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建筑综合体在城市空间巨型化、城市功能集约化、城市价值复合化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城市建筑综合体既满足了现代社会人们对城市物质环境和精神生活的更高需求,延伸了城市的空间价值,又为城市带来全能、高效、低耗的综合经济效益。本文拟在共生理论视角下,探讨城市建筑综合体的内涵、种类及设计方法。
关键词:共生理论城市建筑综合体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共生”是生物学的基本概念,最早在1879年由德国生物学家德贝里提出。共生是指共生单元依照某种共生模式在一定的共生环境中形成的作用关系。共生的基本要素包括共生单元、共生模式与共生环境。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共生理论已经不仅仅为生物学所独享,还被广泛应用到社会学、管理学、建筑学等领域。共生关系在城市建筑综合体上的应用体现为城市建筑综合体内部各组成成分之间,以及其与城市之间相互依存、彼此作用、共同发展的关系。
一、城市建筑综合体内部的共生
城市建筑综合体是在特定经济环境中逐渐兴起的综合性建筑环境,它集中体现了人们不同层次的行为需求,是城市发展满足人们高层次、多元化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心理的必然结果。城市建筑综合体内部的“共生”包括功能的共生和人的行为的共生。
(一)功能的共生
城市建筑综合体内部的“共生”首先是功能的共生。城市建筑综合体集办公、商业、娱乐、居住及交通场站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各功能之间相互组织、协调、融合,形成一个多元化、复杂化的交织的功能网。综合体内各种功能的叠合、作用与激发,使其对比单一功能建筑环境发挥更大的功效职能。
(二)人的行为共生
功能的“共生”取决于人的行为的共生。人的行为包括必要行为、选择行为和社会行为。必要行为包含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事务的行为,如工作、学习、休闲娱乐等。选择行为则带有较大的随机性,由人们随当时的心态和环境选择产生,如散步、游览、休息等活动。社会行为主要指公共交往活动等。必要行为是城市建筑综合体需要满足的最基本的行为活动,选择行为与社会行为的发生则表明建筑环境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与活力,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三种行为同时发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城市建筑综合体内人的行为共生的全部体现。城市建筑综合体将不同时间段内各种特定功能的运行组合在一起,实现城市建筑综合体“功能的全天候、全时化运作”,尽可能保持综合体内全天候的繁荣,使其满足人的行为需求,充分发挥经济效益。
二、城市建筑综合体与城市的共生
(一)与城市交通的共生
城市建筑综合体与城市交通一脉相连,不可分割。城市建筑综合体可以通过对人行步道系统的完善和城市机动交通的疏导,缓解地面街道的交通压力。在城市交通整体结构层面上帮助缓解人车集散问题,承担城市交通的引流和疏导的职能。
(二)与城市文脉的共生
城市在诞生和发展过程中会形成独特的历史印记。城市的文化氛围及人文背景构成了城市文脉。而城市建筑综合体具有独特的城市性,在设计之初就将城市的整体环境和文化底蕴包含进入自己的创作理念,使城市文脉得以延续,并成为城市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与城市景观的共生
城市建筑综合体自身的形态,包括主题广场、屋顶花园等都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城市的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引入城市建筑综合体,使城市景观整体得到延续,也强化适用人群对城市建筑综合体的使用印象。
三、共生理论下城市建筑综合体的设计方法
(一)与城市交通共生的设计方法
要实现城市建筑综合体与城市交通的共生,就要实现现代城市交通与城市建筑综合体“一体化”与“立体化”。通过在城市建筑综合体中设立步行通道、轨道通道、城市道路以及在城市建筑综合体中建立交通枢纽等设计方法,实现城市建筑综合体与城市交通的一体化。通过建立多基面的广场体系,如上升式广场与下沉式广场,实现城市建筑综合体与所在城市在二维空间坐标中的交叉叠合,解决城市建筑综合体周边错综复杂的交通问题,实现城市交通的地面、空中、地下全方位立体化。
(二)与城市文脉共生的设计方法
城市建筑综合体与城市文脉的共生,一方面体现于城市建筑综合体与城市在可见形态上的延续。另一方面,在城市建筑综合体的整体设计中适当引入城市中无形的文化特质,力求体现城市环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引起人们对城市的集体记忆与思考。
(三)与城市景观共生的设计方法
城市建筑综合体与城市景观共生的设计方法可以用“协调”与“对比”的设计方法来实现。利用相似协调、渐变协调与空间调和等方法,达到城市建筑综合体与城市景观在风格、符号、构图、形体上的协调与互补,实现对城市语言的再创造。或者故意夸大城市建筑综合体与周围建筑的差异,突出各自鲜明形象,引起高与低、轻与重、虚与实、粗糙与光洁、垂直与水平、直线与曲线对比强烈的视觉感受,达到其与城市景观的和谐统一。
总之,城市建筑综合体与“多功能建筑”、“巨型综合建筑”的主要区别就是其“共生性”。城市建筑综合体实现了各功能之间的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和激发,并能独立地承载部分城市功能,与城市交通、城市文脉、城市景观协调发展,最终达到促进城市肌体正常高效地运行,创造高质量城市空间环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桢栋,陈易.高密度人居环境下城市建筑综合体布局中的生态策略[J].住宅科技. 2011(01)
[2] 林燕.建筑综合体与城市交通的整合研究[J].南方建筑. 2009(05)
[3] 胡璟.共生理论下的城市建筑综合体设计研究[D].厦门大学. 2007
关键词:共生理论城市建筑综合体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共生”是生物学的基本概念,最早在1879年由德国生物学家德贝里提出。共生是指共生单元依照某种共生模式在一定的共生环境中形成的作用关系。共生的基本要素包括共生单元、共生模式与共生环境。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共生理论已经不仅仅为生物学所独享,还被广泛应用到社会学、管理学、建筑学等领域。共生关系在城市建筑综合体上的应用体现为城市建筑综合体内部各组成成分之间,以及其与城市之间相互依存、彼此作用、共同发展的关系。
一、城市建筑综合体内部的共生
城市建筑综合体是在特定经济环境中逐渐兴起的综合性建筑环境,它集中体现了人们不同层次的行为需求,是城市发展满足人们高层次、多元化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心理的必然结果。城市建筑综合体内部的“共生”包括功能的共生和人的行为的共生。
(一)功能的共生
城市建筑综合体内部的“共生”首先是功能的共生。城市建筑综合体集办公、商业、娱乐、居住及交通场站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各功能之间相互组织、协调、融合,形成一个多元化、复杂化的交织的功能网。综合体内各种功能的叠合、作用与激发,使其对比单一功能建筑环境发挥更大的功效职能。
(二)人的行为共生
功能的“共生”取决于人的行为的共生。人的行为包括必要行为、选择行为和社会行为。必要行为包含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事务的行为,如工作、学习、休闲娱乐等。选择行为则带有较大的随机性,由人们随当时的心态和环境选择产生,如散步、游览、休息等活动。社会行为主要指公共交往活动等。必要行为是城市建筑综合体需要满足的最基本的行为活动,选择行为与社会行为的发生则表明建筑环境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与活力,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三种行为同时发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城市建筑综合体内人的行为共生的全部体现。城市建筑综合体将不同时间段内各种特定功能的运行组合在一起,实现城市建筑综合体“功能的全天候、全时化运作”,尽可能保持综合体内全天候的繁荣,使其满足人的行为需求,充分发挥经济效益。
二、城市建筑综合体与城市的共生
(一)与城市交通的共生
城市建筑综合体与城市交通一脉相连,不可分割。城市建筑综合体可以通过对人行步道系统的完善和城市机动交通的疏导,缓解地面街道的交通压力。在城市交通整体结构层面上帮助缓解人车集散问题,承担城市交通的引流和疏导的职能。
(二)与城市文脉的共生
城市在诞生和发展过程中会形成独特的历史印记。城市的文化氛围及人文背景构成了城市文脉。而城市建筑综合体具有独特的城市性,在设计之初就将城市的整体环境和文化底蕴包含进入自己的创作理念,使城市文脉得以延续,并成为城市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与城市景观的共生
城市建筑综合体自身的形态,包括主题广场、屋顶花园等都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城市的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引入城市建筑综合体,使城市景观整体得到延续,也强化适用人群对城市建筑综合体的使用印象。
三、共生理论下城市建筑综合体的设计方法
(一)与城市交通共生的设计方法
要实现城市建筑综合体与城市交通的共生,就要实现现代城市交通与城市建筑综合体“一体化”与“立体化”。通过在城市建筑综合体中设立步行通道、轨道通道、城市道路以及在城市建筑综合体中建立交通枢纽等设计方法,实现城市建筑综合体与城市交通的一体化。通过建立多基面的广场体系,如上升式广场与下沉式广场,实现城市建筑综合体与所在城市在二维空间坐标中的交叉叠合,解决城市建筑综合体周边错综复杂的交通问题,实现城市交通的地面、空中、地下全方位立体化。
(二)与城市文脉共生的设计方法
城市建筑综合体与城市文脉的共生,一方面体现于城市建筑综合体与城市在可见形态上的延续。另一方面,在城市建筑综合体的整体设计中适当引入城市中无形的文化特质,力求体现城市环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引起人们对城市的集体记忆与思考。
(三)与城市景观共生的设计方法
城市建筑综合体与城市景观共生的设计方法可以用“协调”与“对比”的设计方法来实现。利用相似协调、渐变协调与空间调和等方法,达到城市建筑综合体与城市景观在风格、符号、构图、形体上的协调与互补,实现对城市语言的再创造。或者故意夸大城市建筑综合体与周围建筑的差异,突出各自鲜明形象,引起高与低、轻与重、虚与实、粗糙与光洁、垂直与水平、直线与曲线对比强烈的视觉感受,达到其与城市景观的和谐统一。
总之,城市建筑综合体与“多功能建筑”、“巨型综合建筑”的主要区别就是其“共生性”。城市建筑综合体实现了各功能之间的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和激发,并能独立地承载部分城市功能,与城市交通、城市文脉、城市景观协调发展,最终达到促进城市肌体正常高效地运行,创造高质量城市空间环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桢栋,陈易.高密度人居环境下城市建筑综合体布局中的生态策略[J].住宅科技. 2011(01)
[2] 林燕.建筑综合体与城市交通的整合研究[J].南方建筑. 2009(05)
[3] 胡璟.共生理论下的城市建筑综合体设计研究[D].厦门大学.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