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行为如何定罪处罚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nubaijia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主要案情
  甲、乙、丙三人事前预谋殴打丁,后在殴打过程中甲在乙、丙不知情的情况下用刀将丁捅成重伤致其死亡,甲、乙、丙的行为应如何定罪处罚(甲不具有故意杀人的目的。)
  二、定性上分歧与争议
  一种观点认为甲、乙、丙的行为构成共同犯罪,应以故意伤害致死定罪处罚;一种观点认为甲、乙、丙的行为虽构成共同犯罪,三人的行为构成共同犯罪,乙、丙只对共同伤害的共同犯意承担罪责,而甲应独立承担故意伤害致死的罪责。
  三、法理分析
  (一)甲、乙、丙三人的行为构成共同犯罪。
  我国刑法第25条第一款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共同犯罪。共同犯罪要求二人以上既有共同故意,又有共同行为。共同犯罪具有整体性,即共同犯罪是二人以上以共同故意实施的犯罪行为,不是各人行为的简单相加。共同犯罪的一般成立要件是:必须有二人以上、必须有共同的故意、必须有共同行为。[1]
  1.行为主体是二人以上。
  本案中,甲、乙、丙都年满16周岁,且都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即甲、乙、丙三人都达到法定年龄,且都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符合共同犯罪“二人以上”的条件。
  2. 有共同的犯罪故意。
  本案中,甲、乙、丙事前共同预谋殴打丁,表明他们事前都明知此次共同行为的内容及其结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损害结果发生,即都具有故意伤害的认识因素与意志因素,且三人间有意思联络。
  3.有共同的实施行为。
  本案中,甲、乙、丙都实施了殴打丁的行为,并且侵犯了刑法所保护的公民的生命健康权的法益,且三人行为间有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性质,符合刑法中共同犯罪中对共同行为规定的要素。
  (二) 甲、乙、丙三人的行为成立故意伤害的共同犯罪,甲应单独对自己实施过限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共同犯罪应否以符合同一犯罪构成为前提,国外刑法理论对此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即犯罪共同说与行为共同说。犯罪共同说认为,共同犯罪必须是数人共同实行特定的犯罪,或者说二人以上只能就完全相同的犯罪成立共同犯罪。行为共同说认为,共同犯罪是指数人共同实施了行为,而不是共同实施特定的犯罪。[2]
  首先,笔者比较赞同行为共同说的观点,在本案中,甲、乙、丙三人共同实施殴打丁的行为,侵犯了刑法所保护的公民的生命健康权的法益,并且造成了殴打致人伤害的结果,三人应在故意伤害行为下成立共同犯罪,即三人构成故意伤害的共同犯罪。
  其次,实行过限的行为是指共同犯罪中实行犯故意或者过失地实施了某种超出共同谋划的犯罪范围的行为。而在本案中,殴打过程期间,甲在乙、丙不知情的情况下用刀将丁捅成重伤致其死亡,对于丁的死亡结果,乙、丙并不知情,即丁的死亡结果不包括在甲、乙、丙的事先预订的共同犯意之内,且三人之间对此结果并无意思联络,因此,甲在乙、丙不知情的情况下用刀将丁捅成重伤致其死亡应属于实行过限的行为,甲应独立承担实行过限的刑事责任。
  综上所述,甲、乙、丙构成故意伤害的共同犯罪,为了体现罪责自负,反对株连的原则,甲在乙、丙不知情的情况下用刀将丁捅成重伤致其死亡的行为应属实行过限的行为,甲应对将丁捅成重伤致死的实行过限行为独立承担刑事责任。
  注释:
  [1]张明楷 《刑法学》第三版 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311-356页。
  [2]张明楷 《刑法学》第三版 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311-356页。
  (作者通讯地址:漳州市芗城区人民检察院,福建 漳州 363000)
其他文献
摘 要:2012年公布的刑事诉讼法的修正案虽然对刑事简易程序作出了较多的修改,但有一项制度的发展是持续不断的,即轻刑快审制度。本文将以轻刑快审程序为主要议题,浅议昌平区人民检察院针对轻刑快审程序在审查逮捕阶段的现状,总结出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轻刑快审制度在审查逮捕阶段的适用的构想。  关键词:轻刑快审;审查逮捕;启动机制  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07年发布的《关于依法快速办理轻微刑事案件的意
期刊
检察院办公、信访场所安全防范工作,关系着司法机关及法律的尊严,关系到检察院各项工作能否正常进行。近年来,由于我国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期,社会矛盾纷繁复杂且逐渐增多,同时随着检察院发展步伐的加快,检察院办公楼面积、干警人数、案件数都在增加,在一些地方,检察院办公、信访场所的各类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如聚众冲击办公场所、打横幅闹访、危及检察官人身安全、上访人自伤自残等应急状况。检察院办公、信访场所的安全防范
期刊
摘 要:刑事和解已作为一种独立的诉讼程序写入《刑事诉讼法》中,为我国刑事司法改革和整个刑事法领域的一体化进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的萌芽、发展、建立经历了并不短暂的历程,然而在我国当下的社会环境、司法体系下,并不精细的立法难免存在着诸多的缺陷和不足,如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健全我国的刑事和解制度,需要检察机关更多的探索和努力。  关键词:新刑诉;刑事和解;建立健全  一、对新刑
期刊
近年来,上级人民检察院将本院管辖的案件交下级检察院或指定异地检察院立案侦查被越来越多地广泛应用,但由于立法的空白与滞后,导致各地司法实践做法不同,极大地妨碍了诉讼的顺利进行,甚至侵犯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利。随着程序公正越来越深入司法工作者的理念中,特别是今年1月1日新刑诉法正式实施,人权保护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职务犯罪侦查过程中,保证司法程序顺利进行及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更是题中之义
期刊
摘 要:犯罪论体系中犯罪构成是刑法学的核心要素之一,只有对犯罪构成的精髓有较为深刻的把握,才能做到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鉴于此,有必要对犯罪论体系做些理论上的探讨。本文以犯罪构成要件为突破口,阐述犯罪构成要件与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力求把握犯罪构成要件的实质意义,期以抛砖引玉。  关键词:犯罪;理论体系;核心要素;犯罪构成  前言:  在当今世界主要有三种犯罪论体系:一是日本、德国等大陆法系国家
期刊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第二十二条增设了危险驾驶罪罪名。如何认识危险驾驶罪性质,及其与相关犯罪的关系,是正确适用该法律的前提。本文试图对危险驾驶罪的法律适用问题作一简要分析。  一、 危险驾驶罪属于危险犯  按照犯罪行为侵犯的客体的状态,可将犯罪行为分为实害犯和危险犯。实害犯是指行为对行为客体造成已然的损害结果,始能既遂的犯罪。危险犯是指行为可能对客体造成损害或者造成危险状态的,无待实害结果
期刊
摘 要:刑事诉讼法修改后已实施半年,在这半年的过程中,既增加了公诉部门的工作量,对公诉人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同时也锻炼了公诉人的庭审能力、解决突发情况的能力。应对新刑诉法带来的影响,公诉部门也在积极适应新法,同时也在摸索制定新的解决办法和工作机制,以利提高办案效率,完善公诉监督职能。  关键词:新刑诉法;公诉;影响  检察机关是唯一全程参与刑事诉讼的司法机关,从刑事案件立案侦查到刑罚执行活动各级
期刊
摘要:  两高《关于办理渎职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的颁布实施,从明确渎职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明确渎职犯罪一般和特别罪名的法条适用、明确实施渎职行为并收受贿赂的应数罪并罚、明确相关共同犯罪的处理、明确以“集体研究”形式实施渎职犯罪应依法追究负有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明确以危害结果为条件的渎职犯罪的追诉期限从危害结果发生之日起计算、明确渎职犯罪经济损失问题的范围和计算、明确渎职罪主体涵盖
期刊
摘 要:民事诉讼法的修改,涉及到监督范围的拓展、抗诉再审前置程序的设立、调查核实权的拓宽、检察建议的增加以及公益诉讼立法等五个与民行检察监督密切相关的内容;笔者认为,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务上,从宏观上还是微观上,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对检察监督产生了十个方面深远的影响;通过其深远的影响,预见检察监督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民事诉讼法;检察监督;影响;预测  根据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
期刊
近年来,自侦案件侦查难度高,涉及范围广,特别是由于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具有隐蔽性,常常与复杂的经济交往相互交织,举报的线索很少能直接反应经济犯罪问题。大多数举报又是根据表面现象推测而来,再加上举报人举报动机各异、情况复杂,因此立案之前的初查就显得格外重要。  初查是否有效直接决定着案件查办工作的成败。新刑诉法给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带来的最大挑战是排除非法证据的规定。新刑诉法规定不得强迫任何人自证其罪,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