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其实是新势力的崛起和对传统的替代

来源 :销售与市场·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xuan8985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转型上着力,不如在培育新势力上下功夫
  从结果看,似乎有转型;从过程看,根本就没有转型,都是新势力的崛起与替代的过程。
  转型,意味着从传统主流上着手;培育新势力,意味着从原来的边缘着手。两者遵循不同的思维。
  在传统主流上着力,不如在培育新势力上下功夫。
  转型,其实就是打着转型的旗号培养新势力。转型,意味着转变传统主流;培育新势力,意味着用新势力替代传统主流。
  “增量”改革就是中国贡献给全世界的改革智慧。其语境就是:改革从培养“增量”新势力开始。
  中国改革开放,伴随着三次创业浪潮。正是这三次创业浪潮,支持了改革开放的成果。
  改革开放是从培育新势力开始的。当时有个说法,“工人哭,农民笑,不三不四赚钞票”。当时的个体户,传统势力认定他们是“不三不四”的,因为他们的过去是边缘。
  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后,再次兴起了创业潮。这时大批知识分子下海创业,现在的大批企业家就是那时下海的。
  现在的“双创”,主体仍然不是传统主流。根本不是传统转型了,而是新势力崛起了。
  三次创业大潮,吸引新势力创业,从而逐步让传统边缘化。从结果看,确实是转型了。从过程看,不过是传统边缘化,新势力崛起了。
  中国的改革,一直是增量改革。先不动存量,因为存量是传统的。从增量开始改革,因为增量可以是新的。当增量超过存量时,转型、改革就完成了。
  从宏观看是如此,从微观看同样如此。
  转型是无法说服的,对群体只有征服
  企业内部要转型,如果让传统主流转型,通常是两相情愿。也许大家对现状的不满充满争议,但对转型的集体不满多半是共识。
  “新产品,新思路,新队伍,新市场,新政策”,在为企业做营销服务时,我通常从“五新”开始。“五新”意味着,暂时搁置存量,用“五新”创造增量。当增量快速增长时,意味着新思路的成功。
  当内容的新思路达到一定规模时,才可以对传统力量形成征服。
  我一直在讲,转型是无法说服的,尤其无法说服一个群体。对群体只有征服,用事实征服。要想不被外部新势力征服,就要用内部新势力征服。
  什么是征服?就是用事实征服,而不是用道理说服。外部的征服是衰败,内部的征服是再次崛起。这或许就是所谓的转型成功吧。
  转型是个社会心理学问题
  有人说改革是观念问题、思路问题、认知问题,我认为没有触及灵魂。
  改革和转型,其实核心问题是社会心理学问题,特别是集体心理问题。
  转型的最佳时机,其实是高峰的时候。越是高峰期,群体心理越是开放,越容易接受新生事物,转型就相对容易。所以,最高明的转型,其实是无缝衔接。但是,高峰期又容易出现一种心理:没有转型的必要。
  一旦进入衰败期,转型从心理上讲变得更加困难。当外部新势力崛起时,集体心理会变得更加保守,抗拒新事物。
  防守心理是人的本能,当面临危险时,集体心理会变成防守心理。你越是说让我转型,我偏偏越抗拒转型。你越是说我落后,我越是抗拒新东西。
  人处于低谷期,心理是脆弱的,很敏感。集体心理会更加脆弱,更加敏感。当集体心理有问题时,转型就不再是方法问题,而是心理问题。
  除了集体心理障碍外,第二个问题是“邯郸学步”效应。
  转型过程中,新的体系没学会,老的体系还在用,这个时候就会出现老体系失效了,新体系没建立,不会走路的现象。
  一套体系一旦建立,就会形成集体习惯。不要轻视集体习惯的力量。改变一个人的习惯很难,改变一群人的习惯几乎不可能。
  更何况,转型一定是有存量的,在转型过程中,如果存量出现问题,通常等于宣告转型失败。这也是为什么规模越大,转型越难的原因。
  过去,转型中有一种现象:置之死地而后生。反正存量已经没有了,转型反而成功了。但这种转型很难模仿、复制。
  成功转型的两个关键环节
  改革、转型需要智慧。中国历史上十多次改朝换代成功了,但改革卻总体是失败的。正因为改革难,所以才会有改朝换代。
  要想顺利转型,我认为有两步很关键。
  一是在内部培育新势力。先不让转型,先不动存量。用新势力做增量,增量成功了,内部转型就简单了。怎么才能保护新势力呢?一定要与传统势力隔离,不受传统势力的影响。比如前面讲的“五新”策略。
  二是用新势力同化传统势力,在同化中形成替代。不要谈生硬的转型,用同化的方式转型。其中的差别在于谁是主体。
  集体习惯一旦确定,就有两个重要的作用:同化或排斥。要么同化,要么排斥。
  如果传统势力占主导,那么新势力就会被传统势力同化或排斥;如果新势力占主导,那么就会同化或排斥传统势力。
  同化,就意味着逐步被改造,最后成为—体。排斥,就意味着彻底离开。
其他文献
海水和沙滩这两个冤家  谁也不服谁  海水动不动就冲上来骂沙滩  骂得满嘴白沫  沙滩动不动就踢海水  踢得到处都是沙子  不是沙滩把海水赶得远远  就是海水把沙滩压在身下  到了初一和十五  海水和沙滩更是扭在一起  打得不分你我  听说   这和月亮的挑唆有关  月亮却仰着脸假装不知道  逼急了  干脆  躲起来几天
在马克思的德文版原著中,“人性”一词用“Die Humahitat”表示,意指与动物相比较而言人的屙陛,还有“仁爱”、“人道”的含义;“人的本质”一词用“Das Wesendes Menchns”表示,意指人之为人的内在规定性或根本性质。马克思在对现实的批判中,在扬弃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过程中论及人性和人的本质,并有针对性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是我们解读马克思哲学中的人性范畴和关于人的本质的论断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