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一直以来,政治课成了枯燥的代名词,特别目前,高考、小高考政治按等级划分,这让一些学生更是放松了政治学习。在此背景下,如何搞好政治教学,让学生乐学、善学,让政治课堂“火”起来就成了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现实课题。文章对此问题作探讨。
关键词: 魅力 政治课 教学方法
魅力就是吸引人的力量,魅力课堂就是吸引学生的磁场,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激昂开头,提高学生的关注度
政治课堂内容无味、形式无趣、理论无用,现行的模式让课堂沉闷。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步。上课的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他们就有可能连续地听下去。否则,他们的注意就不易稳定,学习效果就差。怎样开好头呢?
教师对教材应有十分准确的把握,努力设计出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语。可以采用故事、成语等导入新课;或在课的开头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造成悬念,等等。
二、贴近生活,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生活是政治课的源头,课堂生活化不仅可以提升知识的可信度,而且可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1]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没有学生主动参与的政治课是缺乏活力的,因此只有适切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才能确保政治课的人文化和个性化,而要使学生积极参与就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是政治课的灵魂所在,只有敏锐地反映社会生活,才能确保政治课的时代感和亲切感。
新课改倡导“构建以生活为基础”的理念,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关注生活,恰当地运用生活中的典型案例服务于教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政治课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显得尤为紧密。从政治课的模块设计来讲,就有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2013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中,政治试卷的生活味十足,而且触摸的热点比较多。“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北斗卫星导航”、“莫言”、“城镇化”[2]等都进入了试卷,说明了政治课教学需要贴近现实生活。政治教師在教学中需要保持敏锐的眼光,关注生活中发生的热点问题,适时适度地把学生身边的事例引入课堂,创造性地把握和使用教材,善于把教材上的观点和原理与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和问题相结合,让生活引领政治教学,最终使得生活和教学相得益彰。
三、锤炼语言,精减课堂,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语言是传播知识的载体。教学语言是一门专门行业的工作用语。精练的语言是激活课堂的有效手段,教师的语言生动风趣,学生才有如沐春风之感。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和学生进行信息的反馈,还是引导学生记忆、想象等活动,都必须借助教学语言,引导学生积极活动,特别是视觉和听觉,才会为他们所接受,发挥语言的交际作用,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在政治课上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艺术,比如语言艺术、提问艺术、组织教学艺术等。语言艺术是最基础的,它几乎贯穿在各种教学艺术当中。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的生动语言往往饱含真情,表现出坦诚的拳拳之心。它会发出磁石一样的力量,扣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亲其师,信其言”,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
四、教学方法多样化,变学生为课堂参与者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学方法是连接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桥梁,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构建出不同的课堂。经历五年的新课改,虽然材料呈现的方式变化较大,但整体单一的教学方法造成了课堂教学的平面化,教学结构缺乏因错落有致而产生的美感。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要改变教学方法单一的现象,应在以教学目标为依据的前提下,采用以下方法。
1.图文并茂法。根据心理学知识,长期单一的文字阅读,不仅容易带来视疲劳,而且会降低学习效率。图文并茂的方式,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丰富阅读对象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时事链接法。作为一门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的学科,政治是对社会生活的抽象和提炼,是对社会实践的总结。古语云:“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现代中学生关心时政,头脑敏锐,而使用时事链接与抽象理论相结合的方法,能够吸引他们在畅游知识海洋的同时,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回归现实生活。
3.易混淆知识归纳法。在政治教学中,有很多诸如根本途径、根本原因、根本因素、基本方略、中心环节等易混淆的知识点,这些概念不容易记忆,学生在日常作业中和考试中经常犯错。
4.“病历档案”法。针对课本中的易错知识点,为巩固易混淆知识归纳法的学习成果,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经常混淆的知识点加以归纳总结,建立思想品德学习“病历档案”。
五、解疑释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不仅意味着使学生认识到知识对社会和对自己的意义而产生学习需要,还意味着在从事活动的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为了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和认识兴趣,必须创造一系列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当前,中学生思想活跃,对社会热点问题非常关心,老师应针对这一情况实事求是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最有力、最稳定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需要采取一系列配套的激励措施,充分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总之,政治课要充满活力,吸引学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要有高超的教学艺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然后知困”,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成长,使政治课堂上永远吹拂着时代的春风,使政治课堂成为师生的乐园。
参考文献:
[1]魏国栋,吕达主编.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第1版).
[2]刘建.浅析2010年江苏高考政治试卷.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2010(4).
关键词: 魅力 政治课 教学方法
魅力就是吸引人的力量,魅力课堂就是吸引学生的磁场,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激昂开头,提高学生的关注度
政治课堂内容无味、形式无趣、理论无用,现行的模式让课堂沉闷。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步。上课的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他们就有可能连续地听下去。否则,他们的注意就不易稳定,学习效果就差。怎样开好头呢?
教师对教材应有十分准确的把握,努力设计出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语。可以采用故事、成语等导入新课;或在课的开头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造成悬念,等等。
二、贴近生活,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生活是政治课的源头,课堂生活化不仅可以提升知识的可信度,而且可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1]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没有学生主动参与的政治课是缺乏活力的,因此只有适切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才能确保政治课的人文化和个性化,而要使学生积极参与就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是政治课的灵魂所在,只有敏锐地反映社会生活,才能确保政治课的时代感和亲切感。
新课改倡导“构建以生活为基础”的理念,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关注生活,恰当地运用生活中的典型案例服务于教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政治课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显得尤为紧密。从政治课的模块设计来讲,就有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2013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中,政治试卷的生活味十足,而且触摸的热点比较多。“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北斗卫星导航”、“莫言”、“城镇化”[2]等都进入了试卷,说明了政治课教学需要贴近现实生活。政治教師在教学中需要保持敏锐的眼光,关注生活中发生的热点问题,适时适度地把学生身边的事例引入课堂,创造性地把握和使用教材,善于把教材上的观点和原理与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和问题相结合,让生活引领政治教学,最终使得生活和教学相得益彰。
三、锤炼语言,精减课堂,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语言是传播知识的载体。教学语言是一门专门行业的工作用语。精练的语言是激活课堂的有效手段,教师的语言生动风趣,学生才有如沐春风之感。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和学生进行信息的反馈,还是引导学生记忆、想象等活动,都必须借助教学语言,引导学生积极活动,特别是视觉和听觉,才会为他们所接受,发挥语言的交际作用,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在政治课上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艺术,比如语言艺术、提问艺术、组织教学艺术等。语言艺术是最基础的,它几乎贯穿在各种教学艺术当中。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的生动语言往往饱含真情,表现出坦诚的拳拳之心。它会发出磁石一样的力量,扣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亲其师,信其言”,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
四、教学方法多样化,变学生为课堂参与者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学方法是连接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桥梁,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构建出不同的课堂。经历五年的新课改,虽然材料呈现的方式变化较大,但整体单一的教学方法造成了课堂教学的平面化,教学结构缺乏因错落有致而产生的美感。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要改变教学方法单一的现象,应在以教学目标为依据的前提下,采用以下方法。
1.图文并茂法。根据心理学知识,长期单一的文字阅读,不仅容易带来视疲劳,而且会降低学习效率。图文并茂的方式,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丰富阅读对象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时事链接法。作为一门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的学科,政治是对社会生活的抽象和提炼,是对社会实践的总结。古语云:“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现代中学生关心时政,头脑敏锐,而使用时事链接与抽象理论相结合的方法,能够吸引他们在畅游知识海洋的同时,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回归现实生活。
3.易混淆知识归纳法。在政治教学中,有很多诸如根本途径、根本原因、根本因素、基本方略、中心环节等易混淆的知识点,这些概念不容易记忆,学生在日常作业中和考试中经常犯错。
4.“病历档案”法。针对课本中的易错知识点,为巩固易混淆知识归纳法的学习成果,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经常混淆的知识点加以归纳总结,建立思想品德学习“病历档案”。
五、解疑释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不仅意味着使学生认识到知识对社会和对自己的意义而产生学习需要,还意味着在从事活动的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为了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和认识兴趣,必须创造一系列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当前,中学生思想活跃,对社会热点问题非常关心,老师应针对这一情况实事求是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最有力、最稳定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需要采取一系列配套的激励措施,充分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总之,政治课要充满活力,吸引学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要有高超的教学艺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然后知困”,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成长,使政治课堂上永远吹拂着时代的春风,使政治课堂成为师生的乐园。
参考文献:
[1]魏国栋,吕达主编.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第1版).
[2]刘建.浅析2010年江苏高考政治试卷.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