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作”起始于小学语文第二学段。《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学段习作目标之一是“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它要求从习作起始就要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并且“尝试在习作中运用”。换言之,也就是提出了从习作起始就要做到“读写一体化”的要求。那么,如何处理好起始年级习作教学“积累”与“运用”的关系呢?
一、在单元导语中把握
语文要素是统编本教材的核心概念之一,其内涵是指语言训练的基本元素,包括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学习内容和学习习惯四个方面。从三年级开始,统编本教材每个单元的篇章页上都简明扼要地表述着语文要素,它们是教材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一般包括读和写两个方面,有时相对独立,有时相互关联。教学中,教师既要把握单元语文要素在教材体系中的准确定位,又要把握前后语文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单元的教学定位,找到学生读写一体化的切入点,从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统编本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人文主题是“壮美的山河”,语文要素有两个:一是“借助关键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二是“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这两个语文要素,分别从阅读理解和习作表达角度提出,其实质是一致的。如果用语文园地“交流平台”中的话说,就是“有的时候,一段话的开头就表达了这段话的主要意思,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开头这句话来写的”,“这样的句子也有可能在一段话的末尾或中间”。所以,抓住语文要素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要始终抓住这个“语言现象”。阅读时找到这样的句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段话的意思;习作表达时,有意识地尝试使用这样的句子,不仅能更好地写好一段话,而且能使习作结构清楚,层次分明。
二、在精读课文中聚焦
根据“双线组元”原则,编者将文体、篇幅不同的课文和各种语文资源精心选编成一个个单元,组成整套教材。对精读课文来说,本身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如何凸显“读写一体化”的语文要素,更能考量编者的匠心。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精读课文,除《古诗三首》外,《富饶的西沙群岛》要求“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海滨小城》要求“说一说,课文写了海滨小城的哪些景象”“有些句子很重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来吗?”这些课后题看似各有侧重,其实都指向单元阅读教学“借助关键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个要素。从习作表达角度看,《富饶的西沙群岛》要求“选择你喜欢的部分,向别人介绍西沙群岛”,小练笔“从下面的图中选择一幅,写几句话”,《海滨小城》要求“在课文中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抄写下来和同学交流”,《美丽的小兴安岭》要求“如果到小兴安岭旅游,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选做“你的家乡哪个季节最美?为什么?写一段话和同学交流”。这些表达训练有说有写,选与不选各不相同,都聚焦语文元素,毫不偏离。
三、在略读课文中建构
每个单元的课文一般都由精读和略读组成。一般来说,精读课文后的思考题都明确提示着教学目标、重难点和学习方法,而略读课文后则不安排任何思考题,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确定需要顺着精读课文的思路迁移与建构。
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语文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学写一件简单的事”这一主题,安排的精读课文有《司马光》《掌声》《灰雀》,略读课文是《手术台就是阵地》。精读课文的语文要素指向非常明确,《司马光》要求“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掌声》则是“如果是英子自己来讲这个故事,她会怎么讲呢?从课文2至4自然段中选一段试着讲一讲”。略读课文《手术台就是阵地》课后没有思考题,但课前有一段导语:“默读课文,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说说你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你还可以查查资料,了解有关白求恩的其他故事。”这段导语可以成为建构语文要素的重要凭借:一是通过阅读,学生要会讲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个故事;二是开展课外拓展,讲讲白求恩的其他故事。至于讲故事的方法技巧,第三单元“童话”、第四单元“预测”等都涉猎过了。教学时,只要在强调故事完整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增加心理活动描写,或者变换视角叙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尽善尽美。
四、在交流平台中归纳
统编本教材习作单元和语文园地中,安排了“交流平台”这样一个栏目,有点类似20世纪80年代人教版中的“读写例话”,指向阅读和表达方法的总结与提炼。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閱读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作要求是“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这体现了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编写思路,学生在体悟到“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一阅读方法后,就能以课文的典型段落引路,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习作中,从而降低习作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两篇精读课文之后,“交流平台”及时总结出两点“读写例话”:一是“留心周围的事物,我们就会有新的发现”,二是“仔细的观察可以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前者照应了单元人文主题——法国罗丹的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点明观察是发现生活、感受生活的关键。后者点出了观察的重点在于“仔细”,与单元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中提出的“观察时不仅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可以用手摸,用鼻子闻,有时还可以尝一尝”等观察要求呼应。可以说,交流平台中的“读写例话”是以读促写的桥梁,引导学生善于归纳,读写能力的提升就能事半功倍。
五、在口语交际中练习
统编本教材在习作教学的起始阶段,从读到写中间往往安排有“说”的环节,起到支架的作用,其形式多样,可以复述,可以说理由,更多的是按照要求想象说话。教学中,提倡打破“读—说—写”单向思路,最大限度地实现“读—说—写”交互一体化。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富饶的西沙群岛》课后“选择你喜欢的部分,向别人介绍西沙群岛”,学生不管选择海水、海底还是海岛,都应该达成“总—分”或者“分—总”结构说话的基础要求,至于表达形式是不是严格按课文复述,或者创造性复述,抑或小导游介绍,都是允许并鼓励的。该课说话训练题之后,还安排了“小练笔”:从下面的图中选择一幅,写几句话。学生选择海龟、海鸟、珊瑚等图片说话都可以,形式可以采取先说后写的方式,语言可以借鉴课文中“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后先是“如果到小兴安岭旅游,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说话内容紧扣课文,属于“虚拟生活”,而后面的选做题“你的家乡哪个季节最美?为什么?写一段话和同学交流”,则是从课文迁移到了学生的“真实生活”,要求“写一段话和同学交流”,“先写后说”“先说后写”两种形式可以灵活运用,“边说边写”“说说写写”等也无妨。
六、在习作教学中表达
统编本教材的每次习作编排都包含了“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怎么评”等四个方面,体现了读写结合的理念。教师只要认真研读教材,就能明确本单元习作的训练重点是什么,自己不必挖空心思设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阅读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习作要求是“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写景习作《这儿真美》与这个语文要素紧密相连,“让我们把身边的美景介绍给别人吧”表明了写作目的,有着明确的读者意识。“写之前仔细观察,看看这个地方有些什么,是什么样子的”,规定了“写什么”。“写的时候,试着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围绕一个意思写”,教材给出了三个总起句“支架”,学生可以选做习作内容,也可以当作口语训练。“写好后自己读一读,改正错别字。然后读给同学听,和同学分享你发现的美景”,这规定了“怎么评”,先自评自改,再邀请同学评改,除了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外,是否用上推荐的词语,也应该成为评改标准之一。
总之,统编本教材起始习作整体关照、读写一体是完全可行的。实施单元整体读写一体化教学,要求在单元导语中“把握”,在精读课文中“聚焦”,在略读课文中“建构”,在交流平台中“归纳”,在口语训练中“练习”,在习作教学中“表达”。只要把握语文要素,坚持系统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就能得到明显提高。
(作者单位: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教育研究和培训中心)
一、在单元导语中把握
语文要素是统编本教材的核心概念之一,其内涵是指语言训练的基本元素,包括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学习内容和学习习惯四个方面。从三年级开始,统编本教材每个单元的篇章页上都简明扼要地表述着语文要素,它们是教材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一般包括读和写两个方面,有时相对独立,有时相互关联。教学中,教师既要把握单元语文要素在教材体系中的准确定位,又要把握前后语文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单元的教学定位,找到学生读写一体化的切入点,从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统编本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人文主题是“壮美的山河”,语文要素有两个:一是“借助关键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二是“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这两个语文要素,分别从阅读理解和习作表达角度提出,其实质是一致的。如果用语文园地“交流平台”中的话说,就是“有的时候,一段话的开头就表达了这段话的主要意思,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开头这句话来写的”,“这样的句子也有可能在一段话的末尾或中间”。所以,抓住语文要素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要始终抓住这个“语言现象”。阅读时找到这样的句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段话的意思;习作表达时,有意识地尝试使用这样的句子,不仅能更好地写好一段话,而且能使习作结构清楚,层次分明。
二、在精读课文中聚焦
根据“双线组元”原则,编者将文体、篇幅不同的课文和各种语文资源精心选编成一个个单元,组成整套教材。对精读课文来说,本身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如何凸显“读写一体化”的语文要素,更能考量编者的匠心。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精读课文,除《古诗三首》外,《富饶的西沙群岛》要求“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海滨小城》要求“说一说,课文写了海滨小城的哪些景象”“有些句子很重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来吗?”这些课后题看似各有侧重,其实都指向单元阅读教学“借助关键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个要素。从习作表达角度看,《富饶的西沙群岛》要求“选择你喜欢的部分,向别人介绍西沙群岛”,小练笔“从下面的图中选择一幅,写几句话”,《海滨小城》要求“在课文中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抄写下来和同学交流”,《美丽的小兴安岭》要求“如果到小兴安岭旅游,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选做“你的家乡哪个季节最美?为什么?写一段话和同学交流”。这些表达训练有说有写,选与不选各不相同,都聚焦语文元素,毫不偏离。
三、在略读课文中建构
每个单元的课文一般都由精读和略读组成。一般来说,精读课文后的思考题都明确提示着教学目标、重难点和学习方法,而略读课文后则不安排任何思考题,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确定需要顺着精读课文的思路迁移与建构。
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语文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学写一件简单的事”这一主题,安排的精读课文有《司马光》《掌声》《灰雀》,略读课文是《手术台就是阵地》。精读课文的语文要素指向非常明确,《司马光》要求“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掌声》则是“如果是英子自己来讲这个故事,她会怎么讲呢?从课文2至4自然段中选一段试着讲一讲”。略读课文《手术台就是阵地》课后没有思考题,但课前有一段导语:“默读课文,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说说你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你还可以查查资料,了解有关白求恩的其他故事。”这段导语可以成为建构语文要素的重要凭借:一是通过阅读,学生要会讲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个故事;二是开展课外拓展,讲讲白求恩的其他故事。至于讲故事的方法技巧,第三单元“童话”、第四单元“预测”等都涉猎过了。教学时,只要在强调故事完整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增加心理活动描写,或者变换视角叙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尽善尽美。
四、在交流平台中归纳
统编本教材习作单元和语文园地中,安排了“交流平台”这样一个栏目,有点类似20世纪80年代人教版中的“读写例话”,指向阅读和表达方法的总结与提炼。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閱读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作要求是“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这体现了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编写思路,学生在体悟到“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一阅读方法后,就能以课文的典型段落引路,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习作中,从而降低习作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两篇精读课文之后,“交流平台”及时总结出两点“读写例话”:一是“留心周围的事物,我们就会有新的发现”,二是“仔细的观察可以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前者照应了单元人文主题——法国罗丹的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点明观察是发现生活、感受生活的关键。后者点出了观察的重点在于“仔细”,与单元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中提出的“观察时不仅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可以用手摸,用鼻子闻,有时还可以尝一尝”等观察要求呼应。可以说,交流平台中的“读写例话”是以读促写的桥梁,引导学生善于归纳,读写能力的提升就能事半功倍。
五、在口语交际中练习
统编本教材在习作教学的起始阶段,从读到写中间往往安排有“说”的环节,起到支架的作用,其形式多样,可以复述,可以说理由,更多的是按照要求想象说话。教学中,提倡打破“读—说—写”单向思路,最大限度地实现“读—说—写”交互一体化。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富饶的西沙群岛》课后“选择你喜欢的部分,向别人介绍西沙群岛”,学生不管选择海水、海底还是海岛,都应该达成“总—分”或者“分—总”结构说话的基础要求,至于表达形式是不是严格按课文复述,或者创造性复述,抑或小导游介绍,都是允许并鼓励的。该课说话训练题之后,还安排了“小练笔”:从下面的图中选择一幅,写几句话。学生选择海龟、海鸟、珊瑚等图片说话都可以,形式可以采取先说后写的方式,语言可以借鉴课文中“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后先是“如果到小兴安岭旅游,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说话内容紧扣课文,属于“虚拟生活”,而后面的选做题“你的家乡哪个季节最美?为什么?写一段话和同学交流”,则是从课文迁移到了学生的“真实生活”,要求“写一段话和同学交流”,“先写后说”“先说后写”两种形式可以灵活运用,“边说边写”“说说写写”等也无妨。
六、在习作教学中表达
统编本教材的每次习作编排都包含了“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怎么评”等四个方面,体现了读写结合的理念。教师只要认真研读教材,就能明确本单元习作的训练重点是什么,自己不必挖空心思设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阅读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习作要求是“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写景习作《这儿真美》与这个语文要素紧密相连,“让我们把身边的美景介绍给别人吧”表明了写作目的,有着明确的读者意识。“写之前仔细观察,看看这个地方有些什么,是什么样子的”,规定了“写什么”。“写的时候,试着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围绕一个意思写”,教材给出了三个总起句“支架”,学生可以选做习作内容,也可以当作口语训练。“写好后自己读一读,改正错别字。然后读给同学听,和同学分享你发现的美景”,这规定了“怎么评”,先自评自改,再邀请同学评改,除了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外,是否用上推荐的词语,也应该成为评改标准之一。
总之,统编本教材起始习作整体关照、读写一体是完全可行的。实施单元整体读写一体化教学,要求在单元导语中“把握”,在精读课文中“聚焦”,在略读课文中“建构”,在交流平台中“归纳”,在口语训练中“练习”,在习作教学中“表达”。只要把握语文要素,坚持系统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就能得到明显提高。
(作者单位: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教育研究和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