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化对创新金融服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金融业务多元化要求金融服务的综合化,信息化建设应该如何面对?
在2007中国国际金融(银行)技术暨设备展览会召开之际,记者专访了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陈静,请他就银行信息化20多年來的成就、当前的热点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发表观点。他用一句话概括说,没有金融信息化就没有现代金融服务。
信息化支撑服务创新
《中国金融业信息化市场特征及服务需求调查报告》显示,我国银行业的IT投入57.8%用在了硬件设备上,软件投入所占比例为24.3%,服务上的投入更少,只有17.9%;而国外发达国家银行业的IT投入中,硬件、软件和服务的比例分别是30%、30%和40%。这种明显的对比说明了我国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保障和改进金融服务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陈静认为,树立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采用任何方式为客户提供全功能、个性化、全天候的金融服务,已成为金融行业信息化的必然趋势。
金融服务需要信息化支撑。在金融服务方面,我国的银行信息化建设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央行建成了以大、小额支付系统为核心的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大额支付系统的功能和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全国银行跨行资金清算的零在途和银行间债券交易的实时结算。2007年上半年,日均处理跨行支付业务65万笔、金额1.6万亿元。2006年6月26日,小额支付系统推广到全国,标志着我国现代化支付清算系统已经基本建成,小额支付系统可以全天候进行与老百姓关系密切的工资发放,水、电、煤气等公用事业收费,通存通兑、跨行网上支付、电话支付等公共支付服务,方便了群众的日常生活。其次,我国的各个商业银行对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重要的标志就是银行卡的业务和网上金融服务有了很大发展。在依靠信息技术提供全天候服务方面,银行卡服务是典型的例子。从1985年中国银行发行我国第一张银行卡—长城卡开始,我国的银行卡业务发展迅速。截至2007年6月底,我国银行卡发卡总量为12.9亿张,人民币银联卡在海外26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受理。2007年上半年,全国使用银行卡办理支付业务61.7亿笔,金额50万亿元。
同时,我国各大商业银行目前均建立了包括网上银行、电话银行、企业银行、自助银行、手机银行等多种产品的功能完善的电子银行体系,向客户提供信息检索、网上支付、转账、贷款、代缴各种费用、债券买卖、个人理财等一揽子金融服务。
但是,我国在利用信息技术创新金融服务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如美国花旗银行有6000多种中间服务产品,而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只有几百种。据统计,西方95%的金融创新都来自于信息技术,而我国的金融创新产品100%基于信息技术。因此,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金融服务创新势在必行。
电子银行是金融服务创新的重要内容。电子银行该如何发展,如何将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移动银行、呼叫中心等服务整合到统一的平台上,实现渠道间的无缝衔接呢?陈静指出,电子银行业务整合在统一的平台上实现无缝衔接,是一个趋势。第一,银行高层领导要挂帅,根据银行改革发展的要求,完成相关业务的整合。信息化建设必须为业务需求服务,这个观念要牢牢树立。业务的改革、业务的整合没有完成,与之相适应的信息化建设不可能完成,超前只能出现很多问题和矛盾。第二,要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化成果,走一条适合中国银行实际的信息化建设道路,不能照搬、照抄。第三,要培养相适应的人才队伍。
混业经营带来新需求
2005年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共同发布了《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按规定,商业银行将可直接投资设立基金公司。有关人士表示,这标志着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终于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混业经营提供综合金融信息服务将是金融服务创新的另外一个亮点。
随着金融竞争的日益全球化和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银行业、证券业、信托业和保险业等金融服务业务综合化发展的趋势正在不断加强。2000年,国内银行、保险和证券公司之间开展了一系列业务交叉和合作。2002年以来,出现了中信、光大、招商、民生等金融控股集团。由于金融控股公司的管理范围非常宽泛,这就需要金融机构通过实施信息化建设,建立综合金融交易、金融产品超市,并能提供一揽子高附加值的综合金融服务。
陈静认为,银行要充分重视混业经营的趋势,利用信息技术提前为混业经营做准备。混业经营将带来金融信息化的新需求,如综合业务平台的搭建、客户数据管理的一体化、监管机构的信息化等。
首先,金融业务多元化以后,银行原有的业务系统将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迅速搭建能适应多种业务的综合业务平台必将成为银行信息化建设中的热点。同时由于证券等业务的网上、电话交易已经非常成熟,为适应这部分顾客的交易习惯,必将推动银行业务进一步向网络化、客户化、远程化发展,这些都将促进银行现有的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业务。
其次,实施混业经营以后,银行的经营理念将发生重大转变,银行将从主要靠存贷利差获取收入,转向靠为客户提供优质金融服务获取效益。客户信息将相应综合化并极大丰富,银行对客户数据管理的要求将进一步提高。
最后,实施混业经营以后,由于同时涉及银行、证券、保险等多种行业以及行业之间的业务往来,人民银行、银监会等监管机构的监管难度将大幅度提高,监管种类的增多、监管量的加大,都将对金融监管系统的信息化提出新的要求。
信息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2006年4月20日,中国银联主机和通信网络出现故障,据称全球至少有34万家商户以及6万台ATM机受到影响。这次网络故障导致跨行业务和刷卡消费中断6小时左右,全国数百万笔跨行交易无法完成。这充分说明,银行的信息安全至关重要。
陈静认为,银行的信息系统出现问题所造成的灾难,决不亚于首都机场的登机系统出现问题、造成大量乘客滞留机场所造成的影响。数据大集中之后,加强业务的可持续性管理,提高系统的可用性、抗风险能力是银行很重要的工作。
银行实现全国数据大集中之后,容易产生新的金融风险。金融数据处理集中是必然的趋势,但容易带来技术风险的集中,过去一个省或地市出现问题只影响该省或该地市,而现在,将影响整个中国。
此外,随着以网络银行为代表的电子银行的迅速发展,使金融核心业务系统不可避免地与互联网联系在一起,所以在为客户提供电子银行多元化服务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操作风险。但我们不能因为有风险就停止发展,要采取科学的、完善的防范措施,防范它的破坏,把它的风险降到最低。
我国各银行和相关金融机构对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不断加大信息安全资金投入,将信息安全工作放在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重要位置,初步建立起金融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信息安全是广义概念,包括系统本身的可用性,以及防止病毒、非法文件入侵的能力。主要金融机构已完成信息系统安全技术总体设计,配置了各种加密设备,采用了网络链路层加密、终端加密、口令加密、地址校验、身份认证、柜员签到、密押等安全措施,以保障核心业务数据的传输安全。
在2007中国国际金融(银行)技术暨设备展览会召开之际,记者专访了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陈静,请他就银行信息化20多年來的成就、当前的热点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发表观点。他用一句话概括说,没有金融信息化就没有现代金融服务。
信息化支撑服务创新
《中国金融业信息化市场特征及服务需求调查报告》显示,我国银行业的IT投入57.8%用在了硬件设备上,软件投入所占比例为24.3%,服务上的投入更少,只有17.9%;而国外发达国家银行业的IT投入中,硬件、软件和服务的比例分别是30%、30%和40%。这种明显的对比说明了我国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保障和改进金融服务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陈静认为,树立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采用任何方式为客户提供全功能、个性化、全天候的金融服务,已成为金融行业信息化的必然趋势。
金融服务需要信息化支撑。在金融服务方面,我国的银行信息化建设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央行建成了以大、小额支付系统为核心的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大额支付系统的功能和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全国银行跨行资金清算的零在途和银行间债券交易的实时结算。2007年上半年,日均处理跨行支付业务65万笔、金额1.6万亿元。2006年6月26日,小额支付系统推广到全国,标志着我国现代化支付清算系统已经基本建成,小额支付系统可以全天候进行与老百姓关系密切的工资发放,水、电、煤气等公用事业收费,通存通兑、跨行网上支付、电话支付等公共支付服务,方便了群众的日常生活。其次,我国的各个商业银行对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重要的标志就是银行卡的业务和网上金融服务有了很大发展。在依靠信息技术提供全天候服务方面,银行卡服务是典型的例子。从1985年中国银行发行我国第一张银行卡—长城卡开始,我国的银行卡业务发展迅速。截至2007年6月底,我国银行卡发卡总量为12.9亿张,人民币银联卡在海外26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受理。2007年上半年,全国使用银行卡办理支付业务61.7亿笔,金额50万亿元。
同时,我国各大商业银行目前均建立了包括网上银行、电话银行、企业银行、自助银行、手机银行等多种产品的功能完善的电子银行体系,向客户提供信息检索、网上支付、转账、贷款、代缴各种费用、债券买卖、个人理财等一揽子金融服务。
但是,我国在利用信息技术创新金融服务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如美国花旗银行有6000多种中间服务产品,而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只有几百种。据统计,西方95%的金融创新都来自于信息技术,而我国的金融创新产品100%基于信息技术。因此,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金融服务创新势在必行。
电子银行是金融服务创新的重要内容。电子银行该如何发展,如何将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移动银行、呼叫中心等服务整合到统一的平台上,实现渠道间的无缝衔接呢?陈静指出,电子银行业务整合在统一的平台上实现无缝衔接,是一个趋势。第一,银行高层领导要挂帅,根据银行改革发展的要求,完成相关业务的整合。信息化建设必须为业务需求服务,这个观念要牢牢树立。业务的改革、业务的整合没有完成,与之相适应的信息化建设不可能完成,超前只能出现很多问题和矛盾。第二,要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化成果,走一条适合中国银行实际的信息化建设道路,不能照搬、照抄。第三,要培养相适应的人才队伍。
混业经营带来新需求
2005年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共同发布了《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按规定,商业银行将可直接投资设立基金公司。有关人士表示,这标志着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终于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混业经营提供综合金融信息服务将是金融服务创新的另外一个亮点。
随着金融竞争的日益全球化和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银行业、证券业、信托业和保险业等金融服务业务综合化发展的趋势正在不断加强。2000年,国内银行、保险和证券公司之间开展了一系列业务交叉和合作。2002年以来,出现了中信、光大、招商、民生等金融控股集团。由于金融控股公司的管理范围非常宽泛,这就需要金融机构通过实施信息化建设,建立综合金融交易、金融产品超市,并能提供一揽子高附加值的综合金融服务。
陈静认为,银行要充分重视混业经营的趋势,利用信息技术提前为混业经营做准备。混业经营将带来金融信息化的新需求,如综合业务平台的搭建、客户数据管理的一体化、监管机构的信息化等。
首先,金融业务多元化以后,银行原有的业务系统将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迅速搭建能适应多种业务的综合业务平台必将成为银行信息化建设中的热点。同时由于证券等业务的网上、电话交易已经非常成熟,为适应这部分顾客的交易习惯,必将推动银行业务进一步向网络化、客户化、远程化发展,这些都将促进银行现有的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业务。
其次,实施混业经营以后,银行的经营理念将发生重大转变,银行将从主要靠存贷利差获取收入,转向靠为客户提供优质金融服务获取效益。客户信息将相应综合化并极大丰富,银行对客户数据管理的要求将进一步提高。
最后,实施混业经营以后,由于同时涉及银行、证券、保险等多种行业以及行业之间的业务往来,人民银行、银监会等监管机构的监管难度将大幅度提高,监管种类的增多、监管量的加大,都将对金融监管系统的信息化提出新的要求。
信息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2006年4月20日,中国银联主机和通信网络出现故障,据称全球至少有34万家商户以及6万台ATM机受到影响。这次网络故障导致跨行业务和刷卡消费中断6小时左右,全国数百万笔跨行交易无法完成。这充分说明,银行的信息安全至关重要。
陈静认为,银行的信息系统出现问题所造成的灾难,决不亚于首都机场的登机系统出现问题、造成大量乘客滞留机场所造成的影响。数据大集中之后,加强业务的可持续性管理,提高系统的可用性、抗风险能力是银行很重要的工作。
银行实现全国数据大集中之后,容易产生新的金融风险。金融数据处理集中是必然的趋势,但容易带来技术风险的集中,过去一个省或地市出现问题只影响该省或该地市,而现在,将影响整个中国。
此外,随着以网络银行为代表的电子银行的迅速发展,使金融核心业务系统不可避免地与互联网联系在一起,所以在为客户提供电子银行多元化服务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操作风险。但我们不能因为有风险就停止发展,要采取科学的、完善的防范措施,防范它的破坏,把它的风险降到最低。
我国各银行和相关金融机构对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不断加大信息安全资金投入,将信息安全工作放在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重要位置,初步建立起金融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信息安全是广义概念,包括系统本身的可用性,以及防止病毒、非法文件入侵的能力。主要金融机构已完成信息系统安全技术总体设计,配置了各种加密设备,采用了网络链路层加密、终端加密、口令加密、地址校验、身份认证、柜员签到、密押等安全措施,以保障核心业务数据的传输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