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社会上高技能技工人才短缺的形式越来越严峻,对这类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笔者针对目前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同时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了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育方面的新理念、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关键词]课程改革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社会对高技能技工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且要求越来越高。用人单位都希望新招收的技工既掌握现代科学的理论知识,又能够只经过简单培训就能够立即胜任相应的技术岗位。社会的这种需求就对目前的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就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课程改革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
一、课程设置的思路与理念
高职教育必须摒弃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方式,而是遵循“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实际操作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来对课程进行设计。课程的设置要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在设置课程及内容时,应该重点考虑与专业对口的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分析相应的职业岗位和实际的工作任务,根据其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同时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另外,还可以尝试“课程置换”的模式,即与某些产品生产企业或专业培训机构合作,将教学计划中的课程部分或全部置换为企业或培训机构的课程。由于这些企业或培训机构的课程内容更加贴近社会贴近市场,在这样的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能做到“顺利就业、满意就业、高薪就业”。
二、教学模式改革
1.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
不论是理论课堂还是实训过程都采用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来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的实施的要求,就是要选好有整合功能和驱动效应的任务。
例如,笔者所属的专业课题组就从合作企业中获取工程案例,这些案例与学生当前的学习内容有关,与学生未来的职业岗位有关,有利于提高学生探究的兴趣,还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思考空间。然后,撰写出项目任务书等有关文档。我们能够做到整个学期的教学内容就是一个大任务,每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就是大任务中的子任务。这样,到学期末,学生就能够既学习了理论知识,也锻炼了实践技能,同时了解了行业规则和项目工作过程。
2.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
在教授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后,在合作企业的项目中选取适当项目的适当阶段和任务,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工程现场,具体实践相应的技能。在一阶段的动手操作结束后,再把项目带回课堂,做进一步的分析和讲解。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对该项知识和技能印象深刻,掌握熟练。
3.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为了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和环境,专业课题组重构了传统课堂教学的空间设计,例如,把课堂设置工程现场,或者在校内按照工程现场来布置课堂。可以在工程现场进行知识和技能的讲解,然后马上就开始具体实践。甚至可以先实践达到“会做”的目的,然后,再讲解达到“理解”的目的。在校内进行教学时,也应该讲练结合,有时边讲边练,有时先讲后练,有时先练后讲。最后,将在工程现场或实训室遇到的共性问题,拿回到课堂来讲解分析予以解决。这种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方式,使学生在学习工程的过程中同时运用了脑、眼、手等,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改革
1.多元教学方法
多元教学方法就是先由教师讲授基本的概念和理论知识,然后提出具体问题探讨解决方法,学生通过实际训练理解概念和理论知识,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接下来,学生在自己的课题中找到类似的问题,通过模仿自己解决问题,充分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达到总结提高的目的。通过理论讲授、上机实训、自问自做和总结提高这四个步骤,使学生加深了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了自己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了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
在讲授了一定的概念及应用之后,教师可以给出一个实际的综合案例。通过对这个案例的分析讲解,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些概念,关键是体会到了如何在实践中使用这些知识。
四、教学手段改革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重点、难点全部运用多媒体形式进行形象化地演示。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高速度、高容量的信息资源,更以其声、形、音、画合而为一的动感场景和巨大的虚拟设计功能为教学增加吸引力和感染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全面调动学习兴趣,激活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因为这些多媒体的创意和制作全部由任课教师来完成。更加重要的是教师们还要开阔眼界,涉猎广泛,这样才能够有新鲜的创意和思维。
2.运用虚拟现实技术
为了实现教学与工作岗位之间的“无缝连接”,必须要在学校内的教学过程中,模拟出企业、工程现场、项目等,使学生在这种环境下进行学习和训练。
比如,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模拟企业中的不同技术部门。然后,给这些部门分别分配相应的任务,并指导他们完成任务,这样学生将来进入企业之后不会感到陌生。
3.网络教学环境
专业课题组应该将课程教材、课件、习题、教学指导、实训实习指导、学习指南、参考资料等各种教学资料上网,全部向学生免费开放。教学网站应该资源丰富多彩,页面丰富友好,内容经常更新,架构合理明晰,学生能够非常方便的找到自己想学习的内容。学生在学校内或家中都能够登录网站进行学习,营造出一个“全天候、立体化”的学习平台。
五、实训环境改革
1.校内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应由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建设,能够满足课程生产性实训或仿真实训的需要,设备利用率高。
2.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要与校内实训基地统筹规划,布点合理,功能明确,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工程环境,能够满足学生了解企业实际、体验企业文化的需要。例如,我校的校外实训基地就建立在合作企业中,学生的校外实训活动与企业的生产活动紧密结合,也就是说,学生来到企业就马上转换成企业员工的角色,这样学生实习的兴趣和收获都大为提高。
通过以上这些改革措施,课程的内容新颖实用重点突出,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在实训室中再现企业项目完成的全过程,在实践场所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和训练,毕业生能够较快地适应工作岗位和环境,符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特色明显。
参考文献:
[1]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研究课题组.未来五年高技能人才缺口有多大——关于企业高技能人才开发途径和需求趋势的报告[J].职业技术教育,2005,(36):40.
[2]高林,鲍洁.点击核心——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导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2.
(作者单位: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课程改革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社会对高技能技工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且要求越来越高。用人单位都希望新招收的技工既掌握现代科学的理论知识,又能够只经过简单培训就能够立即胜任相应的技术岗位。社会的这种需求就对目前的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就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课程改革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
一、课程设置的思路与理念
高职教育必须摒弃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方式,而是遵循“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实际操作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来对课程进行设计。课程的设置要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在设置课程及内容时,应该重点考虑与专业对口的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分析相应的职业岗位和实际的工作任务,根据其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同时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另外,还可以尝试“课程置换”的模式,即与某些产品生产企业或专业培训机构合作,将教学计划中的课程部分或全部置换为企业或培训机构的课程。由于这些企业或培训机构的课程内容更加贴近社会贴近市场,在这样的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能做到“顺利就业、满意就业、高薪就业”。
二、教学模式改革
1.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
不论是理论课堂还是实训过程都采用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来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的实施的要求,就是要选好有整合功能和驱动效应的任务。
例如,笔者所属的专业课题组就从合作企业中获取工程案例,这些案例与学生当前的学习内容有关,与学生未来的职业岗位有关,有利于提高学生探究的兴趣,还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思考空间。然后,撰写出项目任务书等有关文档。我们能够做到整个学期的教学内容就是一个大任务,每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就是大任务中的子任务。这样,到学期末,学生就能够既学习了理论知识,也锻炼了实践技能,同时了解了行业规则和项目工作过程。
2.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
在教授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后,在合作企业的项目中选取适当项目的适当阶段和任务,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工程现场,具体实践相应的技能。在一阶段的动手操作结束后,再把项目带回课堂,做进一步的分析和讲解。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对该项知识和技能印象深刻,掌握熟练。
3.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为了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和环境,专业课题组重构了传统课堂教学的空间设计,例如,把课堂设置工程现场,或者在校内按照工程现场来布置课堂。可以在工程现场进行知识和技能的讲解,然后马上就开始具体实践。甚至可以先实践达到“会做”的目的,然后,再讲解达到“理解”的目的。在校内进行教学时,也应该讲练结合,有时边讲边练,有时先讲后练,有时先练后讲。最后,将在工程现场或实训室遇到的共性问题,拿回到课堂来讲解分析予以解决。这种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方式,使学生在学习工程的过程中同时运用了脑、眼、手等,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改革
1.多元教学方法
多元教学方法就是先由教师讲授基本的概念和理论知识,然后提出具体问题探讨解决方法,学生通过实际训练理解概念和理论知识,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接下来,学生在自己的课题中找到类似的问题,通过模仿自己解决问题,充分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达到总结提高的目的。通过理论讲授、上机实训、自问自做和总结提高这四个步骤,使学生加深了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了自己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了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
在讲授了一定的概念及应用之后,教师可以给出一个实际的综合案例。通过对这个案例的分析讲解,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些概念,关键是体会到了如何在实践中使用这些知识。
四、教学手段改革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重点、难点全部运用多媒体形式进行形象化地演示。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高速度、高容量的信息资源,更以其声、形、音、画合而为一的动感场景和巨大的虚拟设计功能为教学增加吸引力和感染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全面调动学习兴趣,激活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因为这些多媒体的创意和制作全部由任课教师来完成。更加重要的是教师们还要开阔眼界,涉猎广泛,这样才能够有新鲜的创意和思维。
2.运用虚拟现实技术
为了实现教学与工作岗位之间的“无缝连接”,必须要在学校内的教学过程中,模拟出企业、工程现场、项目等,使学生在这种环境下进行学习和训练。
比如,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模拟企业中的不同技术部门。然后,给这些部门分别分配相应的任务,并指导他们完成任务,这样学生将来进入企业之后不会感到陌生。
3.网络教学环境
专业课题组应该将课程教材、课件、习题、教学指导、实训实习指导、学习指南、参考资料等各种教学资料上网,全部向学生免费开放。教学网站应该资源丰富多彩,页面丰富友好,内容经常更新,架构合理明晰,学生能够非常方便的找到自己想学习的内容。学生在学校内或家中都能够登录网站进行学习,营造出一个“全天候、立体化”的学习平台。
五、实训环境改革
1.校内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应由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建设,能够满足课程生产性实训或仿真实训的需要,设备利用率高。
2.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要与校内实训基地统筹规划,布点合理,功能明确,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工程环境,能够满足学生了解企业实际、体验企业文化的需要。例如,我校的校外实训基地就建立在合作企业中,学生的校外实训活动与企业的生产活动紧密结合,也就是说,学生来到企业就马上转换成企业员工的角色,这样学生实习的兴趣和收获都大为提高。
通过以上这些改革措施,课程的内容新颖实用重点突出,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在实训室中再现企业项目完成的全过程,在实践场所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和训练,毕业生能够较快地适应工作岗位和环境,符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特色明显。
参考文献:
[1]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研究课题组.未来五年高技能人才缺口有多大——关于企业高技能人才开发途径和需求趋势的报告[J].职业技术教育,2005,(36):40.
[2]高林,鲍洁.点击核心——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导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2.
(作者单位: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