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华润创业(下简称“华创”)做出了一个让外界颇感意外的决定:计划以280亿港元(约合224.17亿元人民币),向母公司华润集团出售除啤酒以外的其他全部资产。
其实,在香港上市的华创此前宣布因重大出售事项及关连交易开始停牌时,即有消息揣测,它可能会剥离部分非核心或亏损资产,比如零售业务中的部分业态、食品业务等。但最终,将零售、食品、饮品共占其营业额80%的三大业务板块全部打包剥离,还是超出了外界的想象。
如果这一预计将于6月完成的收购交易获得独立股东及银行等第三方的批准,那么旗下拥有华润万家超市等板块的华创,将成为一家专注于啤酒业务的公司,它持有中国销量最大的啤酒企业“华润雪花”51%的股权。
华创2014年的业绩单已揭示了这一重大调整的原因。该公司2014财年实现营业收入1688.64亿港元(约合1355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15.3%,净利润却亏损7.94亿港元(约合6.37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下跌148.36%。其中,占比最大的零售业务,因重整门店及收购乐购中国,成为导致华创出现自1992年上市以来首次亏损的最大原因。相比之下,啤酒业务表现较为突出,实现了7.61亿港元(约合6.11亿元人民币)的净利润。4月21日复牌后,华创股价当日涨幅接近60%。
“零售业务的深度调整及整合,预计需要3到5年,恐会拖累其他业务,因此考虑通过出售将风险转嫁给母公司。”华创高层解释道。
而就在宣布这一决定之前,华创零售业务的主要构成—华润万家悄悄上线了其电商网站“e万家”,进入对外公测阶段。
考虑到线上业务会有一段长时间的培育期,且中国电商企业盈利情况普遍不乐观,华创此次剥离零售资产,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集团对其零售业务的业绩考核压力。
有消息称,华润集团内部对每个一级利润中心的业绩考核非常严格,亏损业务将在考核期内由集团暂时接手重新培育或最终剥离。10年前华润集团就曾以相同方式对水泥业务进行过退市重组,待重组转型完成后再重新上市。
另外,不同于业务单一的专业化公司,多元化公司通常被资本市场严重折价,华创这次重组或许也在为其啤酒业务寻求更合理的市场估值。
虽然与华润集团的其他上市资产—华润置地或华润电力相比,华创的毛利率偏低,但在华创兼华润万家CEO洪杰看来,零售业务所积累的近4000万VIP会员资源,对于集团的医疗、金融等业务板块价值颇大。
目前华创的VIP优惠还停留在用积分换礼品层面,而国外一些领先的零售商,会针对消费模式,有针对性地向会员推销保险、电话卡或提供其他增值服务。
华创此前也在准备投放相关资源建设CRM及数据分析系统。就在今年3月,华润万家内部为被称做“红星项目”的会员管理系统举行了项目动员会,希望借助会员管理相对成熟的乐购方面的经验,通过个性化改造,建立统一的全国会员管理体系。
华润集团回购资产,是否与希望活用这部分会员资源有关,华创方面并未就此给《第一财经周刊》回复。但与当初的水泥业务一样,也不排除这些资产未来还有重新分拆上市的可能。在华创与乐购的合作协议中曾提及,若合资公司上市,乐购将有机会获得5%的股权。
华润集团将如何“拯救”其零售业务,是一个颇令人关注的问题。2014年,与乐购正式成立合资公司的首个财年,华创整体净亏损1.61亿港元(约合1.29亿元人民币),而2013年的净利润为19.08亿港元(约合15.31亿元人民币)。抛开整合乐购带来的成本,收紧的“三公”消费政策及电商快速扩张的影响,也导致华创原有零售业务的利润出现了74%的大幅下滑。
在今年2月举行的启用全新品牌Logo的发布会上,华润万家高层曾表示,为应对电商冲击,已经在集团内部员工中针对“e万家”进行内测,并且对中国电商企业的仓库管理、打包、物流等环节进行了考察。目前,“业务进展基本符合此前的预期”。
不过,相比另一家零售企业—大润发,华润万家对电商业务的态度还是颇为谨慎。其网站上显示,与招商局合作的跨境频道商品可配送到中国大部分地区,而主要的生鲜及食品杂货类目前只配送深圳区域。与之对比,大润发虽然卖场数量较少,但旗下的“飞牛网”配送范围更广,品类也要丰富得多。
华润万家显然希望能借助合作方乐购在这方面的经验。乐购是英国唯一一家在食品电商业务上有盈利的企业。它在英国采用多种配送方式相结合的模式,除了配送到家,顾客还可以选择“Click+Collect”,即在线上选购,到线下实体店或其他网点取货的方式。
根据华创之前的规划,未来“e万家”的配送会结合大卖场、社区店,以及直送等方式,形成网状的配送体系。这说明,华润万家有可能借鉴乐购在英国的模式。
如果能有效利用线下实体店的资源分摊配送成本,倒是能让华润的零售业务有更好的盈利预期。
而在实体卖场与乐购的整合方面,华润万家的推进速度也不是很快。目前,它正按照华南、华北、华东等地区分批次进行系统切换。比如目前乐购在华东地区依然通过自己的微信公众号进行促销活动的推广及会员管理。洪杰对《第一财经周刊》表示,这是因为“不希望在内部没有准备好的时候,把跟顾客沟通的管道切掉,造成顾客不必要的困扰。”
按照此前的时间表,与乐购的合资公司将在3年后实现扭亏为盈,这样的压力或许是华创不愿担负的。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被剥离的资产中还包括饮品业务。2011年与日本麒麟合作之后,这一业务业绩增速明显。2015年饮品业务的销售额有望突破100亿元,大幅超过合资时双方定下的60亿元的销售目标。不过,目前的销售仍侧重怡宝瓶装水,新产品投放进展也不及预期。
然而,回归单一业务单元的华创其实仍面临不小的挑战。中国啤酒市场在2014年首次出现下滑,而虽然顶着“市场份额第一”的光环,华润雪花啤酒的盈利水平其实较排名第二的青岛啤酒要低。
抛开所有可能给自身造成负担的“包袱”后,华创是否真的能如愿“轻装上阵”,其实仍是未知数。
其实,在香港上市的华创此前宣布因重大出售事项及关连交易开始停牌时,即有消息揣测,它可能会剥离部分非核心或亏损资产,比如零售业务中的部分业态、食品业务等。但最终,将零售、食品、饮品共占其营业额80%的三大业务板块全部打包剥离,还是超出了外界的想象。
如果这一预计将于6月完成的收购交易获得独立股东及银行等第三方的批准,那么旗下拥有华润万家超市等板块的华创,将成为一家专注于啤酒业务的公司,它持有中国销量最大的啤酒企业“华润雪花”51%的股权。
华创2014年的业绩单已揭示了这一重大调整的原因。该公司2014财年实现营业收入1688.64亿港元(约合1355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15.3%,净利润却亏损7.94亿港元(约合6.37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下跌148.36%。其中,占比最大的零售业务,因重整门店及收购乐购中国,成为导致华创出现自1992年上市以来首次亏损的最大原因。相比之下,啤酒业务表现较为突出,实现了7.61亿港元(约合6.11亿元人民币)的净利润。4月21日复牌后,华创股价当日涨幅接近60%。
“零售业务的深度调整及整合,预计需要3到5年,恐会拖累其他业务,因此考虑通过出售将风险转嫁给母公司。”华创高层解释道。
而就在宣布这一决定之前,华创零售业务的主要构成—华润万家悄悄上线了其电商网站“e万家”,进入对外公测阶段。
考虑到线上业务会有一段长时间的培育期,且中国电商企业盈利情况普遍不乐观,华创此次剥离零售资产,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集团对其零售业务的业绩考核压力。
有消息称,华润集团内部对每个一级利润中心的业绩考核非常严格,亏损业务将在考核期内由集团暂时接手重新培育或最终剥离。10年前华润集团就曾以相同方式对水泥业务进行过退市重组,待重组转型完成后再重新上市。
另外,不同于业务单一的专业化公司,多元化公司通常被资本市场严重折价,华创这次重组或许也在为其啤酒业务寻求更合理的市场估值。
虽然与华润集团的其他上市资产—华润置地或华润电力相比,华创的毛利率偏低,但在华创兼华润万家CEO洪杰看来,零售业务所积累的近4000万VIP会员资源,对于集团的医疗、金融等业务板块价值颇大。
目前华创的VIP优惠还停留在用积分换礼品层面,而国外一些领先的零售商,会针对消费模式,有针对性地向会员推销保险、电话卡或提供其他增值服务。
华创此前也在准备投放相关资源建设CRM及数据分析系统。就在今年3月,华润万家内部为被称做“红星项目”的会员管理系统举行了项目动员会,希望借助会员管理相对成熟的乐购方面的经验,通过个性化改造,建立统一的全国会员管理体系。
华润集团回购资产,是否与希望活用这部分会员资源有关,华创方面并未就此给《第一财经周刊》回复。但与当初的水泥业务一样,也不排除这些资产未来还有重新分拆上市的可能。在华创与乐购的合作协议中曾提及,若合资公司上市,乐购将有机会获得5%的股权。
华润集团将如何“拯救”其零售业务,是一个颇令人关注的问题。2014年,与乐购正式成立合资公司的首个财年,华创整体净亏损1.61亿港元(约合1.29亿元人民币),而2013年的净利润为19.08亿港元(约合15.31亿元人民币)。抛开整合乐购带来的成本,收紧的“三公”消费政策及电商快速扩张的影响,也导致华创原有零售业务的利润出现了74%的大幅下滑。
在今年2月举行的启用全新品牌Logo的发布会上,华润万家高层曾表示,为应对电商冲击,已经在集团内部员工中针对“e万家”进行内测,并且对中国电商企业的仓库管理、打包、物流等环节进行了考察。目前,“业务进展基本符合此前的预期”。
不过,相比另一家零售企业—大润发,华润万家对电商业务的态度还是颇为谨慎。其网站上显示,与招商局合作的跨境频道商品可配送到中国大部分地区,而主要的生鲜及食品杂货类目前只配送深圳区域。与之对比,大润发虽然卖场数量较少,但旗下的“飞牛网”配送范围更广,品类也要丰富得多。
华润万家显然希望能借助合作方乐购在这方面的经验。乐购是英国唯一一家在食品电商业务上有盈利的企业。它在英国采用多种配送方式相结合的模式,除了配送到家,顾客还可以选择“Click+Collect”,即在线上选购,到线下实体店或其他网点取货的方式。
根据华创之前的规划,未来“e万家”的配送会结合大卖场、社区店,以及直送等方式,形成网状的配送体系。这说明,华润万家有可能借鉴乐购在英国的模式。
如果能有效利用线下实体店的资源分摊配送成本,倒是能让华润的零售业务有更好的盈利预期。
而在实体卖场与乐购的整合方面,华润万家的推进速度也不是很快。目前,它正按照华南、华北、华东等地区分批次进行系统切换。比如目前乐购在华东地区依然通过自己的微信公众号进行促销活动的推广及会员管理。洪杰对《第一财经周刊》表示,这是因为“不希望在内部没有准备好的时候,把跟顾客沟通的管道切掉,造成顾客不必要的困扰。”
按照此前的时间表,与乐购的合资公司将在3年后实现扭亏为盈,这样的压力或许是华创不愿担负的。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被剥离的资产中还包括饮品业务。2011年与日本麒麟合作之后,这一业务业绩增速明显。2015年饮品业务的销售额有望突破100亿元,大幅超过合资时双方定下的60亿元的销售目标。不过,目前的销售仍侧重怡宝瓶装水,新产品投放进展也不及预期。
然而,回归单一业务单元的华创其实仍面临不小的挑战。中国啤酒市场在2014年首次出现下滑,而虽然顶着“市场份额第一”的光环,华润雪花啤酒的盈利水平其实较排名第二的青岛啤酒要低。
抛开所有可能给自身造成负担的“包袱”后,华创是否真的能如愿“轻装上阵”,其实仍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