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个“买买买”的消费时代,越来越多青年和精英阶层反其道而行之,开始告别繁杂和奢侈,精简日用、精简程序、精简人际……不断“断舍离”,津津有味地过起经济、环保、轻松愉悦的极简生活。他们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节省资源,保护环境;更希望在简单的生活中品味人生,获得更大的精神自由。
不堪物欲之累
如今,物质极大丰富,在带给人们方便的同时,也让很多人不堪过度拥有的重负,意欲对膨胀的物欲进行反抗。据报道,在百度、豆瓣等网络社区里,践行极简生活模式的人们已达好几万人。其中,创建于2012年1月的豆瓣“极简生活”小组,就聚集着3万多名成员。
一位“极简生活”小组的组长介绍,自己与“极简”这么时髦的概念联系上始于“藏书”。他说,大学时期为了营造出书香门第的虚假繁荣,把家里的一面墙做成了书架,但整面墙的书籍,大部分未读,渐渐地还对自己形成了压力。某天,他以一个问题打破了僵局:如果只能拥有一本书,自己会留哪一本呢?辗转反侧一夜后,他只留下一本书,其他的都捐给了图书馆。看着那空空如野的书架,他感到无比轻松。之后的日子都改成了借书看。
马燕是位爱美的姑娘,工作后买了许多漂亮的衣服。但随着衣柜日渐充实,却常常面对成堆的衣服無从下手,她产生了选择的压力。一天公司聚会,马燕在家中不停地试穿各种裙子,不是与鞋子不搭,就是与头饰不配,最后,她懊恼地一屁股坐在床上,突然问意识到,自己已沦为漂亮衣物的奴隶。
现代社会对资源过度汲取,造成了精神生活被大量抽空,很多人因此感到混乱和窒息。同济大学教授朱大可说,极简主义生活与其说是一种风尚潮流,不如说是人们在“互补意识”支配下产生的摆脱繁琐复杂、追求简单和自然的心理。
削减过度消费
很多人误解极简生活是过苦行僧般的生活,其实不然,极简主义者遵循的是“谨慎地拥有,珍惜地使用,勇敢地舍弃”的原则,提倡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购买优质商品,断舍离廉价物品,避免浪费,戒除冲动购物和过度消费的不良习惯。
2016年4月,有人在网上发起了“30天极简挑战”:第一天舍弃1件物品,第二天2件,逐日增加,直到月底的30件。在一天天的舍弃和清理中,参与者们惊奇地发现,自己已在不知不觉中囤积了很多无用之物。
“极简生活小组”的成员们不时在网上分享自己的精简方法,小组组长奥斯卡(Oscar)介绍自己的方法:一是二手交易,不适合你的衣服也许适合其他人;二是赠送朋友;三是捐赠贫困山区,为社会做出一份贡献;四是再利用,为环保做出一份贡献。
相比于受过物质匮乏伤害的父辈们,极简主义者们的内心更为自信和充实,他们相信“少即是多”,认为精简的是数量,但提高的是质量和品味。他们购物前常常给自己提4个问题:我真的需要吗?有没有其他东西可以代替?如果使用频率不高,是否可以租借?确定要购买的话,是我能承受的最好的吗?
极简理念已贯穿到了许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人概括为五大类:物质欲望极简,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精神极简,集中力量,办“正事”;生活极简,规律生活,拒绝无用功;工作极简,把握全局,专注当下;信息极简,屏蔽干扰,主动学习。
精神也要极简
从社会层面看,极简主义生活方式具有减少浪费、节省资源的环保效应。对商家来说,需要生产制造更多高品质的精品。而对极简主义者个人而言,长期坚持不懈地实践“断合离”,最终会有意想不到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双丰收。
比如追求物品少而精,很多人因此渐渐地戒掉了困扰多年的生活瘾:吃零食瘾、喝酒瘾、吸烟瘾、上网瘾,购物瘾……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被节省出来后,可以过更高品质的生活。网友宾哥(bingo)感慨,极简生活让消费少了很多很多,但却让自己有了更多旅游、学习的机会。卡利(Kelly)通过两年断合离,争取做到家中的每件物品都让人怦然心动。从此,她再也没有了请客前一天慌忙打扫的窘态。她发自内心地感谢极简理念,结束了自己过去混沌的生活。一名小组成员在践行了一年之后,发现自己做事情不再拖延,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购物欲望,看到脏乱的地方也会想去清理。
更重要的是,很多极简生活实践者已升华到了精神世界的极简。一名小组成员说,我们每天面临的信息复杂凌乱,所以在生活上清理思绪中的垃圾更重要。奥斯卡反思道:“因为我无法通过买买买的囤积生活找到幸福,所以,我反叛了。极简引领我找到了人生方向吗?没有。是思考让我找到了人生方向。但是,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来自于极简的生活。”
不堪物欲之累
如今,物质极大丰富,在带给人们方便的同时,也让很多人不堪过度拥有的重负,意欲对膨胀的物欲进行反抗。据报道,在百度、豆瓣等网络社区里,践行极简生活模式的人们已达好几万人。其中,创建于2012年1月的豆瓣“极简生活”小组,就聚集着3万多名成员。
一位“极简生活”小组的组长介绍,自己与“极简”这么时髦的概念联系上始于“藏书”。他说,大学时期为了营造出书香门第的虚假繁荣,把家里的一面墙做成了书架,但整面墙的书籍,大部分未读,渐渐地还对自己形成了压力。某天,他以一个问题打破了僵局:如果只能拥有一本书,自己会留哪一本呢?辗转反侧一夜后,他只留下一本书,其他的都捐给了图书馆。看着那空空如野的书架,他感到无比轻松。之后的日子都改成了借书看。
马燕是位爱美的姑娘,工作后买了许多漂亮的衣服。但随着衣柜日渐充实,却常常面对成堆的衣服無从下手,她产生了选择的压力。一天公司聚会,马燕在家中不停地试穿各种裙子,不是与鞋子不搭,就是与头饰不配,最后,她懊恼地一屁股坐在床上,突然问意识到,自己已沦为漂亮衣物的奴隶。
现代社会对资源过度汲取,造成了精神生活被大量抽空,很多人因此感到混乱和窒息。同济大学教授朱大可说,极简主义生活与其说是一种风尚潮流,不如说是人们在“互补意识”支配下产生的摆脱繁琐复杂、追求简单和自然的心理。
削减过度消费
很多人误解极简生活是过苦行僧般的生活,其实不然,极简主义者遵循的是“谨慎地拥有,珍惜地使用,勇敢地舍弃”的原则,提倡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购买优质商品,断舍离廉价物品,避免浪费,戒除冲动购物和过度消费的不良习惯。
2016年4月,有人在网上发起了“30天极简挑战”:第一天舍弃1件物品,第二天2件,逐日增加,直到月底的30件。在一天天的舍弃和清理中,参与者们惊奇地发现,自己已在不知不觉中囤积了很多无用之物。
“极简生活小组”的成员们不时在网上分享自己的精简方法,小组组长奥斯卡(Oscar)介绍自己的方法:一是二手交易,不适合你的衣服也许适合其他人;二是赠送朋友;三是捐赠贫困山区,为社会做出一份贡献;四是再利用,为环保做出一份贡献。
相比于受过物质匮乏伤害的父辈们,极简主义者们的内心更为自信和充实,他们相信“少即是多”,认为精简的是数量,但提高的是质量和品味。他们购物前常常给自己提4个问题:我真的需要吗?有没有其他东西可以代替?如果使用频率不高,是否可以租借?确定要购买的话,是我能承受的最好的吗?
极简理念已贯穿到了许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人概括为五大类:物质欲望极简,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精神极简,集中力量,办“正事”;生活极简,规律生活,拒绝无用功;工作极简,把握全局,专注当下;信息极简,屏蔽干扰,主动学习。
精神也要极简
从社会层面看,极简主义生活方式具有减少浪费、节省资源的环保效应。对商家来说,需要生产制造更多高品质的精品。而对极简主义者个人而言,长期坚持不懈地实践“断合离”,最终会有意想不到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双丰收。
比如追求物品少而精,很多人因此渐渐地戒掉了困扰多年的生活瘾:吃零食瘾、喝酒瘾、吸烟瘾、上网瘾,购物瘾……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被节省出来后,可以过更高品质的生活。网友宾哥(bingo)感慨,极简生活让消费少了很多很多,但却让自己有了更多旅游、学习的机会。卡利(Kelly)通过两年断合离,争取做到家中的每件物品都让人怦然心动。从此,她再也没有了请客前一天慌忙打扫的窘态。她发自内心地感谢极简理念,结束了自己过去混沌的生活。一名小组成员在践行了一年之后,发现自己做事情不再拖延,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购物欲望,看到脏乱的地方也会想去清理。
更重要的是,很多极简生活实践者已升华到了精神世界的极简。一名小组成员说,我们每天面临的信息复杂凌乱,所以在生活上清理思绪中的垃圾更重要。奥斯卡反思道:“因为我无法通过买买买的囤积生活找到幸福,所以,我反叛了。极简引领我找到了人生方向吗?没有。是思考让我找到了人生方向。但是,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来自于极简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