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当代中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其中有对理想等不懈追求的积极变化,也有集体意识淡漠等消极的变化。本文对这一系列的变化及其原因作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 中学生思想道德观念 积极变化 消极变化 变化原因
21世纪的学生形象及其思想道德状况将充分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我们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应有一个冷静、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活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积极变化
(一)现在学生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拥护社会主义及各项国家政策,90%以上的中学生有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
(二)现在的中学生是有思想和追求的一代,他们有正确的价值取向。通过与他们的多次交谈,我了解到学生们最崇拜的人依次是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袁隆平、比尔·盖茨等科技名人;自己的父母;演艺、体育明星。这反映出他们的价值取向主体上是健康向上的,符合时代特点。
(三)现在的中学生内心充满了对真善美的渴望,是非观念比较明确,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深恶痛绝,喜欢那些能够触动他们心灵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
(四)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主性比过去增强了。做一个听话的“乖”孩子不再是唯一标准,他们更重视口才和社交能力;他们已开始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逐步增强。
(五)现在的中学生知识面广,具有很大的潜能。他们关心国家、社会、他人,愿意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比如在反对“台独”、“法轮功”的事情上,表现出极大的爱国热情。
(六)学生的竞争意识普遍增强。面对充满竞争的社会,许多学生敢于主动展示自己、推销自己,自觉参与竞争。很多学生把“爱拼才会赢”、“天生我才必有用”作为座右铭。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消极变化
(一)政治思想方面,学生的主流意识越来越淡,缺乏上进的自觉性和原动力。例如,很多高中毕业生择业时,考虑的就是将来的工作和自我的实现,即有个好工作、好职位、好收入,到比较好的城市,等等。
(二)品德方面最突出的问题就是集体主义观念淡漠,总怕别人超过自己,总觉得别人对不起自己,在家不懂得尊敬父母长辈,在校不知如何与教师、同学相处。
(三)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越来越淡漠,存在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借钱不还、借东西不还。一些学生当对金钱的畸形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产生不良动机,更有甚者,为了达到目的,组成违法“小团伙”、“小帮派”。
(四)承受挫折的能力差,缺乏自信心,缺乏适应能力,不能进行良好的自我调节。每年因考试成绩差,要寻短见的学生大有人在。
(五)劳动意识淡漠。许多学生在家不干家务,在校不愿意参加劳动,有的学生甚至以给同学钱物的方式来逃避劳动。学生生活常识少,自理能力很差。
(六)自我意识发展差,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不正确,时而过高,时而过低。
(七)某些行为的盲目性,尤其表现有“追星”行为,无论好坏一律模仿。
三、当代中学生思想观念变化的原因
从整体上看,当代中学生身上有很多互相矛盾的行为表现。他们确实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了,但他们的表现却让社会既不满意,又很无奈。究其原因,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多元化价值观,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进入市場经济后,学生的思想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多种价值观念并存,学生思想道德表现具有双重性。正面的说服教育已不具有说服力,容易被他们接受的却是社会因素对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再者,无论电视、报纸、父母都口口声声谈经济、谈生活水平、谈消费,可塑性极大的中学生很容易接受消极影响。除此之外,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也使少数学生滋长了金钱万能、不劳而获、唯利是图等腐朽观念。
(二)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现在的家长过于溺爱、娇惯孩子,对孩子生活关心多,思想品德关心少,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观念的转变,离异家庭的数量剧增,对子女来说有很大的影响。如缺乏正确家庭教育的学生更加容易在思想、品德和行为上出问题。
(三)学校德育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德育工作缺乏针对和实效性。
1.学校德育理论与实践脱节。
2.高考指挥棒还有很大的消极作用,升学的压力仍然很大。教育“挣扎着”搞德育;德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仍然存在。
3.社会整体文明程度还不够高。
4.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整体发挥作用的有效德育体系尚未完成,教育的一致性、连贯没有保证,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四)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在多元化价值观念并存的条件下,处于青少年期的中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加之内心又非常渴望向成年人那样独立、自主地对某些事情作出决定,因此,很容易受到媒体和社会各种影响的暗示,而他们又无法有选择性地接受正确事物,这就使得道德教育的作用被抵消。另外,由于某些客观原因的影响,造成中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差。正确的道德规范他们已经掌握,但往往不能真正将其转变为道德实践。
总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主流是好的,但对当前中学生思想道德现状也不能估计过高,他们中表现出的信仰和信念的危机、极端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缺乏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精神,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差异等问题令人担扰,这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共同努力,为转变中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创造良好的氛围。
关键词: 中学生思想道德观念 积极变化 消极变化 变化原因
21世纪的学生形象及其思想道德状况将充分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我们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应有一个冷静、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活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积极变化
(一)现在学生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拥护社会主义及各项国家政策,90%以上的中学生有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
(二)现在的中学生是有思想和追求的一代,他们有正确的价值取向。通过与他们的多次交谈,我了解到学生们最崇拜的人依次是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袁隆平、比尔·盖茨等科技名人;自己的父母;演艺、体育明星。这反映出他们的价值取向主体上是健康向上的,符合时代特点。
(三)现在的中学生内心充满了对真善美的渴望,是非观念比较明确,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深恶痛绝,喜欢那些能够触动他们心灵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
(四)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主性比过去增强了。做一个听话的“乖”孩子不再是唯一标准,他们更重视口才和社交能力;他们已开始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逐步增强。
(五)现在的中学生知识面广,具有很大的潜能。他们关心国家、社会、他人,愿意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比如在反对“台独”、“法轮功”的事情上,表现出极大的爱国热情。
(六)学生的竞争意识普遍增强。面对充满竞争的社会,许多学生敢于主动展示自己、推销自己,自觉参与竞争。很多学生把“爱拼才会赢”、“天生我才必有用”作为座右铭。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消极变化
(一)政治思想方面,学生的主流意识越来越淡,缺乏上进的自觉性和原动力。例如,很多高中毕业生择业时,考虑的就是将来的工作和自我的实现,即有个好工作、好职位、好收入,到比较好的城市,等等。
(二)品德方面最突出的问题就是集体主义观念淡漠,总怕别人超过自己,总觉得别人对不起自己,在家不懂得尊敬父母长辈,在校不知如何与教师、同学相处。
(三)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越来越淡漠,存在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借钱不还、借东西不还。一些学生当对金钱的畸形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产生不良动机,更有甚者,为了达到目的,组成违法“小团伙”、“小帮派”。
(四)承受挫折的能力差,缺乏自信心,缺乏适应能力,不能进行良好的自我调节。每年因考试成绩差,要寻短见的学生大有人在。
(五)劳动意识淡漠。许多学生在家不干家务,在校不愿意参加劳动,有的学生甚至以给同学钱物的方式来逃避劳动。学生生活常识少,自理能力很差。
(六)自我意识发展差,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不正确,时而过高,时而过低。
(七)某些行为的盲目性,尤其表现有“追星”行为,无论好坏一律模仿。
三、当代中学生思想观念变化的原因
从整体上看,当代中学生身上有很多互相矛盾的行为表现。他们确实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了,但他们的表现却让社会既不满意,又很无奈。究其原因,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多元化价值观,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进入市場经济后,学生的思想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多种价值观念并存,学生思想道德表现具有双重性。正面的说服教育已不具有说服力,容易被他们接受的却是社会因素对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再者,无论电视、报纸、父母都口口声声谈经济、谈生活水平、谈消费,可塑性极大的中学生很容易接受消极影响。除此之外,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也使少数学生滋长了金钱万能、不劳而获、唯利是图等腐朽观念。
(二)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现在的家长过于溺爱、娇惯孩子,对孩子生活关心多,思想品德关心少,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观念的转变,离异家庭的数量剧增,对子女来说有很大的影响。如缺乏正确家庭教育的学生更加容易在思想、品德和行为上出问题。
(三)学校德育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德育工作缺乏针对和实效性。
1.学校德育理论与实践脱节。
2.高考指挥棒还有很大的消极作用,升学的压力仍然很大。教育“挣扎着”搞德育;德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仍然存在。
3.社会整体文明程度还不够高。
4.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整体发挥作用的有效德育体系尚未完成,教育的一致性、连贯没有保证,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四)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在多元化价值观念并存的条件下,处于青少年期的中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加之内心又非常渴望向成年人那样独立、自主地对某些事情作出决定,因此,很容易受到媒体和社会各种影响的暗示,而他们又无法有选择性地接受正确事物,这就使得道德教育的作用被抵消。另外,由于某些客观原因的影响,造成中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差。正确的道德规范他们已经掌握,但往往不能真正将其转变为道德实践。
总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主流是好的,但对当前中学生思想道德现状也不能估计过高,他们中表现出的信仰和信念的危机、极端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缺乏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精神,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差异等问题令人担扰,这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共同努力,为转变中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创造良好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