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雅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04050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浮生六记》里,沈三白和芸娘善于捕捉生活中的闲情雅趣,把平淡的生活过得风生水起。
  夏夜,三白留蚊子在帐内,慢慢地向它们喷烟,使其在烟雾中飞鸣冲撞,看上去像鹤唳云端,使人欣然称快。
  荷花初开时,晚含苞而晓开放。芸娘用小纱囊撮茶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雨水之类)泡之,香韵尤绝。
  七夕节,夫妇俩在“我取轩”赏月:是夜,月色颇佳,俯视河中,波光如练,轻罗小扇,并坐水窗,仰见飞云过天,变态万状。芸娘就问三白:“宇宙之大,同此一月,不知今日世间,亦有如我两人之情兴否?”言语之间,洋溢着满满的幸福。三白一介寒士,能拥有芸娘如此心慧而情深的女子,实在是三生有幸。难怪林语堂说芸娘是“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人”。
  小雅是汪曾祺的随遇而安,是面对困境时,淡淡而笑的豁达和坦然。
  ?1961年,汪老被分配到海拔1400米、冬天冷到零下30多摄氏度的沽源马铃薯研究站畫一套马铃薯图谱。独自在荒凉之地工作,换作别人可能要崩溃,但他每天上午踏着露水,到试验田里摘几丛漂亮的马铃薯花,插在玻璃杯里,对着它画画,并不见痛苦,还打趣道:“坐对一丛花,眸子炯如虎。”等马铃薯逐渐成熟了,他又开始画马铃薯的果实,画完后,便将没用的马铃薯“随手埋进牛粪火里,烤烤,吃掉”。汪老曾颇为得意地自夸:“我敢说,像我一样吃过那么多品种的马铃薯的,全国盖无第二人。”在沽源工作期间,汪老还为马铃薯研究做了一个贡献。此前,国内研究人员都认为所有马铃薯花是没有香味的,但汪老却发现有一种马铃薯——“麻土豆”的花,有香味。
  为什么非专业人员出身的汪老能发现这个成果,还把艰难的生活过得充满了雅趣呢?那是因为他随遇而安的处世态度,即便身处困境,也不改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留意。
  小雅如空山鸟鸣,如幽谷花香,它不会左右你生活的方向,但可以给人一份美好的情怀。
  邻居景姐是一家大公司的部门经理,工作起来风风火火像个女汉子,但在属于自己的时光里,她会将简单的生活过得如诗一般美丽。
  景姐家有一个小院子,每天早晨起来,她就会打扫庭院给花儿浇水。此时的景姐是一副家庭主妇的模样,长发松散,衣着宽松,与她穿职业装时简直判若两人。景姐种的都是一些常见的花卉,如月季、矮牵牛、紫罗兰和凤仙花等。每当有新花绽放,景姐就会像孩子一样大声叫嚷着让我们过去欣赏,那神情,比签了一个大订单还开心。假日里,景姐也会约三两好友在自家院子小聚,在一缕缕似有若无的暗香里,或烹茶品茗,或抚琴低吟。别人都说她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很多,我觉得这与她喜欢养花也有一定的关系。一个人只有静下心来,满怀爱意地侍弄这些花花草草,它们才能长得漂亮;那颗被生活束缚的心,也会被这些美丽的花草熏陶得宁静而淡然。
  小雅是一种适可而止,它似国画中的留白,虽不着一笔,不染一墨,但无画处皆成妙境。
  好友老陈,是个好酒的“老文青”,他喜欢喝慢酒,抿一口,嘬两只螺蛳或来点其他小菜,再逗一下脚边的小泰迪,一顿饭下来,没两个小时搞不定。
  有一年雪夜,老陈来电话说,亲戚送来一坛新酿的米酒,大家过来把酒言欢。来到老陈家,只见餐桌上一只老式铜火锅正咕咕地冒着热气,菜很简单,老陈说喝个气氛。大伙知道他的“浪漫病”又发作,也不客气,就围坐一起浅酌慢饮。窗外雪花飞舞,屋里谈笑风生,这酒喝得真是惬意。每次喝到将醉未醉之际,老陈总是文绉绉地来上一句:“我醉欲眠君且去,明朝有意还复来。”老朋友一听就明白,该放下酒杯各回各家了。
  有一次我问他,为什么分寸总是拿捏得这么好?老陈说:“清欢最好,何必大醉!”是呀!美酒饮到微醺处,好花赏到半开时;过分的欲望只能使最初的美感很快消失,见好便收,才是人生妙境。
  小雅不脱离人间烟火,它平凡,亲民,触手可及。若能在劳累和嘈杂中抽出身来,经营一份小雅的情怀,任何人都可以活得温馨浪漫,诗意多彩。
  (编辑 紫菀)
其他文献
大王乌贼是世界上最大的无脊椎动物之一,也是海洋里最聪明、最会保护自己的大型神秘动物之一。  大王乌贼和抹香鲸都是深海中深潜的王者。体长18米,体重2-3吨的大王乌贼与体长达20米,体重50吨以上的抹香鲸相比,可谓小巫见大巫。大王乌贼和喜欢过群体生活的抹香鲸一旦相遇,抹香鲸通常会千方百计将其弄死,然后分食之。  大王乌贼的眼睛足有脸盆大,在海底能准确判断出抹香鲸的位置,然后选择溜之大吉。  科学家拍
盲目地跟從
期刊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黄叶萧萧,西风疏窗,那一句淡淡的“当时只道是寻常”饱含多少幽怨惆怅,足令落花无语,流水难言。时光如水,逝去的不光是韶华,还有韶华中的人、事、物。  1912年冬天,刚刚中学毕业的周瘦鹃和年轻美丽的务本女校的学生周吟萍相识了。多年后,当两人都已至白发暮年,恐怕谁也没想到,这一次的相识,最终涅成那句“当
黄叶风中纷飞  苍凉地歌舞  小草在路边干枯  蜷缩着身子,打量着  散漫的脚步  田野一派沉静  红红火火的光景  要等待明年了啊  那村庄,那小河  笼着薄暮  仿佛一幅安详的画图  停步——放眼  寥廓的天地间  小路静默地绵延  向着那岁月的深处  夜来听雨  夜来听雨  说不清什么样的心绪  曾经的相遇别离  追寻和进取  回首恍如一场梦  一出戏剧  ——默默无语  人生行旅  几多酸
苍山,听起来很美,是我故乡的名字。那里不产酒,更不藏酒,但家家必有两口窖。一口是祖传的井窖,用来贮藏红薯;一口是临时搭的棚窖,用来贮藏白菜。有了这两口窖,便如同藏了至宝,过冬才有底气,日子才算殷实。  记事起,老房后山就有一口井窖,张开大口在山野静寂着。母亲天天嘱咐年幼的我别靠近,说窖里住着长虫。我最怕长虫,便躲得远远的,避开了被窖吞下的危险。不知祖上哪辈开掘了这窖,年年秋季经父亲清理干净后,就被
黄土地像被千军万马踩踏过,铁板一般,又经风刮日晒,简直要赶跑最后一滴希望。这就是我们的庄稼地,我们就在这里活。  轭和绳索在耕牛的脖子上“嘎吱嘎吱”响,耕牛脖子上的皮褶子朝后压了一层又一层。耕牛左右两侧的长绳,自木轭至铁犁,紧绷得简直要冒出火花,不时地吱吱尖叫,弹出一小股一小股的尘土。我曾经害怕这两股长绳会被挣断,伸手摸了摸它们,抚慰它们的紧张和艰辛,手指头却被烫了一下,慌忙缩手——这样的一根长绳
我并不是一个喜欢去商场购物的人,却很喜欢看人家的橱窗,尤其是在那种并不繁华的林荫道上。在徐徐的微风吹拂中,悠闲地沿着街道走,一家家慢慢品味路边橱窗里的展示,想象这样的布置,出于店主什么样的心情,或有着怎样的故事,就好比一幕幕人生的小电影,瞬然定格。  它们是导演,也是舞台;而我,既是观众又是编剧。  名牌服饰店的橱窗里永远有美丽精致的模特,她们一律有着冷艳的眼神与高傲的姿态,睥睨天下看破红尘般,有
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无事生非的人和事。而无事生非所导致的悲剧,常常令人唏嘘不已。  莎士比亚写过一部名为《无事生非》的话剧,其中讲述了十五世纪一个悲惨的爱情故事——克劳狄奥和希罗互生爱慕,终于走向婚姻殿堂。可在婚礼上,心生嫉妒的王族约翰无事生非、捏造谗言,致使克劳狄奥上当受骗,以为希罗是不贞洁女子而当场侮辱她,差点置希罗于死地。无事生非之害,由此可见一斑。  无事为何会生非?关键就在于无事
一直以来,人们都被蓝色的神秘和美丽所吸引,尤其那被誉为理想之蓝、绝对之蓝的“克莱因蓝”更是几乎主宰了整个艺术世界,成了一道孤绝而闪亮的风景。人们沉浸和迷失在蓝色的明净和空旷之中,却始终没有忘记这位缔造“蓝色狂想曲”的男神——法国艺术家伊夫·克莱因。  1928年4月28日,伊夫·克莱因出生在法国尼斯的一个艺术之家。他的父亲喜欢具象艺术,母亲喜欢抽象艺术。但他偏偏从小就没有表现出对艺术特别的兴趣,他
西班牙马克里小镇,远离闹市,没有几家饭馆,因为这儿居住的大多是土著人,他们喜欢待在家里吃饭。  因此,小镇上的生意门可罗雀,仅开的几家饭馆也是惨淡经营。  有一家叫“开心快乐”的餐馆,老板叫可特,是从巴塞罗那过来的生意人。他小时候来过这个地方,觉得这儿的旅游资源丰富,开家饭馆一定可以生意红火,可是事与愿违,他也面临关门的危险。  2015年3月,可特重新整顿后的餐馆开业了,他打的旗号竟然是:不用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