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少年的“希望工程”

来源 :道德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han05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12岁的他,是我国第一个靠拾废品捐助“希望工程”的少年。几年间,他用自己稚嫩的双手,托起了8位失学儿童的梦想。
  他还作为全国捐助“希望工程”的惟一代表,出席了“春满大地”全国春节文艺晚会,央视还以《成长》为题,为他拍了专题片。
  他就是“全国百名好少年”之一、濮阳市一中初一学生杨成帅。
  
  从捐建“航母”到“希望工程”
  
  少年时代是一个多梦的季节,五彩缤纷,眼花缭乱,童心四溢。
  杨成帅也有梦想,做梦都想为祖国母亲捐建一艘航空母舰。
  这一梦,是在杨成帅7岁那年起航的。
  今年12岁的成帅祖籍河南省林州市,他的父母在濮阳市卖包子为生;爷爷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他希望自己的儿孙也能成为军人,报效祖国,但成帅的爸爸由于身体的原因没能如愿,只好把希望寄托在孙子身上。孙子一出生,便给他起名“成帅”。受爷辈、父辈的熏陶,杨成帅从小就关心国家大事,特别爱看央视“军事天地”节目。1997年3月份的一天,7岁的小成帅看到电视上介绍外国的航空母舰时,突然问爸爸中国为啥没有航空母航。
  “建造航空母舰要花很多钱,大概是国家还不”太富裕吧!”爸爸也不甚了解。
  小成帅的心情沉重起来,他对爸爸说:“我要为中国建造第一艘航空母舰捐款。”
  爸爸说:“好,爸爸给你钱。”
  成帅不要爸爸的钱,他要自己去挣。
  第二天是星期日,三月的春风乍暖还寒。一大早,成帅便走上街头“挣钱”,奔波于大街小巷寻找着废塑料袋、纸片和饮料盒。
  这一天,成帅所捡的垃圾卖了6元钱,他想凑个6.68元的吉利数,意寓中国航母“一帆风顺”。
  不久,钱凑齐了,正好是6元6角8分钱!
  成帅不知道该把这笔钱寄往何处,就向爸爸求助。在爸爸的帮助下,成帅把钱和自己的一份心意寄到了中央电视台。
  央视对成帅的捐款很重视,只是没有接受为建航母捐款的先例,反复斟酌后,将钱转交给了国家“希望工程”办公室。
  不久,杨成帅收到了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来信。信中说,现在革命老区、边远地区因贫穷致使很多孩子面临辍学,基金会将用这笔捐款资助失学儿童……革命老区为中国革命造就了大批志士仁人,本身就是一艘革命的“航空母舰”。为革命老区儿童捐款,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样是为中国国防做贡献。青基会还在来信中告诉成帅,要得到“希望工程”的一张“1+1”救助卡,捐资数额必须达到400元。
  青基会的来信成了对成帅童心之爱的激发和张扬的点金石。他把来信捂在胸口,思绪翻腾,完成了从捐建航母到捐助“希望工程”的思想转变。他暗暗下定决心,要通过捡废品攒够400元,托起一个失学儿童的梦想,也实现自己得到一张“1+1救助卡的愿望。
  理想晨曦初露,小成帅也开始了不懈追求,为了这份追求,他把天真烂漫的童年在理想天地里放飞着。同时,他也在寻觅着,从一片纸、一个塑料袋、一只易拉罐中寻觅潜在的价值,以此来编织托起希望之梦的美丽花环。
  
  稚手托起第一个梦想
  
  “在人的天性中,有一种隐秘的爱他人的意向和动机,这种爱心若不只是给予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那就会很自然地普施于众人,就会使人变得仁慈和宽厚。”这是英国哲学家培根的名言,和中国儒学中的“人之初,性本善”有异曲同工之妙。
  杨成帅的爱心与其说来源于家庭,来源于“希望工程”,不如说来源于一颗童心的最善良的意识。
  这种善良的意识清如流水。
  成帅清可见底的如水童心,是纯粹的。他为了得到一张“希望工程”的“1+1”救助卡,纯粹得只有追求。
  滴水成冰的严冬,成帅在纷飞的落雪中寻觅,寻觅纸片、废旧塑料袋。
  酷热难耐的盛夏,成帅在车站、广场寻觅,寻觅饮料瓶、易拉罐。
  寒暑易节,冬去春来,成帅的课余时间和节假日,都寻觅得异常艰辛。
  这种艰辛又化为一种“吝啬”。
  巧克力、泡泡糖,对他来说失去了魅力。
  零花钱也从嘴里抠出来,投进了储钱罐。
  晚上学习需要照明,爸爸决定为成帅买一个新台灯。成帅不要,他从街上捡来一个旧台灯,修理修理作为照明工具。
  过年了,妈妈几次要给成帅买新衣服,他摇一摇头,说哥哥的旧衣服他可以接着穿。
  在学校里,成帅要求班主任每天安排他打扫卫生。他把地上的废纸和铅笔头收集起来,能用则用,不能用则当废品卖掉。他把学校奖励给他的铅笔和本子省下来,全部捐了出去。
  1997年5月31日,爸爸特别奖励成帅去北京旅游。那是他第一次去首都,爸爸打算找个宾馆住下来,好好休息,以备第二天尽兴地玩。成帅一问,父子俩住宾馆的钱几乎可以资助一个失学儿童,便拉住爸爸走开了。那一夜,父子俩在北京街头蹲到了天亮。
  第二天,在颐和园,成帅嫌门票太贵,没进;在故宫门前,他们徘徊良久,还是转回了头……最后,父子俩来到军事博物馆,成帅听说小孩子可以免票,就兴致勃勃地玩了一个下午。
  那次北京之行,小成帅还有一项自己的“使命”,就是到青基会看一看。6月2日,成帅便在爸爸的陪同下来到了青基会。接待成帅的景奶奶告诉成帅,在革命老区有成千上万的失学儿童需要帮助,捐助400元钱就可以帮助一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小成帅翻看着一本本失学儿童名册,内心震动了,他把带来的90元钱、90支铅笔和90个本子捐出后,还在名册上看到了一个叫白亮亮的小朋友。他了解到,7岁的白亮亮家住延安地区黄龙县,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母亲因病离家出走后,全家人为寻母债台高筑,白亮亮不得不辍学放羊……
  成帅仿佛看到了白亮亮那双渴盼的眼睛,他要把白亮亮作为捐助对象,帮白亮亮重新拾起那份失落的希望。
  回到濮阳后,成帅先后7次把卖垃圾的钱寄往青基会。不久,捐款额达到了404.9元。成帅终于帮白亮亮圆了梦,内心欣慰无比。1998年9月,成帅也收到了青基会的第一张“1+1”捐助卡,完成了他少年人生中的第一件大事。
  
  孜孜以求拾取希望
  
  用爱心为他人的人生点灯,是一种幸福,更是一种美德。这种幸福和美德是永恒的。
  成帅资助白亮亮重返校园后,自己的人生也大放异彩。1999年1月,他给青基会写了一封信,说自己的第二个愿望就是在“六一”前夕争取再资助一名失学儿童。
  青基会来信鼓励成帅,同时也引起了中央电视台的关注,央视导演曾8次跑到青基会,从180多万人中筛选出来杨成帅,邀他参加央视“春回大地”99春节晚会。因为成帅是我国第一个依靠捡废品卖钱为“希望工程”捐款的小学生,意义非凡。
  1999年2月2日上午,成帅在爸爸杨军生和濮阳市三小校长程增旺的陪同下,来到了首都北京。晚会的制片主任张彦、导演郭建军亲自驾车将他们接到宾馆。
  在晚会现场,当嘉宾主持人、国家一级演员王馥荔介绍杨成帅自己用捡来的铅笔头写字,而将节省下的新铅笔捐赠给贫困少年的感人事迹时,会场掌声如潮,不少老干部禁不住流下热泪。
  晚会上,杨成帅惊喜地见到了他帮助过的小伙伴——陕北黄龙县贫困少年白亮亮。小成帅高兴地把30个作业本和60支铅笔作为新年礼物送给了白亮亮,并为白亮亮系上了崭新的红领巾,鼓励他不要被贫困吓倒,努力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白亮亮和他的老师不住落泪。
  参加晚会归来,杨成帅致信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表示他将继续靠自己的力量,资助井岗山、西柏坡、遵义等革命老区的几名贫困学生,让他们有学上,有书读。
  濮阳市党政领导也被成帅的事迹所感动,号召全市青少年向杨成帅学习,濮阳市教委、团市委、市工委还联合作出决定,授予杨成帅“助人为乐好少年”光荣称号。当年,他还被提名为“全国十佳少年”候选人,并登上了“中国百名好少年”的光荣榜。
  掌声响起,鲜花簇拥,好评如潮。但少年成帅的爱心依然在漫延,在涌动。
  成帅的身影又出现在汽车站、大街上,拾取着一件件废品,拾取着一份份希望。很快,他的“废品仓库”充实起来,堆满了废纸、酒瓶、易拉罐。他让爸爸把这些东西带到收购站,卖成钱后寄往青基会。
  集腋成裘,成帅的捐款又达到了400元,他资助第二个失学少年的愿望实现了。1999年6月10日,他在收到“希望工程”的第二张“1+1”捐助卡的同时,也收到资助对象的来信。她叫叶淑华,江西浮梁县楚南三小学生。她说她家住在山区,父母有病,自己几度辍学,是成帅那双温暖的手,重新托起了她的求学梦。
  实现了第二个梦想,成帅还不知足。他还要把央视奖给他的电视机,作为爱的种子播洒开来。
  爸爸很赞赏儿子的想法,就将央视奖励的电视机卖掉,取出800元钱寄给青基会,请求再资助两名革命老区的贫困生。
  很快,千里之外的贵州遵义地区小朋友蔡德伦、安徽庐江县的赵海燕来信表示谢意,说这笔款已使他们重返校园。
  成帅捧读一封封来信,就像捧着一串串沉甸甸黄灿灿的爱的果实,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望无垠的丰收田野。
  成帅欣慰,成帅激动。他播种了爱,也收获了爱;播种了坚强,也收获了坚强。
  
  奋力驾驭爱的“方舟”
  
  我们的一生中,值得做的事不可能都做完,我们求助于希望;我们所做的事不论有多大的效力,都不可能单独去完成,因此,我们求助于爱。
  人,大概就是“希望”与“爱”的载体。
  在实现每一份“希望”中,成帅奋力驾驭着爱的“方舟”,愈加感到个人力量的微薄。但他心存一份信仰,就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施爱。
  社会承认这种爱,但来自角角落落的暗流也时时扑打着成帅那颗善良的心。
  有人向成帅投以鄙视的目光:“小小年纪捡废品,长大有啥出息?”
  有人指责成帅的爸爸:“让孩子扬名,是另有所图!”
  成帅听了很伤心,爸爸也很伤心,但爸爸坚信:儿子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儿子通过捡废品,拾取了一个又一个失学儿童失落的梦想,同时也托起了自己的梦想。
  为了延续成帅的梦想,多病的爸爸给了儿子以足够的信心。
  就在这时,成帅病了,病得一塌糊涂。不停地挤眼、吸鼻、结巴、摇头、好动。大夫说,孩子受了刺激,患了“多动症”。本不富裕的家庭想尽一切办法,成帅的病依然没有痊愈。而他的心理是健全的,节假日,他还没有忘记捡废品;上学路上,他不放过一个饮料瓶。 成帅的信念没有改变。 2000年5月初,成帅突然接到河南省南乐县桑红英等失学儿童的求援信。成帅自己的力量有限,心里有点犯难。爸爸鼓励成帅写了3封信,分别寄给了濮阳市委书记、市长和市教委主任,恳请有关部门倡议全市学生在“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省点零花钱,和他一起帮助桑红英等失学儿童继续完成学业。成帅积极倡议,并带头捐款,爸爸还亲自到南乐县选择资助对象。最终使南乐县的桑红英、晁文广、袁雪雪、姚永超重返校园。
  范俊权是河南范县一中的三好学生,因父亲有病而面临辍学。成帅央求爸爸一起想办法,病魔缠身的爸爸立即到范县教委反映情况。最终,在社会的帮助下,范俊权顺利地完成了学业,当年,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全国重点大学。
  施人于爱,自己也收获爱。2001年夏,成帅就要小学毕业了,濮阳几所中学都想吸收这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市一中领导了解情况后,力排众议,打破划片入学的框框,录取了成帅。
  在市一中,校领导给成帅安排最好的班级,教育同学们给患“多动症”的成帅最多的关怀。
  同学们被成帅的事迹所感动,每天,他们主动把用过的废纸攒起来,交给成帅,支持这个少年的“希望工程”。
  2001年岁末,记者赶到濮阳市一中采访时,发现他所在的教室后面放着一个很大的编织袋,里面装满了废纸。
  采访就要结束了,记者问成帅有什么打算,他腼腆地说:“一直做下去。”
  “一直做下去!”朴素的回答,闪耀着一个希望少年的无限希望。
  (作者声明:未经许可,拒绝转载、上网、改编)
  编辑/杨涛军
其他文献
许多人围着一位已退休的老船长,听老船长讲述他一生航海历程中种种多彩多姿的奇遇,其中最引人入胜的是老船长与狂风暴雨搏  斗的惊险遭遇。  谈到大海上不可预测的天气,有人问老船长:“如果你的船行驶在海面上,通过气象报告,预知前方的海面上,有一个巨大的暴风圈,正迎向你的船而来。请问,以你的经验,你将会如何应变呢?”  老船长微笑地望着发问的人,反问道:“如果是你,你又会如何应变呢?”  那人偏着头想了想
期刊
正值国庆黄金周,外出旅游或探亲访友的人特别多,源本只有20来个座位的中巴车里挤挤塞塞地装了四五十人。也许是因为吃得过饱了,车子在崎岖蜿蜒的公路上开得很慢,像个负重的醉汉,步履多少有些踉跄。车厢里有人骂娘:他妈的,花钱来受这瘟罪!有人和事:算了吧,都急着赶路,挤挤也没啥。车上惟一快乐的人是驾驶员:“出门在外,休想自在!哎,大家再往里挤一挤,还有两个人,挤进来我就开车啦!”财来精神旺,光发动机盖上就安
期刊
新世纪的春风吹乱了我的两鬓白发,屈指算来,从山区小学到高等学府整整作了30年的教师。  记得我高中刚毕业,村长就让我到村办小学教书。当我第一天推开教室的门时,看不到课桌和椅子,地面上却露着一片小黑脑袋,像萝卜一样。因为学校处在山区,村里太穷,没钱置办桌椅,就在地上挖坑,学生自带小板凳坐在土坑里,把土坑沿儿当桌子。望着我脚下穿着又脏又破的山区娃娃们,我鼻子一酸,心里面直发疼,在用锅底灰刷成的黑板上写
期刊
警灯闪烁,警笛嘶鸣。“120”救护车、“110”警车风驰电掣般地呼啸而至。繁华的泉秀华丰商业城霎时被围得水泄不通。这是2001年10月20日下午5时发生在古城泉州丰泽区的一幕。充满疑惑好奇的市民第二天才在当地报纸上得知这里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大案,大白天在华丰商业城的一居民楼内发生一起抢劫强奸杀人案,一年仅22岁的女青年吴某全身赤裸地被杀害在家中。  血案是由死者的父亲吴伙明发现的。  是日下午5
期刊
谁是驴    一对夫妻吵得正凶,吵到后来丈夫觉得后悔,就把妻子带到窗前看一幅罕见的景象——两匹马正拖着一车干草往山上走。  “为什么口自们不能像它们那样一起拉,拉到人生之颠?”  “我们不可能像两匹马一起拉。”太太说:“因为我们两人中有一个是驴。”    在法庭上    法官审问被告:“你见过这把刀吗?”被告回答:“没有,法官先生。”法官反复审问,被告还是这句话,法官无奈,决定第二天再继续审问。 
期刊
他有一双健步如飞的腿,曾在服役部队创下了17分钟奔跑5公里的纪录,扒手逃不了几步就被他赶上擒住;他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只要往人堆里—扫,谁是扒手他一眼就能看出来。“我从1995年以来,已抓获扒手96名。我打算到今年内‘抓扒’不少于100个。”2001年11月初,刚刚抓了第100个扒手的广西桂林市某合资企业行政主管王佑嗣这样对记者说。他对记者讲述了五年来“抓扒”的酸甜苦辣。    第一次“抓扒”   
期刊
期刊
引子    2001年11月29日,时值中央两院、两部敦促犯罪分子投案自首通告限时的前一天。上午9时30分,江西丰城市公安局河西分局走进了三位不速之客——年逾花甲的农民工教生和他的大儿子王怀亮押着他们的亲人王正飞,前来投案自首。同日下午ln寸30分,同村的老农、时年55的王德根押着小儿子王志宏踏入分局大门。至此,“2000·3·18”故意伤害案中两名潜逃案犯全部归案,两位老人大义灭亲的行动在赣中成
期刊
最灰暗的日子里,天上掉下一个林妹妹    我是四川广旺矿务局白水煤矿的子弟。在家里排行老幺的我深得父母宠爱、哥姐关心,从小便养成了养尊处优、好享受的习性。  天有不测风云,当我顺利读完初中,以优异的成绩考上高中的时候,父亲突然离开了人间。父亲死得实在太不是时候了,他一咽气,家里的经济就塌了大半边天。母亲是个家属,没有固定收入,两个姐姐都在念书,哥哥虽说在县印刷厂上班,但当时区区几十元工资仅够一个人
期刊
2001年11月8日,笔者专程赴黑龙江省海伦市采访刚从日本寻亲回来的农村妇女马桂珍。为了能与失散多年的亲人团圆,50多年来马桂珍从未放弃寻找生母,2001年经多方查找,她终于如愿以偿东渡日本圆了自己的寻亲梦。然而,就是这次不同寻常的经历,又一次改变了她人生的轨迹,本来已经办理了移居日本的手续,是什么原因使她又义无反顾地回到中国?    一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关东军开拓团便开进了黑
期刊