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们进行了“三个课时,三步训练”的作文教学尝试。反复的教学实践,已经显示了这种做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现总结如下:
第一课时,准备素材、尝试习作
1.准备素材。我们提出了“准备”。这里的“准备”就是根据作文教学的需要,在进行作文课之前提早安排,让学生及早地进入生活,观察事物,学会从生活中收集内容。如,学完了《只有一个地球》后,我布置了:看———“看一看”身边的地球资源:水、土等;读———“读一读”有关人类家园的书籍、文章;议———“议一议”自己耳闻目睹的“看一看”与“读一读”;想———“想一想”生活在地球上的我们应该怎么办?这样,孩子们在写作之前就积累了大量写作素材,为“第一课时,尝试习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尝试习作。我们摒弃以往的单纯性的指导说教,而是根据先前的“准备”提出适当的要求,花五分钟让学生畅所欲言地去讨论、交流“准备”情况。因为“准备”得充分,孩子们讨论交流起来自然就有感而发。然后,根据讨论交流结果,静心自由选材、列提纲、构思、起草,进而一气呵成。学生试做的时候,教师巡视,注重优差两头,适时指点,对学生的初稿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课时,指导习作、修改初稿
1.指导习作。(1)教师指导。既是对上堂“习作尝试”的总结,又是对本次习作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指导。“总结”就是针对第一课时的初稿,一针见血地提出全班学生习作中的通病;“指导”就是根据尝试习作情况明确提出本次习作的目的和要求。(2)佳作指导。在分析学生尝试习作的基础上,选准学生佳作进行点评,指导引路,引导学生自思、自读、自改。
通过“指导”,学生巩固并加深了对习作目的和要求的理解,而且通过总结、点评及与佳作进行比较,学生往往就能产生一种“看得清,学得明,跟得上”的亲切感。课外阅读到的那些优秀习作与美文,固然值得学习、欣赏、借鉴,但学生总有一种距离感,总觉得不如自己的同学、老师的文章亲切、感人,更有激励作用。而这欣赏、点评学生自己佳作的过程,本身就是再辅导的过程,更会起到别的课外阅读的优秀习作所不能起的作用。
2.修改初稿。对照习作要求,根据“指导”结果,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小组讨论,明确自我的优点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集体修改与自改。需要提出的是:讨论时,要求认真思考,仔细推敲。可见,在这种修改的过程中,学生对习作的目的和要求的理解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我们不难发现,这种批前自改,也真真切切地把“改”的优先权还给了作文主体———学生,在这“修改”过程里,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训练参与得主动、积极,学生的认识能力、鉴赏能力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提高与发展,真真正正地做到了及时反馈、矫正,作文教学效率比较高。再有,就少数学困生而言,教师就有充裕的时间予以个别辅导,实行因材施教。
第三课时,评改评讲,注重实效
1.评改。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评改应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方法,进一步激发兴趣,诱导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向健康方向发展。遵循这一原则,针对前两课时的扎实进行后,对再次誊清的作文,我们采用了师评、个人自批、自我评价与小组互评互议的活动,指出学生作文的优劣,对主要问题师生再进行评议小结,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作文训练的全过程,为进入下一单元的训练奠定基础。
2.评讲。作文评讲既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分析欣赏能力的途径,更重要的是作文评讲过程中不同主体、不同侧面的习作文本反复引起学生的内心情感的共鸣或振动,这是增加学生体验,提高学生认识,丰富学生情感的重要方式,而这些又是提高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因此,讲评时,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多鼓励、多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我们的具体做法是:(1)分组让学生互相讨论,选出本组佳作,作为参加全班同学评比的文章;(2)师生共同评出本次练习中的最佳习作数篇;(3)将选出的好文章誊写在稿纸上,贴于学习专栏,让学生随时翻阅。不管是哪类学生,教师都一律按优点、缺点、希望做好尾评。
第一课时,准备素材、尝试习作
1.准备素材。我们提出了“准备”。这里的“准备”就是根据作文教学的需要,在进行作文课之前提早安排,让学生及早地进入生活,观察事物,学会从生活中收集内容。如,学完了《只有一个地球》后,我布置了:看———“看一看”身边的地球资源:水、土等;读———“读一读”有关人类家园的书籍、文章;议———“议一议”自己耳闻目睹的“看一看”与“读一读”;想———“想一想”生活在地球上的我们应该怎么办?这样,孩子们在写作之前就积累了大量写作素材,为“第一课时,尝试习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尝试习作。我们摒弃以往的单纯性的指导说教,而是根据先前的“准备”提出适当的要求,花五分钟让学生畅所欲言地去讨论、交流“准备”情况。因为“准备”得充分,孩子们讨论交流起来自然就有感而发。然后,根据讨论交流结果,静心自由选材、列提纲、构思、起草,进而一气呵成。学生试做的时候,教师巡视,注重优差两头,适时指点,对学生的初稿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课时,指导习作、修改初稿
1.指导习作。(1)教师指导。既是对上堂“习作尝试”的总结,又是对本次习作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指导。“总结”就是针对第一课时的初稿,一针见血地提出全班学生习作中的通病;“指导”就是根据尝试习作情况明确提出本次习作的目的和要求。(2)佳作指导。在分析学生尝试习作的基础上,选准学生佳作进行点评,指导引路,引导学生自思、自读、自改。
通过“指导”,学生巩固并加深了对习作目的和要求的理解,而且通过总结、点评及与佳作进行比较,学生往往就能产生一种“看得清,学得明,跟得上”的亲切感。课外阅读到的那些优秀习作与美文,固然值得学习、欣赏、借鉴,但学生总有一种距离感,总觉得不如自己的同学、老师的文章亲切、感人,更有激励作用。而这欣赏、点评学生自己佳作的过程,本身就是再辅导的过程,更会起到别的课外阅读的优秀习作所不能起的作用。
2.修改初稿。对照习作要求,根据“指导”结果,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小组讨论,明确自我的优点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集体修改与自改。需要提出的是:讨论时,要求认真思考,仔细推敲。可见,在这种修改的过程中,学生对习作的目的和要求的理解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我们不难发现,这种批前自改,也真真切切地把“改”的优先权还给了作文主体———学生,在这“修改”过程里,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训练参与得主动、积极,学生的认识能力、鉴赏能力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提高与发展,真真正正地做到了及时反馈、矫正,作文教学效率比较高。再有,就少数学困生而言,教师就有充裕的时间予以个别辅导,实行因材施教。
第三课时,评改评讲,注重实效
1.评改。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评改应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方法,进一步激发兴趣,诱导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向健康方向发展。遵循这一原则,针对前两课时的扎实进行后,对再次誊清的作文,我们采用了师评、个人自批、自我评价与小组互评互议的活动,指出学生作文的优劣,对主要问题师生再进行评议小结,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作文训练的全过程,为进入下一单元的训练奠定基础。
2.评讲。作文评讲既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分析欣赏能力的途径,更重要的是作文评讲过程中不同主体、不同侧面的习作文本反复引起学生的内心情感的共鸣或振动,这是增加学生体验,提高学生认识,丰富学生情感的重要方式,而这些又是提高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因此,讲评时,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多鼓励、多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我们的具体做法是:(1)分组让学生互相讨论,选出本组佳作,作为参加全班同学评比的文章;(2)师生共同评出本次练习中的最佳习作数篇;(3)将选出的好文章誊写在稿纸上,贴于学习专栏,让学生随时翻阅。不管是哪类学生,教师都一律按优点、缺点、希望做好尾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