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婚姻

来源 :讲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wl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和我的老婆就是结发夫妻。
  她没有读过书,叫陈凤英。她人很好,几十年来煮饭,帮我管小孩,连电话都不接,她觉得自己普通话讲不好,所以不接,怕人家会笑她。她穿的衣服鞋子都是我帮她买的,家里的东西也都是我买的,她不会买东西。
  但是,我这个家现在所有的财产都记在她的名下,我的控股公司也是她在当董事长。人家说这个公司是曹德旺的,但实际上从法律关系上说是我太太的。我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安排呢?这是因为在我还没有富足起来的时候,我曾经对婚姻徘徊过。


  我们刚一结婚,我就把她的嫁妆全部卖掉了。她一句怨言也没有,认为嫁给你了,你就说了算。我们30几年的婚姻生活,她一直是这样的,再苦再难也不会抱怨
  我今年57岁了(时年为2003年——编者注),从23岁结婚算到现在,也过了几十年。俗话说“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席”,意思就是说夫妻之间要彼此珍惜,不要轻易去改变。这里面的道理也是我后来慢慢悟到的。
  我的老婆嫁给我的时候,还是一个少女,我们的结合完全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婚前,两个人连面都没有见过,仅仅看过一张很小的黑白照片,所以我们没有经历过谈恋爱的过程。那一年是1969年,我们非常穷,生活很苦,母亲又生病了,所以家里人就希望我先结婚,找个老婆照顾我母亲。我答应了。
  我们刚一结婚,我就把她的嫁妆全部卖掉了。她一句怨言也没有,认为嫁给你了,你就说了算。我们三十几年的婚姻生活,她一直是这样的,再苦再难也不会抱怨。她有1/4的马来血统,非常纯朴。新婚,嫁妆卖光,钱全部给我拿去做本钱,她在家里伺候我生病的母亲,我在外面跑生意,一年到头两个人在一起的时间很少,这就是我们的“新婚燕尔”,谈不上浪漫。“贫贱夫妻百事哀”,有些事情经历了才知道里面的甘苦,所以说我们是患难夫妻。
  然后我就开始种白木耳,再拿到江西去卖,来回一趟可以赚七八百元钱。这样跑来跑去,没有想到,才跑到第四趟,货就被人家扣了,不但本钱赔了进去,还欠了村里人1000多元,这要是别的女人又会是怎样哭闹?
  当时很多人来向我要债,家里能卖的东西全都卖掉了,最后只剩下一小间房子,我对那些上门要债的人说:“你们要是能够拿,也拿去。”这个时候生产队上又来人找我,他们说我跑去做生意,欠了做水库的义务工,我想我在家里也没有事做,去做一个工一天还能赚到三块五,还不如去做工。
  工地很远,我走之前,送我老婆去她的娘家。她一个女人带一个孩子,丈夫又不在身边,家里一贫如洗。所以我就对她说:“我现在一无所有,只余下一个人,如果实在不行,你可以再嫁人。”我丈母娘说:“你胡说八道,你这么聪明,困难一定会度过的,你放心回去吧,你老婆和孩子我给你带着。”我和老婆就是这样的感情,平平淡淡,无论你好,无论你坏,她都相信你,她从来不跟我吵架。
  幸福讲起来都是大同小异的,就是有吃有喝,子孙满堂这些东西,可是如果往深层去想,世界上有绝对的幸福吗?没有,所以也不会有绝对幸福的家庭,绝对完美的婚姻
  在我年轻的时候,我曾经遇到过另一个不同的女人,那是一个让我想把家都扔掉的女人。那是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我在明溪遇到的。当时我写信给我的太太,她不认识字,所以信是我妹妹读给她听的。后来等我回到家,她见了我也只是说:“我知道我配不上你,知道你是会走掉的,你要是真走了,那么把房子和三个孩子留下来给我。”我听了以后非常伤心,我觉得自己非常对不起我的太太。
  我那个时候非常痛苦,当时我们生活已经有了很大好转,不像刚结婚时那样拮据。不过,虽然我做推销赚到一些钱,但只是一个富裕起来的农民而已,还没有像现在这样有能被称得上是事业的企业。就在那个时候,我爱上了一个女人,她是我的女朋友,那是真正的相爱。她为了帮助我,为我做了很多事情,当时她很年轻,大约二十四五岁,已经结婚,有两个孩子,我们都很投入,彼此觉得找到了一生的知音。可是,那是什么年代啊?上世纪80年代初,尤其是在福清这样的地方(当时是福建海边一座小县城——编者注),她的压力有多大是可想而知的。可是她很勇敢,我和她的事情被她的一些好姐妹知道了,那些姐妹就劝她,说:“你怎么这样,什么人不好找,非要找一个农民,瘦瘦的,黑黑的。”她就跟那些姐妹说:“我们谈得来,我相信他是一个非凡的人,他将来一定会有成就,会飞黄腾达的。”
  我面临着一个选择,一面是我的结发妻子,她为我默默地奉献了这么多年,吃了那么多苦,纯朴善良,永远无条件地信任我;另一面是我的红颜知己,我们有刻骨铭心的感情,有共同语言。我真的很苦闷,不知道以后的路应该怎样走。后来我就去做调查,去了解别人的生活。
  当时是1980年。我对我能搜集到的婚姻样本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得出的结论是:没有一个家庭是绝对幸福的家庭。于是我开始思考,为什么会是这样?后来我想通了——两个人,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教育,这样就会形成各自不同的观念,谈恋爱的时候,可能是求同存异,一旦真正生活到一起,就会有很多问题。所以我觉得,幸福讲起来都是大同小异的,就是有吃有喝,子孙满堂这些东西,可是如果往深层去想,世界上有绝对的幸福吗?没有,所以也不会有绝对幸福的家庭,绝对完美的婚姻。既然是这样,我就不需要去考虑什么换家庭的事情了,再换,就是换1000个照样也没有用啊。
  这些都是过去的事情了,现在那个女人已经当奶奶了。不过,说起这段往事,我依然会感到非常伤感,人生总是有很多伤感的事情,怎么努力都是不能避免的。经历得多了,心就会坚强起来,人也会丰富起来。有的时候,听到有人说“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女人在支持他”,我就会很有感触,我和我那个女朋友虽然最后没有走到一起,但是我至今的成功和她有一定的关系。   我一生最重大的转变在明溪,我在那里遇到了她,又在那里放弃了她,但是当时我在心里暗暗发誓,这辈子一定要为她争一口气,让她的姐妹们说起她的时候,能够说她爱的是一个像样的人,一个值得爱的人。这样我就回到家乡专心去办我的玻璃厂,也许因为有这种心情,因此我把我所有的精力都贡献在这个事业上了。
  我们虽然没有那些激情如火的海誓山盟,但是我们毕竟是从年轻到白发,中间所有的悲伤和快乐都是连在一起的,这是一种血脉相连的感情,没有经历过的人体会不到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叫“男人有钱会变坏,女人变坏会有钱”,我觉得这不是绝对的,这是人的心地问题。我童年的生活很苦,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我妈就是快要饿死掉了,也没有变坏,她原来也是一个大家闺秀,人长得也很漂亮。至于男人,一个男人要是心地好,对家有责任感,用我们老家的话说“就是四个脚都被别人吃掉了,心还是在家里的”,这一点是肯定的。
  对于我来说,我觉得家庭是一个避风的港湾。两个人素昧平生然后成为一家人,同在一个屋檐下,这是缘分,应该好好珍惜和睦相处,有困难的时候同舟共济,这就可以了。
  真正的幸福不在家庭,而在事业。做事业的人绝对不可以为了一个女人而放弃事业,这是我的看法。我还有一个看法,就是男女之间还是要有真的感情,就像我和我的妻子,虽然直到现在我们也很少有时间交流感情,可是她和我是患难夫妻,我们一起经过多少事情!这就是感情。在我被人家追债追到连房子都要卖掉的时候,她还是信任我,跟着我,现在我发达了,她不管我有多少钱,也不势利,你有多少钱怎么花我也不管,反正我相信你。这是一种始终如一的感情。很多感情不是真的感情,是因为没有建立在一个牢固的基础上。
  我们结婚那么多年,很少刻意培养经营感情,像电影电视上送让对方惊喜的礼物或者相约吃个烛光晚餐,在月光下说些缠绵悱恻的话,我们都没有。我们的感情就像涓涓溪流一样,无声无歇。虽然我们夫妻之间很少有浪漫的表示,而且几十年来忙于工作,在一起的时间很少,但夫妻之间的感情是有的。
  一想到她嫁给我的时候是那样一个纯朴的少女,这么多年,无论什么样的事情发生,都始终如一地听从我的安排,我就觉得有义务要尽到自己的责任,所以我的所有财产,我的公司都是她的名字,我要让她觉得心安,这辈子有依靠。我们虽然没有那些激情如火的海誓山盟,但是我们毕竟是从年轻到白发,中间所有的悲伤和快乐都是连在一起的,这是一种血脉相连的感情,没有经历过的人体会不到。
  (摘编自海南出版社《财富情感》、《现代家庭》2004年第2期)
其他文献
当司令的人一定要抓装备,不然拿什么去作战  1998年刘华清正式退休,之后便开始写回忆录,我也参与了《刘华清回忆录》的编写,写了大量关于刘华清抓海军装备的内容,后来回忆录中只采用了一部分,因为有的同志说,这部分内容写得太多,刘司令都写成装备部长了。其实刘华清经常讲的一句话是,“当司令的人一定要抓装备,不然拿什么去作战?”他任司令期间我担任装备技术部部长,有一次他很严肃地对我说:“斯大林二战期间杀过
期刊
没有高度共识未必是坏事。各种对立的思想观念相互碰撞,正是新思想、新文化、新文明孕育产生的前提条件  胡锡进(环球时报总编辑):  舆论往往是两极的。官方媒体经常会把这个国家说得非常光明,这是一种倾斜;然而在互联网上,舆论又往往把国家说成一团漆黑。现在这样的两极舆论比较严重。我宣扬“复杂中国”针对的就是这一现象。我觉得在对外宣传上,真实的中国应该定位在“复杂中国”上。此外,虽然每个国家都复杂,但是中
期刊
“不用怀疑,当这个女人走近时,总统们就会发抖。她有刀子似的舌头和利剑般的智慧。”  半个世纪以来,在白宫的新闻发布室,海伦·托马斯用她粗哑的嗓音和尖锐的问题,质问了10任美国总统,从肯尼迪到奥巴马。想方设法地挑战总统,几乎是她一辈子的事业。他们中有人曾希望她能闭嘴,比如小布什就曾连续3年没有给她在记者会上发问的机会。现在,她永远闭上了嘴。7月20日,这位美国传奇女记者在位于华盛顿的家中病逝。原本到
期刊
中国梦有自己的细节和内涵,而不是给你一个很大很空的东西  Q有关中国梦,目前提得极其频繁,很好奇你为什么用这个名称来做展览?  A现在提“中国梦”的人很多。中国这三十多年来高速发展,其实中国梦本身的内涵很复杂也很宏大。我记得有一张照片,当时到了深圳,大家跨下送我们的丰田小巴,我看西方记者的丰富肢体语言传达出一个信息,就是没有一个人会相信时任深圳发展改革委员会主任说的那些远景规划的话会兑现。当时这位
期刊
Q微博上那么多人骂你,你沮丧过吗?是否觉得自己不被理解?  A我对此并不感到惊慌,要骂就骂吧。我愿意的话,就看看那些跟帖和评论,不愿意就不看。  Q你觉得他们为什么老骂你?  A可能有些人在微博上把我当成了政府的象征,因为看起来我很喜欢为政府说公道话,而且是“体制内的人”,所以人们就天然地表示反对。《环球时报》在政治上跟那些与政府“对着干”的媒体不同,我们有底线,很多人据此就把我们当作了政府的一个
期刊
英国《自然》期刊在2012年末刊出2012年对科学界影响最大的“年度十大人物”,36岁的华大基因研究院执行院长王俊是其中唯一一位中国人。  “基因测序本身只是个技术,这个技术希望达到的目的是对人类自身和我们身边的世界在基因水平上的认识。”王俊说,“不管是谁最终引领,生命科学这个浪潮都会往前走,我更希望我们能够在其中起到引领作用。”  被导师“激将”成为华大“元老”,用速度和韧劲占据基因研究领域前沿
期刊
好的社会就应当是这样的:用平等的心去看每一个人,同时,又用不平等的心去对待每一个人  就慈善的外部特征来看,慈善就是帮助他人、有益于他人。打个比方,饥饿来临了,给饥饿者送去馒头,这就是慈善。是这样么?显然不是这样。所以,如果我们要谈慈善,光谈慈善的外部特征是不够的。  我们首先要面对一个大问题,我们要帮助的对象是什么?是人,是生命。这样一来慈善的本质问题也就显现出来了,那就是,我们如何去面对人、面
期刊
似乎在一夜之间,“慕课(MOOC)”成了许多世界名校不得不面对的新事物。  随着2012年“慕课”井喷现象持续发酵,“慕课”正在拆掉大学围墙,震醒昏昏欲睡的课堂,把老师和学生卷入迄今为止最为深刻的全球教育变革浪潮中去。  当你在车站等待下一班公交,当你在地铁上需要打发时光,当你躺在床上准备就寝却丝毫没有睡意,当你为了生活忙碌奔波苦于无暇学习充电……当时间被碎片化,“慕课”(MOOC,又译作“幕课”
期刊
我们看到很多产品,像Twitter之类的都非常简单,它的规则简单到你们都瞧不起它,但是这样的东西是最有生命力的  为什么我们喜欢简单?因为上帝创造宇宙的时候,他定下来的规则非常简单。就如爱因斯坦在建立质能方程的时候,用了一个很简单的公式表示了一个复杂的理论,简单而且美。  很多物理学家会说我们发现宇宙的规律是很简单的,既然宇宙的规律都这么简单,我为什么要把很多事情搞复杂化?为什么说产品经理是站在上
期刊
书名原是借来的,没有“十万”个“为什么”  1949年11月,文化部设立了科学普及局,新中国迎来第一个科普高峰。1956年党中央号召“向科学进军”后,参与科普创作成了一种“时尚”,更是知识分子为人民服务、与工农相结合的进步表现。以华罗庚、钱学森等大科学家为代表,一大批科学工作者为科普写作和宣传投入了重要精力。  当时出版社无论大小,几乎都参与了科普读物的出版,但出版的主要是给工人农民看的实用技术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