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校教育事业新形势下,尤为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精神建设,艺术课程作为文化熏陶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两者进行有机融合是必然的。基于此,本文首先结合时代背景阐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教育融合的意义,并结合实践与问卷调查探究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融通创新路径,以期带动素质教育发展。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教育;高校
引言:为更好的展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教育综合策略探析,本次项目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当代艺术专业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和专业素质成绩,并借助民族民间舞蹈艺术课程实践教学进行分析论证。经过实践调查,当下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的融合存在研究短板,此为本次展开实践研究的原因所在。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教育融合的意义
为验证研究课题可行性,笔者所在的项目研究团队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明确了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创新融合的方向,并结合实践教学发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教育融合具有實践意义。
(一)促进艺术内容理解
艺术教育旨在提高学生审美价值,加深其对美的理解与感受,并通过专业教学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高素质学生。艺术课程的学习不仅需长时间的技能训练,还需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尤其对于艺术深层情感与内涵的理解,学生需结合实际实现情感共鸣,在传统艺术教育方式下,学生对于艺术内容的理解较浅,无法真实感受艺术价值,为丰富此次研究,通过调查问卷进行思政觉悟与艺术素质摸底,借助民族民间舞蹈艺术课程实践教学方式进行对比论证,以不同班级进行学期测验结果为主,学生体验反馈为主,发现将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融合更易使学生理解艺术内涵,从实际测验结果来看,大多数学生思政觉悟得到提升,同时其艺术素质得到不同程度提高。
(二)培养高素质人才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艺术教学应符合正能量价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审美,并从精神层面实现综合素质提高。在教育新形势下,高校迫切追求高素质人才,结合当下思政教育指导思想,可促进高校培育具有健全意识形态与风貌的高素质艺术人才。思政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灵魂工程,在艺术课程实现德育渗透可在提高学生艺术技能基础上,促进学生形成思想政治觉悟,继而实现培育高质素艺术人才目标[1]。
(三)提高个人竞争力
现阶段社会各行各业竞争压力较大,对人才素质与技能要求逐渐提高,为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应在高校教育阶段加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尤其对于艺术相关专业而言,艺术技能、理论知识与思想政治均为衡量艺术人才的重要指标,经过实践证明,针对艺术类课程进行思政教育,可较大程度提高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并提高其精神思政觉悟,实现全方位人才培养,与此同时,学生自身能力提升意味着其个人竞争力的提高,因此不难发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教育融合能够直接对学生个人竞争力产生正面影响。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教育融合的创新路径
本次研究结合教学实践从多个角度提出创新融合路径,分别为:多元化教学方式、公共艺术活动实践、校园思政文化环境、全方位教师队伍建设。
(一)多元化教学方式
将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融合,旨在优化现有艺术课程教学形式,创新艺术类教学模式,并结合思政教育实现精神引导,因此高校进行两者融合时,需结合两者特点进行综合创新,并结合信息时代特点展开多元化教学方式。例如:教师可通过信息网络平台等资源转变知识传授方式,引导学生在获取网络资源的同时展开思考,并在其中实现思政渗透,结合新一代学生特点,可借助线上教学平台进行资源共享,并结合平台功能进行分值设定,将学生获取资源数量以及线上评估数值作为日常教学测评,以此促进学生学习艺术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思政文化,另外还可借助智能移动终端社交APP实现即时互联,同时可借助社交APP进行思政、艺术资源推送,通过优秀自媒体分享形式巩固艺术课程的思想教育。教师可借助影视作品等流行元素进行教学,例如:舞蹈艺术专业课程学习时,教师可通过电影《芳华》赏析了解不同时代的艺术特色,并结合其背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感受时代思政气息与艺术元素的碰撞,以此实现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创新融合发展。
(二)公共艺术活动实践
艺术类课程除必要理论知识外,技能训练与社会实践同样占据重要地位。在技能训练实践中,教师可借助实际演练方式体现人文情怀与思政政治元素,例如:教师可通过技能小组划分促进学生间的互帮互助,并在长久训练中,将团队成绩作为考核一部分,促进团队整体素质提升,并在此过程中通过学生间共同努力与联系,深化学生友谊,以此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提高。相较于其他专业课程而言,艺术类课程对于眼界认知具有一定要求,因此实现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融合过程中,可由教师带领学生展开社会实践活动,例如:通过参加文艺汇演社会志愿者活动,在提升艺术技能的同时体验社会艺术内涵,并通过志愿者报告形式进行考核,促进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反思,以此提高其精神价值与思想政治意识;除此之外,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红色革命根据地、艺术博物馆,在此期间进行知识讲解与教育,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将社会实践或参观活动制作成视频或推文,实现正能量传播。通过艺术实践活动的方式,可实现寓教于乐,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并深化学生对于艺术的理解,实现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有机通融。
(三)校园思政文化环境
现阶段积极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借助艺术资源可使思想教育具象化,高校作为教育主营阵地,其氛围与环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素质与艺术理解,因此,在推进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创新融合过程中,可通过高校思政文化环境营造促进艺术课程发展[2]。例如:积极开展红色文化汇演等活动,实现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齐头并进,另外还可通过艺术作品赏析、经典革命历史学习、思政与艺术专题讲座等形式陶冶学生情操,实现艺术与思政的共同发展,除此之外,还可借助高校内人文景观、建筑元素展现思想政治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思政渗透,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四)全方位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领军者,其综合素质与教学质量智能切实影响艺术课程的思政渗透,尤其是教师的思想政治觉悟,其认知与水平可极大影响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的融合,因此全方位提高教师团队素质是极有必要的。在实际教师队伍建设时,可借助一定方式促进教师发展,例如:将教师自身思想政治觉悟作为评优、职称评级的固定指标,以此实现教师团队的整体化思政水平提升,术业有专攻,可联合思想政治课程教师进行学习,以此提高艺术课程教师思想政治觉悟;除此之外,还可设置艺术课程思政教育评价体系,提高思政教育评价占比,由学生进行教师匿名评价了解艺术课程融合程度与质量,继而完善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融合路径。
结语:综上所述,经过实践教学演练与问卷调查,发现艺术课程运用思政教育方式可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并结合实际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高度契合,展开深入研究后发现提出了创新融合路径,解决了当下两者融合研究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推动了教育事业的思政教学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孟李辛.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动因及有效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0):66-69.
[2]李辉,陈三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之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1):46-51.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教育;高校
引言:为更好的展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教育综合策略探析,本次项目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当代艺术专业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和专业素质成绩,并借助民族民间舞蹈艺术课程实践教学进行分析论证。经过实践调查,当下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的融合存在研究短板,此为本次展开实践研究的原因所在。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教育融合的意义
为验证研究课题可行性,笔者所在的项目研究团队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明确了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创新融合的方向,并结合实践教学发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教育融合具有實践意义。
(一)促进艺术内容理解
艺术教育旨在提高学生审美价值,加深其对美的理解与感受,并通过专业教学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高素质学生。艺术课程的学习不仅需长时间的技能训练,还需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尤其对于艺术深层情感与内涵的理解,学生需结合实际实现情感共鸣,在传统艺术教育方式下,学生对于艺术内容的理解较浅,无法真实感受艺术价值,为丰富此次研究,通过调查问卷进行思政觉悟与艺术素质摸底,借助民族民间舞蹈艺术课程实践教学方式进行对比论证,以不同班级进行学期测验结果为主,学生体验反馈为主,发现将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融合更易使学生理解艺术内涵,从实际测验结果来看,大多数学生思政觉悟得到提升,同时其艺术素质得到不同程度提高。
(二)培养高素质人才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艺术教学应符合正能量价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审美,并从精神层面实现综合素质提高。在教育新形势下,高校迫切追求高素质人才,结合当下思政教育指导思想,可促进高校培育具有健全意识形态与风貌的高素质艺术人才。思政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灵魂工程,在艺术课程实现德育渗透可在提高学生艺术技能基础上,促进学生形成思想政治觉悟,继而实现培育高质素艺术人才目标[1]。
(三)提高个人竞争力
现阶段社会各行各业竞争压力较大,对人才素质与技能要求逐渐提高,为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应在高校教育阶段加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尤其对于艺术相关专业而言,艺术技能、理论知识与思想政治均为衡量艺术人才的重要指标,经过实践证明,针对艺术类课程进行思政教育,可较大程度提高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并提高其精神思政觉悟,实现全方位人才培养,与此同时,学生自身能力提升意味着其个人竞争力的提高,因此不难发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教育融合能够直接对学生个人竞争力产生正面影响。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教育融合的创新路径
本次研究结合教学实践从多个角度提出创新融合路径,分别为:多元化教学方式、公共艺术活动实践、校园思政文化环境、全方位教师队伍建设。
(一)多元化教学方式
将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融合,旨在优化现有艺术课程教学形式,创新艺术类教学模式,并结合思政教育实现精神引导,因此高校进行两者融合时,需结合两者特点进行综合创新,并结合信息时代特点展开多元化教学方式。例如:教师可通过信息网络平台等资源转变知识传授方式,引导学生在获取网络资源的同时展开思考,并在其中实现思政渗透,结合新一代学生特点,可借助线上教学平台进行资源共享,并结合平台功能进行分值设定,将学生获取资源数量以及线上评估数值作为日常教学测评,以此促进学生学习艺术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思政文化,另外还可借助智能移动终端社交APP实现即时互联,同时可借助社交APP进行思政、艺术资源推送,通过优秀自媒体分享形式巩固艺术课程的思想教育。教师可借助影视作品等流行元素进行教学,例如:舞蹈艺术专业课程学习时,教师可通过电影《芳华》赏析了解不同时代的艺术特色,并结合其背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感受时代思政气息与艺术元素的碰撞,以此实现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创新融合发展。
(二)公共艺术活动实践
艺术类课程除必要理论知识外,技能训练与社会实践同样占据重要地位。在技能训练实践中,教师可借助实际演练方式体现人文情怀与思政政治元素,例如:教师可通过技能小组划分促进学生间的互帮互助,并在长久训练中,将团队成绩作为考核一部分,促进团队整体素质提升,并在此过程中通过学生间共同努力与联系,深化学生友谊,以此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提高。相较于其他专业课程而言,艺术类课程对于眼界认知具有一定要求,因此实现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融合过程中,可由教师带领学生展开社会实践活动,例如:通过参加文艺汇演社会志愿者活动,在提升艺术技能的同时体验社会艺术内涵,并通过志愿者报告形式进行考核,促进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反思,以此提高其精神价值与思想政治意识;除此之外,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红色革命根据地、艺术博物馆,在此期间进行知识讲解与教育,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将社会实践或参观活动制作成视频或推文,实现正能量传播。通过艺术实践活动的方式,可实现寓教于乐,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并深化学生对于艺术的理解,实现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有机通融。
(三)校园思政文化环境
现阶段积极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借助艺术资源可使思想教育具象化,高校作为教育主营阵地,其氛围与环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素质与艺术理解,因此,在推进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创新融合过程中,可通过高校思政文化环境营造促进艺术课程发展[2]。例如:积极开展红色文化汇演等活动,实现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齐头并进,另外还可通过艺术作品赏析、经典革命历史学习、思政与艺术专题讲座等形式陶冶学生情操,实现艺术与思政的共同发展,除此之外,还可借助高校内人文景观、建筑元素展现思想政治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思政渗透,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四)全方位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领军者,其综合素质与教学质量智能切实影响艺术课程的思政渗透,尤其是教师的思想政治觉悟,其认知与水平可极大影响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的融合,因此全方位提高教师团队素质是极有必要的。在实际教师队伍建设时,可借助一定方式促进教师发展,例如:将教师自身思想政治觉悟作为评优、职称评级的固定指标,以此实现教师团队的整体化思政水平提升,术业有专攻,可联合思想政治课程教师进行学习,以此提高艺术课程教师思想政治觉悟;除此之外,还可设置艺术课程思政教育评价体系,提高思政教育评价占比,由学生进行教师匿名评价了解艺术课程融合程度与质量,继而完善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融合路径。
结语:综上所述,经过实践教学演练与问卷调查,发现艺术课程运用思政教育方式可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并结合实际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高度契合,展开深入研究后发现提出了创新融合路径,解决了当下两者融合研究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推动了教育事业的思政教学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孟李辛.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动因及有效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0):66-69.
[2]李辉,陈三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之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1):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