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运行机制研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danz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分析与总结其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的机制体制建设现状,希望对建设中各项运行机制的完善提出相关建议。
  [关 键 词] 高职;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6-0028-02
  2016年11月14日,廣东省教育厅、广东省财政厅联合印发了《关于确定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的通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荣列18所立项高职院校之一,未来4年内,学院将以“十三五”发展规划、“创新强校工程”、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省示范校”项目建设为引领,继续提升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作为学院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要确保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有机统一,因此在其建设过程中需要有高效的运行机制和创新的管理模式。
  一、建设基础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东莞地区唯一一所公办高职院校,把身发展置于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和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形势中谋划,把自身发展置于创建现代职教综合改革示范市的新任務中谋划。学校在《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建立坚持立足东莞,辐射珠三角,引领东莞职业教育和广东高职教育发展,成为具有东莞特色的全国一流、世界有影响的高职院校。
  二、学院层面体制机制建设情况
  (一)运行机制已初步确立
  学院关于科研与社会服务相关管理制度已基本健全,近年来,学院陆续出台《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办法》《横向项目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科研与社会服务领域的体制机制建设,积极鼓励广大教职工积极开张科研与技术服务活动。同时,学院对科研的扶持力度逐年加强,将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所开展的各项技术服务、培训活动等纳入学院教学工作量考核,学院科研人员收入分配机制日趋合理。在遵守国家、省级相关政策规定的前提下,进一步对各协同创新中心的到账经费管理放开,增加人员劳务费的发放比例,调动学院广大教师开展各类技术服务活动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学院科研考核评价机制,向一线教学科研人员倾斜,充分提升教师潜心科研,无后顾之忧。
  (二)完善科研和社会服务体制机制建设
  学院成立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筹建领导工作组,工作组挂靠在学院科研处。中心建设项目工作组主要负责制定中心各项规章制度与管理办法,监督各个中心建设项目的进度和质量,与学院各系部、职能部门联系协同各项工作进度,定期召开中心建设协调会议,切实推进学院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进度。
  (三)组建中心建设和运行团队
  1.组建项目建设团队。项目建设实行分级管理,明确各子项目的一级、二级、三级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与检查。
  2.搭建中心运行团队。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建由筹建领导工作组负责搭建运行团队,团队成员由学院教师、企业员工组成。中心运行团队实行主任负责制,主任负责牵头组建中心运行团队,以及中心后续管理制度的制定。
  三、学院促进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相关举措
  (一)成立科研成果转化服务机构
  学院成立科研成果转化服务中心,配备专门人员统筹指导和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积极寻求政府部门的支持,在高等学校、行业、企业之间牵线搭桥,消除瓶颈和障碍,出台相关制度、推动、组织、协调、激励各方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科技创新信息对接平台,从学校和教师两个层面加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力度,以此作为学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
  (二)设立科研成果孵化基金
  学院设立科研成果孵化奖励基金,其资金来源于学院资金和行业、企业赞助资金,设立基金的目的是资助学院应用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和科研成果转化,有效实现学校科研成果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三)进一步优化专利结构
  鼓励有条件的系部积极组织有较强研发能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与企业深度开展产学研合作,与企业科技人员共同解决企业生产和新产品研发中的技术难题,重点支持发明专利、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专利申请。
  (四)完善科研考核评价机制
  改变科研评价模式单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实行分类评价,建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及成果转化等科研业绩等效评价机制。将市场技术创新需求、知识产权运用及对经济社会的贡献度等作为应用技术类项目立项、验收及资金资助的重要内容。
  四、协同创新中心机制建设措施
  随着高职院校硬件基础设施的不断强化,专业“硬”实力得到夯实,“软”实力却提升缓慢,在科研、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尚未有效突破。“十三五”期间,内涵建设是学院科研与社会服务建设的重心。利用协同创新中心来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将是优先发展领域。因此需要针对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明确功能定位,强化教学实践
  以应用协同创新中心为载体,立足地方产业升级寻求更为明确的功能定位,资源倾斜并突出社会服务和创新创业教育。推广交流与共享开放。发挥示范性院校的引领作用,向同类高职院校开放交流窗口,探求院校专业建设的经验借鉴与互惠合作,促进实践教学平台的开放性与共享性。
  (二)优化中心管理架构,提供组织保障
  为进一步深化中心各方合作,促进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的组织与实施,确保中心运行长效机制的贯彻与落实,学院与企业、行业参与方共同搭建高效运转的组织架构来支撑合作模式,确立资金、人才引进机制和保障措施,实现协同创新中心可持续发展。
  学院和企业双方领导担任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主要职务,并负责中心的日常运行和发展目标。由学院相关系部委派骨干教师与合作企业技术工程师组建部门,负责日常事务管理、教学管理、科研开发、技术推广等工作。   (三)教学企业实体运营,提供运行机制保障
  学院提供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所需的场地、师资、部分建设资金;企业投入最新研究开发成果、技术骨干队伍。制订产学研合作计划,通过双方的科研攻关、技术示范与推广、实践教学、就业指导与人才招聘等方式,创新产学研合作的机制与模式。在学院与合作企业组建的校企研究团队中,聘请学校教师成为企业项目工程师,参与公司软件的研发,不断推出最新的智能物流成果。同时,利用学院处于珠三角腹地的地理优势和优质教学资源,邀请珠三角地区广大中小型科技企业、制造企业到中心参观学习,示范性推广共同开发的技术成果。
  (四)制度引领,提供管理机制保障
  依据国家和省市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学院的有关规定,制定了《学院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章程》,主要包括:(1)总则;(2)中心名称与地址;(3)中心性质、宗旨和理念;(4)中心主要业务;(5)中心组织机构及职权;(6)中心职能部门;(7)中心自主研发或引进项目的经费管理办法;(8)中心财务制度;(9)附则。
  (五)强化科研管理,制定完善激励机制
  参照有关课题、期刊、论文标准将科研工作量化,形成量化考核评价体系,以此为基础对教职员工进行年度考核。科研绩效考核结果将上报学校人事处、教务处、财务处等相关部门,作为年终考核综合评定的依据之一。结合科研工作的实际需求,制定科研绩效评价机制和奖励约束機制,加大考核和奖惩的力度,完善人才竞争的激励机制。
  五、结语与展望
  基于协同创新模式的研究,建设应用技术同创新中心,改变高职院校目前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封闭式课程教学模式,让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与行业产业、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深度融合,构建知识、技术、实践操作、服务社会的协同创新中心,促进资源共享,以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以应用技术同创新中心建设的研究为切入点,探索、分析、总结经验,为建设更多高职院校专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打下基础,使专业技术能够更大效益的协同创新、让技术与行业产业相结合,资源共享,惠及人民,服务社会,带给人民更新颖、更科学的生活理念,推动社会发展。
  探索高职院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路径与运行机制,逐步构建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的运行机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1.有利于深化校企协同创新机制、体制改革。形成人员流动、内外联合、竞争创新、“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
  2.有利于人才培养。培养一批高素质、动手能力强的青年骨干,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培养适应地方支柱产业的高技能人才,为社会服务。
  3.有利于服务社会。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的设立,可以吸收相关领域的技术骨干人员参与合作,面向社会开展咨询服务,提供技术支持和帮助,解决重大实践问题,使专业技术能够更加紧密地与行业产业相结合,惠及人民、服务社会。
  4.有利于学科建设。以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为依托,在研究的过程中,探索分析、总结经验,调整学科建设的课程设置,学时分配,创新研究成果,努力建成本学科的学术交流和信息平台。
  5.有利于促进科学研究。通过校企、校地结合,组织协同创新项目,并明确任务,联合攻关,创造出适应社会需求发展、惠及民生的研究成果,体现需求性、改革性、创新性、协同性。
  参考文献:
  [1]黄玲青.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策略[J].现代商贸工业,2016(29):14-15.
  [2]李超锋.基于协同创新的高职现代物流研发中心构建研究: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物流科技,2016(3):143-145.
  [3]叶小明,李作为,王丽婷.构建“轻工行业应用技术协同创新发展中心”的实践与创新: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1-6.
  [4]叶其蓝.探讨高职院校科技协同创新路径和运行机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9):19-25.
  [5]宗艳霞.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协同创新体系中的定位与实现路径[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17-120.
其他文献
[摘 要] 网络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交流方式,尤其是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给教育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做好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因此必须要从教育队伍培养、环境优化、教育环境完善等多个方面入手,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  [关 键 词] 网络;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
期刊
[摘 要] 伴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网络信息已经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信息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和价值观,对高职学生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论述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对高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面对培育工作所带来的挑战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为我国新型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 键 词] “互联网+”;高职院校;社会主义
期刊
[摘 要] 在高职院校教育阶段教师肩负着管理学生各项工作的重任,主要包括学习和生活两大方面,对学生的成长来说十分重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成为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重点之一,需给予高度重视。鉴于此,主要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全面管窥和探究, 同时列举出一系列恰当的措施。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措施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
期刊
[摘 要] 随着高等教育机制的不断改进,成人教育已不能适应社会现状,需要寻求新的教育模式,这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成人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成人教育需要创新,校企结合以其独特的优势在众多教育模式中脱颖而出,成为成人教育模式改革的新选择。  [关 键 词] 成人教育;校企合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2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6-0072-01  
期刊
[摘 要] 目前,各大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多是在以往的对外贸易背景下成长起来的,能迅速适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要求。外贸业务技能名师工作室的建立和运行不仅搭建了名师领衔带动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而且促进了“双师型”英语教师的培养和发展,更有利于英语教学改革和校企合作,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鉴于此,对案例名师工作室的实际运行活动进行了现场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提炼了目前名师工作室研修的基本模式,同时
期刊
[摘 要] 成校建设“特色培训项目”是形成办学特色和提升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奉化成人学校通过“立足主导产业、创新生产方式、探索合作办学”等方式确立了各校特色培训项目。通过“课程开发与基地建设、项目推进与课题研究、教训内容与实践体验、成果提炼与经验推广”等相互结合的推进策略,促进了成校特色项目的建设,提升了成教内涵发展和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能力。  [关 键 词] 成人学校;特色培训项目;建设与推进 
期刊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威客”的应用研究和实践越来越广泛。基于“威客”的产生、发展,较为全面地分析和总结了应用“威客”教学改革的发展变化及趋向态势,以期引发对教学改革的深入思考与探究。作为国内应用“威客”教学起步较早、持续时间长的贺州学院在这个方面也进行了有益尝试。在既往的实践中,贺州学院引入“威客”教学,创新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搭建学生与猪八戒威客网“天鹰计划”
期刊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职院校的实力得到提升,由于高职院校特有的教育理念及培养方式,高职院校更加关注社会、市场的发展需要,更密切的联系现实经济,尤其在技能培训、人才服务等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同时,广州的社区教育已经发展出较有特色的规模,以人为本的社区教育与高职院校对外服务有机的结合,将会极大提高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能力。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社区教育;社会服务  [中
期刊
[摘 要] 随着民办学院校不断发展,学风越来越受到重视,民办医学院校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大学生活中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良学习心理,并通过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这些不良心理问题对学生有着重要意义,更对学校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关 键 词] 学习心理;学习动机;学习倦怠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6-0040-02  “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
期刊
[摘 要]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改革大潮中,高职教育作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大军,应深入推进高等职业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好更利于发展的环境,为未来发展培养更利于发展的途径。以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专业创新创业发展为例,探讨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发展的途径。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建设途径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