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在大学的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教学工作,学生的大部分学习时间都用在课堂上,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殿堂,而且是培养思维方式、塑造精神的重要途径。因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方面。笔者就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第一、了解上好每节课的意义
教师的职责是十神圣而重大的,也是极其光荣的;教学工作是奉献、是教师的天职,也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在讲课时,当我们的目光与学生们听懂后那种喜悦和敬佩的目光相遇时,会感到精神的振奋。我们从学生对自己的反映、尊敬和爱戴中,从自己学生的成长、成才中感到了自身价值的存在,感到了精神的滿足和欣慰。了解到上不好课辜负了自己的职业和心情,自然就要上好课了。
课堂45分钟,对于学生而言,是其大学时光的基本单位。对于教师而言,其职业生命恰恰由一个又一个这样的时间单位所组成。一个学生,如果不负责地对待一节课,消磨、打发掉的是自己大好人生的一个时间单位。一个教师,如果不负责地对待一节课,消磨、打发掉的则不仅仅是其个人生命的一个基本单位,同时又是在敷衍、耽误或者说作贱几十位乃至上百位学子的花样年华。一位真正优秀的大学教师,必然是一位富有教育理想、教育激情和教育智慧的教师,必然是一位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具有敬业和奉献精神的教师。
了解意义,就会认真备课,课堂讲授的基本概念、定义、定律和学科的求真、事物本质却是一脉相承的。由于课堂教学是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给学生尽可能多的知识与使用这些知识的技能,所以课堂教学内容当然应该精挑细选。授课过程要做到重点突出,备课就必然要下很大的功夫,要博览而预积,厚积而薄发,也就要看很多资料,然而讲的时候可能就只是其中的部分精华。
第二、重视知识性
所谓传道,就是要体现厚德载物的格律。教师只有师德高尚,学生才会逐渐“亲其师、信其道”,用教师高尚的情操教导学生学习做人,学做真人。老师的言传身教尤为重要。教师的职责体现在教学水平和教育能力方面。教学水平和教育能力离不开老师长期的、一贯的、显著的潜移默化和个人技能魅力。真可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矣”。授业、解惑体现在师能方面。师能包括教师的学识水平和教师的施教能力。之所以“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而且必須保持长流水”。这充分说明了教师要有良好的施教能力必须首先拥有丰富的学识,体现了崇尚科学和志存高远的境界。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说明了教师必须是一个终身学习,始终站在知识前沿的人,教师的生命在于不断地学习、开拓与创新,只有用创造的态度去对待工作的教师,才能在完整意义上懂得工作的意义和享受工作的乐趣。
学生本身就是一个求新立异的群体,对潮流对时尚的追求,对新事物新知识的渴望是狂热的。所以,鉴于此,大学教师更应该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地提高自己,以便使自己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通过阅读大量的道德修养书籍,勇于解剖自己,分析自己,正视自己,提高自身素质。
第三、增加互动性
在学生眼中,“好课”应该具备什么特征呢?腾讯教育-麦可思调查研究显示,被调查的本科生认为,“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74%)、“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60%)是好课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切实树立“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善于启发诱导,加强师生互动,有效引导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让学生摆脱被动的灌输式教学过程,通过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拓展思维以提升其学习能力。
高等教育面对的是一群朝气蓬勃、充满活力、思维活跃的学生群体,他们对于新知识的渴望、对新问题的探索都比较积极,并有强烈的表达自己见解的愿望。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应当成为教育的主体。学生只有成为了教学的主体,才能积极参与到教育教学中来,教育教学的目的才能最大限度地得以实现。传统的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的模式很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甚至会扼杀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要更新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时间上、形式上引导学生更多地去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更多地去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和训练其对问题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高校课堂的管理更多注重的不是教师单方向的管理与制约,而是双向的交流与成长学习,真正地体现教学相长。让学生在课堂中锻炼其思考力、学习力与创造力。让学生在课堂中与老师进行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擦出真理的火花。让学生在课堂中与老师得到相互的学习与尊重。
第三、增强管理性。
管学生有三个境界:会管、敢管、能管。会管:知道管什么、怎么管叫会管。会不会管理学生是教师的一项基本能力。管控好课堂秩序是管理的重点,通过布置作业、检查批改作业等检查和督促课后学习也是管理的重要内容。敢管:敢于按照“规定”对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违反纪律的行为及时进行批评纠正,保持良好的教学气氛和教学状态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保障。敢不敢管,体现的教师的职业道德精神。
敢管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对学生、家长、学校、社会负责的公心,绝不能有不讲原则、甚至讨好学生的私心;二是要有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能管:通过管理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叫会管。能不能管好学生是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体现,这需要经验,更需要教师个人在业务、人格等方面的魅力。
第四、注重艺术性。
讲课是一种重要的视听艺术,要想感动学生,老师首先要有讲课的激情,做到抑扬顿挫,赋予节奏感,声情并茂,亲切诚恳,从而产生一定的艺术效果,吸引学生全神贯注。我们都做过学生,我们若回忆自己在上学的时候哪个老师讲的好,哪个老师讲的不好,哪个老师讲的神采飞扬,哪个老师就是照本宣科,这都有很深刻的印象。在此有一点也是很关键的,即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表现出对自己所从事学科和专业及内容的热爱,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老师上课给学生最深的印象就是他对自己讲的这门课的内容和学科特别的热爱,讲起来神采飞扬,这种精神会感染学生,使学生也对这门课、这门学科非常热爱,因此如果学生能够热爱你这门课程所讲的内容,教师的讲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那么就必然能够引起学生主动探索事物的积极性。讲台就是舞台,老师既是主持人,又是导演,还是演员,除了有生动的话语和漂亮的板书外,还要使用一些得当的肢体语言,甚至简单的绘画技巧,让学生能体会到老师个人的讲课魅力,并被深深地吸引,甚至爱上你的课程
总之,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日常每一节课堂教学,正是在起这一木一石的作用。不必追求轰轰烈烈,平凡中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地做,坚持不懈地做,培养好自己每一个学生,就无愧于教师——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
(作者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财经学院)
第一、了解上好每节课的意义
教师的职责是十神圣而重大的,也是极其光荣的;教学工作是奉献、是教师的天职,也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在讲课时,当我们的目光与学生们听懂后那种喜悦和敬佩的目光相遇时,会感到精神的振奋。我们从学生对自己的反映、尊敬和爱戴中,从自己学生的成长、成才中感到了自身价值的存在,感到了精神的滿足和欣慰。了解到上不好课辜负了自己的职业和心情,自然就要上好课了。
课堂45分钟,对于学生而言,是其大学时光的基本单位。对于教师而言,其职业生命恰恰由一个又一个这样的时间单位所组成。一个学生,如果不负责地对待一节课,消磨、打发掉的是自己大好人生的一个时间单位。一个教师,如果不负责地对待一节课,消磨、打发掉的则不仅仅是其个人生命的一个基本单位,同时又是在敷衍、耽误或者说作贱几十位乃至上百位学子的花样年华。一位真正优秀的大学教师,必然是一位富有教育理想、教育激情和教育智慧的教师,必然是一位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具有敬业和奉献精神的教师。
了解意义,就会认真备课,课堂讲授的基本概念、定义、定律和学科的求真、事物本质却是一脉相承的。由于课堂教学是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给学生尽可能多的知识与使用这些知识的技能,所以课堂教学内容当然应该精挑细选。授课过程要做到重点突出,备课就必然要下很大的功夫,要博览而预积,厚积而薄发,也就要看很多资料,然而讲的时候可能就只是其中的部分精华。
第二、重视知识性
所谓传道,就是要体现厚德载物的格律。教师只有师德高尚,学生才会逐渐“亲其师、信其道”,用教师高尚的情操教导学生学习做人,学做真人。老师的言传身教尤为重要。教师的职责体现在教学水平和教育能力方面。教学水平和教育能力离不开老师长期的、一贯的、显著的潜移默化和个人技能魅力。真可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矣”。授业、解惑体现在师能方面。师能包括教师的学识水平和教师的施教能力。之所以“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而且必須保持长流水”。这充分说明了教师要有良好的施教能力必须首先拥有丰富的学识,体现了崇尚科学和志存高远的境界。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说明了教师必须是一个终身学习,始终站在知识前沿的人,教师的生命在于不断地学习、开拓与创新,只有用创造的态度去对待工作的教师,才能在完整意义上懂得工作的意义和享受工作的乐趣。
学生本身就是一个求新立异的群体,对潮流对时尚的追求,对新事物新知识的渴望是狂热的。所以,鉴于此,大学教师更应该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地提高自己,以便使自己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通过阅读大量的道德修养书籍,勇于解剖自己,分析自己,正视自己,提高自身素质。
第三、增加互动性
在学生眼中,“好课”应该具备什么特征呢?腾讯教育-麦可思调查研究显示,被调查的本科生认为,“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74%)、“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60%)是好课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切实树立“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善于启发诱导,加强师生互动,有效引导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让学生摆脱被动的灌输式教学过程,通过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拓展思维以提升其学习能力。
高等教育面对的是一群朝气蓬勃、充满活力、思维活跃的学生群体,他们对于新知识的渴望、对新问题的探索都比较积极,并有强烈的表达自己见解的愿望。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应当成为教育的主体。学生只有成为了教学的主体,才能积极参与到教育教学中来,教育教学的目的才能最大限度地得以实现。传统的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的模式很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甚至会扼杀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要更新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时间上、形式上引导学生更多地去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更多地去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和训练其对问题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高校课堂的管理更多注重的不是教师单方向的管理与制约,而是双向的交流与成长学习,真正地体现教学相长。让学生在课堂中锻炼其思考力、学习力与创造力。让学生在课堂中与老师进行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擦出真理的火花。让学生在课堂中与老师得到相互的学习与尊重。
第三、增强管理性。
管学生有三个境界:会管、敢管、能管。会管:知道管什么、怎么管叫会管。会不会管理学生是教师的一项基本能力。管控好课堂秩序是管理的重点,通过布置作业、检查批改作业等检查和督促课后学习也是管理的重要内容。敢管:敢于按照“规定”对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违反纪律的行为及时进行批评纠正,保持良好的教学气氛和教学状态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保障。敢不敢管,体现的教师的职业道德精神。
敢管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对学生、家长、学校、社会负责的公心,绝不能有不讲原则、甚至讨好学生的私心;二是要有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能管:通过管理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叫会管。能不能管好学生是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体现,这需要经验,更需要教师个人在业务、人格等方面的魅力。
第四、注重艺术性。
讲课是一种重要的视听艺术,要想感动学生,老师首先要有讲课的激情,做到抑扬顿挫,赋予节奏感,声情并茂,亲切诚恳,从而产生一定的艺术效果,吸引学生全神贯注。我们都做过学生,我们若回忆自己在上学的时候哪个老师讲的好,哪个老师讲的不好,哪个老师讲的神采飞扬,哪个老师就是照本宣科,这都有很深刻的印象。在此有一点也是很关键的,即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表现出对自己所从事学科和专业及内容的热爱,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老师上课给学生最深的印象就是他对自己讲的这门课的内容和学科特别的热爱,讲起来神采飞扬,这种精神会感染学生,使学生也对这门课、这门学科非常热爱,因此如果学生能够热爱你这门课程所讲的内容,教师的讲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那么就必然能够引起学生主动探索事物的积极性。讲台就是舞台,老师既是主持人,又是导演,还是演员,除了有生动的话语和漂亮的板书外,还要使用一些得当的肢体语言,甚至简单的绘画技巧,让学生能体会到老师个人的讲课魅力,并被深深地吸引,甚至爱上你的课程
总之,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日常每一节课堂教学,正是在起这一木一石的作用。不必追求轰轰烈烈,平凡中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地做,坚持不懈地做,培养好自己每一个学生,就无愧于教师——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
(作者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财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