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教育目标是探索音乐教育改革,建立音乐教育理论的起点。没有明确的目标,必然导致音乐教育中的盲目性;目标不全面也会给教育实践带来片面性。因此,有必要对音乐教育的目标问题进行探讨,以便使音乐教育的各个方面组织成为在一定目标控制下的完整系统。
1 音乐教育目标的代表人物
音乐教育史上的每一种理论和实践都从不同的侧面体现着一定的教育目标,说明了音乐教育目标的客观存在。
1.1亚里士多德
音乐在亚里士多德的教育理论中,是用来“改变灵魂的品质”,实现人的发展的最高阶段和为正确享受闲暇做准备的一种手段。对音乐作用于人的心灵的肯定,强调课程内容的筛选,以及对单纯培养取悦听众的演奏家的功利主义教育的否定,都体现出亚里士多德关于教育顺应植物灵魂——动物灵魂——理性灵魂的次序展开,最终上升到神(人)的境界这一目标。
1.2卡斯蒂辽纳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1528年出版的意大利卡斯蒂辽纳的名著《宫廷人物》重引亚里士多德的音乐教育观。对音乐教育的价值和实施办法做了详细的描绘。认为音乐更能提高闲暇时间的价值,并规定了宫廷朝臣的日事必须包括由鲁特琴伴奏的独唱或重唱;淑女不应学习打击乐和管乐,以保持柔弱恬静的女性娇媚感等等。
1.3卢梭
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在其音乐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在《现代音乐论文》中,他提倡他所发明的简谱。他认为音名是多余的东西,倡导首调唱名法,主张用“儿童感兴趣,与儿童思想相适应的简单歌曲”作为儿童音乐教材。他指责说,“在出版最佳音乐书刊的法国,学习音乐却成了如此困难的事这岂非咄咄怪事。”卢梭在音乐教材、教法等方面的改革和主张绝非偶然的技术问题,这些都是一切顺应自然、在自然环境中培养脱离腐朽社会的新人这一目标的必然产物。
以上提到的几种音乐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虽然侧重点各不相同,有的甚至截然相反,但他们都是基于一定的教育目标产生的。音乐教育的功能、价值和地位怎样?选编课程的依据是什么?一种特定的教学法赖以产生的本质根源是什么?这些问题最终将归咎于特定的教育目标。
2现代音乐教育关于音乐教育目标的研究。
2.1詹姆斯·默赛尔的理论
音乐教育目标的系统研究,是到了现代音乐教育学的产生后才开始。这里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被《新格罗夫音乐和音乐家辞典》誉为“20世纪颇具影响”的詹姆斯·默赛尔。他在40年代和50年代的大量音乐教育理论著作标志着包括有关音乐教育目标系统研究的现代音乐教育学的形成。在他的《美国的学校音乐》中,音乐教育目标被表达为“真正的、全面的音乐发展”。这个目标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1.培养对音乐的热情。
2.掌握必要的技能。
3.掌握必要的知识。
4.培养继续学习音乐的愿望。
这简短的四个方面的可取之处是,它们覆盖了布鲁姆(美国教育学家)有关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三个领域——认知、技能和情感。掌握必要的知识属认知领域;掌握必要的技能领域;培养对音乐的热情和继续学习音乐的愿望属情感领域。我们知道,热情是一种稳定、深刻、强烈的情绪状态,它在人的活动中具有决定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向和在较长时间内推动人的活动这一功能,而愿望又是对需要的清晰认识,它表现在追求需要的满足的积极活动中。这两者都是维持和继续学习不可缺少的情感状态和动力系统。就音乐这门特殊的学科来说,提出这一点的实践意义在于,它否定了音乐教育实践中只重“易量化”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忽视音乐对人的情感的积极影响,以及创造性音乐活动必备的情感这一最重要的因素的错误倾向。
2.2《美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提出的教育目标体系
在默赛尔之后,他的一些追随者在《美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一书中又提出另一个音乐教育目标体系。这体系分大目标和小目标两部分。所谓大目标包括歌唱、合唱、欣赏及背景知识、器乐、理论以及音乐表演艺术在心里、生理方面的一些要求共七部分。小目标则是对这七部分的具体解释和要求。这个庞杂的目标体系实际上是在学科课程内容分类下的具体教学任务的罗列与陈述。应当肯定,音乐教育目标与教学任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一定的目标是整个音乐教育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在这过程中,教育目标总是以一定的教育内容为依托在完成一项项具体任务的基础上实现的。在实现总的目标的渐进过程中,教育目标必然要求转化为具体的教育任务。但是,用微观的音乐课堂教学任务来代替宏观的教育目标显然不妥。理由是,这种所谓的目标体系不能反映社会的文化背景和发展现状以及民族传统与音乐教育之间的关系;同样,它也不能对课堂的编制产生应有的影响。
3音乐教育目标的着眼点
3.1完整的音乐目标体系包含的主要问题
完整的一音乐目标体系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问题:
1.一定社会的文化背景及其发展状况和民族传统对音乐教育的需求是什么?
2.音乐这门特殊的学科对教育的客观要求是什么?
3.音乐教育与一定社会的教育总目标的关系怎样?
在这三点当中,第一个属于教育外部的问题;后两个属于教育内部的范畴。
3.2音乐生活中教育的突出矛盾
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专业化,音乐生活成为以创作、表演为主的专业音乐家和以欣赏为主的听众组成的整体。我们在音乐生活中涉及的教育的突出矛盾有两点。一方面,专业音乐工作面临的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是听众的反馈。另一方面,悠久的民族民间音乐传统的继承方式受现代生活方式冲击,不得不愈来愈多地依赖系统的学校教育,而我们的音乐教育在这一点做得还不够。它表现在课程内容里,而本质根源仍在缺乏明确的目标。据此,在结合现实考虑我国的文化背景及发展状况和民族传统对音乐教育的要求,就必然要关注到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文化传统,要顾及这传统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要体现渗透其中的丰富的民族特色,并将这些要求贯穿在教育过程中,通过教育造就有利于我国音乐文化健康发展的新一代。
1 音乐教育目标的代表人物
音乐教育史上的每一种理论和实践都从不同的侧面体现着一定的教育目标,说明了音乐教育目标的客观存在。
1.1亚里士多德
音乐在亚里士多德的教育理论中,是用来“改变灵魂的品质”,实现人的发展的最高阶段和为正确享受闲暇做准备的一种手段。对音乐作用于人的心灵的肯定,强调课程内容的筛选,以及对单纯培养取悦听众的演奏家的功利主义教育的否定,都体现出亚里士多德关于教育顺应植物灵魂——动物灵魂——理性灵魂的次序展开,最终上升到神(人)的境界这一目标。
1.2卡斯蒂辽纳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1528年出版的意大利卡斯蒂辽纳的名著《宫廷人物》重引亚里士多德的音乐教育观。对音乐教育的价值和实施办法做了详细的描绘。认为音乐更能提高闲暇时间的价值,并规定了宫廷朝臣的日事必须包括由鲁特琴伴奏的独唱或重唱;淑女不应学习打击乐和管乐,以保持柔弱恬静的女性娇媚感等等。
1.3卢梭
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在其音乐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在《现代音乐论文》中,他提倡他所发明的简谱。他认为音名是多余的东西,倡导首调唱名法,主张用“儿童感兴趣,与儿童思想相适应的简单歌曲”作为儿童音乐教材。他指责说,“在出版最佳音乐书刊的法国,学习音乐却成了如此困难的事这岂非咄咄怪事。”卢梭在音乐教材、教法等方面的改革和主张绝非偶然的技术问题,这些都是一切顺应自然、在自然环境中培养脱离腐朽社会的新人这一目标的必然产物。
以上提到的几种音乐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虽然侧重点各不相同,有的甚至截然相反,但他们都是基于一定的教育目标产生的。音乐教育的功能、价值和地位怎样?选编课程的依据是什么?一种特定的教学法赖以产生的本质根源是什么?这些问题最终将归咎于特定的教育目标。
2现代音乐教育关于音乐教育目标的研究。
2.1詹姆斯·默赛尔的理论
音乐教育目标的系统研究,是到了现代音乐教育学的产生后才开始。这里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被《新格罗夫音乐和音乐家辞典》誉为“20世纪颇具影响”的詹姆斯·默赛尔。他在40年代和50年代的大量音乐教育理论著作标志着包括有关音乐教育目标系统研究的现代音乐教育学的形成。在他的《美国的学校音乐》中,音乐教育目标被表达为“真正的、全面的音乐发展”。这个目标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1.培养对音乐的热情。
2.掌握必要的技能。
3.掌握必要的知识。
4.培养继续学习音乐的愿望。
这简短的四个方面的可取之处是,它们覆盖了布鲁姆(美国教育学家)有关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三个领域——认知、技能和情感。掌握必要的知识属认知领域;掌握必要的技能领域;培养对音乐的热情和继续学习音乐的愿望属情感领域。我们知道,热情是一种稳定、深刻、强烈的情绪状态,它在人的活动中具有决定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向和在较长时间内推动人的活动这一功能,而愿望又是对需要的清晰认识,它表现在追求需要的满足的积极活动中。这两者都是维持和继续学习不可缺少的情感状态和动力系统。就音乐这门特殊的学科来说,提出这一点的实践意义在于,它否定了音乐教育实践中只重“易量化”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忽视音乐对人的情感的积极影响,以及创造性音乐活动必备的情感这一最重要的因素的错误倾向。
2.2《美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提出的教育目标体系
在默赛尔之后,他的一些追随者在《美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一书中又提出另一个音乐教育目标体系。这体系分大目标和小目标两部分。所谓大目标包括歌唱、合唱、欣赏及背景知识、器乐、理论以及音乐表演艺术在心里、生理方面的一些要求共七部分。小目标则是对这七部分的具体解释和要求。这个庞杂的目标体系实际上是在学科课程内容分类下的具体教学任务的罗列与陈述。应当肯定,音乐教育目标与教学任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一定的目标是整个音乐教育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在这过程中,教育目标总是以一定的教育内容为依托在完成一项项具体任务的基础上实现的。在实现总的目标的渐进过程中,教育目标必然要求转化为具体的教育任务。但是,用微观的音乐课堂教学任务来代替宏观的教育目标显然不妥。理由是,这种所谓的目标体系不能反映社会的文化背景和发展现状以及民族传统与音乐教育之间的关系;同样,它也不能对课堂的编制产生应有的影响。
3音乐教育目标的着眼点
3.1完整的音乐目标体系包含的主要问题
完整的一音乐目标体系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问题:
1.一定社会的文化背景及其发展状况和民族传统对音乐教育的需求是什么?
2.音乐这门特殊的学科对教育的客观要求是什么?
3.音乐教育与一定社会的教育总目标的关系怎样?
在这三点当中,第一个属于教育外部的问题;后两个属于教育内部的范畴。
3.2音乐生活中教育的突出矛盾
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专业化,音乐生活成为以创作、表演为主的专业音乐家和以欣赏为主的听众组成的整体。我们在音乐生活中涉及的教育的突出矛盾有两点。一方面,专业音乐工作面临的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是听众的反馈。另一方面,悠久的民族民间音乐传统的继承方式受现代生活方式冲击,不得不愈来愈多地依赖系统的学校教育,而我们的音乐教育在这一点做得还不够。它表现在课程内容里,而本质根源仍在缺乏明确的目标。据此,在结合现实考虑我国的文化背景及发展状况和民族传统对音乐教育的要求,就必然要关注到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文化传统,要顾及这传统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要体现渗透其中的丰富的民族特色,并将这些要求贯穿在教育过程中,通过教育造就有利于我国音乐文化健康发展的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