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准确掌握人口规模、结构现状,对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C9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本文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对寿阳县人口的规模和结构简析如下:
一、人口总量低速增长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10年11月1日零时,寿阳县常住人口211014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210184人相比,共增加830人,增长0.39%,年平均增长率为0.04%。
从人口的自然增长来看,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出生率9.63‰,死亡率7.31‰,自然增长率2.31‰,与2000年相比,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均有所下降,死亡率略有上升,总体上呈现出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发展模式。
二、家庭户规模呈缩小态势
家庭是基于婚姻关系、血缘关系和收养关系而形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规模指的是一个家庭成员的多少。
全县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69811户,家庭户人口为193996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8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19人减少了0.41人。
一代户家庭比重明显增加,多代户家庭比重明显下降。一代户家庭比重39.9%,较2000年的26.5%上升13.4个百分点;二代户、三代户、四代户家庭所占比重分别为48.7%、11.1%、0.3%,与2000年相比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尤其是二代户比重下降了10.5个百分点。
从家庭户的人数来看,一人户、二人户、三人户所占比重较2000年均出现上升,尤其是二人户比重上升11.1个百分点,4-9人的多人户比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家庭户规模的缩小,主要原因是:一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独生子女家庭增多;二是生活理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婚后独居;三是经济社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人们有条件分开居住。
三、性别比进一步扩大
人口性别结构是最基本的人口结构特征。现有的性别结构既是过去长时期人口自然变动的结果,又是今后人口自然变动的基础。性别结构平衡与否,直接影响到结婚率和妇女生育率,从而影响到人口出生率和人口再生产速度。
寿阳县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15739人,占54.85%,女性人口为95275人,占45.15%。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的115.57上升为121.48。
出生人口性别比较低。2010年,寿阳县出生人口1684人,其中男性848人,女性836人,出生人口性别比101.4,比2000年113.5下降12.1,低于国际公认的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正常水平(103-107)。
分年龄组(以五岁为一个间隔)来看,性别比分布呈现两头和中间低、其余部分高的波浪形,即20岁以下(不含20岁)年龄组的性别比均在110以下,略高于96-106这一性别比平衡区间;20-44岁年龄组的性别比增至120-130之间,45-59岁年龄组的性别比出现下降,保持在114-119之间,60-74岁年龄组性别比达到最高,均在130以上,其中70-74岁年龄组性别比达到165。75岁以上年龄组的性别比逐步下降,95岁到99岁年龄组性别比降至最低为72.7。
分乡镇来看,性别比最高的三个乡镇分别是:温家庄乡163.41、解愁乡152.76、平舒乡152.14,性别比高的主要原因是:这些乡镇工矿企业多,外来务工的较多,而外来务工的人中男性占到绝大多数;性别比最低的三个乡镇分别是:朝阳镇111.79、西洛镇113.07、马首乡117.22。
四、年龄结构变化大,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重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寿阳县常住人口的年龄中位数为39.7岁,比2000年33.1岁增加了6.6岁。
少年人口比重下降,劳动适龄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上升。2010年全县常住人口中,0-14岁的少年人口为29937人,占14.19%,与2000年相比下降6.64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为158522人,占75.12%,与2000年相比上升5.4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为22555人,占10.69%,与2000年相比上升1.23个百分点。
高龄老人增长速度快。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低龄老人(65-79岁)18823人,比2000年增加了1217人,增长6.9%,高龄老人(80岁以上)3732人,比2000年增加1456人,增长64.0%。
按国际上通用的标准,年龄中位数在30岁以上,65岁以上人口在7%以上,该地区就进入老龄化地区。可以看出,寿阳县在2000年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到2010年,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重。
五、人口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
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2010年,寿阳县6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5年(假定各阶段受教育的权重分别为:文盲为0,小学为6,初中为9,高中和中专为12,大专及以上为16),较2000年的7.4年增长了1.1年。人口的整体文化素质有了相当大的提高。
每10万人口中各类受教育水平的人口的发展呈现良好趋势。2000年到2010年的十年间,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增长最快,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1515人上升到5082人;中等、初等文化程度的人口也得到了发展,每10万人中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8239人上升为10954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6996人上升为46321人;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明显下降,每10万人中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9568人下降为28509人。可以看出近年来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正在提高,人口受教育水平重心上移。
人口的文盲率下降。2010年寿阳县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7196人,同2000年相比,文盲人口减少1784人,文盲率由4.27%下降为3.41%,下降0.86个百分点。
六、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化率仍然偏低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寿阳县城镇化率稳步提高,城镇人口数量增加,乡村人口數量减少。2010年,寿阳县城镇人口62432人,乡村人口148582人,城镇化率29.59%,比2000年的18.63%提高10.96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096个百分点。
2010年寿阳县城镇化率在晋中市排第10位,仅高于昔阳县,远低于晋中市的城镇化率44.12%、山西省的城镇化率48.05%,可以看出寿阳县城镇化率偏低,城镇化水平正处于上升初期。
七、人口流动较为活跃
人口流动是指人们超过一定时间长度、跨越一定空间范围的、没有相应户口变动的空间位移过程。发生这种人口流动过程的人口即为流动人口。
2010年,寿阳县常住人口中有外来人口47884人,与2000年的24886人相比增长了近1倍,占到常住人口的22.7%;户籍人口中外出人口44629人,比2000年的13627人相比增长了两倍还多,占到户籍人口的21.2%。
从人口的流动来源看,一半以上的外来人口来自寿阳县以外。全部外来人口中,来自本县以外的人口21352人,占到全部外来人口的44.6%;来自本县以内的26532人,占到全部外来人口的55.4%;
从人口的流动去向看,流入乡村的人口26814人,流入城镇的人口21070人,流入乡村的人口比流入城镇的人口多5744。原因是寿阳县一些规模较大的工矿企业主要分布在乡村,导致人口向这些工矿区所在的乡村流动。
从人口的迁移原因来看,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务工经商,解决就业问题。全部外来人口中,务工经商的20626人,占到43.1%,随迁家属11204人,占到23.4%,工作调动3561人,占到7.4%;学习培训3346人,占到7.0%,婚姻嫁娶、拆迁搬家、投亲靠友、寄挂户口及其他原因的共9147人,占到19.1%。
八、人口居住更趋集中
2010年11月1日零时,寿阳县全部常住人口211014人,其中县城所在地朝阳镇常住人口89216人,占总人口比重为42.28%,与2000年相比提高了12.67个百分点,平头镇总人口21273人,仅次于朝阳镇,占到全县总人口比重为10.08%,与2000年相比提高了0.27个百分点,温家庄乡总人口8603人,占到全县总人口的比重4.08%,比2000年提高了0.72个百分点。其余乡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与2000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从人口密度来看,2010年寿阳县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00.01人,朝阳镇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504.05人,是全县平均水平的5倍还多。此外,人口密度较高的乡镇分别是宗艾镇、平舒乡、温家庄乡,这三个乡镇的人口密度分别为每平方公里174.97人、130.95人、130.35人,人口密度最低的乡镇为松塔镇,每平方公里24.93人。
九、人口的民族构成
2010年,寿阳县常住人口211014人,其中汉族人口为210783人,占到99.89%,少数民族人口为231人,占到0.11%,与2000年相比基本持平。少数民族人口共涉及19个民族,人数最多的前三个少数民族及其人数分别是彝族48人、土家族41人、回族32人。
十、人口婚姻状况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寿阳县填报长表的15岁及以上人口共17614人,其中,未婚人口占17.24%;有配偶的人口占75.5%;离婚人口占1.215%;丧偶人口占6.06%。与2000年相比,未婚人口比例下降3.76个百分点,有配偶的人口比重上升4.1个百分点,离婚人口的比重下降0.003个百分点,丧偶人口的比重下降0.33个百分点。
未婚人口比例下降,大龄未婚人口占到17.9%。15岁及以上人口中未婚人口占17.24%,比2000年下降3.76个百分点。未婚人口中,35岁以上未婚人口662人,占到17.9%。
离婚人口总量略有下降,男性离婚人数明显高于女性。15岁及以上人口中离婚人口214人,占到1.215%,比2000年相比下降了0.003个百分点。离婚人口中,男性占到79.4%,女性占到20.6%,男性离婚人数远高于女性。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寿阳县人口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人口性别比偏高、老龄化程度加重、城镇化水平偏低。为此,对促进人口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倡导男女平等的良好社会风气,制定有利于女孩及其家庭的社会经济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营造有利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切实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提高其社会经济地位;要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依法加强对B超等医疗监测设备和相关药物的使用管理,强化孕期随访服务。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出生人口性别比继续保持在合理范围之内。
二、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老龄化。抓住目前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口抚养系数相对较低等有利的人口条件,及早研究和制定出相應的政策,扎实地推进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完善,加快建立和健全老年经济供养体系、老年医疗保障体系和老年社区照料服务网络体系,尤其是加强对孤寡老人的养老、医疗的帮扶和救助,为老年人的生活提高基本的保障。大力发展为满足老年人特殊需要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老年产业,更好地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增进老年人生活的幸福感。
三、继续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强城镇交通、供排水、供热、燃气、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水平;改进城市规划工作,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破除体制障碍,改善城镇化发展环境,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平等的择业环境;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增强城镇化的产业支撑。
中图分类号:C9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本文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对寿阳县人口的规模和结构简析如下:
一、人口总量低速增长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10年11月1日零时,寿阳县常住人口211014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210184人相比,共增加830人,增长0.39%,年平均增长率为0.04%。
从人口的自然增长来看,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出生率9.63‰,死亡率7.31‰,自然增长率2.31‰,与2000年相比,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均有所下降,死亡率略有上升,总体上呈现出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发展模式。
二、家庭户规模呈缩小态势
家庭是基于婚姻关系、血缘关系和收养关系而形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规模指的是一个家庭成员的多少。
全县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69811户,家庭户人口为193996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8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19人减少了0.41人。
一代户家庭比重明显增加,多代户家庭比重明显下降。一代户家庭比重39.9%,较2000年的26.5%上升13.4个百分点;二代户、三代户、四代户家庭所占比重分别为48.7%、11.1%、0.3%,与2000年相比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尤其是二代户比重下降了10.5个百分点。
从家庭户的人数来看,一人户、二人户、三人户所占比重较2000年均出现上升,尤其是二人户比重上升11.1个百分点,4-9人的多人户比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家庭户规模的缩小,主要原因是:一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独生子女家庭增多;二是生活理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婚后独居;三是经济社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人们有条件分开居住。
三、性别比进一步扩大
人口性别结构是最基本的人口结构特征。现有的性别结构既是过去长时期人口自然变动的结果,又是今后人口自然变动的基础。性别结构平衡与否,直接影响到结婚率和妇女生育率,从而影响到人口出生率和人口再生产速度。
寿阳县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15739人,占54.85%,女性人口为95275人,占45.15%。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的115.57上升为121.48。
出生人口性别比较低。2010年,寿阳县出生人口1684人,其中男性848人,女性836人,出生人口性别比101.4,比2000年113.5下降12.1,低于国际公认的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正常水平(103-107)。
分年龄组(以五岁为一个间隔)来看,性别比分布呈现两头和中间低、其余部分高的波浪形,即20岁以下(不含20岁)年龄组的性别比均在110以下,略高于96-106这一性别比平衡区间;20-44岁年龄组的性别比增至120-130之间,45-59岁年龄组的性别比出现下降,保持在114-119之间,60-74岁年龄组性别比达到最高,均在130以上,其中70-74岁年龄组性别比达到165。75岁以上年龄组的性别比逐步下降,95岁到99岁年龄组性别比降至最低为72.7。
分乡镇来看,性别比最高的三个乡镇分别是:温家庄乡163.41、解愁乡152.76、平舒乡152.14,性别比高的主要原因是:这些乡镇工矿企业多,外来务工的较多,而外来务工的人中男性占到绝大多数;性别比最低的三个乡镇分别是:朝阳镇111.79、西洛镇113.07、马首乡117.22。
四、年龄结构变化大,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重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寿阳县常住人口的年龄中位数为39.7岁,比2000年33.1岁增加了6.6岁。
少年人口比重下降,劳动适龄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上升。2010年全县常住人口中,0-14岁的少年人口为29937人,占14.19%,与2000年相比下降6.64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为158522人,占75.12%,与2000年相比上升5.4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为22555人,占10.69%,与2000年相比上升1.23个百分点。
高龄老人增长速度快。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低龄老人(65-79岁)18823人,比2000年增加了1217人,增长6.9%,高龄老人(80岁以上)3732人,比2000年增加1456人,增长64.0%。
按国际上通用的标准,年龄中位数在30岁以上,65岁以上人口在7%以上,该地区就进入老龄化地区。可以看出,寿阳县在2000年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到2010年,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重。
五、人口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
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2010年,寿阳县6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5年(假定各阶段受教育的权重分别为:文盲为0,小学为6,初中为9,高中和中专为12,大专及以上为16),较2000年的7.4年增长了1.1年。人口的整体文化素质有了相当大的提高。
每10万人口中各类受教育水平的人口的发展呈现良好趋势。2000年到2010年的十年间,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增长最快,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1515人上升到5082人;中等、初等文化程度的人口也得到了发展,每10万人中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8239人上升为10954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6996人上升为46321人;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明显下降,每10万人中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9568人下降为28509人。可以看出近年来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正在提高,人口受教育水平重心上移。
人口的文盲率下降。2010年寿阳县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7196人,同2000年相比,文盲人口减少1784人,文盲率由4.27%下降为3.41%,下降0.86个百分点。
六、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化率仍然偏低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寿阳县城镇化率稳步提高,城镇人口数量增加,乡村人口數量减少。2010年,寿阳县城镇人口62432人,乡村人口148582人,城镇化率29.59%,比2000年的18.63%提高10.96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096个百分点。
2010年寿阳县城镇化率在晋中市排第10位,仅高于昔阳县,远低于晋中市的城镇化率44.12%、山西省的城镇化率48.05%,可以看出寿阳县城镇化率偏低,城镇化水平正处于上升初期。
七、人口流动较为活跃
人口流动是指人们超过一定时间长度、跨越一定空间范围的、没有相应户口变动的空间位移过程。发生这种人口流动过程的人口即为流动人口。
2010年,寿阳县常住人口中有外来人口47884人,与2000年的24886人相比增长了近1倍,占到常住人口的22.7%;户籍人口中外出人口44629人,比2000年的13627人相比增长了两倍还多,占到户籍人口的21.2%。
从人口的流动来源看,一半以上的外来人口来自寿阳县以外。全部外来人口中,来自本县以外的人口21352人,占到全部外来人口的44.6%;来自本县以内的26532人,占到全部外来人口的55.4%;
从人口的流动去向看,流入乡村的人口26814人,流入城镇的人口21070人,流入乡村的人口比流入城镇的人口多5744。原因是寿阳县一些规模较大的工矿企业主要分布在乡村,导致人口向这些工矿区所在的乡村流动。
从人口的迁移原因来看,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务工经商,解决就业问题。全部外来人口中,务工经商的20626人,占到43.1%,随迁家属11204人,占到23.4%,工作调动3561人,占到7.4%;学习培训3346人,占到7.0%,婚姻嫁娶、拆迁搬家、投亲靠友、寄挂户口及其他原因的共9147人,占到19.1%。
八、人口居住更趋集中
2010年11月1日零时,寿阳县全部常住人口211014人,其中县城所在地朝阳镇常住人口89216人,占总人口比重为42.28%,与2000年相比提高了12.67个百分点,平头镇总人口21273人,仅次于朝阳镇,占到全县总人口比重为10.08%,与2000年相比提高了0.27个百分点,温家庄乡总人口8603人,占到全县总人口的比重4.08%,比2000年提高了0.72个百分点。其余乡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与2000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从人口密度来看,2010年寿阳县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00.01人,朝阳镇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504.05人,是全县平均水平的5倍还多。此外,人口密度较高的乡镇分别是宗艾镇、平舒乡、温家庄乡,这三个乡镇的人口密度分别为每平方公里174.97人、130.95人、130.35人,人口密度最低的乡镇为松塔镇,每平方公里24.93人。
九、人口的民族构成
2010年,寿阳县常住人口211014人,其中汉族人口为210783人,占到99.89%,少数民族人口为231人,占到0.11%,与2000年相比基本持平。少数民族人口共涉及19个民族,人数最多的前三个少数民族及其人数分别是彝族48人、土家族41人、回族32人。
十、人口婚姻状况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寿阳县填报长表的15岁及以上人口共17614人,其中,未婚人口占17.24%;有配偶的人口占75.5%;离婚人口占1.215%;丧偶人口占6.06%。与2000年相比,未婚人口比例下降3.76个百分点,有配偶的人口比重上升4.1个百分点,离婚人口的比重下降0.003个百分点,丧偶人口的比重下降0.33个百分点。
未婚人口比例下降,大龄未婚人口占到17.9%。15岁及以上人口中未婚人口占17.24%,比2000年下降3.76个百分点。未婚人口中,35岁以上未婚人口662人,占到17.9%。
离婚人口总量略有下降,男性离婚人数明显高于女性。15岁及以上人口中离婚人口214人,占到1.215%,比2000年相比下降了0.003个百分点。离婚人口中,男性占到79.4%,女性占到20.6%,男性离婚人数远高于女性。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寿阳县人口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人口性别比偏高、老龄化程度加重、城镇化水平偏低。为此,对促进人口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倡导男女平等的良好社会风气,制定有利于女孩及其家庭的社会经济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营造有利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切实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提高其社会经济地位;要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依法加强对B超等医疗监测设备和相关药物的使用管理,强化孕期随访服务。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出生人口性别比继续保持在合理范围之内。
二、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老龄化。抓住目前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口抚养系数相对较低等有利的人口条件,及早研究和制定出相應的政策,扎实地推进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完善,加快建立和健全老年经济供养体系、老年医疗保障体系和老年社区照料服务网络体系,尤其是加强对孤寡老人的养老、医疗的帮扶和救助,为老年人的生活提高基本的保障。大力发展为满足老年人特殊需要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老年产业,更好地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增进老年人生活的幸福感。
三、继续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强城镇交通、供排水、供热、燃气、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水平;改进城市规划工作,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破除体制障碍,改善城镇化发展环境,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平等的择业环境;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增强城镇化的产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