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文化,各个民族也都拥有独特的、属于自己的文化。当下偏向技术性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直接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导致培养出的学生缺乏人文关怀和视觉素养。因此,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应回归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纳传统文化的精髓,倡导人文关怀,培养视觉素养。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传统文化;视觉素养
当今世界,西方文化大行其道,如此,为了适应时代的潮流,一哄而上的都是学习西方设计思路、设计思想、设计套路,然而,文化的差异使得东方人对于西方文化的理解始终有着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窘困。其实,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我们有着天然的优势,“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已然成为当下的风潮,“中国风”潮流的盛行有着深层次的原因。
在回归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为富有创意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提出一套较为通用的构思方法。纵观我国当前设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校,大部分都是从平面设计或商业设计演变而来的,因此,本文研究能够为偏重技术的国内设计教育注入文化的内涵,帮助视觉传统设计教育者从视觉文化的角度去理解视觉传达设计教育,为当下注重技巧与美感的设计教育融入文化的因素,增加其设计所蕴含的文化韵味,提升设计的档次。
一、视觉传达设计教育面临的问题
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是为了摈弃传统以形状和色彩为主的设计学容易让学生陷入闭门的不足,提倡课程学习的适应性和弹性,改变过去僵化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另外,视觉传达教育另一大功用是为了提供层次更高的技术性知识,重视创新和创意意识的培养,提升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重视和发掘传统文化对于设计的影响作用。
我国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发展到现在,在课程上或教育本质上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问题,最为典型的问题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对视觉传达设计教育认识不足,导致创造力不够
当前,设计的数字化已成一种潮流,数字化科技的神速进步推动着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也与其一并快速发展,计算机的普及与强大的功能,使得設计有了新的面貌,计算机辅助设计开始进入到设计课程中,计算机也成为设计者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有学者研究已表明,国内现阶段的设计教育在课程的安排过于依赖于计算机设计,学生计算机水平和使用技巧整体上已具有一定水平,但在基本的手绘能力的方面,与过去相对则有明显的退步,这一方面显示了目前学生偏好计算机设计,另一方面也是学校教育将传统课程逐渐减少或压缩的必然结果。更让人担忧的是,数字化科技指引下的设计教育一直追逐着软件或硬件的进步,追逐着培养一大批统一的“出图机器”,渐渐忘记思考设计教育的根本目标究竟为何,也只能培养出缺乏独立思考与创造力的统一规格的“执行机器”。
(二)缺乏文化素养
视觉传达设计是设计行为的一种,它需要借由图案、色彩和信息的传达,使人产生一定的知觉感受,让人领会到设计的成果,而视觉设计师要追求以“文化”为基础的设计理念,使视觉设计对社会的贡献,不只是在于追求视觉上的享受,更应将设计层次提升到以视觉语意理念为基础,引导人对于感知和心灵的体会。而当下缺少人文关怀的设计教育是无论如何达不到如此高度的,换句话说,现代设计教育培养出的“出图机器”缺少人文素养。
(三)缺乏视觉素养
视觉素养(Visual Literacy)一词,最早是由John Debes于1969年提出,是人类最早的沟通方式,由于现今人类生活到处充满着图像与符号,彷佛就是置身在视觉文化的领域里,因而视觉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理论上讲,视觉素养就是一种以视觉进行沟通的能力,可以理解为视觉传达,即使用视觉对象与他人进行沟通的技能,做好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前提,就是教育者和受教育都应该具备视觉素养。具有高尚视觉素养的人,才能理论作品中蕴含的深层文化涵义,也才能分析出作品的文法――构图及风格。但是,纵观当前视觉传达设计课程的内容,更多的是偏向于技术传授,技巧的培养,忽略了对于学生创作及阅读视觉产物能力的培养,而传统文化聚集地的博物馆、美术馆则是培养学生视觉素养的殿堂。
参考文献:
[1] 孙薇卿.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回归传统文化的相关探讨[J]. 才智. 2016(33)
[2] 熊科军.视觉传达设计教育中信息设计意识培养的重要性[J]. 大众文艺. 2013(05)
[3] 王小元,王军.视觉传达设计的符号教育功能[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4)
[4] 赵红玉.浅析艺术设计专业设立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重要性[J].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2(07)
[5] 任晓军. 互动与体验,数字化背景下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J].设计. 2012(02)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传统文化;视觉素养
当今世界,西方文化大行其道,如此,为了适应时代的潮流,一哄而上的都是学习西方设计思路、设计思想、设计套路,然而,文化的差异使得东方人对于西方文化的理解始终有着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窘困。其实,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我们有着天然的优势,“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已然成为当下的风潮,“中国风”潮流的盛行有着深层次的原因。
在回归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为富有创意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提出一套较为通用的构思方法。纵观我国当前设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校,大部分都是从平面设计或商业设计演变而来的,因此,本文研究能够为偏重技术的国内设计教育注入文化的内涵,帮助视觉传统设计教育者从视觉文化的角度去理解视觉传达设计教育,为当下注重技巧与美感的设计教育融入文化的因素,增加其设计所蕴含的文化韵味,提升设计的档次。
一、视觉传达设计教育面临的问题
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是为了摈弃传统以形状和色彩为主的设计学容易让学生陷入闭门的不足,提倡课程学习的适应性和弹性,改变过去僵化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另外,视觉传达教育另一大功用是为了提供层次更高的技术性知识,重视创新和创意意识的培养,提升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重视和发掘传统文化对于设计的影响作用。
我国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发展到现在,在课程上或教育本质上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问题,最为典型的问题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对视觉传达设计教育认识不足,导致创造力不够
当前,设计的数字化已成一种潮流,数字化科技的神速进步推动着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也与其一并快速发展,计算机的普及与强大的功能,使得設计有了新的面貌,计算机辅助设计开始进入到设计课程中,计算机也成为设计者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有学者研究已表明,国内现阶段的设计教育在课程的安排过于依赖于计算机设计,学生计算机水平和使用技巧整体上已具有一定水平,但在基本的手绘能力的方面,与过去相对则有明显的退步,这一方面显示了目前学生偏好计算机设计,另一方面也是学校教育将传统课程逐渐减少或压缩的必然结果。更让人担忧的是,数字化科技指引下的设计教育一直追逐着软件或硬件的进步,追逐着培养一大批统一的“出图机器”,渐渐忘记思考设计教育的根本目标究竟为何,也只能培养出缺乏独立思考与创造力的统一规格的“执行机器”。
(二)缺乏文化素养
视觉传达设计是设计行为的一种,它需要借由图案、色彩和信息的传达,使人产生一定的知觉感受,让人领会到设计的成果,而视觉设计师要追求以“文化”为基础的设计理念,使视觉设计对社会的贡献,不只是在于追求视觉上的享受,更应将设计层次提升到以视觉语意理念为基础,引导人对于感知和心灵的体会。而当下缺少人文关怀的设计教育是无论如何达不到如此高度的,换句话说,现代设计教育培养出的“出图机器”缺少人文素养。
(三)缺乏视觉素养
视觉素养(Visual Literacy)一词,最早是由John Debes于1969年提出,是人类最早的沟通方式,由于现今人类生活到处充满着图像与符号,彷佛就是置身在视觉文化的领域里,因而视觉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理论上讲,视觉素养就是一种以视觉进行沟通的能力,可以理解为视觉传达,即使用视觉对象与他人进行沟通的技能,做好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前提,就是教育者和受教育都应该具备视觉素养。具有高尚视觉素养的人,才能理论作品中蕴含的深层文化涵义,也才能分析出作品的文法――构图及风格。但是,纵观当前视觉传达设计课程的内容,更多的是偏向于技术传授,技巧的培养,忽略了对于学生创作及阅读视觉产物能力的培养,而传统文化聚集地的博物馆、美术馆则是培养学生视觉素养的殿堂。
参考文献:
[1] 孙薇卿.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回归传统文化的相关探讨[J]. 才智. 2016(33)
[2] 熊科军.视觉传达设计教育中信息设计意识培养的重要性[J]. 大众文艺. 2013(05)
[3] 王小元,王军.视觉传达设计的符号教育功能[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4)
[4] 赵红玉.浅析艺术设计专业设立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重要性[J].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2(07)
[5] 任晓军. 互动与体验,数字化背景下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J].设计. 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