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建设活力开放的语文课程。小学阶段是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基于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因而本文的研究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274-01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但是,要切实促进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方法。本文就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出了若干建议。
一、对自主学习的认识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学生通过独立分析、探索、质疑、实践等来实现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本身就彰显着学习主体,体现主体的能动品质,具体表现为自立、自为以及自律。
首先,自立。每个学习主体都是独立的人,学习是主体自己的事,而且每个学习主体拥有自身独立的心理认知系统、独立的欲望、独立的学习潜能和独立能力。
其次,自为。学习主体的自为性是其本身自立性的展开和体现,暗含学习的自我探索、自我選择、自我构建以及自我创造。自我探索往往基于好奇心,好奇心既是学习需求的根源,又是一种学习动力。自我选择则是主体在探索当中将外部信息纳入自身的认知领域。自我构建则是主体在学习过程自己构建知识,换句话说,就是对选择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知识体系。自我创造则是在构建的基础上,创造出适合自身且能够指导实践的理念模型,达到知识的内化。
再次,自律。学习主体要在学习过程中自我约束,表现为自觉地进行学习,它暗含学习主体的觉醒或醒悟性,对学习的要求、目标、目的、行为等有充分的觉醒,进而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同时表现出主体的责任感,这是确保主体积极主动探索的关键。
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他们对外界好奇心重,同时他们相当于一张白纸,而教师和家长则是在白纸上作画的人,其水平如何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后续的成长。因此,从小就培养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下文则结合新课标理念的下产物——“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探索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
1.训练小学生操作简单的自主学习活动
一年级上学期,小学生完成了拼音知识的学习之后,在老师的引领之下可以借助拼音来识字、读书。一般情况下的新课文学习,小学生借助拼音读十遍短文、标画生字、给生字表里的生字加拼音等这些学习活动最初是分解在口常教学过程中进行的,都是在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下完成。对这些学习活动的名称,学生尽管没有形成经验,但是记忆中也有了一定的印象。到了一年级下学期,学生的识字、书写能力、独立阅读能力、理解语句的能力也有了一定量储备,在老师反复引领培养训练之下,这些学习活动大多数同学能够独立完成。多数同学能够独立完成。学生走完这三步,主要依据教师在黑板上书写的简要的自学提纲即:(1)独立读课文十遍(读后向老师汇报);(2)圈出文中生字(汇报);(3)给生字表里的生字加拼音(汇报请老师检查)。一般学生走完这三步要用一课时的时间,达到了独立的读课文、在一定语言环境中认识生字的程度,经过长期训练后的小学生体验了自主学习,熟练掌握了这几个简单的自学程序,在学习新课文之前都能够在课堂上,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这几个程序的自主学习活动,掌握了最基本的自主学习技能。
2.适时指导,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
在学生自主学習阶段,学生思考设置的问题时,教师的作用是观察,观察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情况,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指导。此时,教师就是为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找途径,发现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小学生比较好动,对问题的理解不是很透彻,有的学生想出答案,就急着和别人交流;有的学生没有想出答案,不进行深入思考,就询问同学;还有个别差生,做小动作,而不去思考等。这时我就会观察并提示,让找出答案的学生要把答案写出来或者记在心里;没有找出答案的学生,再认真思考;不去思考的学生要给他提醒,引导他来思考。
3.传授自主学习的方法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文本,了解文章中的主要内容。教师在语文课结束时可以利用布置自学任务的方式,让学生预习下次课需要学习的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解决教师布置的课前任务。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在文章的关键内容处教师带领学生精读文章,突破文章理解的重点和难点。复习单元中的主要知识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单元文章中的主要内容进行串读,提高学生对整个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其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教师利用预习任务使学生在预习阶段便对文章中的内容进行思考,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同学的回答和疑惑中、课堂提问中进行思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敏锐性。再次,教学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多种发言方式,如,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全班会议等,让每名学生都说一说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学时教师传授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切实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培养基本的自主学习技能
接下来的其他自学项目,是在以上整体感知识字项目完成之后,教师逐渐添加上的程序,例如找词语、标自然段、提出问题等项目,也是先由教师在教学中反复引领,让学生慢慢接受、慢慢把握,成为自学方案的一个项目。一年级的小学生尽管还不能完全离开教师自主学习,也不能离开板书提示的自学方案,还得靠着教师把自学项目逐项的显示在板书上,但是在儿童的记忆里已经深深烙上了“我可以自主学习”的印迹。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第一步就目标就达到了。
三、结语
总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需要老师持之以恒的培养,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活动,激励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完成学习任务,深化课堂改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鲍兰英.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6(4):168.
[2]吴蓓艳.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97.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274-01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但是,要切实促进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方法。本文就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出了若干建议。
一、对自主学习的认识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学生通过独立分析、探索、质疑、实践等来实现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本身就彰显着学习主体,体现主体的能动品质,具体表现为自立、自为以及自律。
首先,自立。每个学习主体都是独立的人,学习是主体自己的事,而且每个学习主体拥有自身独立的心理认知系统、独立的欲望、独立的学习潜能和独立能力。
其次,自为。学习主体的自为性是其本身自立性的展开和体现,暗含学习的自我探索、自我選择、自我构建以及自我创造。自我探索往往基于好奇心,好奇心既是学习需求的根源,又是一种学习动力。自我选择则是主体在探索当中将外部信息纳入自身的认知领域。自我构建则是主体在学习过程自己构建知识,换句话说,就是对选择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知识体系。自我创造则是在构建的基础上,创造出适合自身且能够指导实践的理念模型,达到知识的内化。
再次,自律。学习主体要在学习过程中自我约束,表现为自觉地进行学习,它暗含学习主体的觉醒或醒悟性,对学习的要求、目标、目的、行为等有充分的觉醒,进而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同时表现出主体的责任感,这是确保主体积极主动探索的关键。
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他们对外界好奇心重,同时他们相当于一张白纸,而教师和家长则是在白纸上作画的人,其水平如何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后续的成长。因此,从小就培养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下文则结合新课标理念的下产物——“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探索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
1.训练小学生操作简单的自主学习活动
一年级上学期,小学生完成了拼音知识的学习之后,在老师的引领之下可以借助拼音来识字、读书。一般情况下的新课文学习,小学生借助拼音读十遍短文、标画生字、给生字表里的生字加拼音等这些学习活动最初是分解在口常教学过程中进行的,都是在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下完成。对这些学习活动的名称,学生尽管没有形成经验,但是记忆中也有了一定的印象。到了一年级下学期,学生的识字、书写能力、独立阅读能力、理解语句的能力也有了一定量储备,在老师反复引领培养训练之下,这些学习活动大多数同学能够独立完成。多数同学能够独立完成。学生走完这三步,主要依据教师在黑板上书写的简要的自学提纲即:(1)独立读课文十遍(读后向老师汇报);(2)圈出文中生字(汇报);(3)给生字表里的生字加拼音(汇报请老师检查)。一般学生走完这三步要用一课时的时间,达到了独立的读课文、在一定语言环境中认识生字的程度,经过长期训练后的小学生体验了自主学习,熟练掌握了这几个简单的自学程序,在学习新课文之前都能够在课堂上,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这几个程序的自主学习活动,掌握了最基本的自主学习技能。
2.适时指导,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
在学生自主学習阶段,学生思考设置的问题时,教师的作用是观察,观察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情况,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指导。此时,教师就是为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找途径,发现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小学生比较好动,对问题的理解不是很透彻,有的学生想出答案,就急着和别人交流;有的学生没有想出答案,不进行深入思考,就询问同学;还有个别差生,做小动作,而不去思考等。这时我就会观察并提示,让找出答案的学生要把答案写出来或者记在心里;没有找出答案的学生,再认真思考;不去思考的学生要给他提醒,引导他来思考。
3.传授自主学习的方法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文本,了解文章中的主要内容。教师在语文课结束时可以利用布置自学任务的方式,让学生预习下次课需要学习的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解决教师布置的课前任务。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在文章的关键内容处教师带领学生精读文章,突破文章理解的重点和难点。复习单元中的主要知识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单元文章中的主要内容进行串读,提高学生对整个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其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教师利用预习任务使学生在预习阶段便对文章中的内容进行思考,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同学的回答和疑惑中、课堂提问中进行思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敏锐性。再次,教学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多种发言方式,如,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全班会议等,让每名学生都说一说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学时教师传授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切实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培养基本的自主学习技能
接下来的其他自学项目,是在以上整体感知识字项目完成之后,教师逐渐添加上的程序,例如找词语、标自然段、提出问题等项目,也是先由教师在教学中反复引领,让学生慢慢接受、慢慢把握,成为自学方案的一个项目。一年级的小学生尽管还不能完全离开教师自主学习,也不能离开板书提示的自学方案,还得靠着教师把自学项目逐项的显示在板书上,但是在儿童的记忆里已经深深烙上了“我可以自主学习”的印迹。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第一步就目标就达到了。
三、结语
总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需要老师持之以恒的培养,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活动,激励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完成学习任务,深化课堂改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鲍兰英.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6(4):168.
[2]吴蓓艳.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