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关于本雅明的现代性思想,虽然很多学者从多种视角切入写出不同论文著述,却极少有学者致力于学术专著。上官燕从本雅明笔下独特的角色“游荡者”入手解析现代性,亦从“游荡者”理解本雅明其人,独特的视角,不一样的现代性观照,为多方面研究本雅明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本雅明 游荡者 现代性 启迪者
何为现代性?现代性问题兴起于西方,却也随着经济全球化现象而日趋成为世界性问题,并且成为东西方学者越来越关注的学术领域。现代和历史对立,对社会,对个人的心理都具有极大的影响。从波德莱尔在现代生活中所见的“过渡,短暂,瞬间的美”和“贫穷,凄惨,罪恶的美”,到西美尔笔下在都市中生活的现代的人的心理特征;从路易沃斯无法面对日益消失的现代人的个性和人性,到韦伯的植根于世俗生活和宗教生活的分离之上的现代性;从马克思建立在商品之上的现代性的历史现象,到福柯以权力对现代人进行规训。这些伟大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现代性做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阐释,也使现代性越来越被人所了解。和西方学者对本雅明的研究日趋深入,硕果颇丰形成对比的是,中国学者们却由于接触本雅明时间过短,而未取得标志性成果。
在众多与本雅明相关的翻译著作和论文著作中,北京外围语大学文学博士上官燕的著作《游荡者,城市与现代性:理解本雅明》一书则独树一帜,另辟蹊径,从“游荡者”这一存在于都市中的独特形象阐释本雅明笔下的现代性和本雅明其人,视角独特,通过不一样的现代性观照,为多方面研究本雅明提供了思路。上官燕既从文学史角度梳理对“现代性”进行释义和研究的发展脉络,并且阅读了大量文献和书籍作为理论支撑;又立足于本雅明的作品本身(包括中文译本和英文原版),分析本雅明作品中生活在都市的“游荡者”这一独特形象,并且阐述本雅明笔下的“游荡者”与爱伦坡“人群中的人”,以及波德莱尔笔下“游荡者”之间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详细阐明了“游荡者”这一文学形象的历史发展线索,使读者读来自觉因果缘南一目了然,不费丝毫之力。
一、文学作品中游荡者形象的刻画
“游荡者”这一形象是怎样走进学术界和文学作品中的呢?南于中西方学者对“游荡者”这一形象的定义各不相同,上官燕对“游荡者”这一文学形象的发展史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并以三个典型作家作品中的“游荡者”形象作为脉络进行重点论述,使读者对这一特殊的人物群体得到了极其透彻的了解。
(一)爱伦坡“人群中的人”大众——再也没有什么主题比它更吸引19世纪作家的注目了。不同的作品对“游荡者”这一形象的解读是不同的。为推进本雅明在国内知名度做出重要贡献的,并翻译其作品促进中困学者对其了解的郭军教授就这样定义“游荡者”:19世纪巴黎城里有钱财支撑而无需劳动的人士,他着装考究,气质儒雅,闲来无事,漫步街头,悠悠哉哉。在上官燕的理解中,本雅明对“游荡者”的最初印象,来自爱伦坡的作品《人群中的人》。《人群中的人》讲述了一个大病初愈无所事事而坐在咖啡厅观察熙熙攘攘的人群的人。这个人以观察不同类型的人为乐,并且自觉擅长捕捉不同人脸上不同的表情,以此来满足自己的猎奇心,直到他在人群中发现了一个老人的面孔。老人的脸和他过往观察的各种人的脸没有一丝相同。老人面部表情的复杂性使他的能力——通过一个人的面孔识别这个人情绪的能力——失效了,所以他好奇,他焦虑。这种好奇和焦虑促使他像个跟踪狂一样跟踪了老人二十四个小时。《人群中的人》究竟指谁呢?是追踪的人,还是被追踪的老人?抑或是咖啡店外在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大概这是爱伦坡留给读者的疑问。本雅明的理解是“人群中的人”指老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游荡者”。本雅明认为,追踪老人的人一开始观看人群时还游刃有余,保有个性,但是在追踪老人的过程中由于被过度的好奇和困惑缠绕,他渐渐沦落为像他观察的那些咖啡店外街道上的人一样,迷失在都市中,只有始终闲逛的老人还保持有自己,疏离人群和都市。然而这个观念是本雅明受波德莱尔的影响而形成的,在后期本雅明又推翻了自己的观点。南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本雅明对“游荡者”的定义是经历了一定的发展过程的。
(二)波德莱尔“画家和诗人”继承爱伦坡对现代都市生活浓烈兴趣的,是对本雅明产生深刻影响的波德莱尔。波德莱尔笔下的城市,和两类人有关——画家和诗人。画家指的是波德莱尔非常喜欢的现代风俗画家居伊,诗人则指的是波德莱尔自身的身份以及他笔下的都市诗人。居伊是爱伦坡笔下《人群中的人》中的“游荡者”的延续,他游荡在都市中,满怀激情地体验着都市中的一切,对现代牛活怀有着他人难以企及的热情,而且凭借着他敏锐的洞察力寻找和现代性有关的一切。延续着居伊对都市生活的热情,波德莱尔的诗歌中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都市意象。“游荡者”既是居伊和波德莱尔自身,也是他们画中的人和诗中的人。波德莱尔认为,这些游荡在都市中的人,细心而又敏锐地观察着现代生活的一切,他们是现代生活中的英雄,擔负着阐释现代性的使命,他们擅长从转瞬即逝中抽取永恒不变,为现代社会描摹轮廓。上官燕对爱伦坡和波德莱尔笔下“游荡者”的梳理,至关重要,因为本雅明作品中独特的“游荡者”形象的形成,是对爱伦坡和波德莱尔的继承和发展,他赋予了“游荡者”与众不同的意义和任务。
二、本雅明笔下游荡者形象的刻画
本雅明作品中的游荡者在爱伦坡和波德莱尔的基础上进行了极大的发展。上官燕在作品中指出本雅明“借助已经呈现出颓败之态的拱廊来展示现代生活”。在本雅明《拱廊计划》中,他致力于通过拱廊的兴起和衰落来揭示巴黎城市化和商业化进程的兴起和繁荣,也揭示生活在都市中身处在同一天空下却因为阶层和职业而各不相同的人们。而众多都市人中,有一类人总能吸引他的目光,那就是游荡者。游荡者不是职业同定的一类人,而是有着相同的特质一一具有疏离性。“本雅明如此执着地将行人与游荡者区分开来,是为了区分两类人,一类是完全已经被人群同化,另一类人还在竭力抵御这种侵袭,保持着自我意识”。那么,游荡者是作为怎样一种形象出现在本雅明的作品中的呢?上官燕用以四个城市作为线索进行了梳理:那不勒斯,莫斯科,柏林和巴黎。每个城市寄托着一个有别于生活在其他城市中的形象的本雅明的身份。
关键词:本雅明 游荡者 现代性 启迪者
何为现代性?现代性问题兴起于西方,却也随着经济全球化现象而日趋成为世界性问题,并且成为东西方学者越来越关注的学术领域。现代和历史对立,对社会,对个人的心理都具有极大的影响。从波德莱尔在现代生活中所见的“过渡,短暂,瞬间的美”和“贫穷,凄惨,罪恶的美”,到西美尔笔下在都市中生活的现代的人的心理特征;从路易沃斯无法面对日益消失的现代人的个性和人性,到韦伯的植根于世俗生活和宗教生活的分离之上的现代性;从马克思建立在商品之上的现代性的历史现象,到福柯以权力对现代人进行规训。这些伟大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现代性做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阐释,也使现代性越来越被人所了解。和西方学者对本雅明的研究日趋深入,硕果颇丰形成对比的是,中国学者们却由于接触本雅明时间过短,而未取得标志性成果。
在众多与本雅明相关的翻译著作和论文著作中,北京外围语大学文学博士上官燕的著作《游荡者,城市与现代性:理解本雅明》一书则独树一帜,另辟蹊径,从“游荡者”这一存在于都市中的独特形象阐释本雅明笔下的现代性和本雅明其人,视角独特,通过不一样的现代性观照,为多方面研究本雅明提供了思路。上官燕既从文学史角度梳理对“现代性”进行释义和研究的发展脉络,并且阅读了大量文献和书籍作为理论支撑;又立足于本雅明的作品本身(包括中文译本和英文原版),分析本雅明作品中生活在都市的“游荡者”这一独特形象,并且阐述本雅明笔下的“游荡者”与爱伦坡“人群中的人”,以及波德莱尔笔下“游荡者”之间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详细阐明了“游荡者”这一文学形象的历史发展线索,使读者读来自觉因果缘南一目了然,不费丝毫之力。
一、文学作品中游荡者形象的刻画
“游荡者”这一形象是怎样走进学术界和文学作品中的呢?南于中西方学者对“游荡者”这一形象的定义各不相同,上官燕对“游荡者”这一文学形象的发展史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并以三个典型作家作品中的“游荡者”形象作为脉络进行重点论述,使读者对这一特殊的人物群体得到了极其透彻的了解。
(一)爱伦坡“人群中的人”大众——再也没有什么主题比它更吸引19世纪作家的注目了。不同的作品对“游荡者”这一形象的解读是不同的。为推进本雅明在国内知名度做出重要贡献的,并翻译其作品促进中困学者对其了解的郭军教授就这样定义“游荡者”:19世纪巴黎城里有钱财支撑而无需劳动的人士,他着装考究,气质儒雅,闲来无事,漫步街头,悠悠哉哉。在上官燕的理解中,本雅明对“游荡者”的最初印象,来自爱伦坡的作品《人群中的人》。《人群中的人》讲述了一个大病初愈无所事事而坐在咖啡厅观察熙熙攘攘的人群的人。这个人以观察不同类型的人为乐,并且自觉擅长捕捉不同人脸上不同的表情,以此来满足自己的猎奇心,直到他在人群中发现了一个老人的面孔。老人的脸和他过往观察的各种人的脸没有一丝相同。老人面部表情的复杂性使他的能力——通过一个人的面孔识别这个人情绪的能力——失效了,所以他好奇,他焦虑。这种好奇和焦虑促使他像个跟踪狂一样跟踪了老人二十四个小时。《人群中的人》究竟指谁呢?是追踪的人,还是被追踪的老人?抑或是咖啡店外在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大概这是爱伦坡留给读者的疑问。本雅明的理解是“人群中的人”指老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游荡者”。本雅明认为,追踪老人的人一开始观看人群时还游刃有余,保有个性,但是在追踪老人的过程中由于被过度的好奇和困惑缠绕,他渐渐沦落为像他观察的那些咖啡店外街道上的人一样,迷失在都市中,只有始终闲逛的老人还保持有自己,疏离人群和都市。然而这个观念是本雅明受波德莱尔的影响而形成的,在后期本雅明又推翻了自己的观点。南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本雅明对“游荡者”的定义是经历了一定的发展过程的。
(二)波德莱尔“画家和诗人”继承爱伦坡对现代都市生活浓烈兴趣的,是对本雅明产生深刻影响的波德莱尔。波德莱尔笔下的城市,和两类人有关——画家和诗人。画家指的是波德莱尔非常喜欢的现代风俗画家居伊,诗人则指的是波德莱尔自身的身份以及他笔下的都市诗人。居伊是爱伦坡笔下《人群中的人》中的“游荡者”的延续,他游荡在都市中,满怀激情地体验着都市中的一切,对现代牛活怀有着他人难以企及的热情,而且凭借着他敏锐的洞察力寻找和现代性有关的一切。延续着居伊对都市生活的热情,波德莱尔的诗歌中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都市意象。“游荡者”既是居伊和波德莱尔自身,也是他们画中的人和诗中的人。波德莱尔认为,这些游荡在都市中的人,细心而又敏锐地观察着现代生活的一切,他们是现代生活中的英雄,擔负着阐释现代性的使命,他们擅长从转瞬即逝中抽取永恒不变,为现代社会描摹轮廓。上官燕对爱伦坡和波德莱尔笔下“游荡者”的梳理,至关重要,因为本雅明作品中独特的“游荡者”形象的形成,是对爱伦坡和波德莱尔的继承和发展,他赋予了“游荡者”与众不同的意义和任务。
二、本雅明笔下游荡者形象的刻画
本雅明作品中的游荡者在爱伦坡和波德莱尔的基础上进行了极大的发展。上官燕在作品中指出本雅明“借助已经呈现出颓败之态的拱廊来展示现代生活”。在本雅明《拱廊计划》中,他致力于通过拱廊的兴起和衰落来揭示巴黎城市化和商业化进程的兴起和繁荣,也揭示生活在都市中身处在同一天空下却因为阶层和职业而各不相同的人们。而众多都市人中,有一类人总能吸引他的目光,那就是游荡者。游荡者不是职业同定的一类人,而是有着相同的特质一一具有疏离性。“本雅明如此执着地将行人与游荡者区分开来,是为了区分两类人,一类是完全已经被人群同化,另一类人还在竭力抵御这种侵袭,保持着自我意识”。那么,游荡者是作为怎样一种形象出现在本雅明的作品中的呢?上官燕用以四个城市作为线索进行了梳理:那不勒斯,莫斯科,柏林和巴黎。每个城市寄托着一个有别于生活在其他城市中的形象的本雅明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