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中学语文;说写训练;方法;环境;创造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24—0096—01
一、创造环境,突破瓶颈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传授和接纳某种具体的知识与技能,更要以生命深处唤起学生沉睡的自我意识、生命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语言训练,教师首先要使用普通话与学生交流,可以先通过谈自己的生活见闻等内容,逐步建立起一个良好的说话氛围,刺激学生的说话欲望,引导每位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心里愿望。鼓励学生尽量用普通话介绍自己,谈自己的小学生活,父母家人,分享课余爱好,以及生活中的顽皮,朋友间的恶作剧等等,鼓励孩子们猜想对方活动的结果,激起其他学生的表达愿望。同时也训练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老师随时帮助完善表达,突破学生难开口的瓶颈,增强自信心。
二、规范化熏陶与系统训练
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用一颗心感染另一颗心的活动。老师就是学生心灵的雕刻师。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发挥教材内容的作用,教师自身要声情并茂地诵读课文,感染学生,让每位学生在春风化雨中情不自禁地跟读课文。教师在示范的基础上再适时地进行朗读指导,在读准字音的前提下,点拨停顿、重音、语气的急缓,声调的高低起伏,要求学生朗读时要读得响亮读得清楚,努力做到准确、流畅、传情。借助那些经过千锤百炼,具有广泛影响的现代优秀的白话文作品,规范语法,无论是课内课外的散文、小说、诗歌的精彩片断,让学生们采用不同的形式反复朗读,积累一些优美的语汇句式,把它潜移默化地变为自己语言库中的财富储备,增强自己的语言表现力,并从中学到表达技巧,规范自己的语言表达。
三、创造平台,展示自己
教育不仅要从外部解放学生,更要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人格和心灵,解放学生的创造力。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口头表达的实践机会,在练习中展示自己,锻炼勇气,提升自信。学生会在练习中相互学习相互印证,在实践中提高自己。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利用教材内容,如,启发学生口头描绘诗歌的意境,感受“山映斜阳天接水”的娇媚,享受“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的清幽。 也可设计连环设问,激发学生的思维,在瞬间进行语言的整合及表达,让表达成为一种习惯。
教师还应重视教材单元训练中“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的实践活动,根据活动内容安排形式多样的活动课。
七年级新生进校时正值秋季,来自不同学校的孩子们暂时没有了共同的话题,来自农村的孩子们与城市学生间羞于交流,怯于表达。我利用七年级教材单元活动“感受自然”的活动内容,设计了以“我把秋天带进教室”为话题的实践活动。在活动准备阶段,要求学生不受限制地自由准备,学生们从刚开始时叽叽喳喳的惊讶于无从下手的交流,到后来突发奇想相互激发、妙思涌现,每天回校都有那说不完的欣喜,都有出人意料的收获 。郊区同学不仅描绘着“山山皆秋色,树树唯落晖”的美景,而且从“层林尽染”的自然中采集各种树叶和花瓣,无论是红色的、黄色的,还是圆形的、扇形的,总在分享自己的收获和快乐,每天有说不完的喜悦。垂涎欲滴的城市孩子拿起相机走向了大自然,走在秋天里,享受暖暖的秋阳,看那没有云彩喧闹的天空,地上却是一片叽叽喳喳。在活动展示课上,再也不需要老师挖空心思地激发,而是学生自发组织,有条不紊地展示自己采集的秋叶花瓣,或制成标本,或以秋叶作画,用落叶拼成富丽的牡丹,分享每张照片后面的友谊故事,或展示自己分享的美文。你突然发现怯生生的学生们已脱胎换骨,一个个能言善辩,每个人表达的欲望非常强烈。
通过“说”的训练,在第三阶段的写作活动中,再也看不到无奈的表情了,书面表达活起来了,笔下的生活有了活生生的立体感,语言表达充满个性,饱含情感,语言非常丰富, 再也不是愁眉苦脸地被动地干巴巴地闭门造车了。通过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生活,感受着自然风光,更令人惊喜的是学生再也不怕说话,也不怕写作了。是生活给学生们提供了表达的素材,是互动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让每个人都能尽情发挥作为人“会说话”的特性,尽情享受生命的快乐。
编辑:刘於诚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24—0096—01
一、创造环境,突破瓶颈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传授和接纳某种具体的知识与技能,更要以生命深处唤起学生沉睡的自我意识、生命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语言训练,教师首先要使用普通话与学生交流,可以先通过谈自己的生活见闻等内容,逐步建立起一个良好的说话氛围,刺激学生的说话欲望,引导每位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心里愿望。鼓励学生尽量用普通话介绍自己,谈自己的小学生活,父母家人,分享课余爱好,以及生活中的顽皮,朋友间的恶作剧等等,鼓励孩子们猜想对方活动的结果,激起其他学生的表达愿望。同时也训练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老师随时帮助完善表达,突破学生难开口的瓶颈,增强自信心。
二、规范化熏陶与系统训练
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用一颗心感染另一颗心的活动。老师就是学生心灵的雕刻师。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发挥教材内容的作用,教师自身要声情并茂地诵读课文,感染学生,让每位学生在春风化雨中情不自禁地跟读课文。教师在示范的基础上再适时地进行朗读指导,在读准字音的前提下,点拨停顿、重音、语气的急缓,声调的高低起伏,要求学生朗读时要读得响亮读得清楚,努力做到准确、流畅、传情。借助那些经过千锤百炼,具有广泛影响的现代优秀的白话文作品,规范语法,无论是课内课外的散文、小说、诗歌的精彩片断,让学生们采用不同的形式反复朗读,积累一些优美的语汇句式,把它潜移默化地变为自己语言库中的财富储备,增强自己的语言表现力,并从中学到表达技巧,规范自己的语言表达。
三、创造平台,展示自己
教育不仅要从外部解放学生,更要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人格和心灵,解放学生的创造力。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口头表达的实践机会,在练习中展示自己,锻炼勇气,提升自信。学生会在练习中相互学习相互印证,在实践中提高自己。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利用教材内容,如,启发学生口头描绘诗歌的意境,感受“山映斜阳天接水”的娇媚,享受“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的清幽。 也可设计连环设问,激发学生的思维,在瞬间进行语言的整合及表达,让表达成为一种习惯。
教师还应重视教材单元训练中“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的实践活动,根据活动内容安排形式多样的活动课。
七年级新生进校时正值秋季,来自不同学校的孩子们暂时没有了共同的话题,来自农村的孩子们与城市学生间羞于交流,怯于表达。我利用七年级教材单元活动“感受自然”的活动内容,设计了以“我把秋天带进教室”为话题的实践活动。在活动准备阶段,要求学生不受限制地自由准备,学生们从刚开始时叽叽喳喳的惊讶于无从下手的交流,到后来突发奇想相互激发、妙思涌现,每天回校都有那说不完的欣喜,都有出人意料的收获 。郊区同学不仅描绘着“山山皆秋色,树树唯落晖”的美景,而且从“层林尽染”的自然中采集各种树叶和花瓣,无论是红色的、黄色的,还是圆形的、扇形的,总在分享自己的收获和快乐,每天有说不完的喜悦。垂涎欲滴的城市孩子拿起相机走向了大自然,走在秋天里,享受暖暖的秋阳,看那没有云彩喧闹的天空,地上却是一片叽叽喳喳。在活动展示课上,再也不需要老师挖空心思地激发,而是学生自发组织,有条不紊地展示自己采集的秋叶花瓣,或制成标本,或以秋叶作画,用落叶拼成富丽的牡丹,分享每张照片后面的友谊故事,或展示自己分享的美文。你突然发现怯生生的学生们已脱胎换骨,一个个能言善辩,每个人表达的欲望非常强烈。
通过“说”的训练,在第三阶段的写作活动中,再也看不到无奈的表情了,书面表达活起来了,笔下的生活有了活生生的立体感,语言表达充满个性,饱含情感,语言非常丰富, 再也不是愁眉苦脸地被动地干巴巴地闭门造车了。通过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生活,感受着自然风光,更令人惊喜的是学生再也不怕说话,也不怕写作了。是生活给学生们提供了表达的素材,是互动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让每个人都能尽情发挥作为人“会说话”的特性,尽情享受生命的快乐。
编辑:刘於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