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雷雨》的人物命运悲剧

来源 :知音励志·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qr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悲剧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最高的文学形式,《雷雨》是中国典型的悲剧性作品,《雷雨》中所塑造的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形象鲜明,围绕每个人的经历,从满怀理想到信仰毁灭,凸显了封建家庭中人物悲惨的命运悲剧。
  【关键词】悲剧;命运;雷雨;生死
  悲剧一直以来都是文学史上备受追捧的话题,也是最高的文学形式,故对于悲剧定义的争议也必定是络绎不绝的。甚至有学者认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存在悲剧,我认为你不可能拿欧洲人的体型标准来衡量中国人的体型,那为什么要用西方悲剧的标准来衡量中国的悲剧呢?所以在谈论《雷雨》的人物命运悲剧之前,必然得先表明自己对于悲剧定义的立场,中国是有悲剧的,《雷雨》也是典型有悲剧性的作品何为悲剧?生活中经常会发生一些让人头痛、感觉痛苦的事情,生活中也会遇到一些灾难,人们就说这是“悲剧”,这是不对的,悲剧和苦难、恐怖都是有区别的,悲剧绝不是生活中的“鸡毛蒜皮”之事,更不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它来源于生活,可是和生活又有“距离感”,多少要离开小我的厉害关系,进行一番艺术的“过滤”,让纯粹的痛苦和灾难变的不再纯粹;悲剧虽然称为“悲剧”,却不会让人感觉到阴郁、苦闷和难过,相反,会让你从中获得快感。如果你看过尼采《悲剧的诞生》,你肯定会记得有这么一段对话,在佛吉里亚,国王再三逼问西勒尼,对于人来说,什么是最美好的东西,他告诉国王说,你是得不到的它的,因为它根本不存在,它是虚无的,而你已经到了这个世上,比这差一点点的便是快点死掉。那么,最不好的,应该就是活着了。既然活着是这样的痛苦,人生又是如此惨淡,我们为什么要承受这些呢?
  “存在的永恒沙漏将不断地反复转动,而你与它相比,只不过是一粒微不足道的灰尘罢了。”
  这便是命运的悲剧,《雷雨》中的悲剧其实也就是命运的悲剧,就连曹禺自己也认为创作《雷雨》时是怀着对宇宙神秘的憧憬,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推动着他,他也坦言其实《雷雨》是有第九个人物的。不得不承认,无论从时间的历史长河,还是浩瀚神秘的宇宙空间,人类都只是沧海一粟,这就已经让人觉得很绝望了,还有更绝望,没有人没想过活着还不如死去,可是又不能就这样死掉,又以为自己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却都如蝼蚁般,受着命运的主宰和捉弄。
  “热情原是一片浇不熄的火,而上帝偏偏罚她们枯干的生长在砂上。”
  首先,要谈的便是周蘩漪。她就像脱了缰的野兽又被囚禁了一样,在她身上你既能看到野性,又能察觉到无力挣脱的颓废感,野兽本应该尽情的释放自己的天性,可至于时代,至于命运,当然不会让你如此得意,它要看你挣扎,看你怒吼,看你变得疯狂,最后,她真的疯了,这也是为什么就算她做了如此“罪大恶极”的事情,还是能得到读者的原谅和怜悯。本应是风华正茂的年纪,被困在了周家,这困住的可不只是她这风华正茂,还连同她对于爱情的渴望,对于理想的追求,周家囚禁了她的一生。周朴园毁掉了她最美好应该追寻理想的年纪,周蘩漪是读过书的,她是有自己的思想的,如果循规蹈矩的发展下去,她或许会嫁给一个满腹经纶的才子,成全了一段才子佳人的美话,所以,她怎能不恨周朴园,更何况在看尽周家这一切丑陋之后,她更是恨,恨的冷漠,又恨的炽热;除了恨,她在周萍身上找到了爱,命运的安排就是如此,不仅让你得而不爱,还要让你爱而不得,本身这就是一段不伦之恋,可是周蘩漪的爱让她自己不顾一切,变成了一团火,周萍是他活下去的希望,是黑夜里送来的光明,她怎么可能放手,可周萍的幡然醒悟和变心,让她因爱生恨,爱的有多疯狂,恨就来的有多猛烈,恨不得让一切都毁灭掉,她说“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恐怕,她就是这雷雨。
  “他的死亡和周朴园的健在,都使我觉得宇宙里,并没有一个智慧的上帝做主宰。”
  他便是周冲,可他的死亡我却认为这可能是上帝做的最慈悲的一件事。虽然他是最无辜的牺牲者,可是他已经没有任何活下去的理由,他所有的信仰,他所相信的一切事物都已经破灭,如果他活下去,想象一下,身边所有的一切都是你所不理解,甚至厌恶,所有的丑陋都摆在你眼前,你还不能装作看不见,你只能接受这一切,这简直比死了还要痛苦。我只说了这是上帝做的最慈悲的一件事,并不代表他就不冷酷、不残忍,周冲也逃不过命运的悲剧,给了他天真又富有同情心的形象,又给了他一个那样的家庭,这不是捉弄吗?理想如一个一个美丽的幻影,在他面前浮现,然后一个一个的破灭。他的父亲,一直处于强势地位,掌控着他们的一切,都活在他的權威之下;他的母亲和周萍之间的复杂关系,让他彻底地感觉到这个家是多么的丑恶。周冲就是这个烦躁的夏天里一个春梦,在这四周都散发着腐烂气息的地方。
  最后,谈起周朴园,他也只是命运的一颗棋子。许多人觉得他是最不值得同情和怜悯的,这一切都是他应该承受的,所以他活了下来,他要活着面对这所有发生的一切。不过我想假如给他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他应该会回到他当年能抛弃世俗,勇敢与侍萍相爱的时候,那时候的他,还没有被周围的腐朽气息淹没,对所有的一切还抱有理想和冲动,后来的他被什么改变了,我们无从得知。他命运悲剧的主要原因,就是他及其自大的以为自己顺从了时代,遵守了现实法则,就可以掌握命运。
  总之,每个人生而注定要活着,在这永恒的沙漏中,找寻自己活着的意义,曹禺笔下的每个人物,都鲜活的展现在我们眼前,《雷雨》让我们以上帝的视角悲天悯人的看着每个人走向结局,看着他们想要挣脱却逃不出这残酷的井,而我们,也这样活着。
  参考文献
  [1]尼采.悲剧的诞生[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2]曹禺.悲剧的精神[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6.
  [3]蔡玮.论严歌苓创作的悲剧内涵[D].宁波:宁波大学,2012.
  [4]潘自飞.从钟嵘《诗品》看魏晋诗文中“以悲为美”的审美意蕴[D].昆明:云南大学,2014.
  作者简介
  陈庆玲(1995-),女,重庆市巫山区人。现为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2014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学生。
  作者单位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重庆市合川区401520
其他文献
无论让孩子承担什么后果,那都只是行为上的承担,感情上和精神上大人都要给他鼓励和帮助。  这事还得从跳跳爱看动画片说起。  那天,她已经看了一集了,可吃了晚饭,她又来磨我,求我再让她看一集,还找了一大堆理由:明天是周末,又不上学,接下来那个情节好关键啊,就再多看一集嘛!  我个人觉得,规则没必要一成不变,是需要有灵活性的。于是就答应她,好吧,可以再看一集。可我知道孩子一定是会得寸进尺的,就提前给她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