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关爱留守儿童应从四个方面做起

来源 :中华少年·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0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农村,由于受环境影响,经济发展十分不平衡,为了生计,许多家庭的学生父母不得不狠心外出打工。他们的孩子不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就是寄居在亲友家里,成了留守儿童。在这些孩子中有多数成绩不是很好,有的厌学,有的任性、有的自卑,有的内向、有的脾气暴躁。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在全部留守儿童中,农村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高达86.5%,数量达到1980多万人。由此可见,农村留守儿童应该成为关注的重点,我们每一位农村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用爱心、真心、耐心、细心去帮助这些孩子们,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让留守儿童沐浴在爱的阳光里,能够安心的学习,健康成长。
  一、用爱心播洒阳光
  苏霍姆林斯基说:“对人由衷的关怀,这就是教育才能的血和肉”。关爱留守学生,并且给予尊重与理解,是打开他们心灵的万能钥匙,它能使教育者走进学生的心灵,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对话、情感的交流与碰撞。爱是一种巨大的改造力量,她能消除留守儿童对老师的戒备性心理和逆反性心理,能恢复或建立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每一个儿童都有自己的思想,他们渴望被理解、被尊重,尤其是留守儿童。这就要求我们当教师的用爱心滋润他们的心田,自然而然这些孩子们就会“亲其师,信其道”,从而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我们班有位留守同学,我发现他作业完不成,自卑感也越来越重。我多次找其谈心他才说出了其父亲体弱多病,母亲外出务工的事情。从此,我就有针对性的帮助他。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学生们正在上晚自习,我发现他衣服单薄,冷得发抖。我找来衣服,披在他的身上。他望着我,流出了感激的泪花,“王老师,谢谢,我一定听您的话,好好学习”。我微笑着点点头。从此他上课认真听了,作业做工整了,缺点也慢慢改正了,后来还成了学校的三好学生,现在,他已是上海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系的研究生。其实教师关爱留守学生,就是要同情他们的痛苦与不幸,关心他们的生活冷暖。
  二、用真心滋润心灵。
  作为老师既要做学生思想道路的引路人,又要做孩子学习进步的引导者,生活的保护者。用真爱、用亲情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家园氛围。三汇镇蒿河村四社小女孩黄路,是三汇中学八年级二班学生,小黄的生世真令人心酸。其母生下她的第三天就丢弃于野外,好心的年近七十的黄绍清老爷爷发现了,捡回家给他当孙女。在小黄两岁那年,年老的婆婆病逝了,一切都靠年老的爷爷照料,爷孙俩相依为命。可天有不测风,在2010年3月,80多岁的黄绍清去世了,小黄路没有了亲人,无依无靠,住房也破烂不堪,吃住都成了问题。眼看黄路就要辍学了,班主任杨凤玲老师十分着急,杨老师说:“黄路怎么办呢?没有了亲人,吃住都成了问题,如果被坏人骗了?她这一生不就是被毁了吗?”我们知道这一情况后,把非亲非故、毫无任何血缘关系的小黄路接到自己的家里吃住。我们经常找她谈心,鼓励她,学习上加强辅导,现在,小黄路由原来沉默寡言变成了有说有笑,活泼开朗了,知心话也愿意向我们讲,成绩由原来三十多名上升到现在的班上前十名。
  三、用耐心树立信念
  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去关心和爱护留守儿童,给予他们热情的帮助,耐心的开导,学生才会向老师敞开心扉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如果怀疑孩子说谎,千万不要当面表现出对孩子的不信任,要通过多方调查,证实孩子确实在说谎,再进行交流沟通指导。当孩子与我们对着干时,我们要充分冷静,静下心来思考后,再像朋友一样与孩子亲切交谈沟通,指出他(她)的不足,错在什么地方,鼓励孩子说:“跌倒了再爬起来,知错能改,就是好样的。”当孩子缺乏自信的时,我们要热情鼓励并告诉他(她):“孩子,把头抬起来,我相信你能行!”当孩子受到委屈的时候,帮他擦去眼泪,并安慰他说:“孩子,没有关系,任何人都会受到委屈的,我相信你坚强,以后别人会理解你的。”当孩子取得进步的时候,我们要及时表扬,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并为他们鼓掌。当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喜爱、信任、关注、赞扬时,就会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并在这种满足中发展自我,激发上进的力量和信心
  四、用细心激发潜能。
  每个孩子都具有独特的个性,所以我们要细心理解留守儿童,对他们不应有偏见。要了解他们家庭背景及性格特征,更要了解个别差异,才能尊重、理解他们。作为老师,不仅教学中注意到这一点,而且应该在日常生活和言谈举止行为习惯中注意到这一点,制定出适合每一位同学的个人教育方案。有时老师一句关心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信任的微笑,一个尊重的姿势都能唤醒学生的意识和潜能,使学生天性中闪光的东西发挥出来。
  总之,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健康、安全和心理状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关爱留守儿童,教育好下一代,需要我们每一个农村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从爱心、真心、耐心、细心做起,才能帮助这一弱势群体。才能对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承担起更多的教育、关心和保护责任。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与特点,其次针对这些特点提出了教师面对新课标下语文教学情况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 新课标 语文 提出 采取      新课标倡导的是学生在开放、自主的环境下进行探究式的学习等富有时代特征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改变之前“授之与鱼”的教学观念,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把之前单一的、主观的教学模式变为较为灵活的、客观的模式,并在进
期刊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无疑是基础教育的一场革命。新课标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要以教材为中介,教材把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材的编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法。  新课程标准的观念强调我们教师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在传统教育观念下所编写的旧教材,过
期刊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
期刊
《十八岁和其他》是苏教版必修一第一个专题“向青春举杯”第二板块“体悟人生”中的一篇文章,作者是台湾作家扬子,他为“贺长子东东生日”,用自己深切具体的人生感受,围绕十八岁所关涉的话题,诉说对长子东东的理解、期望和深爱;朋友般的倾心话语,为两代人的相互交流沟通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配合文章的学习,我们设计了一项活动体验——写一封家书,试图通过与家人的对话与交流,加深对青春话题的感受与思考,丰富生活
期刊
新课程改革理论明确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感情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具体反映。在确定教学计划时,以课堂教学把“三维”有机结合互相融合共同渗透。根据“三维”教学新理念的思考,我则认为:  一、以新课改理论为指导,英语课堂要注重知识与能力的提高  新课程改革发展的理念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整体性的提高学生文化知识和操作能力。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尊重学生成
期刊
音乐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考查或考试。但是,由于音乐学科一般不受重视 ,许多老师并不把考查环节作为促进音乐教学质量的手段。考查不全面、不到位、不科学、不符合大纲要求, 是当前音乐教学中的普遍现象。比如,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大纲》规定,音乐教学内容应该包括唱歌、唱游、器乐、欣赏、视唱和听音。而事实上现在仅仅以考唱歌定分数,这样做的结果至 少不能客观全面地反
期刊
摘要:近几年,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在教学中的应用日渐频繁,尤其能使繁难抽象的实验及理论形象化直观化。使学生耳目一新,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声光电及动画实验再现,借鉴优秀课件和所学知识有机结合,资源共享扬长避短,达到事半功倍的果。  关键词:化学实验 信息技术 方法改革 资源共享 有机结合     初中化学是学生启蒙阶段学习的化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初中化学教学作为化学基础教育阶段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陷入了比较迷茫的的阶段。本文就小学语文课堂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关键词:课程 教师 课堂 教学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所以课堂教学就成了语文教学任务中的重中之重。新课程改革实施后,新的课堂教学理念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目标上,内容上和结构上具有了新的特点。从目标上看,语文课堂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从内容上看,由于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期刊
摘要:政治学科是以德育为主兼有智育性质的特殊学科,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德育性质被淡化的同时,智育和指标性因素被充分膨胀和强化,政治课成为应试工具。  关键词:政治学科 课改 矛盾     在推进新课改的进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矛盾。从一定意义上讲,它们已成为制约新课程进一步有效实施的瓶颈,那么如何有效化解,便成为扎实推进政治学科新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  一、有效化解政治课学科逻辑和生活逻辑的矛盾  政治学
期刊
新课程是一种新理念,新思想。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进行各种尝试,在不断的探索中成长。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  新课程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尤其是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在培养目标上,重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的形成,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