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型升级、科学发展是时代的主体,更是企业自身谋求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多年来,浙江华港染织集团有限公司在董事长肖国英的带领下,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创新发展,通过以人为本,成功探索出经营好一个企业:“一年靠产品,十年靠品牌,百年靠文化”;要管理好一个企业:“十人企业靠亲情,百人企业靠凝聚,千人企业靠文化”的先进经验,取得了飞跃发展。
审时度势促发展
1965年,在“以粮为纲”的大背景下,十几个农民在肖国英的带领下,冲破阻力,办起了管市福利针织厂(花港集团前身),十几台手摇袜机便是全部的家当。为了华港健康发展,之后管市福利针织厂与香港同心贸易公司合作,成立中外合资的“华港”企业,营业范围也从尼龙袜升格为绵纶丝袜,设备也从手摇更新为了意大利自动袜机,并从单一袜业延伸到了纺织、印染。为了延伸产业链,华港创办了柯桥第一家印花厂、第一家服装企业——朗莎尔制衣厂。肖国英改变了绍兴“恨布不成衣”的局面,也迎来了华港的第二次转型升级。
1999年,乡镇企业全面转制,华港改制为集团公司,朗莎尔制衣厂也升级为浙江朗莎尔·维迪制衣有限公司,成为绍兴市规模最大的服装企业。为实现华港的多元发展,公司发展成为以朗莎尔为主体,从纺织、印染到成衣的一条龙生产实体。同时,华港还先后出资在柯桥步行街打造锦麟天地购物中心、彩虹桥灯具装饰市场以及房地产等,努力向商贸三产业拓展。为配合县政府对印染企业的集聚,华港已准备迁至滨海,落户新城,大约两年后,全新的华港将在工业集聚区重新展示新貌。届时,一个现代化、科技型的经济实体,必将会给华港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为了实现品牌发展,华港不断实施精细化管理,先后通过ISO9001、14001的国际认证,通过SA8000社会责任认证,为企业走上国际化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朗莎尔每年都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种有影响力的展销会、订货会,把产品打入国际大市场,连续多年获得浙江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称号。华港先后被评为全国纺织行业出口百强企业,全国服装行业销售、利润双百强企业,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全国印染企业先进单位,中国纺织协会企业品牌文化创新单位,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创新单位……
把企业建成职工之家
“企业的发展,需要财富的积累,财富的创造者,不是经营者一人,而是其后面数千人的员工。要使职工爱厂如家,企业经营者必须首先把企业建成员工之家,只有如此,才能上下团结、协调。”朗莎尔·维迪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长顾洁萍表示,为了提升华港人的幸福指数,打造华港为人力资源的港湾,多年来,华港始终坚持把企业建成员工的“五个之家”。
在思想上关心,把企业建设成员工温馨之家。先后在安徽、江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建立了稳定的劳务合作基地和职工培训中心,委托当地劳动局及培训机构定向招工和培训,确立“今日外出务工学技能,明日回乡建设新家园”的培训宗旨,吸引了大批外来打工者进企工作。而对有些一时不能适应而要求离职的员工,华港采用离职谈话制,请他们把心里话留下,以使企业全面掌握员工思想,改进工作。同时,华港还采用同乡会和工会爱心基金的形式进行互帮互助,激发了员工们的爱心,更促进了员工间的团结。
在技能上关怀,把企业建设成员工创业之家。华港对前来务工的人员都进行技能上的培训,员工一进华港,都能领到三本书——《溶入绍兴》、《务工指南》和《纺织印染服装知识丛书》,让员工了解绍兴,了解企业,掌握技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怎样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上岗培训结束后,企业与每一名员工都签订劳动合同。华港曾对80名新员工进行过跟踪调查:一年后一个月的收入相当于他们在家乡一年的收入。
在生活上关爱,把企业建设成员工和睦之家。早在2005年华港与农业部的“阳光工程支持革命老区特别行动”活动对接,对“老少边穷”地区的员工在素质技能培训期间给予他们2个月的保底工资,培训期间的合格产品按产量给付报酬,保证他们一进厂就能养活自己,使员工在厂既是工友,又是同学,加深了友谊,维护了团结。
在制度上保障,把企业建成员工的安全之家。华港成立了4150万的慈善冠名基金,每年5%的资金用于需要帮助的人,后又在全县企业中第一家成立计生协会并拨出200万元的计划生育爱心基金,用于育龄妇女碰到的种种困难。同时做好外地来绍务工人员的相关档案,通过开展教育活动,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外地人在企业有安全感。
从环境上关注,把企业营造成职工优美之家。为提高员工的工作环境,华港先后投入4万余元,建立4块大型宣传窗,17块21面的中型警示提示性的图文并茂的教育展板立于企业的显要位置中,并在车间、办公楼、宿舍过道制作百余块小型标语,使原来生产型经营性的场所转变为了花园式校园型的基地。
文化创新增强企业活力
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和探索,华港创导了自己的特色企业文化。通过以人文本,员工不仅得了技术的提升,收入的增加,更形成了以企业为家,携手共建新华港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活动的开展以来,文化的力量不仅改善了经营者与务工者的关系,激发了中层干部的作用,提升了员工的素质,更使企业的党员作用得到了更好的发挥,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肖国英坚信:品质成就品牌,人品创造精品。
有了企业文化建设这一阵地,华港还通过教育培训,提升了每一位员工的素质和技能,促进他们在企业体面地工作、体面地生活。对此,华港以党员为企业,通过对党员经济管理和岗位技能的再教育,来树立旗帜,产生效应。先后了聘请绍兴新思维培训中心及文理学院经管系的老师,系统地进行教育,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注重在车间一线进行培养以及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与此同时,华港还特别对外来务工者的感情培育,把他们看成是新绍兴人、新华港人,在待遇E福利上没有歧视,让他们能体面工作,并取得体面收入,努力提高他们在企业的幸福指数。在系列教育中,华港还注意安排寓教于乐的活动,每年举办红歌大家唱,职工自告奋勇上台表演,用歌声、舞姿歌颂党和国家,激起了广大职工积极向上的热情,在企业中形成新的合力。
顾洁萍还透露,华港今后还将进一步关爱职工,促进和谐共处,努力创造和谐环境,让外来务工者在华港能安心工作。“要从职工住宿、伙食改善、工作环境、业余生活、子女上学、培训进修和回家探亲、返程工作等细小问题上入手,用心关爱员工,用文化来汇聚人心,凝聚力量,促进华港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审时度势促发展
1965年,在“以粮为纲”的大背景下,十几个农民在肖国英的带领下,冲破阻力,办起了管市福利针织厂(花港集团前身),十几台手摇袜机便是全部的家当。为了华港健康发展,之后管市福利针织厂与香港同心贸易公司合作,成立中外合资的“华港”企业,营业范围也从尼龙袜升格为绵纶丝袜,设备也从手摇更新为了意大利自动袜机,并从单一袜业延伸到了纺织、印染。为了延伸产业链,华港创办了柯桥第一家印花厂、第一家服装企业——朗莎尔制衣厂。肖国英改变了绍兴“恨布不成衣”的局面,也迎来了华港的第二次转型升级。
1999年,乡镇企业全面转制,华港改制为集团公司,朗莎尔制衣厂也升级为浙江朗莎尔·维迪制衣有限公司,成为绍兴市规模最大的服装企业。为实现华港的多元发展,公司发展成为以朗莎尔为主体,从纺织、印染到成衣的一条龙生产实体。同时,华港还先后出资在柯桥步行街打造锦麟天地购物中心、彩虹桥灯具装饰市场以及房地产等,努力向商贸三产业拓展。为配合县政府对印染企业的集聚,华港已准备迁至滨海,落户新城,大约两年后,全新的华港将在工业集聚区重新展示新貌。届时,一个现代化、科技型的经济实体,必将会给华港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为了实现品牌发展,华港不断实施精细化管理,先后通过ISO9001、14001的国际认证,通过SA8000社会责任认证,为企业走上国际化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朗莎尔每年都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种有影响力的展销会、订货会,把产品打入国际大市场,连续多年获得浙江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称号。华港先后被评为全国纺织行业出口百强企业,全国服装行业销售、利润双百强企业,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全国印染企业先进单位,中国纺织协会企业品牌文化创新单位,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创新单位……
把企业建成职工之家
“企业的发展,需要财富的积累,财富的创造者,不是经营者一人,而是其后面数千人的员工。要使职工爱厂如家,企业经营者必须首先把企业建成员工之家,只有如此,才能上下团结、协调。”朗莎尔·维迪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长顾洁萍表示,为了提升华港人的幸福指数,打造华港为人力资源的港湾,多年来,华港始终坚持把企业建成员工的“五个之家”。
在思想上关心,把企业建设成员工温馨之家。先后在安徽、江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建立了稳定的劳务合作基地和职工培训中心,委托当地劳动局及培训机构定向招工和培训,确立“今日外出务工学技能,明日回乡建设新家园”的培训宗旨,吸引了大批外来打工者进企工作。而对有些一时不能适应而要求离职的员工,华港采用离职谈话制,请他们把心里话留下,以使企业全面掌握员工思想,改进工作。同时,华港还采用同乡会和工会爱心基金的形式进行互帮互助,激发了员工们的爱心,更促进了员工间的团结。
在技能上关怀,把企业建设成员工创业之家。华港对前来务工的人员都进行技能上的培训,员工一进华港,都能领到三本书——《溶入绍兴》、《务工指南》和《纺织印染服装知识丛书》,让员工了解绍兴,了解企业,掌握技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怎样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上岗培训结束后,企业与每一名员工都签订劳动合同。华港曾对80名新员工进行过跟踪调查:一年后一个月的收入相当于他们在家乡一年的收入。
在生活上关爱,把企业建设成员工和睦之家。早在2005年华港与农业部的“阳光工程支持革命老区特别行动”活动对接,对“老少边穷”地区的员工在素质技能培训期间给予他们2个月的保底工资,培训期间的合格产品按产量给付报酬,保证他们一进厂就能养活自己,使员工在厂既是工友,又是同学,加深了友谊,维护了团结。
在制度上保障,把企业建成员工的安全之家。华港成立了4150万的慈善冠名基金,每年5%的资金用于需要帮助的人,后又在全县企业中第一家成立计生协会并拨出200万元的计划生育爱心基金,用于育龄妇女碰到的种种困难。同时做好外地来绍务工人员的相关档案,通过开展教育活动,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外地人在企业有安全感。
从环境上关注,把企业营造成职工优美之家。为提高员工的工作环境,华港先后投入4万余元,建立4块大型宣传窗,17块21面的中型警示提示性的图文并茂的教育展板立于企业的显要位置中,并在车间、办公楼、宿舍过道制作百余块小型标语,使原来生产型经营性的场所转变为了花园式校园型的基地。
文化创新增强企业活力
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和探索,华港创导了自己的特色企业文化。通过以人文本,员工不仅得了技术的提升,收入的增加,更形成了以企业为家,携手共建新华港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活动的开展以来,文化的力量不仅改善了经营者与务工者的关系,激发了中层干部的作用,提升了员工的素质,更使企业的党员作用得到了更好的发挥,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肖国英坚信:品质成就品牌,人品创造精品。
有了企业文化建设这一阵地,华港还通过教育培训,提升了每一位员工的素质和技能,促进他们在企业体面地工作、体面地生活。对此,华港以党员为企业,通过对党员经济管理和岗位技能的再教育,来树立旗帜,产生效应。先后了聘请绍兴新思维培训中心及文理学院经管系的老师,系统地进行教育,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注重在车间一线进行培养以及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与此同时,华港还特别对外来务工者的感情培育,把他们看成是新绍兴人、新华港人,在待遇E福利上没有歧视,让他们能体面工作,并取得体面收入,努力提高他们在企业的幸福指数。在系列教育中,华港还注意安排寓教于乐的活动,每年举办红歌大家唱,职工自告奋勇上台表演,用歌声、舞姿歌颂党和国家,激起了广大职工积极向上的热情,在企业中形成新的合力。
顾洁萍还透露,华港今后还将进一步关爱职工,促进和谐共处,努力创造和谐环境,让外来务工者在华港能安心工作。“要从职工住宿、伙食改善、工作环境、业余生活、子女上学、培训进修和回家探亲、返程工作等细小问题上入手,用心关爱员工,用文化来汇聚人心,凝聚力量,促进华港的可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