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防兔篱笆》是澳大利亚土著作家多丽丝·皮金顿对澳大利亚“被偷走的一代”的历史见证的产物。,讲述了三个土著女孩因政府政策而与家庭分离,为了摧毁澳大利亚黑人种族的存在。她们奋起反抗沿着当时世界上最长的一条没有断过的围栏线跑回家的故事。本文将对《防兔篱笆》的三个女孩对英国殖民文化的反抗进行文化现象的解读。
关键词:《防兔篱笆》;文化反抗;现象解读
1.引言
在澳大利亚文学中,文化身份这一个定义普遍存在,它作为一种文化或社会的归属感而存在。在这种归属感中,一个群体或一种文化的所有成员都有社会共有的知识。之所以普遍存在,是由于澳大利亚土著人所遭受的苦难而形成的,如文化遗产的丢失、种族歧视、民族认同的危机以及白人的暴力对待。此外,澳大利亞的作家们试图通过他们的小说作品来描绘他们在澳大利亚社会中的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化,试图恢复他们的种族和文化身份和文化记忆以此来反对殖民者的暴力行为。因此,澳大利亚土著作家们通过文学这一媒介来传播和强调属于他们土著人民自己的文化和身份从而恢复他们是去的文化等等。
皮金顿的小说《防兔篱笆》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而改编的小说,讲述了三个土著女孩因政府政策而与家庭分离,目的是摧毁澳大利亚黑人种族的存在。当殖民者来到澳大利亚并占领土著人民的土地时,土著人民遭受殖民者对他们的种族歧视政策,包括当时的同化政策,白澳政策,这就导致他们的文化身份遭到破坏。更让人失望的是,许多土著人遭受疾病传播之苦。这部小说真实地描述了帝国主义以殖民地为基础,以自然资源为依托,对被殖民地人民的残忍掠夺。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小说中土著人与白人殖民者之间的文化冲突,是由于土著人对白人的自卑感和白人对土著人的偏见、歧视;殖民者对他们性骚扰的愤怒,奴隶制法案,以及家庭分离政策导致的。因此,在这部小说中,土著人民对殖民文化的抵触是显而易见的。
2.《防兔篱笆》文化现象之解读
《防兔篱笆》代表了三个土著女孩为保护自己的文化和生存而进行的反抗殖民主义统治和种族歧视政策的斗争。这是一场漫长的踏上归乡之路的斗争,反映了土著人民对土著社会及其文化遗产遭受破坏的排斥和反抗。此外,故事讲述了三个土著女孩,名叫莫莉、格雷西和黛西,她们被从家庭中强行带走,被派到“教育营”教育她们如何当仆人,然后嫁给白人殖民者,“努力培育她们的黑暗,消除他们的文化”。
这三个土著女孩都遭受着与母亲分离的痛苦。她们知道“她们的命运已经由她们的新监护人决定”(皮尔金顿60),她们将在农场做家政,面对奴隶制的残酷。她们不希望自己的自由受到限制,不能走出宿舍。所以,她们决定回到自己的祖国和文化中去,在那里,没有人排斥她们,更没有被殖民者文化排斥的感觉。这段旅程长达1500英里,女孩们必须在逃跑的过程中奋力躲避抓捕者。为了保持她们的方向,这三个土著女孩沿着当时世界上最长的一条没有断过的围栏线跑。尽管旅途艰难,但孩子们感受到的自由和快乐激励着她们反对殖民者的残酷和不公平待遇的决心。因此,女孩们的旅程是一场在女孩们保护自己土著文化和传统的意志和殖民主义者同化女孩们的决定之间的斗争。
在认知上,文化储存在“长期记忆”中,一个人的意识形态、传统和悲剧事件都储存在这个记忆中。此外,作者在写作或谈论某件事时,会借助于他/她的长期记忆,在这种记忆中,他/她对自己写作或谈论的上下文或情境建立了一个心理模型。这种心理模式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意识和文化。文化是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知识,它储存在人类的认知中。这三个土著女孩没有找到这种社会共享的知识。莫莉说过:“你听到他们要对我们做什么了。他们会把我们的头剃光,给我们一个大的藏身处,把我们关在小监狱里”。这句话反映了她在认识上的意识形态冲突,她把自己和她的姐妹称为“我们”,把殖民主义者称为“他们”,反对殖民主义者的文化和意识形态。三个姑娘在认识上的这种思想文化斗争,使她们拒绝回到殖民地的定居地和文化中去,毅然决然回归自己的文化。
这部小说的作者试图将民族文化根植于土著女孩的头脑中,因此她试图唤醒她们和土著人民对自己文化的认识。她重建了土著人的过去,注重从过去的积极因素,来建立一个新的民族和文化身份。这种文化觉醒的尝试遭到殖民者的反对,殖民者试图使被殖民者无法认识到他们的民族和文化意识形态。
皮金顿在这部小说中试图描述殖民的过程,这种过程是建立在殖民者缺乏人类良知的基础上的,这种良知促使他对被殖民者犯下罪行。因此,通过阅读这部小说可以使我们认识到文学与这些土著民族的民族和文化身份建构之间的密切关系。
结论
防兔篱笆反映了土著人民对殖民地文化的抵触。这种抵触是由于他们不属于殖民主义文化,缺乏文化的束缚,不能接受殖民主义文化的结果。此外,这场抵触也是殖民主义者种族政策影响的结果,在这场战斗中,三名土著女孩不畏惧自己旅途的艰辛,试图回归自己的家乡,并对殖民文化进行排斥和抵抗。因此,我们在故事里的这场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斗争中可以看到,三位土著女孩在认识上与殖民者的文化不符。换言之,她们并不觉得自己属于白人殖民者,因为她们的记忆里存在文化冲突,这使得她们一路逃跑返回到家园。
参考文献
[1]刘萍.多丽丝·皮金顿的《沿着防兔篱笆》之解读[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1):151-154.
[2]马广利.文化霸权:后殖民批评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08.
[3]生安锋.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
[4]Campbell, C. (2007). Rabbit-Proof Fence. Childhood Education 83.3: 189-190. ProQuest. Western Michigan University Library, MI. 2 Dec.2007.
[5]Pilkington, D. (1996). Rabbit Proof Fence. New York: Miramax Books.
关键词:《防兔篱笆》;文化反抗;现象解读
1.引言
在澳大利亚文学中,文化身份这一个定义普遍存在,它作为一种文化或社会的归属感而存在。在这种归属感中,一个群体或一种文化的所有成员都有社会共有的知识。之所以普遍存在,是由于澳大利亚土著人所遭受的苦难而形成的,如文化遗产的丢失、种族歧视、民族认同的危机以及白人的暴力对待。此外,澳大利亞的作家们试图通过他们的小说作品来描绘他们在澳大利亚社会中的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化,试图恢复他们的种族和文化身份和文化记忆以此来反对殖民者的暴力行为。因此,澳大利亚土著作家们通过文学这一媒介来传播和强调属于他们土著人民自己的文化和身份从而恢复他们是去的文化等等。
皮金顿的小说《防兔篱笆》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而改编的小说,讲述了三个土著女孩因政府政策而与家庭分离,目的是摧毁澳大利亚黑人种族的存在。当殖民者来到澳大利亚并占领土著人民的土地时,土著人民遭受殖民者对他们的种族歧视政策,包括当时的同化政策,白澳政策,这就导致他们的文化身份遭到破坏。更让人失望的是,许多土著人遭受疾病传播之苦。这部小说真实地描述了帝国主义以殖民地为基础,以自然资源为依托,对被殖民地人民的残忍掠夺。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小说中土著人与白人殖民者之间的文化冲突,是由于土著人对白人的自卑感和白人对土著人的偏见、歧视;殖民者对他们性骚扰的愤怒,奴隶制法案,以及家庭分离政策导致的。因此,在这部小说中,土著人民对殖民文化的抵触是显而易见的。
2.《防兔篱笆》文化现象之解读
《防兔篱笆》代表了三个土著女孩为保护自己的文化和生存而进行的反抗殖民主义统治和种族歧视政策的斗争。这是一场漫长的踏上归乡之路的斗争,反映了土著人民对土著社会及其文化遗产遭受破坏的排斥和反抗。此外,故事讲述了三个土著女孩,名叫莫莉、格雷西和黛西,她们被从家庭中强行带走,被派到“教育营”教育她们如何当仆人,然后嫁给白人殖民者,“努力培育她们的黑暗,消除他们的文化”。
这三个土著女孩都遭受着与母亲分离的痛苦。她们知道“她们的命运已经由她们的新监护人决定”(皮尔金顿60),她们将在农场做家政,面对奴隶制的残酷。她们不希望自己的自由受到限制,不能走出宿舍。所以,她们决定回到自己的祖国和文化中去,在那里,没有人排斥她们,更没有被殖民者文化排斥的感觉。这段旅程长达1500英里,女孩们必须在逃跑的过程中奋力躲避抓捕者。为了保持她们的方向,这三个土著女孩沿着当时世界上最长的一条没有断过的围栏线跑。尽管旅途艰难,但孩子们感受到的自由和快乐激励着她们反对殖民者的残酷和不公平待遇的决心。因此,女孩们的旅程是一场在女孩们保护自己土著文化和传统的意志和殖民主义者同化女孩们的决定之间的斗争。
在认知上,文化储存在“长期记忆”中,一个人的意识形态、传统和悲剧事件都储存在这个记忆中。此外,作者在写作或谈论某件事时,会借助于他/她的长期记忆,在这种记忆中,他/她对自己写作或谈论的上下文或情境建立了一个心理模型。这种心理模式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意识和文化。文化是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知识,它储存在人类的认知中。这三个土著女孩没有找到这种社会共享的知识。莫莉说过:“你听到他们要对我们做什么了。他们会把我们的头剃光,给我们一个大的藏身处,把我们关在小监狱里”。这句话反映了她在认识上的意识形态冲突,她把自己和她的姐妹称为“我们”,把殖民主义者称为“他们”,反对殖民主义者的文化和意识形态。三个姑娘在认识上的这种思想文化斗争,使她们拒绝回到殖民地的定居地和文化中去,毅然决然回归自己的文化。
这部小说的作者试图将民族文化根植于土著女孩的头脑中,因此她试图唤醒她们和土著人民对自己文化的认识。她重建了土著人的过去,注重从过去的积极因素,来建立一个新的民族和文化身份。这种文化觉醒的尝试遭到殖民者的反对,殖民者试图使被殖民者无法认识到他们的民族和文化意识形态。
皮金顿在这部小说中试图描述殖民的过程,这种过程是建立在殖民者缺乏人类良知的基础上的,这种良知促使他对被殖民者犯下罪行。因此,通过阅读这部小说可以使我们认识到文学与这些土著民族的民族和文化身份建构之间的密切关系。
结论
防兔篱笆反映了土著人民对殖民地文化的抵触。这种抵触是由于他们不属于殖民主义文化,缺乏文化的束缚,不能接受殖民主义文化的结果。此外,这场抵触也是殖民主义者种族政策影响的结果,在这场战斗中,三名土著女孩不畏惧自己旅途的艰辛,试图回归自己的家乡,并对殖民文化进行排斥和抵抗。因此,我们在故事里的这场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斗争中可以看到,三位土著女孩在认识上与殖民者的文化不符。换言之,她们并不觉得自己属于白人殖民者,因为她们的记忆里存在文化冲突,这使得她们一路逃跑返回到家园。
参考文献
[1]刘萍.多丽丝·皮金顿的《沿着防兔篱笆》之解读[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1):151-154.
[2]马广利.文化霸权:后殖民批评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08.
[3]生安锋.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
[4]Campbell, C. (2007). Rabbit-Proof Fence. Childhood Education 83.3: 189-190. ProQuest. Western Michigan University Library, MI. 2 Dec.2007.
[5]Pilkington, D. (1996). Rabbit Proof Fence. New York: Miramax 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