幼儿掌握正确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坐姿、写姿、握笔姿势是学校多年来一直强调的事情,可以组织大班年级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的比赛。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在常规上有要求。日常生中,老师尽少使用在小、中班时对幼儿常用物质奖励法,注重激励幼儿发自内心的对事物的专注和兴趣,培养幼儿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3)生活能力上的重点培养
幼儿园大班应加强生活能力的培养。如:整理書包,管理自己的物品,准时上幼儿园,按时入睡,在自由活动时会结伴玩耍,听指令完成任务或听老师口头通知带指定物品等,使用权幼儿在自理能力、时间概念、任务意识、责任感、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交往能力、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减少初上小学时丢三拉四,东拉西扯的现象,逐渐学会管理自己,进入小学后能开始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的生活。
(4)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家长的文化素质也参差不齐,这给我们江苏的教育带来一定的难度。所以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一方面要求教师注意语言的规范、优美、丰富多彩,另一方面要求教师鼓励幼儿多作普通话交往,还要提倡家庭里多用普通话交谈。
(5)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活动的主要形式包括自由阅读和老师指导下的阅读活动两种。这两种活动,使小朋友既有自由选择阅读内容的机会,又能得到老师的引导,在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中,阅读方法、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这些能力又直接、有力地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
通过以上的这些活动,为幼儿进入小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会使其能很快适应小学的生活。在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探索更多的方法,让孩子能更好的过渡这个成长的转折点、困难点。
参考文献:
[1]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 迟佳鸣,李庆云. 黑龙江科学. 20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