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总量很大,就业压力也很大,要实现充分合理就业,使大部分人在就业前就具有必备的职业资格和能力,唯一的办法就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我国的人口优势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在发展职业教育中,“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已成为职业学校发展的共识,为此,要注重以下的几个问题。
一、要注重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中等教育的区别
1. 培养目标上的区别。
普通中等教育是以理论教学主的教育,其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以便进一步升学、深造;中等职业教育是以职业性为主的教育,其培养的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中级应用型人才(或称为中级实用型、技术型、管理型人才),它所培养的人才主要是将熟练的生产技能转化为生产力,应用于生产、管理中。因此,在教学内容上,中等职业教育的重点是放在熟练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上,而普通中等教育的重点是放在基础理论的完整性、系统性上的学习上。
2. 专业设置及课程设置上的区别。
在课程的设计上,普通中等教育是根据基本理论知识完整性的来展开的,据此,将课程划分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强调基础知识面要广,以便适应将来升学、深造的需要。而中职教育的课程设计是按照岗位、职业所需要的技能或能力要素为核心来展开的,或者说是以技能培养为中心来展开的。它通过对工作岗位的分析,确定所需的技能或者素质体系,根据这一能力体系再确定与之相对应的课程体系。在专业教学中,不再单纯地强调专业知识或专业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而是强调知识的针对性及实用性,岗位或职业需要什么知识与能力,就上什么课、进行什么技能训练。
3. 人才培养方式上的区别。
普通中等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也有实验、实习等联系实际的环节,但联系实际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学习、掌握理论知识,着眼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中等职业教育则着眼于培养岗位工作能力,将技能强化训练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上,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教育与训练结合,常常是边教边干,边干边学,以行动为导向。
4. 师资队伍建设上的区别。
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师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业务要求上,都与一般的普通中等教育有显著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在结构上,强调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要求教师努力向“双师型”的方向发展,既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技能,要求教师对企业有深入的了解,或有企业工作的经历。同时,要引进一部分确有专长的高级工、技师来充当技能训练的教师。
二、要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1. 更新教育观念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更新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前提和先导。目前,面对迅速发展的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急需大量人力资源支撑的事实,我们更需凝心聚力,更新教育观念,坚定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努力探究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规律,使专业、课程的设置与社会需求相吻合,使技能培养与职业要求相一致。
2. 课程设置要以就业为导向,体现岗位能力本位的原则。
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中等教育的根本不同点就在于它是培养具有能实际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岗位实际问题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和技能实用性人才。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在进行课程设置方面必须体现岗位技能本位的原则,要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主线,特别要围绕核心技能进行优化衔接、定向选择、有机整合和合理排序。其中包括基本理论与基本素质、专业技术与技能、实践环节间的整合。课程的内容要关注专业的技术发展及相关技能的改进,主动纳入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克服专业教学存在的内容陈旧、更新缓慢、不能适应企业需要的弊端,使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处于相对稳定和不断更新的交互状态之中。另外,课程设置还必须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与学生未来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相适应,以便达到岗位工作能力的要求。
3. 在教学中注重实践性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和企业实际相结合,把企业所需要的技能带进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意识。还可以把学生带出校园,走进企业,边学边干,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把理论应用于技能的学习中。例如: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实训模拟情景展演、模拟幼儿音乐课场景、角色的转变等。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把教学过程转化为工作过程。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应该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丰富实践经验,成为“像企业的技术人员”那样的人。专业教师可定期到企业实习,让教师的专业技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这样一来教师边教边学,借此机会教师也可以收集到一些在课本上无法得到的信息,经过对资料的整合、归类,编写真正适合中职学生教育教学的教材,并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进行研究、修改,从而形成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料。
5. 校企深度合作。
在校企合作模式中,学校和企业要经常进行交流和沟通,根据教学需要和企业工作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把学生安排到企业,由理论或实训教师带队进行现场教学、现场管理、现场模拟、现场动手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工作的性质,了解企业的工作制度。这种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真正地体验到工作的环境,从而能够帮助学生对自己未来工作进行定位。另外,校企合作是推进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实现学生与企业员工无缝对接的重要保证。学校在教学中可以定期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到学校讲解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引导学生自觉培养企业需要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以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总之,中等职业教育就是要按照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律和基本特征,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应用型人才。
(作者单位:广东省民政职业技术学校)
责任编辑 赖俊辰
一、要注重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中等教育的区别
1. 培养目标上的区别。
普通中等教育是以理论教学主的教育,其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以便进一步升学、深造;中等职业教育是以职业性为主的教育,其培养的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中级应用型人才(或称为中级实用型、技术型、管理型人才),它所培养的人才主要是将熟练的生产技能转化为生产力,应用于生产、管理中。因此,在教学内容上,中等职业教育的重点是放在熟练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上,而普通中等教育的重点是放在基础理论的完整性、系统性上的学习上。
2. 专业设置及课程设置上的区别。
在课程的设计上,普通中等教育是根据基本理论知识完整性的来展开的,据此,将课程划分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强调基础知识面要广,以便适应将来升学、深造的需要。而中职教育的课程设计是按照岗位、职业所需要的技能或能力要素为核心来展开的,或者说是以技能培养为中心来展开的。它通过对工作岗位的分析,确定所需的技能或者素质体系,根据这一能力体系再确定与之相对应的课程体系。在专业教学中,不再单纯地强调专业知识或专业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而是强调知识的针对性及实用性,岗位或职业需要什么知识与能力,就上什么课、进行什么技能训练。
3. 人才培养方式上的区别。
普通中等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也有实验、实习等联系实际的环节,但联系实际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学习、掌握理论知识,着眼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中等职业教育则着眼于培养岗位工作能力,将技能强化训练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上,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教育与训练结合,常常是边教边干,边干边学,以行动为导向。
4. 师资队伍建设上的区别。
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师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业务要求上,都与一般的普通中等教育有显著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在结构上,强调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要求教师努力向“双师型”的方向发展,既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技能,要求教师对企业有深入的了解,或有企业工作的经历。同时,要引进一部分确有专长的高级工、技师来充当技能训练的教师。
二、要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1. 更新教育观念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更新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前提和先导。目前,面对迅速发展的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急需大量人力资源支撑的事实,我们更需凝心聚力,更新教育观念,坚定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努力探究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规律,使专业、课程的设置与社会需求相吻合,使技能培养与职业要求相一致。
2. 课程设置要以就业为导向,体现岗位能力本位的原则。
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中等教育的根本不同点就在于它是培养具有能实际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岗位实际问题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和技能实用性人才。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在进行课程设置方面必须体现岗位技能本位的原则,要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主线,特别要围绕核心技能进行优化衔接、定向选择、有机整合和合理排序。其中包括基本理论与基本素质、专业技术与技能、实践环节间的整合。课程的内容要关注专业的技术发展及相关技能的改进,主动纳入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克服专业教学存在的内容陈旧、更新缓慢、不能适应企业需要的弊端,使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处于相对稳定和不断更新的交互状态之中。另外,课程设置还必须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与学生未来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相适应,以便达到岗位工作能力的要求。
3. 在教学中注重实践性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和企业实际相结合,把企业所需要的技能带进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意识。还可以把学生带出校园,走进企业,边学边干,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把理论应用于技能的学习中。例如: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实训模拟情景展演、模拟幼儿音乐课场景、角色的转变等。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把教学过程转化为工作过程。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应该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丰富实践经验,成为“像企业的技术人员”那样的人。专业教师可定期到企业实习,让教师的专业技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这样一来教师边教边学,借此机会教师也可以收集到一些在课本上无法得到的信息,经过对资料的整合、归类,编写真正适合中职学生教育教学的教材,并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进行研究、修改,从而形成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料。
5. 校企深度合作。
在校企合作模式中,学校和企业要经常进行交流和沟通,根据教学需要和企业工作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把学生安排到企业,由理论或实训教师带队进行现场教学、现场管理、现场模拟、现场动手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工作的性质,了解企业的工作制度。这种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真正地体验到工作的环境,从而能够帮助学生对自己未来工作进行定位。另外,校企合作是推进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实现学生与企业员工无缝对接的重要保证。学校在教学中可以定期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到学校讲解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引导学生自觉培养企业需要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以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总之,中等职业教育就是要按照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律和基本特征,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应用型人才。
(作者单位:广东省民政职业技术学校)
责任编辑 赖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