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1世纪第一个十年,关乎《霍小玉传》的研究十分繁荣。大体来说,表现在突破了20世纪研究的沉寂局面,研究视野既有创作动机等外围考证,也有作品本身解读。步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霍小玉传》相关研究景象总体略有式微,但前中期仍因作品的可读性与可研究价值而广受青睐,成果斐然。通过对近十年 (2010—2020) 《霍小玉传》相关研究进行细致的梳理爬抉,文章拟综合论述其呈现的繁荣面貌,并对创新与不足加以总结概括,于多处提供个人思路,以资学界参考。
关键词:《霍小玉传》 唐传奇 研究 综述
引 言
唐人蒋防所著《霍小玉传》为中唐的传奇佳作之一。《霍小玉传》书写霍王的女儿霍小玉与陇西名士李益之间的爱情悲剧,汪辟疆曾评:“防此文叙述委曲,在唐人小说中,当推作者。”胡应麟赞云:“唐人小说纪闺阁事,绰有情致,此篇尤为唐人最精彩动人之传奇,故传诵弗衰。”《霍小玉传》具有高度的传世价值。
从古到今,《霍小玉传》备受青睐和赞誉,对它的演绎、阐释和解读蔚成大观,相关研究著作迭出不穷,多聚焦于人物、地名、创作动机等文学外围话题,其中唐异明、车宝仁、吴庚舜、卞孝萱等著名学者的考证与研究成果较为突出,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参考。步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研究内容更具丰富性,研究视野向更深、更广的范围发展。评论迭出,成果颇丰,其对于前人研究既有继承亦有发展,但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拟对近十年(2010—2020)《霍小玉传》相关研究文献综合考察论述并给予个人思考,以资学界参考。
一、创作问题延续考证
围绕《霍小玉传》叙事真实性、创作意图、成文时间等创作问题,以卞孝萱的研究成果为主要方向,学界曾展开较为深入的讨论。
概括来说,仍存争议的创作问题集中在成文时间与创作意图上。在叙事真实性问题的讨论中主要形成两种观点:一为《霍小玉传》为纪实性的文学作品,二为《霍小玉传》全为唐人蒋防虚构。相对来说有较大影响力的是方坚铭,他认为《霍小玉传》为虚构性唐传奇;而在主人公选择问题上,他认为:“李益的猜忌事迹可能是激发蒋防创作《霍小玉传》的重要因素,而唐代士人与娼妓经常发生的悲剧爱情故事,又为蒋防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经验。”目前学者多认可此观点,较为权威的如卞孝萱通过研究《霍小玉传》作者蒋防与主人公李益之间的社会关系,力证“《霍小玉传》是一篇攻击政敌的传奇,是一个捏造的故事”。2014年,王胜明、吴文静在《中州学刊》发表《为“负心汉”李益“平反”》一文,认为《霍小玉传》中的“李益”并非唐代诗人李益,这一点可通过诗人李益夫妇墓志铭来考察得知。墓志铭是极具史学价值的资料来源,该文论证深刻且资料说服力强,不失为一篇好文章。卞孝萱同时解答了《霍小玉传》的创作意图问题,即“蒋防为适应元稹、李绅的政治需要和迎合元稹、李绅的文艺爱好而作”。其研究考证严谨,逻辑缜密,较有说服力。李军、刘延琴发表《唐传奇名篇〈霍小玉传〉之新解》一文,对卞孝萱研究的作品真实性与创作动机问题进行质疑,认为卞孝萱在其《唐传奇新探》 采用的文史互证的方法仍欠缺严谨度,只表达了个人推测。然而在李、刘文中只罗列其观点而未阐述,并无实证,有待商榷。虽如此,仍可见一定的创新意识。
在成文时间问题上,至今未达成一致意见,然在近十年有突破。李军、刘延琴篇中认为文中所述“长庆元年与元和年间”不够严谨,只能存疑。总的来说,对于《霍小玉传》的创作时间问题有待考证。
近十年间,关乎《霍小玉传》的创作上的问题鲜有论述,多利用学界共识解读文本。张旭光《对〈霍小玉传〉的多重阐释》一文采用历史学视角,佐证《霍小玉传》是“李党”成员蒋防讽刺“牛党”李益,主要表现个人的“政治讽刺意图”。然论述较为浅薄,一笔带过,主要是借此阐释情节及艺术特色等。
总体来说,近十年來学界对于《霍小玉传》相关创作上的问题,尤其是成文时间与创作意图上,仍有争论。由于前人研究系统较为完备,考据不失严谨,留下不多的可讨论空间;近十年相关研究虽能体现一定创新意识,但数量极少,且论述略有单薄,立论还需完善。
二、人物形象多元阐释
作为唐爱情传奇的“压卷之作”,《霍小玉传》采用了“痴情女子负心汉”题材。霍小玉痴情,李益负心:得官之后另娶卢氏,霍小玉郁郁而终并化为厉鬼,使李益不复获得婚姻幸福。
近十年观照人物形象的研究呈多元化态势发展。关于作品的人物形象,历来众说纷纭,其争议集中在李益的情感身份上,而对霍小玉的形象看法基本一致:命途不顺,美丽痴情,又具反抗精神。近十年(2010—2020)来,关于李益形象的研究层出不穷,出现了多样而独特的解读;关于鲍十一娘、黄衫豪士研究较少,多穿插于男女主人公研究中。
(一)霍小玉形象研究
故事开头,蒋防并未安排霍小玉登场,而是借鲍十一娘之语传达出基本信息:“故霍王小女,字小玉,王甚爱之……资质秾艳,一生未见,高情逸态,事事过人,音乐诗书,无不通解。”从她口中,可得知霍小玉家族没落但仍具大家闺秀之资质。而后她与李益相好,被薄情抛弃,遂化为厉鬼惊扰李益爱情幸福。近十年间,对于霍小玉的形象几无争议。张娇婧《评析传奇精品〈霍小玉黄传〉》、曹琦的《性格影响命运时代决定命运——唐传奇〈李娃传〉和〈霍小玉传〉女主人公形象之比读》都给予了正面评价:柔情、痴情、至善,对于她的不幸遭遇应给予同情。其中,张娇靖还认为,现代女性摆脱了封建等级制度的束缚与婚姻制度的阻挠,应如霍小玉那般的知书达礼,对另一半充满宽容和理解。她将霍小玉与现代女性加以对照,挖掘出丰富的教育意义,开拓了《霍小玉传》的未来意义,由此丰富了该作的意蕴。
有人对霍小玉的人物性格提出不同意见,曹琦认为霍小玉缺乏自信;郭金艳通过对霍小玉性格上的分析,将其归为“柔弱与刚硬之两面性”。这些观点都挖掘出霍小玉的自卑、幼稚等不利性格,揭示了这些不利性格对悲剧命运的负面影响。 然笔者认为,对于霍小玉人物形象的研究不必拘泥于文本,在字里行间玩味性格乃至情感,而可以从中跳脱出来,从其他学科入手,深化人物形象的认知。笔者的思路是从文学人类学的角度,分析霍小玉的爱情悲剧。上海交通大学人类学教授叶舒宪先生曾出版《玉石里的中国》一书,详备论述了古中国的玉石文化。“玉”代表着宁静、洁白、温吞等美好之词,除了外在情态,因其质地坚硬,“玉”亦是温柔与坚强并存的象征。“霍小玉”以玉为名,似乎暗证了她兼具柔情与坚韧的形象。而“玉”陷入泥淖,终究破碎,何其讽刺。如此解读能够帮助感受全作的悲剧意蕴。
除此之外,古中国玉石文化的驱动要素是玉石神话信仰,其基本信条是:玉代表天,天也就代表神,神能代表永生不死。而霍小玉却郁郁而终,化为厉鬼,这似乎有一定指示意味,又能体现因果报应的佛家思想。从鬼神观的视野放眼,能获得一定的启发。这仅为初步思路,还需进一步研讨,但若有联系其他学科的意识,研究角度更容易拓展。
相较于李益的多面性,霍小玉的形象分析论及的篇目虽多,但观点反复而单一,也欠缺了一定的深度,还需学界进一步关注。
(二)李益形象研究
李益,作为霍小玉悲剧命运的缔造者,广被学界学者定义为“负心汉”的角色。卞孝萱先生认为《霍小玉传》突出描写了李益的“重色”“负心”,意在批评其在现实中“道德败坏”。王平认为李益“把婚姻作为博取功名富贵和维护自己世家利益的门径”。因李益的好色与薄情导致霍小玉郁郁而终,二人都给出了反面评价,这也是在价值观导向下的普遍认同。近十年的研究延续这一方向,将李益形象划归为负面。复旦大学的董炜认为,探究李益形象还是从他自身入手,究其根源,“李益的性格缺陷才是酿成李霍爱情悲剧的最主要原因”。而并非所有研究都有这一倾向。李军、刘延琴文中对李益形象又做出了新解:“他内心也有过矛盾,有过冲突;他犹豫过,惭愧过,动摇过,挣扎过”,没有把人物判定为非好即坏,因此相较于从前更加全面客观。刘存斌在《唐传〈奇霍小玉传〉新解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针对三方面进行论述:“李益是‘负约’而非‘负心’”,“李益‘到任’后而‘负约’,并非内心感情发生了变化”,“李益在霍小玉死后是爱霍小玉的,故不能说是负心”,认为李益并非世人眼中的负心汉,此多有开脱之意。唐桃《女萝秋扇的悲剧——蒋防〈霍小玉传〉的女权主义批评》采用女性主义视角,最后得出了与刘存斌相同的观点。林林总总,都是具体的文化语境下的研究,具有一定说服力。
(三)人物形象比较研究
将《霍小玉传》与其他作品做出比较的研究从未消歇,不仅开拓了新的研究视野,而且有助于人物性格的深入理解,凸显作品的文学价值。
通过综合考查从2010年到2020年十年间的相关文献,发现与《霍小玉传》相关的比较研究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以《李娃传》《莺莺传》等一类爱情小说做比较,分析人物形象与殊同命运;二是从跨媒介叙事入手,即着眼于《霍小玉傳》与在其基础上改编的戏曲《紫钗记》,或研究人物形象流变,或研究叙事结构,评论迭出,成绩可喜。
前者较为典型的是曹琦《性格影响命运 时代决定命运———唐传奇〈李娃传〉和〈霍小玉传〉女主人公形象之比读》一文。从性格、命运、作品主旨等方面,比较霍小玉与李娃的形象殊同,一明一暗,衬托出霍小玉的结局之悲。
后者将文本叙事放眼到舞台叙事,完成了跨媒介叙事。如詹进涛从人物设置、情节设置、叙事设置、角色设置等四个方面探讨戏曲文学作品《紫钗记》与传奇小说《霍小玉传》的不同。《紫钗记》以霍小玉与李益的传奇故事为雏形,对原作内容进行了大胆的改编与扩充,有为李益平反之嫌,为故事设置了圆满结局。该文章通过分析戏曲、小说叙事的共通性与因文体的制约而产生的特殊性,从小说跨越到戏曲,拓宽了学术视野。
又有借比较《紫钗记》与《霍小玉传》研究人物形象流变,如华霞通过考察两部作品中李益的性格与感性认识,发现《紫钗记》虽对其人物形象进行一定美化,但仍保留其软弱性一面。同时,《紫钗记》所表现的李益不复负心汉形象,是对明代中后期社会重个性、尚人欲之思潮的呼应。由此可见,研究者试图探寻人物与情节背后更为深层的时代背景等因素,而将目光稍稍从人物形象上转移。
综合来说,《霍小玉传》相关研究呈现出良好的态势,不仅对人物表面形象进行解读,亦挖掘其深层性格乃至人格,同时选取多样研究角度,与类似作品进行比较,其力度之大、范围之广,于前人研究基础上开拓了全新视野,亦给予后来研究者有价值的参考。
三、主题意蕴探讨
通过爬梳过去十年间的《霍小玉传》相关研究,可以发现对于《霍小玉传》方方面面的探究迭出,其中不乏对立思想的交锋与博弈,而在这些碰撞中,可以明晰地看到作品的主题内涵。
综括目前学者们的一些研究观点,大致可以将主题意蕴研讨方向分为三类:其一,社会底层女子被压迫的悲剧人生;其二,揭示了贫富阶级的矛盾;其三,批判了热衷功名而灵魂肮脏的知识分子。
这些研究观点都极其深刻,对社会文化制度作了深度剖切。周承铭的观点较为全面。他认为,小说展现的是人性中矛盾而多面的主题,而“人性主题才是小说的真正主题,其思想价值在于教谕人们全面认识人的品格和行为”。因此,他将《霍小玉传》的主题意蕴归结为四方面:“揭露了封建文人轻视和践踏妇女的罪恶,反映了封建时代一部分进步文人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批判精神;揭示了‘礼’与‘情’的矛盾冲突,反映了礼教害人的残酷现实;揭示了市民阶层对现实社会的一定超越,反映了唐代市民思想解放的程度;揭示了封建社会对事实婚姻的漠视,反映了‘始乱终弃’悲剧不断上演的社会根源。”该研究代表着之前绝大多数研究者的观点,对文本背后的深层次把握得较为精准。
四、研究不足
通过爬梳分析,可以发现近十年来《霍小玉传》的研究成果较为瞩目,其中不乏高度学术价值的论著。但目前相关研究仍存些许不足之处,笔者通过思考,试罗列一二。 首先,通过检索文献,可发现存在重复研究的状况,且多聚焦于人物形象话题。尤其是在霍小玉形象问题上,多篇文献论述其痴情而不幸的生命历程,一些研究流于表面,深度不够,角度单一。跨学科研究不失为一种解决思路,除已有的历史学、心理学等,还可以从社会学、人类学等角度综合考察。
其次,创作问题仍需精进挖掘。文本由作者写就,文本常常能表现作者的意志与情感倾向,投射作者的生平履历。西方文论里有“作品与作者”“作品与读者”“作品与世界”的考察角度,任何作品无论何体裁都或多或少蕴含作者的情感态度,其所经历的人事物常常在作品中有迹可循。因此,解读《霍小玉传》文本可以从作者蒋防生平着手。问题在于,蒋防生命行迹乃至交游资料较为稀少,其卒年问题尚不明朗,因此,对历史材料的发掘、搜集、论证,还需进一步完善,以拓宽研究角度。
最后,近十年研究更关注作品本身,兼有延续聚焦创作动机等文本外围问题。《霍小玉传》作为唐传奇名篇,故事凄美哀绝,有极高的文学与史学价值。事实上,对于《霍小玉传》的态度除了激赏,也要看到作品的不足之处。可举一例说明:作品结局是霍小玉死后化作厉鬼,报复李益,使他之后的爱情坎坷。李益难以再获幸福情有可原,但与李益后来交好的其他女性确是无辜的,卢氏、小妾都因霍小玉的报复而痛苦,这表现了作品的局限性。解读这一局限性可从时代背景、社会文化等入手,还需进一步研究。
结 语
文章爬梳近十年(2010—2020)间《霍小玉传》的相关研究,发现研究景象较为繁荣,多角度而宽视野,其对于文本的内外围解说都较为透彻;同时,也能发现研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笔者提供了一些个人思考,以资学界参考。展望未来,相信《霍小玉传》研究定会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汪辟疆.唐人小说[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2] 程国赋.隋唐五代小说研究资料[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3] 方坚铭.作为爱情悲剧和作为爱情悲剧和攻击型传奇作品的《霍小玉传》[J].中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6).
[4] 卞孝萱.《霍小玉传》是早期“牛李党争”的产物[J].社会科学战线,1986 (2).
[5] 王胜明,吴文静.为“负心汉”李益“平反”[J].中州学刊,2014 (3).
[6] 李军,刘延琴.唐传奇名篇《霍小玉传》新解[J].渭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 (1).
[7] 张旭光.对《霍小玉传》的多重阐释[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9,35(1).
[8] 张娇靖.评析传奇精品《霍小玉传》[J].小说评论,2012(S1).
[9] 曹琦.性格影响命运 时代决定命运———唐传奇《李娃传》和《霍小玉传》女主人公形象之比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3 (4).
[10] 郭金艳.试论《霍小玉传》的悲剧根源[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16 (2).
[11]卞孝萱.唐传奇新探[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12] 王平.古典小说与古代文化讲演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3] 董炜.《霍小玉传》李霍爱情悲剧新解——论李益的性格缺陷[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9,39(5).
[14] 刘存斌.唐传奇霍小玉传新解中的几个问题[J].文学评论,2011(5).
[15] 唐桃.女萝秋扇的悲劇———蒋防《霍小玉传》的女权主义批评[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2 (3).
[16] 詹进涛.浅析《霍小玉传》与《紫钗记》的不同——以叙事结构为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2).
[17] 华霞.从《霍小玉传》到《紫钗记》李益形象变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7(5).
[18] 周承铭.《霍小玉传》思想价值再评估[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27(5).
基金项目: 本课题为江苏大学第十八批大学生科研立项资助项目
作 者: 王曼慈,江苏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本科生。
编 辑: 张晴 E-mail: [email protected]
关键词:《霍小玉传》 唐传奇 研究 综述
引 言
唐人蒋防所著《霍小玉传》为中唐的传奇佳作之一。《霍小玉传》书写霍王的女儿霍小玉与陇西名士李益之间的爱情悲剧,汪辟疆曾评:“防此文叙述委曲,在唐人小说中,当推作者。”胡应麟赞云:“唐人小说纪闺阁事,绰有情致,此篇尤为唐人最精彩动人之传奇,故传诵弗衰。”《霍小玉传》具有高度的传世价值。
从古到今,《霍小玉传》备受青睐和赞誉,对它的演绎、阐释和解读蔚成大观,相关研究著作迭出不穷,多聚焦于人物、地名、创作动机等文学外围话题,其中唐异明、车宝仁、吴庚舜、卞孝萱等著名学者的考证与研究成果较为突出,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参考。步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研究内容更具丰富性,研究视野向更深、更广的范围发展。评论迭出,成果颇丰,其对于前人研究既有继承亦有发展,但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拟对近十年(2010—2020)《霍小玉传》相关研究文献综合考察论述并给予个人思考,以资学界参考。
一、创作问题延续考证
围绕《霍小玉传》叙事真实性、创作意图、成文时间等创作问题,以卞孝萱的研究成果为主要方向,学界曾展开较为深入的讨论。
概括来说,仍存争议的创作问题集中在成文时间与创作意图上。在叙事真实性问题的讨论中主要形成两种观点:一为《霍小玉传》为纪实性的文学作品,二为《霍小玉传》全为唐人蒋防虚构。相对来说有较大影响力的是方坚铭,他认为《霍小玉传》为虚构性唐传奇;而在主人公选择问题上,他认为:“李益的猜忌事迹可能是激发蒋防创作《霍小玉传》的重要因素,而唐代士人与娼妓经常发生的悲剧爱情故事,又为蒋防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经验。”目前学者多认可此观点,较为权威的如卞孝萱通过研究《霍小玉传》作者蒋防与主人公李益之间的社会关系,力证“《霍小玉传》是一篇攻击政敌的传奇,是一个捏造的故事”。2014年,王胜明、吴文静在《中州学刊》发表《为“负心汉”李益“平反”》一文,认为《霍小玉传》中的“李益”并非唐代诗人李益,这一点可通过诗人李益夫妇墓志铭来考察得知。墓志铭是极具史学价值的资料来源,该文论证深刻且资料说服力强,不失为一篇好文章。卞孝萱同时解答了《霍小玉传》的创作意图问题,即“蒋防为适应元稹、李绅的政治需要和迎合元稹、李绅的文艺爱好而作”。其研究考证严谨,逻辑缜密,较有说服力。李军、刘延琴发表《唐传奇名篇〈霍小玉传〉之新解》一文,对卞孝萱研究的作品真实性与创作动机问题进行质疑,认为卞孝萱在其《唐传奇新探》 采用的文史互证的方法仍欠缺严谨度,只表达了个人推测。然而在李、刘文中只罗列其观点而未阐述,并无实证,有待商榷。虽如此,仍可见一定的创新意识。
在成文时间问题上,至今未达成一致意见,然在近十年有突破。李军、刘延琴篇中认为文中所述“长庆元年与元和年间”不够严谨,只能存疑。总的来说,对于《霍小玉传》的创作时间问题有待考证。
近十年间,关乎《霍小玉传》的创作上的问题鲜有论述,多利用学界共识解读文本。张旭光《对〈霍小玉传〉的多重阐释》一文采用历史学视角,佐证《霍小玉传》是“李党”成员蒋防讽刺“牛党”李益,主要表现个人的“政治讽刺意图”。然论述较为浅薄,一笔带过,主要是借此阐释情节及艺术特色等。
总体来说,近十年來学界对于《霍小玉传》相关创作上的问题,尤其是成文时间与创作意图上,仍有争论。由于前人研究系统较为完备,考据不失严谨,留下不多的可讨论空间;近十年相关研究虽能体现一定创新意识,但数量极少,且论述略有单薄,立论还需完善。
二、人物形象多元阐释
作为唐爱情传奇的“压卷之作”,《霍小玉传》采用了“痴情女子负心汉”题材。霍小玉痴情,李益负心:得官之后另娶卢氏,霍小玉郁郁而终并化为厉鬼,使李益不复获得婚姻幸福。
近十年观照人物形象的研究呈多元化态势发展。关于作品的人物形象,历来众说纷纭,其争议集中在李益的情感身份上,而对霍小玉的形象看法基本一致:命途不顺,美丽痴情,又具反抗精神。近十年(2010—2020)来,关于李益形象的研究层出不穷,出现了多样而独特的解读;关于鲍十一娘、黄衫豪士研究较少,多穿插于男女主人公研究中。
(一)霍小玉形象研究
故事开头,蒋防并未安排霍小玉登场,而是借鲍十一娘之语传达出基本信息:“故霍王小女,字小玉,王甚爱之……资质秾艳,一生未见,高情逸态,事事过人,音乐诗书,无不通解。”从她口中,可得知霍小玉家族没落但仍具大家闺秀之资质。而后她与李益相好,被薄情抛弃,遂化为厉鬼惊扰李益爱情幸福。近十年间,对于霍小玉的形象几无争议。张娇婧《评析传奇精品〈霍小玉黄传〉》、曹琦的《性格影响命运时代决定命运——唐传奇〈李娃传〉和〈霍小玉传〉女主人公形象之比读》都给予了正面评价:柔情、痴情、至善,对于她的不幸遭遇应给予同情。其中,张娇靖还认为,现代女性摆脱了封建等级制度的束缚与婚姻制度的阻挠,应如霍小玉那般的知书达礼,对另一半充满宽容和理解。她将霍小玉与现代女性加以对照,挖掘出丰富的教育意义,开拓了《霍小玉传》的未来意义,由此丰富了该作的意蕴。
有人对霍小玉的人物性格提出不同意见,曹琦认为霍小玉缺乏自信;郭金艳通过对霍小玉性格上的分析,将其归为“柔弱与刚硬之两面性”。这些观点都挖掘出霍小玉的自卑、幼稚等不利性格,揭示了这些不利性格对悲剧命运的负面影响。 然笔者认为,对于霍小玉人物形象的研究不必拘泥于文本,在字里行间玩味性格乃至情感,而可以从中跳脱出来,从其他学科入手,深化人物形象的认知。笔者的思路是从文学人类学的角度,分析霍小玉的爱情悲剧。上海交通大学人类学教授叶舒宪先生曾出版《玉石里的中国》一书,详备论述了古中国的玉石文化。“玉”代表着宁静、洁白、温吞等美好之词,除了外在情态,因其质地坚硬,“玉”亦是温柔与坚强并存的象征。“霍小玉”以玉为名,似乎暗证了她兼具柔情与坚韧的形象。而“玉”陷入泥淖,终究破碎,何其讽刺。如此解读能够帮助感受全作的悲剧意蕴。
除此之外,古中国玉石文化的驱动要素是玉石神话信仰,其基本信条是:玉代表天,天也就代表神,神能代表永生不死。而霍小玉却郁郁而终,化为厉鬼,这似乎有一定指示意味,又能体现因果报应的佛家思想。从鬼神观的视野放眼,能获得一定的启发。这仅为初步思路,还需进一步研讨,但若有联系其他学科的意识,研究角度更容易拓展。
相较于李益的多面性,霍小玉的形象分析论及的篇目虽多,但观点反复而单一,也欠缺了一定的深度,还需学界进一步关注。
(二)李益形象研究
李益,作为霍小玉悲剧命运的缔造者,广被学界学者定义为“负心汉”的角色。卞孝萱先生认为《霍小玉传》突出描写了李益的“重色”“负心”,意在批评其在现实中“道德败坏”。王平认为李益“把婚姻作为博取功名富贵和维护自己世家利益的门径”。因李益的好色与薄情导致霍小玉郁郁而终,二人都给出了反面评价,这也是在价值观导向下的普遍认同。近十年的研究延续这一方向,将李益形象划归为负面。复旦大学的董炜认为,探究李益形象还是从他自身入手,究其根源,“李益的性格缺陷才是酿成李霍爱情悲剧的最主要原因”。而并非所有研究都有这一倾向。李军、刘延琴文中对李益形象又做出了新解:“他内心也有过矛盾,有过冲突;他犹豫过,惭愧过,动摇过,挣扎过”,没有把人物判定为非好即坏,因此相较于从前更加全面客观。刘存斌在《唐传〈奇霍小玉传〉新解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针对三方面进行论述:“李益是‘负约’而非‘负心’”,“李益‘到任’后而‘负约’,并非内心感情发生了变化”,“李益在霍小玉死后是爱霍小玉的,故不能说是负心”,认为李益并非世人眼中的负心汉,此多有开脱之意。唐桃《女萝秋扇的悲剧——蒋防〈霍小玉传〉的女权主义批评》采用女性主义视角,最后得出了与刘存斌相同的观点。林林总总,都是具体的文化语境下的研究,具有一定说服力。
(三)人物形象比较研究
将《霍小玉传》与其他作品做出比较的研究从未消歇,不仅开拓了新的研究视野,而且有助于人物性格的深入理解,凸显作品的文学价值。
通过综合考查从2010年到2020年十年间的相关文献,发现与《霍小玉传》相关的比较研究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以《李娃传》《莺莺传》等一类爱情小说做比较,分析人物形象与殊同命运;二是从跨媒介叙事入手,即着眼于《霍小玉傳》与在其基础上改编的戏曲《紫钗记》,或研究人物形象流变,或研究叙事结构,评论迭出,成绩可喜。
前者较为典型的是曹琦《性格影响命运 时代决定命运———唐传奇〈李娃传〉和〈霍小玉传〉女主人公形象之比读》一文。从性格、命运、作品主旨等方面,比较霍小玉与李娃的形象殊同,一明一暗,衬托出霍小玉的结局之悲。
后者将文本叙事放眼到舞台叙事,完成了跨媒介叙事。如詹进涛从人物设置、情节设置、叙事设置、角色设置等四个方面探讨戏曲文学作品《紫钗记》与传奇小说《霍小玉传》的不同。《紫钗记》以霍小玉与李益的传奇故事为雏形,对原作内容进行了大胆的改编与扩充,有为李益平反之嫌,为故事设置了圆满结局。该文章通过分析戏曲、小说叙事的共通性与因文体的制约而产生的特殊性,从小说跨越到戏曲,拓宽了学术视野。
又有借比较《紫钗记》与《霍小玉传》研究人物形象流变,如华霞通过考察两部作品中李益的性格与感性认识,发现《紫钗记》虽对其人物形象进行一定美化,但仍保留其软弱性一面。同时,《紫钗记》所表现的李益不复负心汉形象,是对明代中后期社会重个性、尚人欲之思潮的呼应。由此可见,研究者试图探寻人物与情节背后更为深层的时代背景等因素,而将目光稍稍从人物形象上转移。
综合来说,《霍小玉传》相关研究呈现出良好的态势,不仅对人物表面形象进行解读,亦挖掘其深层性格乃至人格,同时选取多样研究角度,与类似作品进行比较,其力度之大、范围之广,于前人研究基础上开拓了全新视野,亦给予后来研究者有价值的参考。
三、主题意蕴探讨
通过爬梳过去十年间的《霍小玉传》相关研究,可以发现对于《霍小玉传》方方面面的探究迭出,其中不乏对立思想的交锋与博弈,而在这些碰撞中,可以明晰地看到作品的主题内涵。
综括目前学者们的一些研究观点,大致可以将主题意蕴研讨方向分为三类:其一,社会底层女子被压迫的悲剧人生;其二,揭示了贫富阶级的矛盾;其三,批判了热衷功名而灵魂肮脏的知识分子。
这些研究观点都极其深刻,对社会文化制度作了深度剖切。周承铭的观点较为全面。他认为,小说展现的是人性中矛盾而多面的主题,而“人性主题才是小说的真正主题,其思想价值在于教谕人们全面认识人的品格和行为”。因此,他将《霍小玉传》的主题意蕴归结为四方面:“揭露了封建文人轻视和践踏妇女的罪恶,反映了封建时代一部分进步文人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批判精神;揭示了‘礼’与‘情’的矛盾冲突,反映了礼教害人的残酷现实;揭示了市民阶层对现实社会的一定超越,反映了唐代市民思想解放的程度;揭示了封建社会对事实婚姻的漠视,反映了‘始乱终弃’悲剧不断上演的社会根源。”该研究代表着之前绝大多数研究者的观点,对文本背后的深层次把握得较为精准。
四、研究不足
通过爬梳分析,可以发现近十年来《霍小玉传》的研究成果较为瞩目,其中不乏高度学术价值的论著。但目前相关研究仍存些许不足之处,笔者通过思考,试罗列一二。 首先,通过检索文献,可发现存在重复研究的状况,且多聚焦于人物形象话题。尤其是在霍小玉形象问题上,多篇文献论述其痴情而不幸的生命历程,一些研究流于表面,深度不够,角度单一。跨学科研究不失为一种解决思路,除已有的历史学、心理学等,还可以从社会学、人类学等角度综合考察。
其次,创作问题仍需精进挖掘。文本由作者写就,文本常常能表现作者的意志与情感倾向,投射作者的生平履历。西方文论里有“作品与作者”“作品与读者”“作品与世界”的考察角度,任何作品无论何体裁都或多或少蕴含作者的情感态度,其所经历的人事物常常在作品中有迹可循。因此,解读《霍小玉传》文本可以从作者蒋防生平着手。问题在于,蒋防生命行迹乃至交游资料较为稀少,其卒年问题尚不明朗,因此,对历史材料的发掘、搜集、论证,还需进一步完善,以拓宽研究角度。
最后,近十年研究更关注作品本身,兼有延续聚焦创作动机等文本外围问题。《霍小玉传》作为唐传奇名篇,故事凄美哀绝,有极高的文学与史学价值。事实上,对于《霍小玉传》的态度除了激赏,也要看到作品的不足之处。可举一例说明:作品结局是霍小玉死后化作厉鬼,报复李益,使他之后的爱情坎坷。李益难以再获幸福情有可原,但与李益后来交好的其他女性确是无辜的,卢氏、小妾都因霍小玉的报复而痛苦,这表现了作品的局限性。解读这一局限性可从时代背景、社会文化等入手,还需进一步研究。
结 语
文章爬梳近十年(2010—2020)间《霍小玉传》的相关研究,发现研究景象较为繁荣,多角度而宽视野,其对于文本的内外围解说都较为透彻;同时,也能发现研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笔者提供了一些个人思考,以资学界参考。展望未来,相信《霍小玉传》研究定会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汪辟疆.唐人小说[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2] 程国赋.隋唐五代小说研究资料[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3] 方坚铭.作为爱情悲剧和作为爱情悲剧和攻击型传奇作品的《霍小玉传》[J].中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6).
[4] 卞孝萱.《霍小玉传》是早期“牛李党争”的产物[J].社会科学战线,1986 (2).
[5] 王胜明,吴文静.为“负心汉”李益“平反”[J].中州学刊,2014 (3).
[6] 李军,刘延琴.唐传奇名篇《霍小玉传》新解[J].渭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 (1).
[7] 张旭光.对《霍小玉传》的多重阐释[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9,35(1).
[8] 张娇靖.评析传奇精品《霍小玉传》[J].小说评论,2012(S1).
[9] 曹琦.性格影响命运 时代决定命运———唐传奇《李娃传》和《霍小玉传》女主人公形象之比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3 (4).
[10] 郭金艳.试论《霍小玉传》的悲剧根源[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16 (2).
[11]卞孝萱.唐传奇新探[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12] 王平.古典小说与古代文化讲演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3] 董炜.《霍小玉传》李霍爱情悲剧新解——论李益的性格缺陷[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9,39(5).
[14] 刘存斌.唐传奇霍小玉传新解中的几个问题[J].文学评论,2011(5).
[15] 唐桃.女萝秋扇的悲劇———蒋防《霍小玉传》的女权主义批评[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2 (3).
[16] 詹进涛.浅析《霍小玉传》与《紫钗记》的不同——以叙事结构为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2).
[17] 华霞.从《霍小玉传》到《紫钗记》李益形象变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7(5).
[18] 周承铭.《霍小玉传》思想价值再评估[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27(5).
基金项目: 本课题为江苏大学第十八批大学生科研立项资助项目
作 者: 王曼慈,江苏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本科生。
编 辑: 张晴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