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说文解字》有:
教:“上所施,下所效”;育:“养子使作善也”。
两句话,把教育的核心点了出来。
那就是,身教为先,使人从善。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其教育工作直接影响到众多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如何在班主任的工作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取得更大的效果?应该抓住班主任工作的几个关键和实质。
一、尊重学生,热爱学生
教育的实质是尊重和爱。著名教育家霍懋征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也曾经提出:“尊重人、信任人,是教育人的前提;只有从尊重人、信任人出发,才能产生合理的教育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下面我们看齐鲁名师苏同安老师的事迹:一名贫困学生,父亲瘫痪在床,母亲只能在家时刻地服侍她的父亲,一家人靠几亩地及亲戚们的帮助坚强地生活着,经常产生辍学的念头。为了让她鼓起学习的勇气,苏老师全力帮助她,给她资助,经常给她买饭、买营养品,使她坚强地走完高中之路,顺利升入了大学。这名同学在考上大学后给苏老师的来信中说道:“我永生难忘我有您这位爱岗敬业、慈父般对待学生的老师,忘不了您精彩生动的数学课,忘不了您舍家陪我们上的每一个晚自习,忘不了您课堂上的谆谆教导,忘不了您每次苦口婆心的谈话,忘不了我生病时,您顶风冒雨带我看病,忘不了您给我加的营养,忘不了……当我把老师您的故事讲给大学同学们听时,他们个个敬佩得五体投地,羡慕我有个很好很好的老师。”
为了进一步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帮助学生,并说明任何事情只要下决心一定能做好,苏老师每天晚上都与学生在学生餐厅一块吃饭。这样所起到的感染、带动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真挚的关爱之心使苏老师能够更及时、更清楚地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缺点及困难,并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去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教育他们,使他们充满信心,在困难中磨练自我、积极进取、全面发展。
二、以身作则,行为示范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身教是班主任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众多的优秀班主任无不是用实际行动教育学生、感化学生,并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教育学生,因为这样,才会使学生心服口服,达到好的教育效果。
杰出教师孙维刚教育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他本人有过硬的思想素质和良好风范,他一向言行一致、光明磊落,他就是学生的好榜样。每天早晨7点他准时到校扫地、擦桌子、冲厕所,在他的感召下,同学比他到校更早,后来几乎没有孙老师插手的机会。有一次班上的一项工作没有到位,他批评了两位女班长。通过进一步了解,发现委屈了她们,在家长会、班会的联席会上,孙老师诚恳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当着全班同学跟家长鞠躬赔礼道歉。他认为,既然要求学生做到,老师为何做不到?要求学生做好,自己为何做不好?何况老师是成人,是有份量的称谓!在一个寒冬的早晨,孙老师骑车上班,在一段坡路上遇一小贩,吃力地推着装满菜即将倒退的三轮车。他骑车走过去了,心里顿感不安,因为小贩急需帮助,若换作他班上的同学就毫不犹豫地帮助了。想到这里孙老师脸红了,毅然决定帮助小贩一把。当他赶到学校时,迟到了5分钟,他没做任何解释,在黑板上写下“我今天迟到了,我对不起大家”,然后走到门外,在凛冽的寒风中站了整整一小时。同学们都知道孙老师有病,外面的风很大,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与感动。
正是由于对学生的高度尊重和率先垂范,再加上过硬的学科素养,孙老师做出了扉人的成绩:1992年,孙维刚执教的北京22中高三(4)班,高考平均分达534分,全班40人中有15人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1996—1997年度全国数学联赛中,全班共14人获奖;1997年高考,全班40名同学平均分为558.67分,数学平均分为117分,38人达到全国重点大学录取线,600分以上的9人,22人考入北大、清华——而在当年升入中学时,这个班2/3的学生,成绩低于区属重点中学的录取分数线。
三、博采众长,终身学习
陶行知先生曾讲: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一个现代的班主任,应同时具备双重身份:既是班主任,又是学生。教师为“育人”终身学习,作为教师,我们的学习不是一般的学习,而是基于一个教育者的学习,我们最终的追求是育好人,为“育人”而学习是教师的天职。 我们当不断学习新的教法、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让自己成为“源头活水”,更好地滋润学生渴求知识的心田,影响自己的学生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并帮助他们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做好班主任要身教为先,使人从善;以德为师,以德育人;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提升自己的境界,为“仁”师,真教育!
《说文解字》有:
教:“上所施,下所效”;育:“养子使作善也”。
两句话,把教育的核心点了出来。
那就是,身教为先,使人从善。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其教育工作直接影响到众多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如何在班主任的工作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取得更大的效果?应该抓住班主任工作的几个关键和实质。
一、尊重学生,热爱学生
教育的实质是尊重和爱。著名教育家霍懋征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也曾经提出:“尊重人、信任人,是教育人的前提;只有从尊重人、信任人出发,才能产生合理的教育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下面我们看齐鲁名师苏同安老师的事迹:一名贫困学生,父亲瘫痪在床,母亲只能在家时刻地服侍她的父亲,一家人靠几亩地及亲戚们的帮助坚强地生活着,经常产生辍学的念头。为了让她鼓起学习的勇气,苏老师全力帮助她,给她资助,经常给她买饭、买营养品,使她坚强地走完高中之路,顺利升入了大学。这名同学在考上大学后给苏老师的来信中说道:“我永生难忘我有您这位爱岗敬业、慈父般对待学生的老师,忘不了您精彩生动的数学课,忘不了您舍家陪我们上的每一个晚自习,忘不了您课堂上的谆谆教导,忘不了您每次苦口婆心的谈话,忘不了我生病时,您顶风冒雨带我看病,忘不了您给我加的营养,忘不了……当我把老师您的故事讲给大学同学们听时,他们个个敬佩得五体投地,羡慕我有个很好很好的老师。”
为了进一步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帮助学生,并说明任何事情只要下决心一定能做好,苏老师每天晚上都与学生在学生餐厅一块吃饭。这样所起到的感染、带动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真挚的关爱之心使苏老师能够更及时、更清楚地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缺点及困难,并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去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教育他们,使他们充满信心,在困难中磨练自我、积极进取、全面发展。
二、以身作则,行为示范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身教是班主任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众多的优秀班主任无不是用实际行动教育学生、感化学生,并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教育学生,因为这样,才会使学生心服口服,达到好的教育效果。
杰出教师孙维刚教育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他本人有过硬的思想素质和良好风范,他一向言行一致、光明磊落,他就是学生的好榜样。每天早晨7点他准时到校扫地、擦桌子、冲厕所,在他的感召下,同学比他到校更早,后来几乎没有孙老师插手的机会。有一次班上的一项工作没有到位,他批评了两位女班长。通过进一步了解,发现委屈了她们,在家长会、班会的联席会上,孙老师诚恳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当着全班同学跟家长鞠躬赔礼道歉。他认为,既然要求学生做到,老师为何做不到?要求学生做好,自己为何做不好?何况老师是成人,是有份量的称谓!在一个寒冬的早晨,孙老师骑车上班,在一段坡路上遇一小贩,吃力地推着装满菜即将倒退的三轮车。他骑车走过去了,心里顿感不安,因为小贩急需帮助,若换作他班上的同学就毫不犹豫地帮助了。想到这里孙老师脸红了,毅然决定帮助小贩一把。当他赶到学校时,迟到了5分钟,他没做任何解释,在黑板上写下“我今天迟到了,我对不起大家”,然后走到门外,在凛冽的寒风中站了整整一小时。同学们都知道孙老师有病,外面的风很大,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与感动。
正是由于对学生的高度尊重和率先垂范,再加上过硬的学科素养,孙老师做出了扉人的成绩:1992年,孙维刚执教的北京22中高三(4)班,高考平均分达534分,全班40人中有15人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1996—1997年度全国数学联赛中,全班共14人获奖;1997年高考,全班40名同学平均分为558.67分,数学平均分为117分,38人达到全国重点大学录取线,600分以上的9人,22人考入北大、清华——而在当年升入中学时,这个班2/3的学生,成绩低于区属重点中学的录取分数线。
三、博采众长,终身学习
陶行知先生曾讲: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一个现代的班主任,应同时具备双重身份:既是班主任,又是学生。教师为“育人”终身学习,作为教师,我们的学习不是一般的学习,而是基于一个教育者的学习,我们最终的追求是育好人,为“育人”而学习是教师的天职。 我们当不断学习新的教法、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让自己成为“源头活水”,更好地滋润学生渴求知识的心田,影响自己的学生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并帮助他们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做好班主任要身教为先,使人从善;以德为师,以德育人;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提升自己的境界,为“仁”师,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