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背景与现状
全国约有70%的地区参加了21世纪新课程实验,教师是课改试验的具体执行者,且目前又没有什么模式和方法供参考。为此广大大学体育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结合实际进行灵活多样的试验。然而大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主要是在专业院校学习时获得,主要以技术课程为主,理论课程为辅。导致体育教师技术上“一专多能”,而教研科研能力较差。致使课改中大学体育教师大多数不能探索出符合实际的正确道路,使课改发展不平衡。可见,当前大学体育教师要适应课改的需要,就必须加强新理论、新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与专业技术水平。可是,现在在职培训主要还停留在公共的政治学习和教育学心理学培训上,与专业知识、技术及体育课程改革相关的内容却很少。这种内容与形式的单一化、陈旧化已经与当前课改时期教师对知识的渴求及知识更新的速度极不相符。因此,研究当前大学体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及继续教育问题就显得尤其重要。
二、教育的内容
培训内容的选择首先要具有实用性,要和大学的体育教育实际结合,其次要具有先进性,要有教育时代感,不仅要求信息容量大,更重要的是传授的信息新、有价值,再则要具有实践性,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注重学员的主体作用的发挥,把能力培养放在重要位置。
(一)更新教育思想
在我国,有部分大学体育工作者通过艰难的努力,使得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已开始由单一的竞技体育为主导,向健身、娱乐和生活等方面的育人方向转变。他们的知识、技术和技能有所更新,但在教育观念上却没有新的突破。在工作中,他们的教育思想、教学行为和教学方法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的改革。所以说无论是老教师或是新教师都必须要通过继续学习来达到教育思想的彻底改变。要全面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新的体育观念;要增强教学和科学相长观念;淡化“师道尊言”旧观念,确立“学生是朋友”的新型学生观。只有大学体育教师的教育思想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大学课程改革才能够进一步落到实处。
(二)提高教师素质
体育教育的关键是体育教师。体育教师素质是直接影响体育与健康课程质量的主要因素。体育教师的价值取向、审美观点、文化品味、敬业精神、处世态度,甚至言谈举止会比他的学术造诣更深刻的影响学生。那么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呢?原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指出:为了提高教师素质必须加强教师在职继续教育。因此,要通过继续教育这个积极有效的措施,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提高他们在教学工作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师德水平,提高身体健康素质,完善知识结构,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三)培养健康教育的能力
健康教育有助于促进各种教育的发展,同时也渗透到各种教育之中。如果没有健康教育,素质教育就成了一句空话。学校健康教育是学生获取健康知识的主要渠道。而体育课又是学校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所以,要让大学体育课从一味的“增强体质”向以“促进健康”为宗旨的目标转变。然而,现职大学体育教师的健康知识贫乏、健康行为一般,要想对学生造成良好的健康教育和影响,就必需要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健康知识水平,加强健康知识的学习,促进自身健康行为的形成。只有如此,方能让“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思想在大学体育课上得到良好的体现。
(四)培养创新教育的能力
当前大学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与创新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全面提高大学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教育能力,建立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在课改中,我国大学体育教师培养方向应由“运动技术型”逐渐转为“技术理论型”,要具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有力地推动创新教育;只有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能力。所以说,只有对大学体育教师进行创新教育能力的培养和开发,才能使课改快速、稳步、正确的推进。
(五)培养教研科研能力
对大学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的培养应成为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先导和杠杆。作为“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是教师成长过程中最高的目标,也是参与继续教育的目的。它的基本特征是具有教学专长,又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更具有解决教学领域问题的能力和较强创造力和洞察力。所谓“不会研究的教师就不是好教师”,一个好的教师就要会从学生、教材、教法、学法等不同方面去积极主动的进行研究。一个好的“研究型”教师的形成,会推动课改的发展,加快课改的速度,同时还能起到“领头羊”的作用。
(六)培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进入信息时代,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已摆在教育改革面前。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自然也不例外。如何在学校体育教学训练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制作高质量的课件、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网络的建设等,也就成了大学体育教师必需要解决的一个知识缺乏问题。只有进行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才能使大学体育教师能够快速熟练的掌握、运用、研究现代教育技术。这也是适应国际教育趋势的需要。
三、教育方式方法
(一)发挥自身体系优势
我国大学体育的投入资金比例很低,、经费短缺。鉴于现实状况,大量派出进修和脱产学习,从人力、财力上都是不现实的。因此,应当创造条件,多渠道、多形式地为大学体育教师掌握学科前沿知识,了解体育实践的需求,参与体育科学研究活动。提高体育教师学科的教育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达到继续教育的目的。
(二)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历进修
大学体育教师的进修很有必要,他们的愿望也很强烈。因此,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抓住机会鼓励大学体育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自费进修学习。另外,还可引进竞争机制和学历达标制度从而提高教师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以使大学体育教师能在高等院校进修过程中学到一些课改的方案、内容、措施以及先进思想,以促进自己教学过程中的改革行动。
(三)迅速建设好学科梯队,培养学术带头人
当前大学体育师资队伍中的中青年教师,已成为我国大学体育师资队伍的中坚力量,对他们的培养、提高和使用,是决定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兴衰成败的关键。要培养中青年教师就应不拘一格,不失良机地选拔人才,创造环境,精心培养,使优秀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组织老中青式年龄结构的学术梯队,确保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并让学术带头人确实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四)继续教育手段现代化
要建立以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传播技术为依托,以远程教育为主体的开放型教师培训网络。臧连明老师认为高校体育教师培训网络要:采取政府行为,面向国内外相关大学,相关学科,建立远程教师培训网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中心网站的建设,逐步形成网上培训机制,做到网上培训咨询网上招生并逐渐增加网上信息流量,使体育教师能够在职吸收国内外高新技术和学科前沿的最新知识,或通过网络完成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师培训。这种方法用在大学也是可行的。通过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进行教育既方便又快捷,能让大学体育教师即使在课间的10分钟时间内也能获得最前沿的资料,能够与权威学者随时进行课改交流。
由此可见,大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单一化、格式化的内容与形式,是影响在职教师业务水平进步的关键所在。要改变这些,就必须具有顺应时代教育发展的开拓创新精神,让继续教育真正成为大学体育教师进一步发展的契机。
作者单位:陕西咸阳师范学院
[责任编辑:王红军]
全国约有70%的地区参加了21世纪新课程实验,教师是课改试验的具体执行者,且目前又没有什么模式和方法供参考。为此广大大学体育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结合实际进行灵活多样的试验。然而大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主要是在专业院校学习时获得,主要以技术课程为主,理论课程为辅。导致体育教师技术上“一专多能”,而教研科研能力较差。致使课改中大学体育教师大多数不能探索出符合实际的正确道路,使课改发展不平衡。可见,当前大学体育教师要适应课改的需要,就必须加强新理论、新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与专业技术水平。可是,现在在职培训主要还停留在公共的政治学习和教育学心理学培训上,与专业知识、技术及体育课程改革相关的内容却很少。这种内容与形式的单一化、陈旧化已经与当前课改时期教师对知识的渴求及知识更新的速度极不相符。因此,研究当前大学体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及继续教育问题就显得尤其重要。
二、教育的内容
培训内容的选择首先要具有实用性,要和大学的体育教育实际结合,其次要具有先进性,要有教育时代感,不仅要求信息容量大,更重要的是传授的信息新、有价值,再则要具有实践性,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注重学员的主体作用的发挥,把能力培养放在重要位置。
(一)更新教育思想
在我国,有部分大学体育工作者通过艰难的努力,使得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已开始由单一的竞技体育为主导,向健身、娱乐和生活等方面的育人方向转变。他们的知识、技术和技能有所更新,但在教育观念上却没有新的突破。在工作中,他们的教育思想、教学行为和教学方法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的改革。所以说无论是老教师或是新教师都必须要通过继续学习来达到教育思想的彻底改变。要全面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新的体育观念;要增强教学和科学相长观念;淡化“师道尊言”旧观念,确立“学生是朋友”的新型学生观。只有大学体育教师的教育思想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大学课程改革才能够进一步落到实处。
(二)提高教师素质
体育教育的关键是体育教师。体育教师素质是直接影响体育与健康课程质量的主要因素。体育教师的价值取向、审美观点、文化品味、敬业精神、处世态度,甚至言谈举止会比他的学术造诣更深刻的影响学生。那么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呢?原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指出:为了提高教师素质必须加强教师在职继续教育。因此,要通过继续教育这个积极有效的措施,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提高他们在教学工作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师德水平,提高身体健康素质,完善知识结构,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三)培养健康教育的能力
健康教育有助于促进各种教育的发展,同时也渗透到各种教育之中。如果没有健康教育,素质教育就成了一句空话。学校健康教育是学生获取健康知识的主要渠道。而体育课又是学校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所以,要让大学体育课从一味的“增强体质”向以“促进健康”为宗旨的目标转变。然而,现职大学体育教师的健康知识贫乏、健康行为一般,要想对学生造成良好的健康教育和影响,就必需要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健康知识水平,加强健康知识的学习,促进自身健康行为的形成。只有如此,方能让“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思想在大学体育课上得到良好的体现。
(四)培养创新教育的能力
当前大学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与创新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全面提高大学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教育能力,建立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在课改中,我国大学体育教师培养方向应由“运动技术型”逐渐转为“技术理论型”,要具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有力地推动创新教育;只有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能力。所以说,只有对大学体育教师进行创新教育能力的培养和开发,才能使课改快速、稳步、正确的推进。
(五)培养教研科研能力
对大学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的培养应成为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先导和杠杆。作为“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是教师成长过程中最高的目标,也是参与继续教育的目的。它的基本特征是具有教学专长,又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更具有解决教学领域问题的能力和较强创造力和洞察力。所谓“不会研究的教师就不是好教师”,一个好的教师就要会从学生、教材、教法、学法等不同方面去积极主动的进行研究。一个好的“研究型”教师的形成,会推动课改的发展,加快课改的速度,同时还能起到“领头羊”的作用。
(六)培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进入信息时代,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已摆在教育改革面前。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自然也不例外。如何在学校体育教学训练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制作高质量的课件、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网络的建设等,也就成了大学体育教师必需要解决的一个知识缺乏问题。只有进行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才能使大学体育教师能够快速熟练的掌握、运用、研究现代教育技术。这也是适应国际教育趋势的需要。
三、教育方式方法
(一)发挥自身体系优势
我国大学体育的投入资金比例很低,、经费短缺。鉴于现实状况,大量派出进修和脱产学习,从人力、财力上都是不现实的。因此,应当创造条件,多渠道、多形式地为大学体育教师掌握学科前沿知识,了解体育实践的需求,参与体育科学研究活动。提高体育教师学科的教育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达到继续教育的目的。
(二)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历进修
大学体育教师的进修很有必要,他们的愿望也很强烈。因此,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抓住机会鼓励大学体育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自费进修学习。另外,还可引进竞争机制和学历达标制度从而提高教师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以使大学体育教师能在高等院校进修过程中学到一些课改的方案、内容、措施以及先进思想,以促进自己教学过程中的改革行动。
(三)迅速建设好学科梯队,培养学术带头人
当前大学体育师资队伍中的中青年教师,已成为我国大学体育师资队伍的中坚力量,对他们的培养、提高和使用,是决定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兴衰成败的关键。要培养中青年教师就应不拘一格,不失良机地选拔人才,创造环境,精心培养,使优秀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组织老中青式年龄结构的学术梯队,确保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并让学术带头人确实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四)继续教育手段现代化
要建立以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传播技术为依托,以远程教育为主体的开放型教师培训网络。臧连明老师认为高校体育教师培训网络要:采取政府行为,面向国内外相关大学,相关学科,建立远程教师培训网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中心网站的建设,逐步形成网上培训机制,做到网上培训咨询网上招生并逐渐增加网上信息流量,使体育教师能够在职吸收国内外高新技术和学科前沿的最新知识,或通过网络完成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师培训。这种方法用在大学也是可行的。通过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进行教育既方便又快捷,能让大学体育教师即使在课间的10分钟时间内也能获得最前沿的资料,能够与权威学者随时进行课改交流。
由此可见,大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单一化、格式化的内容与形式,是影响在职教师业务水平进步的关键所在。要改变这些,就必须具有顺应时代教育发展的开拓创新精神,让继续教育真正成为大学体育教师进一步发展的契机。
作者单位:陕西咸阳师范学院
[责任编辑:王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