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要充分认识到当前环境监测质量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积极探索解决方案,才能不断提高环境检测质量管理的水平,为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站好第一班岗。
[关键词]环境监测、市场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3-0052-01
1 基本概念
1.1 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的概念,是指关于监测规范和制度构建的基本范畴。在广义上,进行监测的内容有:地质、人气、水体、土壤和生态系统等等。环保部门又把对环境的监测分为“人监测”和“小监测”。所谓“人监测”,是指对整个人类生存环境的监测,并不局限于环保部门的监测活动:所谓“小监测”,就是主要山环保部门参与的,对具体污染活动和污染源进行的监督活动。这样的划分存在许多问题,并不能为政策的制订提供有力的帮助。
1.2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监测体系中的信息公开,即可通过依职权公开,也可以依申请进行公开,这样的信息公开制度可以满足民众在对环境监测数据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也可以使民众对相关部门的环境监测工作进行一定的监督。虽然民众可以通过这些途径获知相应的环境监测数据,但是实际情况却并不能使信息得到及时的公开。例如,在民众申请公开监测数据信息时,相关部门并没有及时的回复,这样即使以后得到了相关信息数据,也因为时过境迁使得这些数据无法发挥相应的作用:又例如,在相关部门应当依职权公开相应监测数据信息时,没有公开,拖延公开,或是公开数据不真实,都会使信息公开制度无法正常运转。所以,在法律法规规定相应的信息公开制度时,应该同时规定相应的救济措施,这样才能保证民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也能使民众的监督作用得到最人的发挥。
1.3 环境监测的法定地位
环境管理工作要求必须遵循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基本原则去实施。所以,我们环境监测部门更要做出具有真实性、可靠性代表性、精确性、完整性以及可比性的权威监测数据。环境管理工作如果脱离环境监测去执法,就意味着失去了依据和执法的准绳,也就背离了以事实为依据的准则,就不能科学判定被服务单位环保法规的执行情况,很难保证科学的有效的监督管理工作。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执法职能中起着技术监督与保障工作,主要是按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在标准方法与技术规范的指导和约束下,对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观察、分析其变化和对环境影响的测定过程。其主要任务是及时、可靠、准确、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污染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规划、环境管理、污染防治、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做好服务工作。
2 生态环境监测的对策
2.1 构建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库
计算机、3S技术与地面监测完美结合,可用于全面审视生态质量,为生态环境监测信提供一种全新的技术支撑。网络设计日趋一体化,可以构建生态监测信息库、全面统筹文字等相关数据,切实执行产业化管理,全面了解影响生态环境状况各因素,实现对生态环境发展的监测和评价。
2.2 完善国家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网
全球对生态环境监测都十分重视,中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要充分把握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一方面需要建立一个专业的生态环境监测点,另一方面必须要生成一个完善的系统。结合现实情况,通过对新型技术的深入应用,将遥感、航照、监控等所有可利用的技术手段相结合,利用多维角度使生态监测智能化,构成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环境监测网,与常规生态监测网组成一个整体,实现生态监测网络化。
2.3 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监测方法
生态环境监测对中国而言是一项较新型的工作,很多新型技术和方法未得到充分利用。在传统的生态监测中,倾向于污染、灾害等方面的定性描述,无法实现具体化的描述。对于生态深入的发展方向、特性和造成破坏的各项相关因素的监测必须要提高重视程度,执行动态监测分析,并且凭借3S技术对不同时间、多方位角度测得的数据予以深度分析,筹划建立生态环境动态监测模型,从而实现定量描述、定量分析。完善比较成熟的监测方法和一些已经通过检验的仪器,日益形成系统监测能力。
3.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
1.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让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才能有条不紊的进行有效的环境監测质量管理工作。第一,应该建立明确管理制度,让各部门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并设立相应的能够量化的考核制度和考核体系,采用多手段全方位的考核模式,确保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可靠性。第二,建立健全的组织结构。健全的组织结构能够保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要做到合理分工,按照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分配合适的工作岗位:要做到分工明确,工作人员要有明确的工作目标,避免工作任务出现重复交叉以及管理黑洞的现象:要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促使工作人员尽力完成工作,确保工作的积极性。第三,要建立适应快速发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制度和评价模式要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工作范围不断扩大,要建立起全程需的检测质量管理理念,把评价模式从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延仲至等个监测站。只有建立了完善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和健全的组织机构,才能确保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2.加强检测队伍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意识。加强监测队伍的专业素质是确保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共组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首先要确保人才一的培养,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制度,组织学习、培训、进修等多种加强监测人员专业技术的培养机制:其次要从源头入手,建立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给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制定匹配的人才培养计划,如在高校设立相关专业等等,能源源不断的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输送人才第三,要不断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加强其思想教育工作,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工作。
3.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技术水平。随着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监测领域的不断扩张,要不断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技术水平,把全新的技术手段加以整合,建立一个完善的系统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系统,一以此来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水平。与此同时,还应该不断的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进行新的研究和探讨,研发新设备并加以合理运用,来全方面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工作。
4 总结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监测是环境监测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生态保护和生态管理的有力支撑,也是生态保护和生态管理的基础,经过努力,生态环境监测将会被广大环境监测工作者认识和掌握。
参考文献:
[1] 张涛江苏省环境监测管理立法的几点思考田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8,4:52一54.
[2] 柏仇勇审时度势创新发展全方位推进环境监测现代化建设田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6,2:1一5.
[关键词]环境监测、市场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3-0052-01
1 基本概念
1.1 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的概念,是指关于监测规范和制度构建的基本范畴。在广义上,进行监测的内容有:地质、人气、水体、土壤和生态系统等等。环保部门又把对环境的监测分为“人监测”和“小监测”。所谓“人监测”,是指对整个人类生存环境的监测,并不局限于环保部门的监测活动:所谓“小监测”,就是主要山环保部门参与的,对具体污染活动和污染源进行的监督活动。这样的划分存在许多问题,并不能为政策的制订提供有力的帮助。
1.2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监测体系中的信息公开,即可通过依职权公开,也可以依申请进行公开,这样的信息公开制度可以满足民众在对环境监测数据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也可以使民众对相关部门的环境监测工作进行一定的监督。虽然民众可以通过这些途径获知相应的环境监测数据,但是实际情况却并不能使信息得到及时的公开。例如,在民众申请公开监测数据信息时,相关部门并没有及时的回复,这样即使以后得到了相关信息数据,也因为时过境迁使得这些数据无法发挥相应的作用:又例如,在相关部门应当依职权公开相应监测数据信息时,没有公开,拖延公开,或是公开数据不真实,都会使信息公开制度无法正常运转。所以,在法律法规规定相应的信息公开制度时,应该同时规定相应的救济措施,这样才能保证民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也能使民众的监督作用得到最人的发挥。
1.3 环境监测的法定地位
环境管理工作要求必须遵循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基本原则去实施。所以,我们环境监测部门更要做出具有真实性、可靠性代表性、精确性、完整性以及可比性的权威监测数据。环境管理工作如果脱离环境监测去执法,就意味着失去了依据和执法的准绳,也就背离了以事实为依据的准则,就不能科学判定被服务单位环保法规的执行情况,很难保证科学的有效的监督管理工作。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执法职能中起着技术监督与保障工作,主要是按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在标准方法与技术规范的指导和约束下,对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观察、分析其变化和对环境影响的测定过程。其主要任务是及时、可靠、准确、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污染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规划、环境管理、污染防治、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做好服务工作。
2 生态环境监测的对策
2.1 构建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库
计算机、3S技术与地面监测完美结合,可用于全面审视生态质量,为生态环境监测信提供一种全新的技术支撑。网络设计日趋一体化,可以构建生态监测信息库、全面统筹文字等相关数据,切实执行产业化管理,全面了解影响生态环境状况各因素,实现对生态环境发展的监测和评价。
2.2 完善国家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网
全球对生态环境监测都十分重视,中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要充分把握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一方面需要建立一个专业的生态环境监测点,另一方面必须要生成一个完善的系统。结合现实情况,通过对新型技术的深入应用,将遥感、航照、监控等所有可利用的技术手段相结合,利用多维角度使生态监测智能化,构成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环境监测网,与常规生态监测网组成一个整体,实现生态监测网络化。
2.3 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监测方法
生态环境监测对中国而言是一项较新型的工作,很多新型技术和方法未得到充分利用。在传统的生态监测中,倾向于污染、灾害等方面的定性描述,无法实现具体化的描述。对于生态深入的发展方向、特性和造成破坏的各项相关因素的监测必须要提高重视程度,执行动态监测分析,并且凭借3S技术对不同时间、多方位角度测得的数据予以深度分析,筹划建立生态环境动态监测模型,从而实现定量描述、定量分析。完善比较成熟的监测方法和一些已经通过检验的仪器,日益形成系统监测能力。
3.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
1.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让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才能有条不紊的进行有效的环境監测质量管理工作。第一,应该建立明确管理制度,让各部门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并设立相应的能够量化的考核制度和考核体系,采用多手段全方位的考核模式,确保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可靠性。第二,建立健全的组织结构。健全的组织结构能够保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要做到合理分工,按照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分配合适的工作岗位:要做到分工明确,工作人员要有明确的工作目标,避免工作任务出现重复交叉以及管理黑洞的现象:要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促使工作人员尽力完成工作,确保工作的积极性。第三,要建立适应快速发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制度和评价模式要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工作范围不断扩大,要建立起全程需的检测质量管理理念,把评价模式从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延仲至等个监测站。只有建立了完善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和健全的组织机构,才能确保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2.加强检测队伍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意识。加强监测队伍的专业素质是确保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共组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首先要确保人才一的培养,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制度,组织学习、培训、进修等多种加强监测人员专业技术的培养机制:其次要从源头入手,建立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给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制定匹配的人才培养计划,如在高校设立相关专业等等,能源源不断的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输送人才第三,要不断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加强其思想教育工作,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工作。
3.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技术水平。随着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监测领域的不断扩张,要不断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技术水平,把全新的技术手段加以整合,建立一个完善的系统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系统,一以此来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水平。与此同时,还应该不断的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进行新的研究和探讨,研发新设备并加以合理运用,来全方面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工作。
4 总结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监测是环境监测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生态保护和生态管理的有力支撑,也是生态保护和生态管理的基础,经过努力,生态环境监测将会被广大环境监测工作者认识和掌握。
参考文献:
[1] 张涛江苏省环境监测管理立法的几点思考田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8,4:52一54.
[2] 柏仇勇审时度势创新发展全方位推进环境监测现代化建设田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6,2:1一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